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这个女孩就是tree,她是这次旧京之旅中,李赫替代李宇见的第一个旧人。或许不是第一个,他记不清了。
    露台
    有时候至关重要的信息早已明晃晃地出现在你的眼前,那时尚且不清楚它的含义,眼睛注视过,转瞬便抛在脑后。
    在手机推送的订阅信息中、下班候车的站台附近,甚至商场里的巨幅海报上,书筠都曾见过那幅抽象画作,来自群展“镜花水月,一个世界沉入了湖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展览的信息彻底消失了,无论是网络页面还是实体海报,再也找不出一处可用来证明这个展览曾经存在过。
    直至某些艺术媒体的“檄文”涌现,消失的展览才被人再度想起。
    《扑朔迷离:在旧京“失踪”的十四幅韩国画作该何去何从?》
    能搜索到的此类新闻,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全都被霍书筠看了千八百遍。尽管如此,鸣山艺术馆还在继续对外开放,没有法律部门的人上门,新闻暂且也停留在艺术版块,没有转换成社会新闻。
    卷入事件中的异国画廊名叫adagio,创办于四十余年之前,是首尔的老牌画廊之一。长期致力于推广传统艺术家画作以及向全球收藏者提供本国艺术史的教育,官网上是这么写的。
    目前adagio画廊和鸣山艺术馆的关系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新闻中的“协商”、“商谈”,似乎在强调他们尚且没有动用法律武器的意思,但是一茬茬的艺术新闻多少让人疑心,不方便动用法律的时候只能打舆论战,是谁在给现状施压呢。
    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内部的高层知道。
    笔记本的文档上写满了已知的各类信息,光标还在继续闪动,书筠注视着页面最下方的一个日期,正是因为知晓了某天发生的一件事,她才觉得,说不定她是数家艺术媒体竞争者中,最有可能获胜的人。
    去年某个韩国旅行者死在了旧京,那是一起刑事案件。新闻出来的时候,报社的人收到了讯息,他们例行公事,派记者去探访一番。但在那里他们得到了指令是,不接受采访,一切无可奉告,不可以将那里的事外传。
    这样的情况每年都有很多,他们习以为常了。书筠作为负责的人,那天打了很多电话,试着见一些人,几乎毫无收获。他们混乱的只言片语中只透露那个被害的男子在韩国从事画廊行业,“好像有点地位,你们千万不要乱说话,小心变成国际纠纷”,别的就一概不肯讲了。
    出于对艺术行业的关注以及隐隐的逆反心理,她搜索了近期即将在旧京开展的数十个艺术机构。鸣山艺术馆的新展海报中,某间来自首尔的画廊名字赫然在列。
    霍书筠惯于搜寻分析信息,猜谜是她生活中的习惯,一块缺角的拼图被严丝合缝拼上去了。她记了下来,仅此而已。
    现在想来,那个人的运气真的糟糕,既丢失了画,又失了性命。旧京一定不是他的福地。
    这篇文档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她随身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这是这段时期内她心中最为关注的事,既是为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也和个人的好奇心有关。
    想到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一定会有人从结果开始反推阴谋论——鸣山艺术馆抢夺了画作,又把合作方的人给灭口了。
    尽管一个人不能代表一群人,一件事不能代表整个城市,但人就是很爱看热闹又很狭隘的灵长类动物。想到旧京从此便能喜获哥谭市的名声,她觉得挺有意思的。
    书筠现在是自由人,从报社辞职后她有很多时间梳理手中的资料,之后可能亲自去一些地方找些线索。提辞职的那天,老板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好像乌云终于肯离开这片洁净天空了。她知道他一直害怕她做出什么事,她看起来做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其实也没什么好做的。
    目前她最想做的是作为无业人士,过点舒服的日子,辞职后她终于有时间睡满八个小时了。
    生活的速度一下慢了下来,她尝试去过几次以前不常去的地方。她得承认,春夏的旧京是漂亮的,只是过去太忙了,她没有时间欣赏风景。
    就如现在,她在酒吧的露台上看着夕阳每一分钟的变化。良久过后,方才回神。太卖力了,今天的夕阳实在太卖力了,她不禁感慨这比花了四百块买的当地游乐园门票还值,游乐园的烟花秀是要在免费夕阳面前甘拜下风的。
    她没有一个人去游乐园,而是像藤壶一样加入了小学同学的家庭周末游。妈妈(小学同学圆圆),小宝宝,小宝的爸爸,小宝的小姑,小宝的舅舅,编外人员书筠,勉强也是个小姨。这么一个浩浩汤汤的大家庭在外面玩了一整天,五个大人轮流给小宝王子抬轿子,其实是搬运婴儿车。
    那是书筠第一次抱婴儿,一点不会抱,胳膊随着时间流逝,每秒钟都在往下坠。而且她太瘦了,胳膊和胸口都是突出的骨头,小宝也被抱得很难受,但是小宝王子很给面子,不是自己妈妈,他就没有哭闹,只是面色尴尬地伸长小腿,可能是打算在这个女人撑不住的时候,他能平安双脚落地。
    终于精疲力尽,她把孩子还给圆圆。
    “我抱了多久?”
    圆圆看了一眼手机,“三分钟。”
    我的天啊.....她擦擦脑门上的汗,疑心圆圆看少了时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