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1627崛起南海> 574.第574章 顺藤摸瓜

574.第574章 顺藤摸瓜

    林南提出的这个见解可不是废话,如果隐藏在黑暗中的对手没有被形势避上绝路,那么他们很可能在察觉到危险之后选择放弃这次刺杀行动,转而继续藏匿行迹。那样的话安全部只能直接抓捕黄子星,极有可能会因此打草惊蛇反而把大鱼给吓跑了。但现在的形势是海汉在琼州岛的统治基础每一天都在加强,假以时日大明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低。想要反抗海汉的统治,留给这些不安分者的时间也的确不多了,即便要冒一定的风险,这些人也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而现在反动文人黄子星,对于安全部来说已经不算是主要目标了,隐藏在他背后那些蠢蠢欲动的人才是安全部要认真应付的对手。于是本地正在侦办的反动文人谋逆案,与执委会直接督办的锦衣卫间谍案,两个原本看起来没什么联系的案子,现在却要并案侦办了。当然这对安全部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更好地调配本地已经很紧张的外勤人手,对价值更高的目标进行监控。
    半天之后,原本已经被调离忠明书院附近的众多探子,又重新回到了前几天的岗位上。他们现在不但要监视出入忠明书院的人,而且要连忠明书院附近的山林也一并纳入监控范围。特别是每隔几日便在书院后面的山林中与黄子星秘密接头的人,更是他们要找到的重要目标。李清扬甚至认为躲在山林中的人便是那个藏匿行迹的锦衣卫军官,但汪百锁觉得这无法解释黄子星每次回到书院时所携带的包裹——就算要送衣食,那也应该是黄子星从书院往山林送才合乎情理。
    “这片山林附近可有什么村镇?”林南打断了他们的争论问道。
    汪百锁立刻命人拿来地图铺在桌上,指着地图解说道:“离忠明书院最近的其实是儋州城,不过黄子星选择在城外接头,想必与他接头的人并不住在城内,而附近最近的镇子,也得要翻过一道山梁……大约有七八里地的山路吧!”
    “派人监视那个镇子!”林南立刻下令道:“如果镇上有前大明卫所军的军官,或者是铁匠之类的,一定要监控起来!”
    林南这么一提点,汪百锁心领神会地应道:“这些人要进城行刺,必定需要武器。就算他们能从黑市买到火铳,也没法带进儋州城,所以只能想办法弄一些能随身携带的利器!城市里的铁匠铺子早就在我们的监控之下,他们想打造利器,大概也只能从村镇想办法了。”
    “而且多人行动如果没有懂得领兵的人带头指挥,那就只能是散沙一盘了。黄子星管个书院或许还行,但组织刺杀行动,他大概还没这本事。”李清扬也立刻补充道。他自己就是锦衣卫出身,当然很清楚职业水平跟业余玩家在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上的差距。单单靠忠明书院那帮子酸腐文人,是玩不出什么花的,顶多就是像黄子星给张千智分配的任务那样,在关键时刻设法制造一些混乱来扰乱秩序,混淆视听罢了。至于动手行刺,肯定还是得有基础的人来干才行,接受过专门杀人技巧训练的军人,显然就是最佳的选择。
    林南继续说道:“以他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参与刺杀计划的人不可能距离儋州太远,否则很难及时就行动的细节进行沟通。清扬,你怎么看?”
    李清扬自然明白林南问他这话的意思,连忙应道:“以卑职过去所受的训练,类似这样的状况,参与行动的人不会在发动前就全部入城潜伏,但城中必定留有耳目。既然这忠明书院是个窝点,那极有可能潜伏在城中的耳目也是由书院的人从中串联传递信息,我们可以顺藤摸瓜,将其上下线都找出来。如果主事的人就是那锦衣卫军官,那就更好办了,卑职以前虽然只是个百户,但锦衣卫办事的手法,卑职还是基本都知道的。”
    林南点点头道:“那这次城外的部分,由汪主任负责,城内的部分,便由你负责。从大本营带过来的特勤队,暂时交给你指挥。”
    “卑职定当尽力而为!”李清扬赶紧起身抱拳应道。
    这么大的事情,即便是林南也不敢专权独断,还是在当天就发了电报回三亚,向总部报备。而总部在第二天便发来了回复,要求儋州方面务必将这个案子妥当处理。除了给予他们足够大的行动权限之外,还再次从大本营调集了一批精干人马,即日乘船出发前往儋州增援。
    另外,已经得到通知的军方也没闲着,立刻从昌化和琼州府城两个方向各抽调了一个连的陆军,秘密前往儋州附近驻扎,随时准备增援当地行动所需。
    在对手根本没有察觉的时候,安全部就已经完成了在儋州的初步布局,虽然还称不上是什么密不透风的天罗地网,但现在掌握了忠明书院这个节点,只要对手在儋州内外有所行动,就很难再瞒过安全部的监控。而且现在安全部想达成的目标可不是化解反动分子的刺杀行动,而是要将参与此事的地下网络连根拔起,一网打尽。
    当然除了监视这些人之外,安全部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保证目前在儋州工作的海汉首长们的人身安全。
    这个任务单纯从职能上来说,并不完全是安全部的责任,毕竟安全部是主管情报安全工作,而保护穿越者们的人身安全,主要是由执委会直属的特勤安保队来执行。但今时今日的状况比较特殊,为了不让人有机可趁,安全部这边也得派人跟在穿越者身边,避免因为信息不畅而造成的危险。
    目前在儋州工作的穿越者除了张新之外,还有商务部、农业部、海运部、民政部等部门的六七个人,人数倒是不多,基本维持了以前驻儋办的编制规模,只是将权限相对放大了而已。不过驻外穿越者标配的安保人员只有人均二到四人,儋州这边因为之前的渗透较深,政治局面较好,因此是按人均两名安保人员进行配置。但这个配置在当前的形势下,即便加上安全部增派的人手,也仍然显得不是特别安稳。
    2月10日凌晨,王汤姆带了一个排的部队在儋州湾白马井码头登陆。他是接到了执委会的调令,暂时将率领舰队封锁琼州海峡的任务交给副手,自己率领小队人马伪装成商队,低调地潜入儋州城驻扎。
    王汤姆带到儋州的这个排也不是普通的海军士兵,而是海军编制下正在秘密训练的陆战队。这些士兵全都是1627-1628年入伍的“老兵”,普遍都有赴琼州之外参加实战的经历。他们原本的编制都在陆军,前年海军成立之后,他们才转了编制进了海军。而且这批人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王汤姆亲自点兵,可以说他从海军成立之前,就已经在谋划这海军陆战队的事情了。
    这批人被他“以权谋私”选入海军之后,大部分的操练内容都是由他来制定和执行,当然了,其实也就是照搬了他所知的某些特种部队较为成熟的训练手段。由于编制规模相当有限,王汤姆也放弃了陆军惯用的轮转式排枪阵形,采用了钱天敦组建那支特战部队的做法,以近距离的高杀伤力武器为主要火力输出。甚至连单兵的装备,也基本与钱天敦手下那支部队一致。
    而与其不同的是,这支部队的两栖作战能力更强,不仅仅是登陆战,就算是海上作战,这些士兵也能完美地扮演水手、炮手等角色,而不只是被打包装上船的陆军火枪兵。
    对于一手打造了这支部队的王汤姆而言,海军陆战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他的私兵了,指挥这支精锐部队作战除了需要有执委会和军委所下达的命令之外,也必须得由他这个指挥官点头同意才行。
    目前军方两位大员都在琼北坐镇,颜楚杰坐镇府城,要兼顾的事情让他无法脱身,便让最近刚刚完成了纳土纳群岛考察归来的王汤姆带队来儋州,加强这一地区穿越众的个人安保力度。
    王汤姆的到来对于惴惴不安的本地驻军和安全部来说,都如同是有了主心骨一样。儋州管委会已经早早替他们在城中预备好了一处客栈,腾空了所有房间,就为了方便他们入住之后行事。
    王汤姆也不含糊,到了之后便将本地的几名穿越者全部召集到一起,给他们召开了一个短会,大意就是要他们在儋州这起大案结案之前,保持较高的警惕性,身边一定得安排二十四小时的护卫,无特殊情况不得出城,不得离开护卫人员的视野单独行动,不得与身份不明者单独接触等等。
    王汤姆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件防刺马甲,要求他们在近期的外出活动或应酬时必须穿在身上。这玩意儿还是他们北美帮入伙前替筹委会采购的军需品之一,英国的ppss出产。这种防刺服不是使用廉价的凯夫拉材料制造,而是采用了某种类似棉质织物的黑科技面料,相比普通的防刺马甲更加的轻便透气,穿起来不会显得太笨重。当时一共也只采购了十多件,其中有一半都早早分配给了驻广办,剩下的几件这次王汤姆全送到儋州来了。
    张新等人也知道这是保命的东西,没人敢托大,都是立刻收下了。这年代可不比穿越前的那个时空,缺乏良好的医疗和急救条件,一旦受了外伤,即便不是马上就致命,也未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要是万一被人瞅空子在肚子上捅一刀,以儋州本地的医疗条件,搞不好就直接挂掉了也难说。
    至于个人武器,按照外务人员的惯例,他们倒是早在离开三亚来儋州的时候就领到了手枪和弹药。不过在此之前驻儋州的人员中并没有担任军警职务的穿越者,因此这些东西都锁在管委会的保险柜里,平时也没人会把枪带在身上。
    枪这玩意儿并不是人人都喜欢,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玩枪的天赋,王汤姆当然也不指望在短时间内就把这几个人训练成有自保能力的枪手,只是告诫他们使用枪支的必要场景和注意事项,至于是否要随身佩戴,他们可以自行选择。
    2月15日,忠明书院外围的监视人员发回消息,已经盯上了与黄子星在书院外山林中接头的人,化装成樵夫和采药人的安全部外勤人员一路从儋州城外轮流盯梢,跟到了距离儋州十二里之遥的四平镇。正如林南在之前的案情分析中所猜测的那样,与黄子星接头的人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前大明卫所军把总。
    这名姓万的把总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都仍然在职,正是儋州驻军所属。不过琼北大乱之后,整个卫所军的编制完全被打散,而无兵可带的万把总就只能回到乡间,当一个小地主了。他的身份倒是早就在安全部统计的前卫所军军官名单上,但他所在的小镇还不到一千人口,他在镇上也没什么人气,此前并没有引起过安全部的特别注意。
    找到了这根线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显得顺利多了。负责侦察的外勤人员很快就发现这个镇子上仅有的一间铁匠铺老板,跟这位退役回家种地的万把总恰好是表兄弟关系。
    安全部立刻动用了手头的力量,对这间铁匠铺近期在儋州城的购入生铁情况进行了调查。作为儋州唯一的生铁购买窗口,海汉商务部对于本地的生铁流向不说一清二楚,起码卖出多少,卖给了谁,一笔一笔的账还是记得很清楚的。而位于四平镇的这间铁匠铺最近两三个月采购生铁的频率显然有些太过频繁了——安全部门可不会相信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每个月消耗的生铁能达到人均两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