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取一碗冷米饭,均匀的倒入茶汤,清香的茶汤激出米饭的甘甜,再可口不过。
    “九哥真厉害,”宁澜连着吃了两小碗茶泡饭才停下。
    “比不上你,”张九如片刻不离眼地看着他,“明日我休沐,带你去城外的寒山寺可好,听说那里的平安符特别灵验。”
    “好,九哥还信这个?”
    “嗯,是得道高僧开过光的,”张九如点头,他原来是不信的,有了在意的人就开始信了。
    次日只有小满和知礼跟着,四人驾车去了寒山寺。一路上香客不少,马车未靠近山脚就得慢下速度,停靠的地方也找了好久。
    宁澜和张九如步行上山,小满和知礼远远跟着。这不年不节的,来烧香拜佛的人大都出身富贵,个个带着一溜的婢女小厮。
    “上次和你爬山已经是好久之前的事了,”爬到半山腰,两人都有些微喘,张九如调匀了气息才开口说话,并拿出手帕擦去宁澜脸上的汗。
    “老头子,你瞧这兄弟俩感情真好,”一对老夫妇携手上来,也停在此处休息闲谈。
    几人相视一笑,并不用多说什么。片刻后老夫妇继续往上走了,宁澜和张九如跟在后面看着他们的背影,两只手牵的更紧了。
    寒山寺内清幽,没有一丝炎热的气息,古钟敲响,深远的声音一直在山中回荡,许久才慢慢散去。
    两人先上了三柱清香拜过神佛,由寺庙僧人引领着去请平安符。去时主持正领着众和尚念经,两人站在一旁耐心等候,宁澜还是第一次听到诵经声,听着一会儿竟觉得内心平和不少。待读完经僧人上前替两人告知来意,主持竟亲自请了两道平安符送给宁澜和张九如。
    宁澜把自己的那枚贴身收藏,走时留下不少功德银子。
    宁澜对佛教文化不懂,张九如带着他各处转了个遍,低声给他讲各个殿堂的供奉和避忌,让他多了几分了解。
    听着听着,宁澜想起之前宁致文说要出家必须得相貌端正,目光就不由自主转到别人脸上去了。
    “看什么呢,”张九如轻轻将宁澜的脸抹了个方向,吃味道。
    “不看了,都不如九哥好看,”那些和尚长的确实比一般人好,但都比不上他家九哥。
    “瞎说,”张九如继续带着他往前走,
    寒山寺的素斋也是顶有名的,像什么庆元豆腐、素烧鹅、芋煨白菜,罗汉素面等都是来了必尝的。
    那罗汉素面尤其讲究,汤头一共用到十八种食材,谓之十八罗汉齐聚,其中除了菌菇类,全部选择当下的时令蔬菜,再加上白萝卜和黄豆芽熬的素高汤煮成,鲜甜无比。
    庆元豆腐和地域没什么关系,应是一个叫庆元的人发明的。豆豉用茶水泡烂,与豆腐同炒起锅。这些菜都是再简单不过的菜色,但叫人吃过就再难忘记。
    下山回城仿佛是从一个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宁澜对要建寺庙这件事更诚心了些。
    逗留几日宁澜就得回去了,张九如亲自打点了吃食用品,马车几乎要塞不下了才停手,“走吧,路上注意安全。”
    “嗯,九哥快回去,回头我还会来的。”
    到了洞溪村,宁磊已经在村口等着了,这还是头一次哥哥离开那么久,幸亏有阿北陪着,他胆子练大了不少,“哥哥,你可回来了,给我带了什么?”
    “光惦记东西了,到家了你瞧瞧,挑出自己喜欢的,剩下的我给笑笑和阿奶送过去。”
    “嘿嘿,谁说的,我也惦记哥哥。”
    知礼去过一趟州城讲了好些天,讲到他自己都觉得嘴里起茧子了,作坊里的人都没听厌。
    转眼到了中秋节,今年过节宁澜兄弟俩是在作坊过的,宁澜帮着麻婶儿准备了两桌子的菜,和张叔一家,宁玉,方伯几人一起热热闹闹的过了个节。
    过完节就该收栗子了,栗子树一直护理的好,两亩地收了600百多斤果子,个又大又饱满。宁澜打算全做成糖炒栗子去镇上卖。
    做糖炒栗子要订做一个炉子,一个大铁锅,一把长把铁铲和粗眼面锣,面锣是栗子炒熟时用来筛去砂石的。
    砂石要找河边白黄色的小石头,个头选差不多大小的,这样受热才会均匀。砂石经过多遍浸泡清洗,彻底洗干净才能使用。栗子同样要清洗干净,挨个把外皮划一个口子,但不能伤到栗子肉。
    铁锅预热,先把石头炒热,撒上一层白糖,均匀翻炒,让每一颗小石头都粘上糖液,再加第二遍糖,直到三遍糖加完,就能把栗子放进去不断地翻炒了,等锅内发出砰砰砰的声音,浓郁的栗香气传来,栗子就炒好了。
    从开口处剥去外壳,一个个油亮饱满的栗子很容易就取出来了,趁热吃下,香甜软糯的滋味在口腔和胃里化开,驱走不少初秋的寒意。
    收的头第一份栗子宁澜请元青捎给了张九如,里面还有一份砂石和一张写了糖炒栗子的方子。
    做糖炒栗子需要力气,光翻动那些砂石就是个累人的活,宁澜物色合适的人选时,方元庆主动找了过来,这份活计也就交给了他。收的钱宁澜拿七成半,这已经很照顾了,所有物料都是宁澜出的,光那一口大铁锅就不少银子。
    方元庆和方成每天早早的推车出去,有时在官道上就能卖出不少。一斤20文的糖炒栗子,一天卖个二十斤不是难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