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谢星珩在忙碌的时候,江知与也在忙。他忙着进行“夫郎社交”。
    那些早年学过的东西,多年没有机会使用,突然等来顾慎行的夫郎,江知与才有了用武之地。
    顾慎行的夫郎苏冉出身好,受到的教育也是知礼守礼,客客气气。
    他俩连着相处三天,把能说的场面话都说完了,再见面都有点相顾无言。
    把崽崽叫来玩,都只续上了两天的场子。
    江知与需要尽地主之谊,也不想给夫君丢面子,很费劲的在想还能说什么、做什么。
    苏冉跟他一样的想法。大老远的来丰州一趟,夫君跟他说了,谢星珩是个有本事的,得把关系维系好。他也不想为难江知与,也绞尽脑汁去想话题。
    两人最后默契选择去糖厂转转。
    顾慎行加盟了糖果屋,会在京城开铺面。这间铺子会是苏冉打理。
    糖厂又做了微调,最大的改变是新增了两个“实验”工坊。
    会试用模具,也会尝试着做新品类的糖。其他的工坊如常运转,这边的实验结果成熟后,就能无缝接轨,能把工时、人力都省下来。
    这些试验品,也能满足铺面的“尝鲜”展示区,是优惠品。
    限量,且没有固定日期上架,买到的人纯靠运气。能增加糖铺的客流量。
    江知与越来越爱搞事业,说起这些眼里都有光。比客套的尬聊生动,讲话也有劲。
    苏冉比他保守些,对外面的世界没多大的向往。夫君想了解的东西,他就多多了解,认真记下。
    糖厂的加盟商模式,他们在家里研究过,都对此加以肯定。只是受限于人脉,这种模式能走多远,成多大的事,都难说。
    苏冉问他:“这个是你夫君的主意吗?”
    江知与点点头:“我跟我朋友一起有了想法,我夫君进行完善了。然后趁着他同年们来丰州时,做了个小小的宣传。”
    苏冉听说过。
    谢星珩对外把他夫郎夸了又夸,有本事,又伶俐,愿意想,执行力高。还做出了数尺。
    他还听说,江知与已经在外面做生意了。
    直接问不太好,他实在是好奇,问江知与:“那你做生意,感觉难吗?外面做生意的都是男人多,会不会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江知与都跟他说了:“我要是一个人去做,肯定会有很多不便之处。”
    除了样貌,还有排外心理,以及男人们对夫郎的瞧不起。这会自然引发他们的抱团。
    都抱团了,欺负欺负他,又怎么了?
    糖厂里走走转转,两人的话题终于变得接地气。
    苏冉是照着当家主君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在家里时,也料理家务、管理农庄和铺面。
    不过他是比较常规的那种,跟江知与从前一样,家务事以人情往来、人员的调动与增减为主。农庄和铺面,以查账、收账为主。
    再说到熟悉的话题,他们就更聊得来了。
    江知与从前学过这些,现在正经管理过农庄的大小事务,又出来跟徐诚合伙开场子、开铺面,知道许多从前会惯性忽略的东西。
    找话题是有技巧的,江知与先说了跟秦六爷的生意。
    万斤蔗糖的订单,听着就是大生意。
    苏冉发出“哇”的声音。
    然后江知与跟他算账,也就五百两的生意。零零总总算下来,利润就一二百两。
    苏冉眨眨眼。
    把这个数字记下。对数量跟银钱的数额,有了个参考。
    再说零售和日常开销,他就有数了。
    料理家务、管理产业,也是一门高深学问。
    到进士观光团要离开丰州县时,苏冉对江知与又是佩服又是羡慕。
    江知与有跟谢星珩交流信息,知道谢星珩跟顾慎行说了什么。
    他也知道对于普通夫郎来说,突破自我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现在有一件苏冉能做的事,不需要他出来闯荡,只需要利用家里的资源,再做整理,就能帮顾慎行成事。
    “从动植物图鉴开始收集,生活技巧、百科大全就慢慢积累。这个需要识字率,你们可以从‘每日一字’的公益活动开始,每天定时定点教一个字。”
    每天一个字,只教常用字。
    常用字的目录,可以从扫盲班拿。
    百姓们都知道读书贵,这种每日一字的教学会具有一定吸引力。
    虽说量少,可他们也忙啊。都有营生的,哪里有空天天费劲学?
    只一个字的话,可以家人分工。
    大人们可能不会来,家里有孩子的会试试。
    一个字一个字的积累,就不提男孩读书科举了。识字的哥儿姐儿,在相看时,是加分项。
    苏冉听得眼睛亮晶晶的:“常用字教完,就教他们词组?”
    也需要是简单词组,增加普通百姓的词汇量,加强理解力。
    如果大面积的扫盲做不到,这种小范围教学,也能帮顾慎行做教育试点,抓取数据。
    苏冉记下了,走之前还颇舍不得他。
    “我等你们来京城安家,到时我们也能常常聊天说话了。”
    他这是委婉祝福。祝谢星珩能取中进士,名列前茅,留任京都。
    江知与谢过,又各自交换了信物,说好要多多往来,有事就递个信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