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医汉> 第185节

第185节

    何况霍善还把他们昨天没吃完、带着出门充当干粮的月饼切开分给周围的小朋友吃。
    月饼这种糖油充足的东西,对农家小孩来说可都是稀罕物。
    别说这些小孩儿了,便是大人也没尝过这么好的吃食。
    可惜不好意思抢。
    只有平时和孩子亲的大人才能沾光尝上一口!
    霍去病当天回了军营,霍善却在江对岸多待了几天,表面上说的是想深入了解南边三县的情况,实际上每天在研究怎么吃光江对岸的好吃的。
    要论做法,沙羡这边确实没什么新意,不过胜在食材丰富,有许多霍善在北边没见过的好东西。
    比如李时珍告诉他,这地方有一种武昌鱼可有名了,三国时期的孙权一度迁都武昌(也就是鄂县)一带,经常赐武昌鱼给群臣享用。
    弄得朝臣们非常不满,他们都不喜欢这种直面危险的地方(出了都城就是大江),万一曹魏半夜渡江打过来怎么办。
    何况他们大多都是江东人,祖上都住在建业那一带,怎么乐意跟着孙权离乡背井定居武昌?
    所以当时流行着这么一首童谣——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霍善听了李时珍的介绍,就问李时珍武昌鱼是什么鱼,他要尝尝孙权也喜欢吃的鱼。
    虽然不知道孙权是什么人,但是听说他是三国鼎立中的一国之主,想必一国之主喜欢吃的鱼肯定很好吃吧!
    不知跟陈胜鱼比口感如何?
    可惜李时珍也被他问住了,因为他一个湖北人也不太清楚孙权吃的到底是哪种武昌鱼,毕竟三国距离明朝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他哪里瞧得孙权吃的啥?
    倒是有不少鱼贩子爱说自己卖的是武昌鱼,李时珍环游大明的时候去过武昌一带,见过的“武昌鱼”不下十种。
    李时珍只能给他讲了其中几种比较好吃的。
    霍善表示自己有办法,等他们抓到鱼以后就给诸葛亮看,让诸葛亮有空问问孙权他爱吃的具体是哪一种。
    听说诸葛亮时不时要跟他哥哥诸葛瑾通信的,顺便问一问不就得了!
    李时珍:?
    震惊,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孙吴皇帝孙权通信,竟是为了问孙权“你爱吃的是这种圆头鱼,还是这种扁头鱼”?!
    这说出去谁能信。
    李时珍虽然经常看热闹不嫌事大,但还是很有良心地劝霍善放弃这种想法。
    人诸葛亮愁着北伐已经够忙了,你就别去给人家增加麻烦了。万一有人拿这事做文章,说他私通孙吴怎么办?
    霍善听说后果可能这么严重,很快便放弃这么个想法,继续找李长生分享他刚听来的食材或者吃法。
    秋收过后,各项生产安排就要陆续落实下去了,太守府也第一次发出征调徭役的命令。
    不过比起以前的徭役,这次临时征调是包吃的,为了包吃还雇佣不少妇人前来做饭,给这些服役的家庭多添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至于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豪强富户那儿薅来的。这些人想要竞标造纸项目和制糖项目,就得缴纳标金以及签署一系列细致的契约。
    霍光他们把这项工作落实得十分细致,并且做好了要是有人违约就直接拿他们开刀,正好宰几个肥羊过大年。
    结果令人失望的是,这些家伙压根不打算作妖,不仅踊跃参与竞标,掏出的钱比他们预想中还多得多。
    这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要是好好做事就能赚大钱,而一作妖就家财不保,谁会傻傻地往枪口上撞?
    没看到他们陛下这几年起用了那么多心狠手辣的酷吏吗?
    他们陛下正缺钱呢!
    与其挺而冒险,还不如主动掏点钱出来消灾。
    而且这买卖也不亏啊,他们这位小太守拿出来的造纸和制糖两样技术都是别处学不到的,只要他们抢先一步,绝对能赚得盆满钵满。
    入了九月,地里的粮食都快收完了,各地晒谷的晒谷,酿酒的酿酒,腊鱼肉的腊鱼肉,处处都是一副热火朝天景象。
    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将士们也已经井然有序地建立起环云梦泽而设的军屯。
    广义的云梦泽并不特指哪一处湖泊,它是江夏郡与南郡境内各处水泽的统称,不少区域和长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光是毗邻西陵和安陆的那一大片水域就足够用来练兵了。
    随着军屯的事落实下去,霍去病的空闲也终于多了起来。
    这日傍晚霍去病亲自收了两笼肥美的秋蟹,准备第二天带去给李长生做霍善心心念念的蟹酿橙。
    夜里霍去病却睡得不太安稳,到半夜他猛地从睡梦中惊醒,睁开眼睛看着随风飘拂的纱帐。
    过了许久,霍去病才坐起身来。
    后背湿了一大片。
    外面淅淅沥沥地下起了秋雨,带来秋末透骨的寒意。
    霍去病缓缓舒出一口气。
    这一年的九月,在霍善窥见的那个“未来”里是他……病故的日子。
    但这次会不一样。
    第161章
    霍善每天都数着日子, 看看休沐日什么时候到。
    倒不是他觉得当太守不好玩,而是休沐日他爹可能会过来,如果不能过来也会提前讲给他听,不会叫他白等。
    这日一大早, 霍善就拉着金日磾陪他去城门蹲守他爹, 说是要给他爹一个大大的惊喜。
    没错,就是要让他爹一进门就瞧见他!
    金日磾虽不太清楚这样有什么惊喜可言, 还是默不作声地跟着他前往城门。昨夜下了一整夜的雨, 天气有点凉, 金日磾把霍善抱了起来,免得他路上踩进小水洼里头弄脏了鹿皮靴, 那可是霍去病猎的鹿给做的, 霍善爱惜得很, 所以霍善乖乖地让金日磾抱了一路。
    两人走到城门处, 天还没亮起来呢,城门也没开。守城门的士兵本来坐在那儿闲聊, 见霍善两人过来后忙起身向他们问好。
    霍善在外人面前是最爱装小大人的,一本正经地问道:“天冷了, 你们留意一下进出的人有没有生病的, 若是有的话最好能记下他们家住何方。”
    士兵恭敬应下。
    别看霍善年纪小,治病救人的本领却远胜于寻常医家。
    许多困扰云梦泽一带的病痛经过他的反复宣讲和实地诊治,大家都已经了解到该如何进行防治,尤其是他带来的那份《寄生虫图谱》更是让不少人都记住了螺这东西不要随便捡, 见到钉螺以后务必要呼朋唤友把它们统统挑起来进行彻底灭杀。
    一旦发现染病的村子, 连冠军侯带领的驻军都会帮忙消灭周围的钉螺呢!
    至于每逢初一十五的义诊以及时不时的下乡赠药, 那更是活人无数的善举。
    有这样一位小太守,大伙都从最开始的惶惑不安到打心里觉得欢喜和信服。
    哪怕他平时偶尔还让人抱着走, 也无损于大家对他的尊敬与喜爱。
    霍善和士兵们聊了几句,就到了开城门的点,他期待地等在一边。
    本来霍善也没想着霍去病会这么早过来,结果城门开启后他就瞧见一匹熟悉的马儿出现在眼前。
    接着就是马背上那熟悉的面孔。
    城门外的雾气还没完全退去,只有远处亮起了薄薄的曙色。而来人就坐在高大的马背之上,神色带着几分天生的冷峻与疏离,瞧着像是天上来客。
    不是霍去病又是谁。
    霍善惊喜不已,开心地跑过去喊人。
    霍去病也没想到城门一开就能见到自家娃。
    他愣了一下,翻身下马把人抱了起来,问道:“怎么跑到城门来了?”
    霍善道:“想来!”
    平时他也不会特意出来等,但是今天早上听到鸡叫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迫不及待地想出来。
    想来就来啦!
    霍善道:“要让爹你在城门口就见到我!”他每次见到爹都很高兴,所以爹见到他应该也会很高兴才对。
    霍善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的,问霍去病在城门见到他开不开心。
    霍去病瞧见他无忧无虑的模样,知道他压根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
    霍去病回了句“当然开心”,又叮嘱道:“下次不用出来等,现在外面越来越冷了。”
    霍善道:“师父他们都说我像个小火炉,不怕冷的。”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霍善还伸出自己热乎乎的手去捂霍去病耳朵,嘴里还认真强调,“看,特别暖和!”
    霍去病“嗯”地应了一声,笑着说道:“是像个小火炉。”
    父子俩一同回了太守府,后面跟着的人把霍去病带过来的几笼秋蟹送去庖屋,李长生说小孩子吃太多蟹不太好,所以每次都不让霍善多吃。眼看秋蟹快要过季了,霍去病这次难得地多带了一些过来让霍善吃个尽兴。
    见霍善眼睛一直黏在那几个送蟹去庖屋的小兵身上,霍去病说道:“吃完这次应该就没有了,得等明年再吃。”
    霍善点着头说道:“我知道的,我知道的,不能竭泽而渔。”他摇头晃脑地给霍去病背书,“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霍去病笑着夸道:“你读的书都快比我多了。”
    霍善一脸骄傲:“我把爹你那份也读了!”
    霍去病道:“好。”
    李长生已经命人煮好驱寒汤给霍善他们暖暖身体,见父子俩进来了,就让他们先把驱寒汤给喝了。
    其他没出门的人也跟着喝了碗,免得因为天气变幻着了凉。
    一口暖汤下肚,霍去病只觉身上的凉意消了大半,转头看向咕咚咕咚捧着驱寒汤往肚子里灌的霍善。
    这小子连喝个汤药都有滋有味的,仿佛这世上没有他不喜欢吃的东西。
    也没有他不喜欢的人。
    霍去病那颗从夜半梦醒后就不甚宁定的心不知怎地竟安定下来。
    就像重新回到了人间。
    霍去病在霍善的催促下喝完了整碗驱寒汤。
    当天霍善如愿尝到了今年最后一顿蟹酿橙,晚饭时每个人面前都多了颗带着片小小绿叶的橙子,借着叶柄掀开一看,里头是鲜香可口的蟹肉羹。霍善拿起小勺子尝了一口,眼睛登时亮了起来,开开心心地就着江夏郡今年新收的稻米吃了一大碗饭。
    得知晚上霍去病可以宿在西陵城,霍善就宣布自己晚上要跟霍去病一起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