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51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51节

    ……
    去了一趟武钢研究院,担任了招标的项目评审,找出了合金实验室的报告问题,顺便帮彭辉争取到了项目。
    下午的时候,又和研究院谈了个八百万的横向项目。
    王浩感觉收获满满。
    等晚上回酒店的时候,他带着疲惫躺下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的酒店餐厅里,他才重新见到了何毅等人,就和他们一起去了科学基金会。
    一路上何毅都在说着,“昨天就开始说起了项目情况,让我们配合首都大学的基础科学中心。”
    “昨天听了一天,心里也有底了,这个项目是对交流重力的研究,但主方向就是做实验、记录数据,配合基础科学中心那边,完成最主要的机理分析。”
    “几千万的经费,就是不断的做实验,做研究。”
    王浩听的有些疑惑,“是谁说的让我们配合基础科学中心的?”
    “邓丙河教授。”何毅道,“他们说对这个项目的定义是这样的。”
    “我怎么没听吴院士说过?”王浩皱了皱眉。
    何毅想了想道,“应该是还没说到吧?”
    王浩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何毅就问起了王浩昨天去武钢研究院的事情。
    王浩简单解释了一句,“就是参加了个项目评审,顺便聊了一个横向的项目。”
    何毅对前面不关心,但听到聊项目就好奇的问道,“横向项目?什么项目?咱们学校没有条件做武钢的项目吧?”
    “是个数据分析项目。”
    “计算机?”
    “数学计算机。”王浩道,“就是那种他们实验中有一大堆数据,但是想分析很困难,就找我帮忙分析一下。”
    何毅听着都感觉复杂,他问道,“既然是项目,也有经费吧?这种应该算你个人的,对不对?”
    “对?”
    何毅还没说话,颜静则好奇的问道,“多少经费啊?”
    “不多。”
    王浩摇了摇头,不想在经费上多说什么。
    肖新宇笑道,“王浩,经费还保密啊,说说吧?要不我猜一下,这种数据分析项目,估计都是二、三十万,那我就猜三十万。”
    何毅和颜静一起看向王浩。
    王浩犹豫着道,“再高一点吧。”
    “四十万?”
    “再高一点?”
    肖新宇疑惑道,“这种个人项目还能有一百万?”
    “比一百万再多一点。”
    何毅和肖新宇互相看看,都不知道该怎么猜了。
    颜静干脆问道,“多少?你干脆就直接说吧。”
    “八百万。”
    王浩很平淡的说出了个数字。
    颜静半张着嘴愣了好半天,满是不解的叹道,“这叫多一点?你一个人接的数据分析项目,经费八百万?”
    何毅和肖新宇呆愣着,沉默了好久好久,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们一个实验室努力了好多年,终于申请到超过二百万的项目,王浩去了一趟武钢研究院,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谈好了八百万的项目。
    项目还是归属个人的,不是针对一个实验室。
    这怎么说理啊?
    “也不是针对个人吧,我觉得自己完成有点困难,还是要找人帮忙的。”
    王浩思考着说道,“就找张志强吧,祁晓教授也可以,我还有两个学生也能帮帮忙,这种研究也不一定能有成果。”
    “其实我不是很想接,手里的项目已经够多了。”
    他说着摇了摇头。
    接下来一路都很沉默,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复杂。
    好在很快就到了科学基金会。
    最近几天,科学基金会的超导办公室,都是讨论交流重力相关的研究方向,以及和其他超导研究的关联问题。
    后者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一个理论项目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超导的机制研究是一个很大的方向,很多机构都在做相关的研究,相互之间肯定存在关联。
    今天的内容也一样。
    因为王浩昨天没有到,上午讨论开始就让他说一下看法,也就是说一下,和交流重力实验相关研究方向的想法。
    王浩简单的说了一下,大体上就是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进行材料相关的差异分析。
    另外,同一材料改变超导材料的构造布局,来研究的交流重力的变化,不同材料也可以做同样的实验对比分析。
    这些是肯定能出成果的方向。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讨论,每个人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会议就只是单纯的讨论而已,目的就是一起去想、去思考、去论证,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记录总结,汇总在一起去讨论。
    正式会议要在下周才进行,之前就是为会议内容做准备了。
    现在也是准备的一个环节。
    上午的讨论到了最后,邓丙成进行了总结说道,“交流重力方向研究超导机制,和高温超导机制研究是有重复性的。”
    “所以让物理实验室辅助配合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一起沟通交流数据,出成果的可能性更大。”
    邓丙成的几句总结,让王浩不由的皱起了眉头,再想想何意说的‘配合基础科学中心’,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等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王浩拉着樊庆学问了起来,“邓丙成说的辅助配合基础科学中心是什么意思?”
    “王教授,你问这个啊!”
    樊庆学道,“我们之前讨论过,你们这个项目同样是研究超导机制,和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很相似,只不过方向和手段不同。”
    “所以,你们最好是有一个信息沟通交流的过程,一起配合才更容易出成果。”
    这个倒是能理解。
    王浩继续问道,“既然是一起沟通交流,为什么我们是‘辅助配合’的一方?”
    “主次项目!”
    樊庆学解释道,“有一些大方向的项目要分主次,否则都是平等的,交流能有多少就很难说了。”
    “我们辅助配合要做什么?”王浩还是有些不理解。
    樊庆学道,“数据共享,实验配合等等,主要就是这些。”
    “他们的数据会共享给我们吗?”
    “当然不会。”
    樊庆学摇头道,“他们是主项目,你们是次项目,次项目向主项目数据共享。”
    他说着小声道,“其实我不支持这种划分方式,因为好多人觉得两个项目,只是研发方向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所以就想进行合并,一起研究、共同研究,更容易出成果。”
    “但是,问题也是有的,次项目向主项目单方向数据共享,其实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分享成果,实验方面也要配合,等于受制于人。”
    “当然了,王教授,我不是要挑拨离间,这个事情就是这样的。”
    王浩问道,“为什么他们是主项目?这个是怎么确定的?还是已经决定下来?”
    “那倒是没有。”
    樊庆学道,“现在都只是在研究讨论,一切还是要等正式会议。”
    “不过……”
    他摇摇头道,“因为很多人支持这种方式,你们想争取独立项目也不容易,最少要证明,你们的方向是独立的,或者证明你们的方向比基础科学中心方向更重要。”
    王浩思索着点点头。
    ……
    王浩当然不愿意做‘次项目’,主次项目说是一起共享数据,但实际上,数据是单方向的共享。
    他们做了‘次项目’,就等于延续基础科学中心的超导项目,实验方面要配合对方,自主权就会受到限制,可以说是受制于人。
    因为数据方向的共享,成果一定程度上也是共享的。
    这就是问题了。
    王浩回到了酒店以后,很严肃的和其他三人说了一下,“我们这个项目,不能挂靠在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之下。”
    “这一条,我绝不接受。”
    “如果最后讨论是这个结果,我们就不要项目了,让他们直接给基础科学中心。”
    这一句话说出来让何毅、肖新宇都感觉有些惊讶。
    他们听到说要做次项目,也觉得怪怪的,但仔细想想,挂靠在首都大学的项目下,似乎也没什么。
    其实也是有好处的,好处就在于没有太大压力。
    王浩当然不会这么想,他不是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而是为了真正做研究,希望能够从研究中有发现。
    这种情况下,失去了研究的自主权,还有什么意义?
    他又不是机器,项目经费也不是给他个人的。
    何毅想了一下,说道,“那我们怎么做?王浩,我们都听你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