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坚定地话语,不仅县丞夫人信,就连县丞也不自觉相信。
    “这贱婢,此刻还在胡搅蛮缠。听夫人的,给我捂住嘴狠狠打。”
    院中多数是县丞夫人的人,此刻不怕费力,下足了狠劲。四丫一双眼睛吃人般的盯着二姐,都是她,这一切都是她害的。
    “夫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
    两人进了房间,隔得进了,宜悠能感觉到她身上喷薄而出的怒气。她很理解,面前女人一辈子管得丈夫服服帖帖,最近唯一的女儿更是要出嫁。这个当口出事,对她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夫人。”
    “滚。”
    门外县太爷的声音蔫下去,四丫惨叫声再次浮上来。
    “不给她求情?”
    宜悠摇头,此刻四丫已受报应,设局之人马上就要浮出水面,县丞夫人心中那口气也出的差不多。
    而且此事在县衙发生,经营此处多年的大夫人早晚会拼凑出事情真相,不如她直接承认,给她留下个识时务的印象。不过有些事,打死她也不会说。
    “夫人,民女没读过书,也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今日之事,想必夫人已然知晓来龙去脉。”
    “你这是在承认?”
    “民女只是在自保,云林村人都知道,夫人与县太爷鹣鲽情深。且四妹今日对待民女太过热情,民女在云林村刚受过教训,此刻定会警觉。只是民女未曾想,会是此种后果。”
    县丞夫人看着面前的姑娘,不卑不吭,倒是让她越发欣赏。
    “就不怕我也给你上棍棒?”
    “夫人是明理之人,再者,民女所言之事与您同公子大有裨益。”
    说道儿子,哪个当娘的都会心思柔软,县丞夫人也不例外。收敛气势,她不相信的问道:“恩,你……知道?”
    “民女也是因缘巧合,才得以知晓。民女想用此事,与夫人做一笔交易。”
    “你觉得你有跟我讨价还价的余地,我把你拉出去,打到你说为止。这个县里,还没人能拦得住我。”
    这女人果然不好对付,她比县太爷要明理,那也只因参照人是县太爷。比起别人,她胡搅蛮缠起来简直要命。
    不过她知道,此刻不能慌。从进县衙大门起她就想好的主意,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干脆坐在椅子上,她为自己斟一杯茶。
    “夫人可以派人去云林村打问下,就今年,我沈宜悠已经几次三番从鬼门关前过,其中一次就差一点丢命,我会怕死怕疼?
    我敢保证此事一出,必对公子的前程大有裨益。若夫人实在不愿,就当此事未发生过。我这就与爹爹回家,告知二伯来接四丫。”
    两强相遇,就看谁更强。县丞夫人是强,可当过陈府后院“二夫人”的宜悠装起样子来,也不弱。此刻她击中对方儿子这命门,自然稳操胜券。
    “说来听听。”
    宜悠不再自称民女,直接回复嚣张本性:“还请夫人先听听我的条件。”
    “第一,沈家不能再由我二伯掌权;第二,我家与县衙的买卖,以后公平着做,不要某天再来个管事,带一波丫鬟小厮轰散摊边顾客,胡吃海喝拖着不给钱。第三,……”
    “你倒是异想天开,我从不干涉政事。”
    宜悠也不恼,喝杯茶,她笑起来:“夫人,我其实很敬仰您的手段,这是多少妇人学都学不来的,而您却做到了。”
    “姑娘家的,知道的倒不少,怪不得小小年纪,就这么大主意。”
    原来是为她第二个条件恼了,她忙改下说法:“县衙家大业大,夫人不缺那仨瓜俩枣的。但我家家徒四壁,你指头缝里那点,就够我们丰衣足食。”
    “继续说下去……”
    她竟然忘了县丞夫人那骄傲的性子,险些功亏一篑。整理好思绪,她继续说下去:“第三,我想烦劳夫人,随便以一个名义,将我家从云林村安置到县里。就这些,我保证接下来的条件会让您满意。”
    说完她小心观察着对面妇人的脸色,见她没有过大反应,她也基本放心。虽然这些事对自家千难万难,对她来说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
    果然,对面眼睛都没眨,抬头看向她:“说了这么多,你的条件也该亮出来。”
    说完她嗤笑一声,似乎自己也觉得不可置信。她真是忙昏了头,才会放下一大摊子事不顾,跟一个村姑在这讨价还价。
    第39章 v章
    县丞夫人也觉得自己是魔怔了,竟然会放下在外面立威,震慑这段时间蠢蠢欲动下人的机会,跑进来跟个村姑废话这么长时间。
    “夫人莫恼,且听我娓娓道来。”
    “如果说不出来,你知道后果。”
    她当然知道,虽说名义上县太爷才是这一片的父母官,但他头顶上的天外天却是这位夫人。正因如此,她才放弃县太爷而找到她面前。
    夫人虽然强势且狠毒,但却是个有原则之人。或者说,对于她这种小人物,她还不屑于报复。
    “我知道知府陈大人的一样喜好。”
    县丞夫人瞳孔一缩:“什么?”
    “我确实知道,不知夫人可否答应我提出的三个条件。”
    “呵……连我都不知道,你从何得知如此私密?”
    自然是因为,我曾是他枕边人。可她疯了才会说出这话,既然敢提条件,她自然早就编好理由。
    “我家做包子生意后,接触到的人也多起来。上次来买包子的一个妈妈,年轻时曾在陈府做事,偶然间得知此事。因我曾在其落难时送其几餐包子,所以她特意告知于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