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帝师> 帝师_分节阅读_217

帝师_分节阅读_217

    侥幸抵达,遇上土官作乱,鞑子扰边,必须和边军一样,举起腰刀,扛起长矛,戍卫边防。
    问题是,走路都成问题,能扛得住鞑子的冲击?
    综合起来,结果还是一个死。
    廷杖行毕,大汉将军入殿禀报。
    朱厚照坐回龙椅,摆摆手,道:“送刑部大牢关押。”
    既要警告众人,投诏狱不如送刑部。
    正好让六部官员天天看着,日日回想,觉睡不好,饭吃不香,一月瘦十斤,才算出了这口气。
    顺便也告诉“逃过一劫”的诸位爱卿,朕的钱气势好拿?
    不是不办,时候未到。
    不想和昔日同僚狱中作伴,该怎么做,自己看着办。
    “遵旨!”
    得天子口谕,大汉将军行出殿外,传达圣意。
    禁卫齐声应诺,抓起犯官手臂,拖着就走。
    抬着?
    想得美!
    不打个血肉模糊,甭想有这份“待遇”。
    犯官被拖走,耳边不再有惨叫声,奉天殿内仍是一片死寂。
    朱厚照高坐龙椅之上,扫视群臣。
    说啊,之前不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很能说吗?
    更引经据典,弹劾杨先生狂妄,痛骂江浙卫军贪婪,顺便刺朕几下,直言朕不察,用人不明。
    现下里,怎么都哑巴了?
    “诸位卿家。”
    四字传入耳中,同往日未有区别,甚至不带怒意。群臣却是生生打了个寒颤,不敢抬头。
    “江浙设卫之事,诸卿以为如何?”
    以为如何?
    兵部官员当先反应过来,刘大夏未在朝堂,左右侍郎同时出班,平举朝笏,支持在江浙海岛设立卫所。
    “陛下圣明!”
    不支持,等着被拖下去打吗?
    两人之后,礼部侍郎王华出班,朗声道:“双屿岱山等处,隔越大海,小大岛屿星罗棋布。其有天然海港,可为人员船只藏匿。群贼恃险,不服朝廷,藏身于此,出则劫掠商船番贡,入则上岸为祸百姓,祸积久矣。”
    此言出口,奉天殿中又是一静。
    先出列的兵部侍郎额角频跳,一个礼部侍郎,竟比兵部官员更晓此事,是要当面扇巴掌?
    无视同僚怒目,王华继续道:“更有匪者,交通流民,勾结奸商,私贩鱼盐,肆意劫掠。遇官兵巡检盘问拦截,不悛者甚众。”
    “有民商户之家,暗藏双桅大船,表为民,里为贼,买通贪吏,祸患更甚!”
    “临海之地,有鱼盐芦管之利,似为富庶。然利不予民,仅丰地方文武豪商。”
    接连几句,不只兵部,都察院众人脸色也变了。
    “自成化年间,连年地动天旱,地产不丰。匪徒生乱,百姓不敢出海,渔获骤减。”
    “地瘠民贫,朝廷宽仁,减免粮税。府州县衙门,有贪利者,阴奉阳违,违背上意,摊派杂费,民生更艰。”
    “黎庶无田可耕,又失故业,为逃避差粮徭役,逃离原籍,流于海上,为匪徒所挟,为盗亦成必然。”
    王侍郎陈列条目,言之有物。
    朱厚照端正神情,李阁老敛起双目,同刘阁老互递一眼。
    王华之子,兵部主事王守仁,随钦差南下,屡次立功。
    前番有人弹劾杨瓒,王守仁也被波及。王华始终没为儿子说话,原来是等在这里。
    和他人争执,打嘴仗,只能算“守”。
    天子意明,处置贪墨之人,重提设岛卫之事,正可用来釜底抽薪。
    长髯遮掩下,李东阳微现笑意。
    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许多人八成忘记,这位王侍郎可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一路从翰林院做到正三品,岂是易相与之人。
    口舌争锋,不过下品。
    陈列江南之事,表忠圣意,顺带告上几状,可谓一举数得。
    稳赢不输,立于不败之地,何乐不为?
    李东阳猜中九分。
    王华早在思索,只把王守仁摘出去,行得通,却不可为。
    想要儿子彻底无事,必须保住杨瓒。
    言地方官吏贪污不法,民生多艰,致匪盗四起,钦差剿匪,举发地方,才能名正言顺。支持天子设卫,才是预防星火再起,造福百姓。
    朝臣主要的攻击目标,是杨瓒。
    只要保下杨瓒,自己的儿子自然无恙。九成以上,还会升官受赏。
    思定之后,王华没有轻动,一直引而不发,等待时机。
    打蛇不死反受其累。
    欲杀毒蛇,必中七寸!
    今日早朝,天子发落贪官,重提设卫之事,王华立即知晓,机会来了!
    兵部侍郎出班,王华没能料到。但有其做引子,他欲行之事,必会更加顺利。
    果不其然,王侍郎一番话落,朱厚照面现愉悦,颔首道:“王卿家所言甚是!”
    “谢陛下!”
    王华行礼,继续道:“臣斗胆以为,为灭贼患,宜于江贼出入之冲增设巡检司,于海贼盘踞之地设卫筑墩,移卫所官军巡防。”
    “善!”朱厚照点头。
    “其次,宜行文巡按,并布告江浙福建三司,各府州县衙,清查流民,鉴别匪贼。首恶必诛,胁从查其罪状。逃亡者,弘治十六年至今田税,悉与免除。被海匪裹挟者,交银赎罪,可就地附籍。罪重者,当以徭役代刑,铸造地堡城台,充戍卫之列。”
    “如此,则庶民无负,百姓无累,盗匪可息,浙海可平。”
    “大善!”
    朱厚照喜出望外。
    王华所言,句句切中要点。
    设立岛上卫所,重录户籍,实为主旨。增添陆上巡检司,安置流民,则为填补。如项施行,匪盗可息。
    前者,两者俱有提及。后者,杨瓒却未能想到。
    究其根本,杨瓒终究踏入官场不久,不比王华经验老道。
    何况,王华还是状元。
    杨瓒被点探花,总有几分运气在内,王状元及第,实打实全仗自身学问,碾压一众英才。
    能教育出王守仁这样的神人,做爹的不是心有七窍,也是学霸范本。
    至于奏疏中的其他内容,涉及“奉旨走私”“远航外邦”等条目,王侍郎为条件所限,纵然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
    即便是想到,也不会在朝堂上提及。
    除非想和全体文官割袍,与所有旧友断义。
    “王卿家之言甚和朕意。诸卿以为如何?”
    又是以为如何!
    左右文武,殿中百官,没人敢提出言反对,唯有拱手。
    “陛下圣明!”
    多数人都看明白了,今天这事,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天子手握贪贿证据,便是悬在众人头顶的一把利刃。
    长刀落下,不过人头点地。始终这么悬着,才真正是揪心。
    反对声消失,兵部附议,工部出人,户部自要出钱。
    没钱?
    谁敢再提这两个字,绝对是脑袋被门夹了。
    当日早朝,在群情激奋中开始,于君臣相谐中结束。
    朱厚照达成目的,敕令当天下达,遣快马送往江浙。
    群臣走出奉天殿,本晴朗无云的天空,骤起一阵惊雷。
    李东阳,刘健和谢迁转道文渊阁,六部官员各回衙门。谢迁往弘文馆为天子讲习,顾晣臣冒雨出城,策马赶往武学。
    天子未回乾清宫,命张永备车。
    “朕去豹房。”
    “张伴伴随驾,谷伴伴去尚膳监,问一问,皇后用的补汤可好。再去太医院,问问刘院判,皇后用膳还有什么忌讳。”
    “是。”
    “南边又送来不少好东西,有番人从海外带回的谷物。等朕回宫,让御膳房做了,朕想看看,番邦的东西,和大明有什么不同。”
    “是。”
    车舆备好,平顶之上,多铺一层油布。
    “天子起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