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胡老三(1)

    汉子咧着豁牙的大嘴,眯着眼睛,憨厚的大笑,“朱大头?”
    顿时,周围一片抽气之声。
    老太监朴不成气得浑身打摆子,曹国公李景隆眼皮嗖嗖的跳,一众侍卫大惊失色。
    连朱允熥都有些发懵,这汉子忒大胆!
    可是他瞧瞧老爷子的脸色,却没发现异样。
    老爷子不但不生气,反而背着手站在田埂上,笑呵呵的问道,“你个汉子胡沁啥呢?好好地银元,为啥叫朱大头!”
    汉子把沾了口水的银元仔细的擦擦,然后小心的揣进怀里,用手死死的捂着,大声道,“老百姓都这么叫呀!这银元上头是老皇上的像,不叫大头叫啥?”
    “哈哈哈!”老爷子笑出声,“哦,有皇上的像就叫大头,那以后换皇上呢?”
    汉子蒲扇般的大手挠头,憋了半天,“以后换换上,那就是换咱大名皇太孙呀,那就叫.............朱小头?”
    “好,说得过,有道理!”老爷子大笑,拍拍朱允熥,“大孙,朱小头,哈哈!”
    朱允熥看着那汉子,暗中咬牙。
    这年月,百姓们说啥,即便是官上听了,也不会较真,大多是听了一笑。民间百姓的言论环境,要多宽松有多宽松。真要是哪个不开眼的官,因为这些给百姓治罪,保不齐就把自己官帽子弄飞了。
    在老爷子和一众当权者看来,老百姓说两句闲话,能算啥?说闲话,总比暗地里骂你强。
    半晌,朱允熥嘴里冒出一句话,“这名,忒不雅!”
    “雅管蛋用!”老爷子笑道,“钱是给老百姓用的,爱叫啥叫啥。再说了,别看老百姓叫的粗俗,可是拿钱的模样欢喜呀。若是咱爷俩弄一堆劣钱出来,百姓们面上不敢说,心里都在骂咱爷俩是..........猪八戒?”
    “爷爷圣明!”朱允熥笑着奉承一句。
    心中却说,这是无知百姓这么叫,您老不以为然。要是有哪个当官的,或者读书人敢这么叫,您不杀他全家?
    “那汉子,钱收好喽!”老爷子又对田里捂着口袋的汉子笑道,“够赔你这田的吧?”
    “够了够了!”那汉子不停点头。
    怀里可是响当当的银元,别说他这几亩地,就是翻十翻,怀里这三十来个银元都够够的。
    “您老..........说话算数?”那汉子犹豫下,憨厚的目光中带上些狡黠,问道,“给了钱,真不要我地里的粮食?”
    老爷子眼珠转转,笑道,“老子一辈子,唾沫星子落地就是钉,骗你?”说着,指下天上的日头,“不过嘛,眼看到饭点了,你不招待咱们去你家吃一顿?啧啧,钱你拿了,粮咱也不要,吃顿饭不为过吧?”
    朱允熥知道,老爷子爱的就是这一口。在民间吃饭,可比在宫里香多了。所以当下也不出言劝阻,任凭老爷子怎么高兴怎么来。
    那汉子听了,微微一愣,然后看看朱允熥和老爷子一行七八个壮汉,有点犯难。
    “呀,都是壮爷们呢,得吃多少!”汉子咬牙小声嘟囔两句,随后重重一跺脚,“行,今儿我胡老三命好,碰着你们这群贵人了,不就是吃顿饭吗!走,家里去,我让婆娘去买鱼,蒸饭!”
    说着,忽然咧嘴笑道,“一看老人家就是富贵的大财主,家财万贯!”
    说完,走上田埂,前头带路。
    “这汉子,你看他傻,成精了!”老爷子笑道。
    朱允熥也笑道,“最后一句话是点咱们呢,让咱们不好意思吃完一抹嘴!”
    爷俩慢慢的跟在叫胡老三的汉子身后,带着护卫等人,溜溜达达的朝不远处,一个飘着炊烟的小村庄走去。
    天高云远,风吹湛蓝,炊烟成线。
    村庄边上的田地,都是忙活的农人,一路上打招呼的声音络绎不绝。通往村庄的道路坑坑洼洼,几个穿开裆裤的孩童拿着簸箕,小心的搓着地上的牛粪,鼻涕吸溜吸溜的。
    “好哇!好哇!”
    老爷子看着周围,不住点头微笑,“这才是人间烟火!”
    一群陌生人进了村子,庄子里的都有些惊奇,老太太们在远处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孩子们好奇又畏惧的远远跟着,眼神不停的打量。
    “老三,家里来客人了?”迎面过来一个挎着篮子的老太太问道。
    胡老三捂着鼓囔囔的胸口,“老婶子,我城里的亲戚!”
    “你就吹吧!”老太太给了一个嫌弃的眼神,“你们家祖宗八辈都没出过村儿,哪来的成立亲戚!”说着,在经过老爷子一行人时,还在老爷子身上扫了两眼,笑道,“这老哥,长的倒是敞亮!”
    “哈哈哈!”老爷子又是眉开眼笑,“妹子,咱年轻时候长的更敞亮!”说着,背着手还往那边凑凑,笑道,“妹子,你年轻时候,肯定是也庄里一枝花!”
    “那是!”老太太骄傲的一笑,“提亲的人,踏破我家的门槛子!”
    老爷子来了兴趣,凑过去,“你今年多大...........”
    朱允熥一捂额头,赶紧拉回来,“爷爷,您不是要去吃饭吗?”
    这时,前面的胡老三回头笑道,“那是我们村的张大婶子,守寡二十多年了,跟儿子一起过呢!”
    老爷子点点头,人家都走远了,他还站在那,背着手回头看,嘴里,“嘿嘿,嘿嘿!”
    片刻之后,胡老三家到了。
    一个收拾得还算利索的小院儿,三间还算宽敞的稻草房,院里拴了一头无精打采的驴,见来了生人,扯开脖子抑扬顿挫的大叫。
    “啊!!!!啊啊啊..........”
    “叫你娘!”胡老三上去一脚,对院子骂道,“人呢,死哪去了?”
    “爹回来了!”
    呼啦一下,屋里跑出三四个娃子,把他团团围住,紧接着一穿着补丁衣服的妇人快步出来。
    见有许多外人,那妇人吓了一跳,“当家的?”
    “没眼力见的,来客人了!”胡老三大声道,“去,村口买鱼,卖豆腐去!”说着,又咬牙道,“称点酱油,猪油也买点!”
    那妇人攥着围裙,“家里哪有钱?再说,不年不节的...........”
    “让老子没脸是吧!”胡老三大怒,“床底下不是藏着十几个大钱呢吗?去,买去!”说着,回头对老爷子和朱允熥笑道,“老人家,小少爷,让你们看笑话了,乡下女人没见识!”
    其实,此刻朱允熥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大明虽然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农人百姓也不过刚刚能吃个大半饱而已,远远谈不上富足。
    任何时代,最后富起来的,始终都是农民。最累的,最不起眼的,也都是农民。
    要求最少的,也是农民。
    付出最多的........
    最被遗忘的.......
    纵观上下千年历史,人间最多的就是这样只有几亩田地,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农民。
    他们所求的也最少,只要一个安稳的世道,只要老天爷善待,只要轻徭薄赋。
    “强国富民之路,任重道远!”
    朱允熥再次打量这个京城外,不起眼的小村庄。看着那些虽然清贫,却满怀希望,勤恳耕作的农人们,心中百感交集。
    “真正的好君王,不只是所谓的赫赫武功,最重要的是,百姓家中粮,身上衣!”
    想到此处,朱允熥握紧拳头。
    似乎看出他心中所想,老爷子拍拍他的肩膀,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比刚开国的时候,强了不少。起码百姓们还有余钱,称点酱油常常。以前战乱的时候,盐都吃不起!”
    说着,老爷子也叹息一声,“咱老了,有些事力不从心。往后,这天下人,都要指望着你!记住,咱朱家世代都是穷人,座了天下也不能忘本!你曾祖太祖当年过的日子,还不如他们!咱朱家坐了天下,就要善待天下穷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