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就在番禺城外好生安葬了他。”
    陈蒨赶忙叩首谢恩。
    很快,南陈皇后章要儿与陈霸先仅存的儿子陈昌被押解进来。
    高澄看着这孤儿寡母,回想起陈蒨转述的遗言,终究是没有为难年过五旬的章要儿与其独子陈昌。
    “我会在洛阳为你们安排住处,今后就在洛阳安生,不要再想什么复国,这弹丸小国,不复也罢!”
    章要儿大喜,原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居然能被宽赦,她拉着儿子跪拜道:
    “老妇叩谢陛下隆恩,迁居河北以后,老妇母子必定深居简出,不与旧人往来。”
    陈昌也感激道:
    “罪人蒙陛下开赦,自当时时感念君恩,岂敢再有二心。”
    高澄微微颔首,说道:
    “我已让陈蒨去埋葬陈霸先,你二人寻他去吧。”
    章要儿母子又是一番叩谢,才被亲卫带了下去。
    很快,又有人被押来,正是陈霸先麾下大将侯安都。
    高澄沉声问道:
    “是要做齐人,还是当陈鬼。”
    高澄对侯安都没有好感,原时空中,就是他在陈霸先死后,将其独子陈昌推入长江溺死。
    当然,侯安都也是受陈蒨之命,对外宣布陈昌是因船坏溺死,陈蒨还亲临哭丧。
    侯安都没想到高澄问得如此直白,但他不敢装腔作势,于谨的遭遇流传甚广,这北齐天子最没耐心,劝降从来只劝一次,谁若想扮忠臣,他必然是要成全对方殉国的。
    “安都愿降陛下,为陛下马前卒,披荆斩棘。”
    高澄闻言,心道,还用不着你来为我披荆斩棘。
    但也知道侯安都是员猛将,也许将来伐蜀有用得着的地方。
    高澄命人为侯安都松绑,由亲卫带去安置。
    在侯安都之后,又有两人被绑来,便是南陈军中另外两名大将,周文育与杜龛。
    高澄只问降于周文育,而不问杜龛。
    周文育俯首称臣,高澄这才问杜龛道:
    “当日我好心将你妻儿放归,也算与你有恩,你为何不心怀感激,偏要负隅顽抗,莫非还在记恨你叔父之死?”
    杜龛哪敢说是,他只能辩解道:
    “二位叔父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本为国事,岂是私仇。陛下全我夫妻之义,父子之情,然而陈主亦有大恩于龛,龛又怎敢背主。”
    高澄笑道:
    “倒也有理,朕今日再问你,愿不愿降?”
    杜龛俯首道:
    “罪人岂敢再拒陛下美意。”
    当天,高澄在番禺城里陆续接见了许多被俘南陈文武重臣,有人愿意仕齐,也有人恳请归老,也不缺愚忠之人,执意殉国。
    高澄并未强求,告老归乡之人,他赠上盘缠,但也会密令当地郡县官员留心动向,执意殉国之人,高澄也将他们与陈霸先葬在一处,成全他们的君臣之义。
    安排了南陈文武,高澄又组织人手解决了水患,免得番禺城遭了水灾。
    时间来到三月底,气候越发炎热,北方将士与战马不耐高温,开始有人畜病倒。
    高澄于是分批遣返军队,他自己也并未在岭南久留。
    小高王将岭南之地分为桂、广、雷、琼四州,又以后世北越地区为交州。
    静江以西为桂州之地,依照此前的承诺,以冼英为桂州总管,领桂州、交州、琼州,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岛。
    又以雷州半岛为雷州,任冼挺为雷州刺史。
    静江以东为广州,广州刺史自然不会再交到冼氏手中,否则他高澄辛苦一趟,岂不是在给冼氏打白工,高澄命散骑常侍王峻为广州刺史,将这名心腹置于岭南,也不乏监视冼氏之意。
    若非知道冼英在历史上对岭南民族融合做出的卓越贡献,以高澄的性格,哪会许诺她桂州总管一职。
    决战时,冼英被高澄以看护大营为名,弃而不用。
    冼英本以为齐主多疑,此前的许诺,估计也做不得数。
    没想到战后高澄还是依诺封官,经历了这一番心路历程,冼英、冼挺兄妹二人更是感激。
    由于北齐原本就有一个广州,位于南阳盆地,地处司州与荆州之间,而崔澈将静江以东定名为广州,自然得给河南广州换个名称。
    高澄于是为河南广州更名为宛州。
    诸事安排妥当,高澄对冼英、冼挺多有嘱托,让他们促进汉俚交流,在治内推广文教,以及先进生产技术。
    又对王峻千叮万嘱,让他万万不得歧视境内俚人,要鼓励汉俚通婚,促进民族融合,同时也在私底下多有密语,自然是与冼氏兄妹有关。
    四月中旬,初夏时节,岭南已经是酷暑难耐,高澄终于启程北返。
    虽说大批将士已经提前撤走,都还是有不少部队与高澄同行,作为护卫。
    军中时常有人病倒,但也许是近来远离了美色,小高王身体硬朗了不少,居然在四月下旬健健康康的回了衡州。
    但将来哪怕是要巡视各地,岭南这地方也只能在冬季过来。
    由于病倒了许多将士,高澄在衡州稍住了一段时间,这才于五月上旬启程,班师回朝。
    南陈已经灭亡,江南就得重新布置。
    高澄在归途中下诏,撤销吴州总管府、江州总管府,将吴州一分为二,为吴州与扬州,二州刺史皆为文官出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