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我已经向汝阳王买下了一个码头和汝阳县的三千亩荒地,现在也想向伊川县官府购买三千亩荒地用作开厂房。
    李长安连地图都准备好了,直接掏出地图指向伊川县和汝阳县交界处的那块荒地。
    正好两块地是在两个县边缘位置,能拼成一整块六千亩的大土地,这片土地正好还靠着伊河的一条支流。
    六千亩土地,足够做一个包含数个工厂的厂区了,李长安保守估计应该可以容纳十万工人。
    唐朝的土地买卖需要官府批准才能进行买卖,并不允许私下交易。
    那片荒地又是无主之地,所以李长安可以直接拿钱从伊川县府衙购买这块荒地。
    颜真卿目露迷茫,显然就算他是学富五车、名留青史的大儒,也没法理解什么厂房会需要这么大的土地,更想不到刚才说的还是赈灾,为何忽然就到了买地上。
    臣若是没有估计错,这一片荒地靠近河流,土壤多沙土,不适合耕种。颜真卿询问。
    他还以为李长安是打着做厂房的名头,实际上是想要低价买地。
    我没打算开垦田地。李长安哭笑不得。
    种地的确挑地方,但是工厂就没有田地那么挑地方了,只要地势平坦,交通运输方便,土壤什么样根本不重要。
    沙石多还更适合烧砖呢。
    李长安又细细向颜真卿解释了什么叫作工厂,工厂可以招收多少工人,工厂的运作模式是什么,怎么盈利。
    直说得口干舌燥,颜真卿才略微听懂一些。
    李长安要办大工厂等于数万灾民能有活干,不用卖地卖儿女就是活下来。
    颜真卿严肃叉手:颜某愿助李娘子一臂之力。
    不是县令和公主,县令要是听公主的命令那就涉及结党营私了。
    是颜真卿和李长安,纯洁的师生关系,做老师的帮助学生创业理所应当,就是有人告到当今圣人面前也挑不出一根刺来。
    能在安史之乱中在安禄山的大本营河北地区聚集起一支军队,差点断了安禄山后路,还目的明确只听从唐肃宗命令,不去管唐玄宗命令的颜真卿,从来不是古板不知变通之人。
    或许有一些不知变通,比如宁死也不与权臣宦官同流合污,但是比起不知变通这个词,李长安更愿意称颜真卿的这种做法是坚守本心。
    李长安和颜真卿两个人一起做起事来相当有默契。
    颜真卿来到伊川县的第一天孤身骑马到洛阳城中要来了粮食,第二日就召集衙役开始在灾民聚集地巡逻,维护治安才能防止灾民暴。乱,因此虽然灾民情绪不佳,但是在官府约束下倒是没有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后又迅速让官府施粥,不管粥里面有几颗粟米,是不是稀薄见底,可总归是不至于让灾民饿死。
    只要不大规模饿死人,灾民就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李长安又向颜真卿建议,可以安排灾民到洪水边缘的岸边看看搜救船只回来。
    衙役负责维持秩序。
    然后给每个灾民分发编号,将他们以家庭为最小单位,二到五个家庭编成一个能凑齐到十人的小队,每一个小队里面选一个队长,十个小队为一个大队,然后再由官府每个大队伍给分配一个大队长。
    当然,官府一共也就二十来个衙役,所以最后这事就落到了李长安手里,李长安早就准备好了,冯初娘带队,一部分从荆州事先调过来的有经验的小吏,再加上从灾民里选出来的能识字的年轻人,将这些灾民组合成几百个百人队伍,再由以冯初娘为首的几个李长安嫡系为管事,每人手下管几十个大队长,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将伊川县的四万人梳理清楚了。
    官府和她这边有任何事情需要通知,都会给这些管事开会,然后这些管事往下一级一级地开会,保证每一个灾民都能知道官府和李长安下发的每一条通知。
    颜真卿越看越觉得怪异。
    他许多次看着李长安欲言又止。
    寿安公主这是在赈灾还是在训练军队啊?他怎么越看越觉得像是大唐军中的管理方法呢?
    不过这样做的成果十分显著,本来乱糟糟的灾民顿时整齐了起来,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在李长安这颗大脑的指挥下,一部分灾民开始修棚子,一部分灾民清理居住地,还有一部分灾民搬运伤员。
    整个伊川县加上李长安从荆州是提前拨过来的大夫一共三十二人组成了医庐,按照他们擅长治的病分成了不同科。
    大夫只需要坐在棚子里接诊,李长安组织的搬运队伍会抬着树枝和茅草混着破布组成的简易担架把一个个受伤的百姓抬进棚子。大夫诊治完了开完药以后再接着把人搬出来看下一个病人。有人专门负责熬大锅药,反正送过来的病不是被淋了一身雨冻得寒气入体就是逃灾路上人挤人碰了胳膊崴了腿,直接用大锅熬药,还省柴火和人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