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糖王”不是凭空而生的称号,得有人先取名。
    徐诚不好意思夸自己。
    谢星珩直接道:“你夸什么?你找你家那位啊,让他夸你。”
    相应的,他也要去夸夸老婆了。
    徐诚懂了。
    以丰州县为起点的糖厂,在嘉源省实现了超量发展,以此为圆心,正式扬名出圈。
    糖王诞生了!
    第117章 果树变银山!
    津口县全民参与制作果干,货品被果商们销往各地。
    他们沿路卖,有人卖得快,又回来复购。
    果干的定价,已经被谢星珩抬高了。
    再想有三十文一斤的进货价,得拿货一千斤以上。
    低于五百斤,都是四十文一斤。
    五百斤以上,一千斤以下,是三十五文钱一斤。
    他敢定价,百姓们还喏喏不敢听。
    黎文君不懂生意,但知成本,知道这个定价,才会让百姓们真正挣到钱。否则一点承担风险的能力都没有。
    她找了几个大家族的族长商议,先强制执行一周。
    因价高卖不出去,那就调整回来。
    谢星珩跟她说:“不用这么麻烦,你放消息出去,你们只认一千斤的订单,但没有限制购买人数。他们几个大果商凑吧凑吧,一人两百斤总没问题吧?”
    这一步是增加出货率。
    当地是不能囤货的,今年没有地方囤货。保质期有限,囤久了,制成果干也得烂手里。
    果干市场还没有打开,来进货的商人都是“吃老本”,是年年来津口县采购水果的那一批。
    再加一个谢星珩。而谢星珩来的时候没想到会多一个生意,人手不足。现在津口县出货,优先给其他果商。价钱也高一些。
    果干比水果轻,不压秤。一千斤能装满满两大车。为了方便赶路,一千斤得分四辆车。
    能带四辆车的货物,都是大商人了。
    这些果商都拿捏惯当地果农了,今年出了个果干,他们反被拿捏,已经很不爽。
    买了些货,就近在附近府县试着卖,很快卖脱销了,他们心情才好转。
    果干的售价,他们以糖价做参考,还提价了。卖七十文一斤,纯水果做成的,水果什么价位,大家心里有数。
    因紧挨着南地,越靠近这里,水果价位越低。喊价七十文一斤,成交价是六十文一斤。
    这都卖完了。
    他们满怀喜悦的再次回到津口县,觉着卖果干比卖果子有“钱途”。
    结果这批果农太过分了,坐地起价,没有这样子做生意的!
    他们气呼呼的,甩手走人。但又舍不得离开津口县。
    因为此次出去售卖,他们打听过消息,只有津口县有果干,别的地方都没有。
    果干比水果好运输,价格贵了些,但损耗小,总体跟他们售卖水果的利润差不多。
    碰上生意不好的时候,还能囤一囤,不用立即贱卖。
    他们舍不得走,就被黎文君拿捏了。
    舍不得走,就会进货。
    今年是第一次售卖果干,黎文君也要稳着来,这便按照原计划,找了个托儿,去跟他们搭话。
    托儿经过培训,伪装成外地商人,过来进购水果。
    看他们住客栈,衣着打扮富贵,有商人标志性的钱纹绣样,就来跟他们搭话。
    商人之间搭话,排除竞争关系,别的都好说。
    同是采购水果的,因谁也没法子吃下整个县城的水果,都能和气说说话。
    果商们正不满,嘴里说着气话,跟托儿介绍南地其他县城的果子。
    “又多又好,拿货也快。津口县就是近,别的优点一样也没有!”
    托儿很认真,详细问了,还了解各样水果的口味、常价,运输注意事项,常温能保存几天。装得很像样。
    他们越聊越火热,客栈老板反而听急了。
    津口县唯一的一家客栈,是家庭作坊。
    客栈老板家也有水果,眼看着生意要飞了,这样着急,很正常。
    他气呼呼说:“我们县有果干果酱,别的县城有吗?!”
    说起果干果酱,果商们就生气。
    “只有你一家有,也不能坐地起价啊!头回买是一个价位,再来买又是一个价位。谁家是这样做生意的,一点信誉都没有!”
    客栈老板也是有过培训的,他一听,眼泪都要冒出来了。
    “诶,你们几个也是我的老熟人了,年年来都住我家店里,要是不亏本,我们能这样做吗?”
    他给果商们算账。
    “别的不说,你拿一斤果子,切成小块摊开,再拿一斤果干摊开,你看看哪个多。水果六文钱一斤,我们都是勉强过日子,没什么挣的。这是第一次做果干,我们算错了,定价连果子的钱都保不住,还有其他添加的东西。亏得很!”
    果商们心里有数,大大的果子,缩成那么小个果干,肯定减了分量。他们又不知道减了多少。
    他们就说:“你们亏本,还能让我们拿三十文一斤的货?骗鬼呢!”
    客栈老板不舒坦了:“这不就是给你们便利的吗?我们也想守诚信啊!这还是我们姑奶奶找了好几个族长商量的,不然还没有这个价!”
    果商们满头问号,几乎要撸袖子跟他打一架。
    “你坐地起价,你还有理,还是我们占便宜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