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节

    说完后,刘表喊道:“来人,传蒯越和蒯良觐见。”
    命令传达下去后,蒯越和蒯良很快就急匆匆的赶到王宫中。
    刘表当即把王灿的事情说了出来,吩咐蒯越和蒯良协助蔡瑁搜捕王灿。然后,刘表才询问道:“子柔、异度,王灿正在襄阳,你们有什么看法?”
    两人听说王灿在襄阳,都惊讶无比。
    他们调查一百士兵被劫杀的原因,猜测出了是王灿麾下的人做的。但是现在确定了王灿跑到襄阳,那就说明是王灿亲自指挥的,这让两人觉得王灿太大胆了。
    一国之主,竟然深入楚国腹地,够厉害的。
    这样的胆量,让两人都为之震撼。
    刘表见蒯越和蒯良没有反应,看着蒯良,喝道:“子柔,你有什么看法?”
    蒯良被刘表惊醒过来,迅速的梳理好脑中纷乱的念头,然后拱手说道:“主公,王灿在襄阳附近躲藏,我们正好可以瓮中捉鳖。卑职建议,请主公立即传令,让襄阳通往各地的关卡全部戒严,防止王灿逃离襄阳。”
    蔡瑁眉头皱起,说道:“子柔,我觉得这办法没有什么用啊?”
    刘表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王灿是专门跑到襄阳膳风点获的,让各地关卡戒严,虽说防止王灿离开,但是王灿没有离开的想法,岂不是白费力气。
    蒯良继续说道:“主公,关卡戒严是第一步。随后我们就派出打量的士兵搜捕王灿的踪迹,这就会让王灿躲起来不敢露面。如此一来,王灿被堵在襄阳不能离开,而且又不能抛头露面,我们就从狱中拿出一个死囚假扮成王灿吊在城外,声称王灿被杀了,动摇前线蜀军的军心,同时动摇蜀国内部的局面。”
    “只要王灿不能离开襄阳,也不敢公然露面,传出的王灿被杀的消息就是真的。若是王灿想证明他没死,必定会露面,到时候我们再派兵围杀王灿,就能真正的杀死王灿。”
    蒯良侃侃而谈,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他的计谋中传出谣言其实是逼迫王灿现身,然后再诛杀王灿。
    刘表听后,笑说道:“好,就按照子柔的计划进行。”
    ……
    伊籍府邸,刘备、诸葛亮和伊籍返回后,孙乾立刻询问情况。
    最终,孙乾失望了。
    忙活了大半天,竟然没抓到王灿。
    书房中,孙乾神情严肃,沉声说道:“主公,刘表现在逼迫您离开襄阳,局势不妙,我们该怎么办啊?”
    若是刘备离开了襄阳,谋划的大事就难以成功了。
    此时,伊籍、刘备和孙乾的目光都看向诸葛亮。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刘表将不久于人世,但刘表现在还活蹦乱跳的,没死去的征兆。
    诸葛亮的推测,是否能实现呢?
    这,无疑是一个难题。
    诸葛亮看了三人一眼,然后目光落在刘备身上,笑说道:“主公放心,只要再等一两日,刘表就会病逝了。刘表让您去前线,您就做做样子,带着护卫去前线。不过,您北上后,肯定会和秘密返回的士兵汇合,到时候立刻杀回来,您的大军一到,刘表必死。”
    伊籍一脸疑惑的表情,将信将疑的说道:“孔明,你可不能开玩笑啊。”
    诸葛亮笑说道:“机伯先生,我什么时候开过玩笑。”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坚定的说道:“好,就按照先生的办法做事。反正我们留在襄阳也是无事可做,也找不到机会夺下襄阳,还不如赌一把。”
    四个人不停地嘀咕着,商议如何夺下荆州。至于诸葛亮所说的刘表去世,对于刘备、孙乾和伊籍来说,都觉得很神秘。
    刘表,真的要病逝了吗?
    伊籍、刘备和孙乾相信诸葛亮,但是不明白诸葛亮哪里来的信心。
    当天,蔡瑁、蒯越和蒯良商量好对策后,联合行动,立即传令让襄阳周围的关卡全部戒严,严查和王灿相貌类似的人。
    一时间,襄阳城内外的局势都很紧张,四处都有士兵搜捕王灿。
    很多地方,随处都可以看到士兵,
    这时候,刘备却在士兵的保护下离开了襄阳。
    ps:五更之四;
    第十四卷 荆州乱 第1000章 王灿的动作
    海棠书屋 更新时间:2012522 1:21:46 本章字数:2843
    岘山,山林深处。
    王灿带着几十个狼牙营士兵,以及史阿麾下的剑师,全都藏在岘山中。
    岘山和鹿门山很近,仅仅隔了一条汉江。
    王灿在相隔一水之遥的岘山住下,不可谓不大胆。不过,藏在岘山中也有一定的危险,但是常言道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岘山靠近鹿门山,许多人都直接忽略了这里,所以王灿在岘山藏起来并没有人猜到。
    史阿坐在王灿旁边,担忧的说道:“主公,襄阳城内外都在搜查主公的行踪,而且还张贴告示缉拿主公。最可恨的是刘表竟然发动百姓,只要百姓提供了主公行踪的人,并且得到了确定,都可以得到赏赐。如此一来,我们就成了全民皆敌,所有的荆襄百姓都成了敌人,行动艰难,被死死的束缚起来了。”
    其实,蒯越的计划实施出来后,王灿的大队人马就无法离开,也无法露面。
    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全名皆兵。
    任何一个百姓都想发财,再加上他们不用和王灿搏斗,只需要悄悄地提供线索,然后就有机会领到钱财,所以无数的百姓都动心了。
    这就相当于在襄阳安放了无数的眼线,限制王灿的行踪。
    王灿沉吟片刻,忽然笑说道:“虽然行动受到限制,但这只是限制了我们不能大范围的行动,一旦所有人化妆后分散开来,也是无济于事的,影响不到什么。”
    史阿接着说道:“还有一件事,刘备带着士兵北上,去前线主持大局了。”
    王灿说道:“刘备离开了襄阳,岂不是诸葛亮也离开了。”
    史阿摇头说道;“诸葛亮留了下来,说要对付主公。”
    “嘿嘿,诸葛亮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王灿冷笑两声,历史上诸葛亮就直接建议刘备谋夺荆州。现在诸葛亮主动留在襄阳,王灿认为诸葛亮一方面在打他的想法,另一方面绝对会对荆州有想法。
    荆州是一块肥肉,诸葛亮没有理由不想夺到手中。
    但是诸葛亮如何下手,王灿无法揣度。
    顿了顿,王灿叹息道:“现在四处都有士兵搜捕,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备离开,却无法下手,可惜,可惜!”
    史阿说道:“现在局势不妙,我们怎么办呢?”
    王灿闻言,开始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办。
    诸葛亮会替刘备谋划夺取荆州,王灿却不能让诸葛亮如愿。
    他沉声说道:“我们前段时间一直拉拢荆襄的几大氏族,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我们虽然不能出去,但遥控荆襄的事情还是可以的。史阿,你让吴晃给习氏、马氏和向氏传信,让他暗中拉拢襄阳城里面其余的家族,将他们拧成一股绳。”
    “诺!”
    史阿抱拳回答,眼中闪过一道精芒。城里面不仅有荆襄世族的协助,还有英雄楼可以动用,这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
    襄阳城,马家。
    马雍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收到了一封书信,是当初在鹿门山的人传给他的,让他拉拢城中其他的家族,让这些家族的人向蜀国靠拢。
    马雍拿着书信,心中犹豫不定。
    原本马雍答应了王灿,只是名义上的归顺,不打算出力。现在他骤然接到书信,心中却踟蹰犹豫了起来。
    “咚!咚!”
    书房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进来!”
    马雍喊了声,然后房门打开,走进来一个约莫十三岁左右的青年。
    此人尚未成年,却长得丰神俊朗,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而且举止投足间透出一股大气,这人就是马雍的长子马良。
    他的眉梢上有一点白毛,又有白眉马良的称呼。
    马良走进来后,拱手问道:“爹爹,您愁眉不展,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马雍摊开手说道:“还记得爹爹给你说过蜀国的人找过爹爹吗?当时爹爹答应了归顺蜀王,现在他传信让我们拉拢城中其余的家族,你说怎么办?”
    顿了顿,马雍又说道:“王灿的身份已经暴漏,地点大军搜查的地点是在鹿门山,那么和爹爹接触的人肯定是王灿无疑。如今满城都在通缉王灿,他却传信让我们拉拢其余的家族,这不是把马家推出来在火上烤吗?”
    马良从马雍手中接过书信,看完后直接把书信毁掉。
    他虽然只有十三岁,心智却已经健全。
    马良坐下来,神色严肃的说道:“爹,只要蜀王不死,局面就不会变化。表面看来蜀王有些危险,但何尝不是蜀王借此来考验我们呢?俗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您做事太小心谨慎,若是等蜀王拿下了襄阳,我们再出手几乎捞不到任何好处。现在替蜀王办事,立下的功劳都会记录在案,等蜀王拿下荆州,我们马家才有崛起的机会啊!”
    面对儿子的分析,马雍竟然有些迟疑。
    他皱眉说道:“马家有你们五兄弟,迟早会崛起的,现在出手太危险了。”
    马良摇头说道:“爹,我们马家想要崛起,其余的家族会答应吗?若是孩儿所料不错,蜀王不止劝降了我们马家,其余的家族也有。至于是哪些家族尚且不知道,但是只要您仔细观察哪些世族在拉拢其余的家族,很可能就是替蜀王做事的。我们马家想要复兴,不能光凭才学,还要有机遇,蜀王给了我们机遇。要抓住才行。”
    马良年少,说话却非常老成,好像他才是马雍的老子一样。
    马雍听了后,还是难以下决心。
    马良耐着心思说道:“爹,我们不是光明正大的反抗刘表,您害怕什么呢?若是被人察觉了,我们可以说是和其余的家族修复关系,根本不存在危险的。您就果断一点,心中不要担心,若是您还是不放心,干脆把事情交给孩儿去做。”
    “唉!!”
    马雍叹了口气,点头说道:“爹爹也知道自己做学问可以,做大事不行。也罢,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处理,小心一点,切莫走漏了风声。”
    马良拱手道:“您放心,儿子一定办得妥妥当当的。”
    事实上,马家收到消息的时候,习家和向家也收到了消息。
    习家的家主和向家的家主没有马雍那样的扭捏犹豫,因为他们得到了王灿的命令,意味着王灿毫发无损,还操控着局面。况且他们只需要拉拢不起眼的家族就可以,不需要出兵反抗刘表,没有什么担心的。
    一时间,以马氏、习氏和向氏为首,逐渐的和城中的一些家族打好关系,将他们拉拢到王灿的阵营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