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节
唐允在锦绣阁像如瑾禀报事情首尾,如瑾问:“王爷怎么说?”
“王爷说两地通信不便,若事情发生变化就让属下和您商量斟酌,不要一味等他回信。”
如瑾点点头,想了一会,说:“外头的言流鼓噪到一定程度就缓一缓,不要太一边倒,够给永安王定罪就好了。言官虽然好用,但我私下以为还是不能用太多,若弄得和陈朝一样岂不是祸害。我们现在用他们对付别人,别人反过来也会用他们对付我们,久而久之,言官会觉得自己可以左右朝政,很容易变得肆无忌惮。”
前朝的陈,言官权力达到顶峰,一度将皇帝逼得无可奈何,更有结党营私者利用言流谋取私利、攻击政敌,闹得满朝乌烟瘴气,所以大燕太祖立国之初就大力打击言官,改制都察院,分科给事中,都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力量。
唐允道:“这个请主子放心,我们这次用的言官除了放心的自己人之外,剩下的或用金钱收买,或捏着把柄,都能控制得稳妥。带头的左佥都御使赵大人是主动投靠王爷的,办事很利索,另外咱们册子上也有他的记录以防万一。”
如瑾微笑着说:“唐领队的能力毋庸置疑,我知道你能把事情办好。只是,长远来说,利用言流做事还是适可而止,不要形成风气,不然其他人有样学样便是麻烦。这两年皇上对言官不慎在意,倒是出了好几件言流整倒朝臣的事,我觉得这样不好,起码在王爷掌权初期不能给他们开这个方便。”
唐允立刻明白过来,随即对如瑾的敬佩又多了一分。若说长平王安排娶如瑾的当初,他们几个近身僚属还对主子的决定有些不解,到现在经历几次大事之后,如瑾关键时候冷静敢拼命,平日又井井有条地处理事情的做派,已经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属下明白了,这就回去让他们收敛些,注意分寸。”唐允低头应下。
……
九月半,长平王在辽镇攻占两个小城,将之作为本营继续与何氏的军队对峙。而永安王被人“送”回京城之后,宗亲府以永安王府被火焚毁尚未修复为由,将永安王安置在了皇室一个闲置的小宅子里,重兵把守,形同软禁。
有人提出异议,说永安王府不过被烧毁了一部分房屋,诺大的府邸怎会容不下一个人,何须在外另寻宅院?况且永安王出京一事尚未查明,或有隐情,怎可事先就将之当囚犯一般看守?若他不是金蝉脱壳,而是被人所害离京的怎么办?
这提出异议的是个老勋贵,父辈平定边疆挣下的功勋,在朝野民间都有些威望,本人平日也并不参与结党,就是个不掌权却有身份的人,说话也算中立的公心。
宗亲府给出的答复是,正因为怕永安王被人所害,才要将之重重防护起来。至于说到看守一事,也不算错,因为永安王本来就在禁足,皇上没下旨解禁,继续看守他实是正理。
那位左佥都御史赵某带领的言流纷纷附和宗亲府,但也有一部分人支持老勋贵,让宗亲府必须保证永安王的人身安全。朝中分成了两派,为这一件事争论了大半日不得结果,最后是熙和长公主派人去递了话,说会以姑母身份护佑永安王的安全,请朝臣都去处理公事,不要在这上头浪费时间了。
带头的老勋贵点头同意,对这位一直受皇帝重视的长公主表示信任。谁料底下却有人说,熙和长公主明显与长平王府关系密切,当初还破例为侧妃蓝氏主持及笄礼呢,让她护佑永安王恐怕不妥当云云。
熙和长公主闻讯大怒,协同蔺国公老夫人一起闯了朝臣的议事厅,当即把那个说不妥当的人按在廊下打了三十板子。
“污蔑本宫也要有个度,当年皇上登基之初,小人作祟,老六被人挟持着身受重伤,是本宫舍了性命换做人质将他救出来的,到现在本宫身上还有当时的刀伤留痕,你们倒怀疑起本宫来!本宫是他亲姑母,难道还能害死他不成!”
长公主在堂上发怒,从阁臣到文吏一个不敢吭声,起先和宗亲府叫嚣得最厉害的几个也没勇气在这个关头说话。且不说长公主是正经的皇室血脉,代表皇家,跟她作对本身就有藐视皇族之嫌,从道理上站不住脚。就是单论熙和自己,历来就是对人不假辞色的性子,仗着皇帝的敬重经常做些强硬之事,少有人敢惹。比如现在,那被打的倒霉官员趴在长凳上惨叫呼痛,成了活生生的前车之鉴。好汉不吃眼前亏,谁愿意当面硬碰硬。
蔺国公老夫人是熙和长公主的亲家,家中几辈军功赫赫,现在还有一个儿子在西南疆上担任总兵,是真正世代簪缨的勋贵门第。等长公主发完火,老夫人站出来说:“我以高家的名誉作保,只要六王爷不自弃,长公主一定会将他照顾好的。”
虽然这句话本身有漏洞,但以老夫人的身份说出来,又是在熙和暴怒的情况下,堂上没人敢立时站出来反对。于是软禁永安王的事勉强就这么定下了。
如瑾当日就派了人去长公主府道谢。
去的是吴竹春,传话说:“我们主子替王爷向您致谢,王爷在外平乱杀敌,最忌讳的就是后方不稳,若有人借此事诋毁王爷势必要影响前线军心。您老此举虽然是为公理,但我们主子和王爷都很感激您,也感激蔺国公老夫人。只是为了避嫌,蔺国公府我们不能登门致谢,烦请您老转达。”
既点出了熙和此举的好处,又将公理摆出来,说得滴水不露。
熙和长公主闻言微微一笑:“你们蓝妃是个明白人。回去告诉她,我此举为的是老六性命,也为老七的名声。他们的父皇没有兄弟帮衬,几个手足先后离世,百年之后也许会被后人诟病,我不希望他们这一辈也弄得孤家寡人。”
到得此时,如瑾终于可以确定熙和的心思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德高望重的长公主站到自己这边来,无疑是一大助力。像祈福和永安王这些事若没有熙和的参与,就算最后做成了,名正言顺上也会差那么一点儿。如瑾非常庆幸自己一直与熙和走动亲近。
……
永安王府,由于所住的主屋距离火场太近,前头倒座南房被毁了半间,宋王妃移居在后面的一个小院子暂住。永安王到京大半日后府里的人才知道,宋王妃想去见夫君,无奈王府被重兵守着,限制比火前严格多了,没有宗亲府和禁军以及三位以上阁臣的同意,根本不让任何人出入。
辗转从运夜香的杂役内侍那里得到消息,说永安王被软禁在一个荒宅子里,外头大臣们正在商量怎么定罪,已然病倒的宋王妃病势越发重了,高烧不退,到了半夜,竟然裙下滴血,落下一个已成形的男胎。
涉及了皇家血脉,看门的禁军承担不起,慌忙将消息报了上去。几个太医匆匆被派过来,直到天明才将昏迷的宋王妃救醒,然而获悉嫡子未出世就没了,宋王妃伤心过度再次昏厥,几次三番,一直折腾到日落才渐渐稳定了情绪,恹恹躺在床上不进食水。
闻讯的如瑾下意识抚上自己肚子。
“造孽啊!”秦氏对抛下妻子独自出京的永安王非常不满,去王府的小佛堂为宋王妃的孩子上了一炷香,祈祷他早日轮回,下一世投胎到好人家。虽然与宋王妃只见过几面,话都没说过一两句,可是女儿腹中的孩子,秦氏对同为皇子妃的宋氏十分同情。
如瑾非常理解宋王妃的悲伤。若是事情落到自己身上,还不知要多痛苦。
“乖,你父亲不会扔下咱们不管,母亲也会好好疼你的。”她轻声和孩子说话。
突然,腹中明显动了一下。
如瑾吓了一跳,怔怔盯着肚子看。没隔一会,又是一下,似乎是有人在里头练拳似的,连她抚在腹部的手都感到轻微的振动。
“在动……孩子在动呢!”她惊喜。
恰好安胎的方氏进府来,正在跟前伺候着,便笑着恭喜:“孩子长大了,这么早就开始伸展胳膊腿儿,是个强壮的小主子呢。”
隔日静妃从按例来诊平安脉的太医口中得知消息,便打宫里送了好多补品过来,还有给小孩子做衣衫的料子,都是上好的绸缎锦绒,光鲜又柔软,看着就喜庆。
胡嬷嬷指挥着丫鬟将东西全都封进了库里,一件也没让用。
……
永安王在京中住下的第三日,淮南军镇响应辽镇檄文号召,以清君侧名义举旗起兵,以淮江天险为阻,堵住淮北军队南下。隔日,淮南军往南扩张,攻占相邻军镇三个城池。
消息一到京都,满朝再次哗然,议事厅里一群朝臣又吵翻了天,为派谁去平乱而争得面红耳赤,一整天没商议出个结果来。
当晚,如瑾给陈刚递了信。
于是这日夜里京都几处刀兵声起,包括兵部尚书在内的七位三品以上大员被巡防军闯了府宅,捉住收押。
------题外话------
540509,madmei,xhrsje,暖暖780819,yihan25,何家欢乐,197287,雪的浪漫在哪ice,19790222,hlhz,谢谢姑娘们!今天咋这么多人送东西呢o(n_n)o最近写得好忐忑,王爷不在,怕大家不爱看……收到票和礼物莫名安心许多……
423 宫门挥剑
<!go>
次日清晨,外宫门的广场上乌泱泱站了一群朝臣,三五成群,慷慨激昂地议论着,比大朝会还热闹,宛如民间百姓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