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明末之新帝国> 第637章 消极面对

第637章 消极面对

    自从永乐十九年,朱捸迁都北京后置南京守备,掌节制南京诸卫所,及南京留守、防护事务。
    洪熙元年又以宦官同守备,景泰三年,增协同守备一人。守备以公、侯、伯充任,兼管南京中军都督府,协同守备以侯、伯、都督充任,兼管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事务,以中府为治所,节制其他各府。另有参赞机务一人,以南京兵部尚书兼任。
    提到了南京城就不得不提一个很出名的人物这就是中山王徐达,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人,本朝开国功臣,曾任中书省丞相,大将军,太祖朱元璋幼年好基友,首批从龙之人,又为成祖岳父,仁宗之外祖父,论起与皇家之间的关系,在大明朝的地位,就没有人可以超过徐家的,他才是真正做到与国同休的那一种。
    西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东吴张士诚之功,二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徐达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为大明军第一人,其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据说那牛逼的朱棣,就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
    在靖难之役,徐家一分为二,多出定国公一脉,地位之显赫,当世无双。
    其十传至徐弘基(徐维志子),万历二十三年七月己亥袭,佥书南京军府。三十五年协守南京,领后府。三十七年四月提督操江。天启元年,以疾辞任,加太子太保,崇祯九年复守南京,加太傅。
    朱元璋他能够从江淮起兵,推翻了蒙元,建立了大明帝国,自然靠的是手下这一帮文臣武将,没有这些人的帮忙,他也都打不了这样的大战,打不赢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成就千古未有之霸业。
    事成之后他也都依照了承诺,对他这些文臣武将进行了封赏,该有的荣华富贵都有了。
    但是朱元璋为人甚是猜忌和刻薄,也都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把这些功臣一一的干掉了,就连徐达这样子的,跟他既是好兄弟又是亲戚又是功臣的,据说徐达的死都与他的推动有关。
    大明这些勋贵之中,他有一条特权,那就是子孙世袭、与国同休,大明开国六公爵,其实真正能够做到与国同休的,真正实现世袭的,只有魏国公徐达,甚至还多了一个世袭的定国公,相比其他五家不是一代就两代的结局,徐家算是非常成功了。
    所以徐家的命运跟朱家的命运经过几百年的联合,那已经是密不可分,已经是十分重要的了,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南京这一块,朝廷交给了他徐家负责打理,朝廷和皇家也都是十分的放心的。
    比如说这徐弘基徐国公,已经几次担任南京守备的职务了,但是因为称病而请辞,但是现在因为国家多难之秋,还是把他推了出来,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是国家多难,万般无奈,更惨的就是将无必死之心,士有贪生之意,人人都贪生怕死,没有人愿意为大明死战,没有人愿意为大明一拼死忠,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他南京城名义上有这么多的守卫,有这么多的兵,但是这些守卫和兵,在关键时候号召他们出来保卫南京城的时候,却真召不到多少有用之兵,他现在是禅思竭虑,想尽了办法,调动兵力,但是却是没有办法弄来更多的兵力,他们也都知道镇江的重要性,镇江一旦被攻陷,这就意味着刘贼可以沿镇江席卷而来,南京则是危矣,所以他们想方设法,调集了一支军队,前去支援在那里苦苦死守的司徒唯一。
    徐国公他就知道司徒唯一这一个人为人忠正耿直,但是绝对就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徐国公他也做出了保证,那就是无论如何,也会在十天之内,凑出一支大军,前去支援镇江,只要能守住镇江,才能够守南京。
    他们这些人也都知道一个问题,那就是,三军未行,粮草先动,只要有足够的粮草和军响,他们就能够召集到足够的兵,为他们去拼命和打仗,所以徐国公他知道现在是生死关头,也都实行了紧急的措施,那就是纵使库房里面已经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军饷,他还是从自己家里面弄来的大量的粮食和军饷,以充军需,先把军队的架子搭起来再说。
    同时他又要求南京的六部官员,无论如何也要组织起城中的富户,筹集出足够的粮响,让士兵们守城,如果没有足够的粮响,士兵们是守不住城的。
    所幸的就是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南京,就是大明最为繁华,最为富裕的地方,这里一个府的赋税,相当于其他的一个行省还要多,这里居住的各种名人和富户,更是多的不得了,要从他们身上弄出一些钱粮,也都不是什么问题,这一件事情就交由六部的官员负责。
    而他徐国公和镇守太监卢九德,就负责组织军队,进行抵抗。
    南京的镇守太监卢九德,说起来还是刘布他们的老熟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算是密切之极,也都是恩怨交缠,卢九德曾经与刘布结盟,共同的对抗洪承畴,谁知道后来刘家却完全失控了,这让卢九德他吃了不少的挂落。
    本来卢九德他也被任命为辽南监军,去负责节制和刘家的军队的,但是卢九德他十分的聪明,没有学者傅宗龙那二货,还没有搞清状况,就急哄哄的往辽南冲过去,结果落得一个生死不知的结局,他卢九德看见风声不对,就花了不少的银子,在京中进行活动,在他才去到辽南不久,就受到了弹劾,改去做南京镇守太监了。
    朝廷不用他的原因,就是他卢九德跟刘家之间关系过于密切,这样密切的关系,他是做不好辽南监军使之位的,皇帝也都知道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所以才把他调去担任南京镇守太监这一个职位。
    卢九德也很看好这一个职位,他就想在这一个职位上做到死为止,反正只要能够远离刘家军,他就能够有好日子过,谁知道才没躲了多久,刘家军居然就打上门来了。
    有一句话叫做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他们东躲西藏,最终还是躲不过刘家军的兵锋,对方终究是很快就赶上来了,并且因为这样子的事,可是令卢九德这一位大佬产生一种消极的反应,这就是他本来是躲刘家军才躲到这里的,现在刘家军居然又追上来了,这令他有一种躲无可躲,逃无可逃的感觉。
    他算是对刘家军非常熟悉的人,知道他们的厉害,知道他们的强,大所以才会不想与他们为敌。
    刘家父子无论是阴谋手段,还是论取他们的军事武力,都达到了拔尖的地步,任何人跟他们作对,都是自寻死路,所以他卢九德才会躲得远远的,想过一些安稳的日子,谁知道他们终究还是来了,而且来的这么快,这么的凶狠,直接的就打上门,毫无征兆,直接的就打上了门。
    徐国公他不知道刘家军的厉害,还是在积极地面对,筹备着怎么应对刘家军,而卢九德则是明白,任何的抵抗都是徒劳无功的,所以他才会显得无精打采。
    看见徐国公为了应付战事,禅思竭虑,想尽一切办法的样子,他其实想提醒对方,到了现在这样子,要么就是收拾细软,马上走人,要么就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
    而他卢九德则是不想逃了,他都从山东逃到了这里,从北方逃到了这里,还能逃到哪里去?他可是老胳膊老腿了,再逃也都没有地方好逃。
    所以自从听说刘家军来了以后,他每天就大吃大喝,用他的话来说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玩的玩,该做的后事也都做了安排,不会出现刘家军打上门的时候,还没有任何的安排和计划。
    卢九德由于他是高层人物,对双方都了解的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也就知道徐国公,每天都早起晚睡,禅思竭虑,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他很想劝对方,就不要多想,不要多做了,因为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对方要攻下这里,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
    但是他明白徐国公跟他不同,人家徐国公是勋贵,他们徐家的富贵是与国同休的,是不可能背叛大明,也不可能离开大明的,离开大明以后,他们什么都不是,首先没有的是尊贵的身份,其次就是这些财产,也都无法保存。
    相信刘家的态度,是把徐国公跟朱明绑在了一起,一起列入了打击的行列。
    所以他现在就是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该咋地就咋地,至于徐国公要求他动员一切之兵力,他自己也表示出他的无奈,他知道自己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所以干脆就把权力都下放了,让他们来做,自己管吃管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