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皇妻> 第422节

第422节

    清理了世家,更是让世家少囤积了众多金银珠宝,有这些财帛在民间通行,更能带动民间的繁荣。
    文帝一生所做的决策,好处,就在太子手里显露了出来。
    柳贞吉毕竟不是古代的闺阁女子,且多活一世,大局观跟这时代的女人是不一样的,她跟太子和朝臣们一样,能看清楚文帝的高瞻远瞩,惜福之心,也就要比一般女子要重些。
    为官者,造福一方百姓,已是功德无量了;为帝者,造福一代百姓,而这些百姓的子子孙孙将代祖宗们将生命繁衍下去,这已是功及万代了。
    柳贞吉因此写了信,把她的想法告诉了周文帝。
    周文帝半路收到信,万万没料到,他走了,太子妃还记得他,还说了另一种形式的功及千秋的话,哪怕这话虚无缥缈,不可能记入正史,但他居然因此鼻酸了一路。
    为帝者到最后,成为孤害寡人的多,一生到最后,已经无人可理解皇帝了,行事决策与权力把皇帝架在虚空的高空上,即便是皇帝本人,都不想再往下看。
    能得一句说进心坎,自己还能认同的话,就已是奢求。
    就像他爱了皇后一生,皇后一生至死,也没有真正了解过他。
    但他之前一向觉得不过尔尔,且认为资质寻常普通,连一般贵女都比不过的柳氏,居然在他赶向黄泉路路上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
    周文帝也就知道,他那四皇子,这一生,不会过得像他的父皇一样,到死,也只有庞大无法消褪的孤寂陪伴自己。
    那个柳氏,容得下他。
    **
    六月,蠢蠢欲动的小国安份了下来,但同时,它们给予大周朝的问题来了。
    这几个小国之间,准备要跟周朝联姻。
    使臣传回来的意思是,他们要送公主来周。
    柳贞吉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时,差点没翻白眼。
    真是家里摆平了,外面的就来了。
    没完没了的事。
    小国打的主意挺好,与周朝交好,它们自己也要得好才行,嫁了女儿过来,有人在这里,才能真正与周朝来往,才能从大周朝这个大国里,捞好处回去。
    而大周,对它们的看法是太远了,国家小,他们的皇帝过的日子还不如他们小世族,侵占了费力不讨好,毕竟是异族,打过来,管好了只不过是壮大他族,不管的话,于大周还是有损,又多了一个让皇帝费心的穷地方,现在已有了一个屈奴这个异族的大州已经够他们消化的了,没必要在这些小穷国身上浪费精力,还不如跟过去一样,看着它们数十上百年地继续过穷日子,只要不闹腾就好。
    之前,这几个小国也没有联手闹腾的想法,眼下一看,几个小国打算联手,还能招来周朝的使臣,这几个小国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所以柳贞吉只能听到这些小国的皇帝已经派了使臣带着女人过来了,除了牙疼头昏,暂也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办法。
    总不能人家没打算联手了,还来献诚,你还不接受吧。
    人家都把公主给献过来,多给面子,她要是说个不字,朝臣们肯定又要朝她吐唾沫沫子了。
    因着异国公主们要来,平静无波的宫里眼看又有些快要热闹起来了。
    柳贞吉这个太子妃固然当得还行,没少宫里这些老兵残将的女人的吃喝,没冷着她们也没热着她们,但大凡是女人,大多都见不得比自己日子过得好的女人,眼见有人要来给专宠的太子妃添堵,宫里的老实宫妃们都乐得胃口都好了些,清心咒都念得少了一些。
    她们没那个胆给太子妃找茬,但别人有,她们可乐观其成得很。
    这宫里的女人们一轻快,一有点喜上眉梢,宫里动静就根本不会对头了,上头觉得心情愉快,侍候的宫女们也好过,这宫里居然多起了些欢声笑语来。
    那些人还没进宫,就娱乐了众人的太子妃哭笑不得。
    真是有人的地方,尤其是有女人的地方,真是少不了建立在别人不快之上的乐子。
    臣子们给太子塞女人,太子觉得臣子们没那个本事能对他插手插脚,谁敢跟他提这事,他都不用想太子妃什么反应,就觉得那臣子是不是要踩他头上来给他当他的皇帝来了,看着人一万个不顺眼,不砸人头破血流这心气就不平,但小国进贡女人,历来是小国向大国俯首称臣,或者交好的规矩,以前这几个国家没少给周朝送过女人,这事也不稀奇,只不过这次换了公主,手笔大了些,太子对女人没想法,来了他也有法子处置,但人还没到,他也不可能处置,所以跟太子妃说了她没必要在意后,他也不在意了。
    毕竟,他能为她做得到的事,他贯来做得出来。
    他根本就没把这当回事。
    柳贞吉跟他过了这么多年,要是弄不清楚他想法,他们这日子根本就不能过下去,她也知道他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但她毕竟不是他,别的人都挺把这当回事了,她要是跟他一样不当回事,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异族派公主来和亲,这对朝臣们来说,也是非常看得过去,且有些欣喜的。
    这小国本来还打算联手对付他们,但他们使臣一去,不打了不说,还派公主来,这都给大周面子,大周朝威震八方,天下来贺,岂是浪得虚名的!朝臣们觉得大周朝威武,更觉得这几个小国识相。
    再则,太子为他们给女人的事,没少折腾他们,几个素日表现极好,为国建过功的臣子甚至因此破了相,他们不闹,但心中岂能不名实怨?
    他们不怨太子,但柿子完全可以找软的挑,怨太子妃不识大体嘛,但太子妃是个绝的,从来就不开口提给太子纳妾的事,而且,谁也没那个本事问到她面前去,皇后都不曾提起的事,谁有胆敢在她面前提?这次小国献女,就是太子妃再受专宠,太子也不可能拒绝,而且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事,太子妃就是稍有刁难,都是置大局于不顾,有得是祖宗家法治她,他们更是不会让她好过,到时候把她治下,岂有采女入不了宫的事情,岂不美哉?
    所以,这宫里想看太子妃热闹的宫妃宫女们欣喜,这朝臣们更是欢喜。
    西域还没打赢呢,这上上下下,就已经一派喜气洋洋。
    小国给他们周朝献公主的事也传遍了京城,京城百姓更是觉得与有荣焉,脸上有光,也乐得很。
    太子妃被这上上下下的欢腾劲也给气乐了。
    只有太子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一点也没把这当回事。
    要知道,连辰安小郡主,都因此忧心忡忡了几天,看着她娘都皱了好几天的小眉头。
    为此,皇太孙也是去问了他父皇纳妾之事,得了他父皇的摇头,又加来问他娘,得了他娘轻描淡写的没事,这才作罢。
    皇太孙其实也不怕他父皇纳妾之事,他是他父王一手带出来的,他先生们再教导他男人纳妾是为家族开枝散叶,他听了也只会笑笑——他父王说了,有些看似冠冕堂皇的话其实就是放屁,经不过推敲,可以不听,那些自己喜欢的人听了能笑的道理,那才是正经道理。
    皇太孙第一次听到这话时,想想,不正是如此。
    有些道理虽好,但不见得在人人身上都适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