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大秦嬴鱼> 大秦嬴鱼 第176节

大秦嬴鱼 第176节

    但是,这样的主君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他不仅对自己人好,还对敌人好,这一点,就让王陵忍不住犯嘀咕了。
    王陵承认,接收这几十万的俘虏,对河内恢复生产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旁的不说,河内这条又宽又好走的直道,就是这几十万的俘虏修起来的,但他作为一个将军,还是作为武安君手下的一名将军,他还是坚持认为,这些俘虏,杀掉才是铲除祸根一劳永逸的最好方法。
    如今汤榆提起这个钓鱼执法的计谋,正中他下怀,所以他立马就同意了。
    王陵去看从甲,问道:“老弟你怎么看?”
    从甲瞥了王陵一眼,冷哼道:“就按汤公的计谋办。”
    显然,作为武安君手底下的一员大将,他与王陵持同一个看法。
    决定河内命运的三人相互对视一眼,都露出了阴恻恻的微笑。
    这三人计划的挺好,计划开展的也挺顺利,赵军俘虏分开生活的十几个乡里,几乎全部都响应起事了,变故发生在汤榆派遣去的间谍点火烧房子的时候。
    这个间谍的打算是,为了能取信这些赵人,让他们相信他真的是赵王派遣来带领他们回赵的人,在摸黑出发的时候,便顺手点燃了这些赵人居住的房屋。
    结果,原本还好好的赵人,居然不顾引起响动,纷纷提起木桶去打水救火。
    一个赵人斥责道:“要走,咱们直接走就行了,做什么要烧屋?”
    间谍甲眨眨眼,道:“这些都是秦人的房屋,将它们都烧了,不是正好?”
    这个赵人憋红了脸,道:“虽、虽然是秦、秦人的,但也是我们一草一瓦亲手盖起来的,这样好的屋子,烧、烧了......”
    他想说烧了岂不是可惜了?
    但他又记起自己是赵人,烧了秦人的房屋,他可惜什么呢?
    他理智上觉着不应该可惜,但心里感情上,他接受不了烧房子这个行为。
    但他是个大老粗,这种感情上与理智上的背冲,一时间将他弄糊涂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另一个年纪一看就大上许多的赵人提着已经空了还在滴水的水桶过来,他眼睛没有去看那个间谍,而是看着已经熄灭了火焰的房屋,冷声道:“我们是赵人,不是畜生,秦人如何待我们的,我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我们归赵,是为了去寻找我们的亲人,而不是烧杀抢掠乡里百姓的。”!
    第164章 收复(霸王+8)
    “我们归赵是去寻找我们的亲人,而不是为了烧杀抢掠的......”
    赵人俘虏们这些“义”气反应,着实让背汤榆派去做间的人惊讶,而且,这样的义事不仅仅只发生在一个乡里之间,而是几乎九成九的赵人俘虏都选择偷偷逃走,而不是制造混乱烧杀报复秦人之后抢了兵械再趁乱逃走。
    这些能混入到赵人俘虏之间做间的人都是经过汤榆精心挑选出来的,不仅武力过得去,就连头脑都是一等一的机灵。
    头脑机灵的人就容易想的多,头脑一想的多,就会影响人的行动。
    他们这些人得到的命令是,将被他们说服的“愿意”跟他们一起归赵的人都带出来,路线都已经规划好了,等走到合适地方的时候,会有提前埋伏在那里的秦军卒出来拦截,将赵军俘虏夜里逃跑的罪证给抓个现行,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射杀他们了。
    这计划挺简单,除了做间的人要有一副好口才之外,几乎不含任何技术含量,但却非常歹毒,跟故意杀人只多了一个制造借口的先机。
    但变故也就发生在这个故意制造先机上。
    等将这些叛逃的赵人带到埋伏点之后,秦军卒跳出来逮人,确定罪证,如果赵人反应过来,拼死抵抗,那没什么说的,直接用准备好的□□一波射杀了就好,有的埋伏点,甚至在等人的时候,连埋尸体的坑都挖好了。
    但是,所有出逃的赵人,有将近七八成的赵人都没有抵抗,而是垂头丧气情绪低落的任由秦军卒们处置。
    啊这,跟他们之前预想的不一样啊?
    赵人不抵抗,他们再杀人,那可就是赤裸裸的故意屠杀了,就是在战场上,也没有这样的?
    当年武安君俘虏这些赵军卒的时候,赵军卒喊出投降这句话之后,武安君都没有当做战场声音太嘈杂没听见赵军投降的话故意杀人呢。
    间人们也很为难,他们不约而同的与领导埋伏的领头商议,先不要杀人,先将情况报上去,听听主君们怎么说。
    于是正在等消息的汤榆和王陵、从甲他们,等来的就是赵军有叛逃的,但这些叛逃的赵军太乖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请主君示下。
    汤榆和王陵、从甲他们对
    视一眼,都从各自的眼中发现了不信。
    等汤榆问清楚了前后发生的具体情况好赵人们对秦人的态度之后,他捋捋胡须,突然就想通了一个关键点:
    真正惹是生非有二心总想着挑事叛逃的赵人,在赵军投降的这两年多里,几乎都快被他们给杀光了。
    剩下来的这些赵人,要么被管服帖了,要么就是老实的庶人百姓,他们没有理想,没有雄心壮志,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能与父母亲人一起,过安定的生活。
    他们被俘虏的这两年,在秦国的土地上,过的就是安定的生活,唯一的不满足,就是与父母亲人分离。
    如果没有他们还可以与亲人团圆的念想在,这些赵军俘虏,恐怕早就起乱子了。
    安平君为什么要白白送给赵国三万石粮食,还说通赵王不要阻拦赵离人选择到河内讨生活?还时不时的就给赵王写信,问赵国到底要什么时候才交付答应给秦国的赵军俘虏的家眷?
    在此之前,汤榆只当是主君仁慈,看不得百姓家人离散之苦,这非常符合主君一向表现出来的宽和对待百姓的政策,但现在,汤榆对主君这个做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这是一个阳谋,是一个安定几十万青壮人心的阳谋。
    从秦军围攻邯郸城,主君要求一定要将邯郸城里的赵军俘虏家眷接出来,才能真正的退兵开始,这个阳谋就已经开始了。
    那个时候,赵军俘虏将近有四十万。从邯郸城里带来的那些俘虏家眷们到达河内的时候,安平君为此特地举办了一个认亲大会,他让所有的四十万赵军俘虏,全部列队在荒野上,将这些家眷围成一个圈,然后秦军卒分批按照户籍册上记载的人名和住家地址给这些家眷寻找亲人。
    每一个点名出来认亲的赵军俘虏与亲人们相拥哭泣的时候,那些围在一起的赵军俘虏都清楚的将之看在眼中,那个时候,他们的心里都在想什么?
    是冲出去跟这些秦人拼了,若是侥幸留得一命逃跑出去,就能自己回家见亲人了,还是等待安平君将他们自己的家眷从赵国要过来,然后在河内与家人一起团聚?
    汤榆忍不住在想有前者想法的,忍耐不住一定要挑事离开的,是不是已经在这两年多里,都被他们因为违反各种军律都
    给杀光了?剩下的,就都是有后者想法的人?
    几乎所有赵国和河内的百姓都知道,主君无偿送给赵国三万石粮食,这个大手笔的举动,吸引了许多赵国的离人来河内讨生活,主君要他给这些赵离人编纂户籍,然后将那些编纂好的户籍册抄录好多份,都送去赵军俘虏聚居的地方,要他们自己在各自里典的带领下认亲。那个时候,他只将这些当做一个任务来做,现在看来,这是“安定阳谋”的延续啊。
    汤榆重点关注这些俘虏,所以汤榆自己非常清楚,这些赵军俘虏每旬最高兴的日子,就是去他们居住的乡里里典那里去查阅新到河内来定居的赵离人薄册,看看这些簿册里,有没有记录着他们的亲人。
    如果有表现突出的,还会被选出来去安阳公干,近距离的去与赵离人们接触一番,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熟悉的乡人......
    原本这样的日子,这些赵军俘虏可以继续带着期盼过下去,期待着总有一天,安平君会让他们与自己的家人团聚了,安平君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每天没荀每月也总是能听说同袍们有谁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家人,然后一起搬离俘虏乡,去重新划分给他们土地耕作的乡里去生活了。
    因为这些找到家人的俘虏安新家的地方离俘虏乡并不远,有相处好的,也会寻着各种时机带上一斗粟米、半条腊肉的去这些人家家里去做客,这些人找到亲人之后过的是什么样的安定日子,赵军俘虏们都实实在在的看在眼里。
    所以,虽然已经在河内住了两年了,但几十万的赵军俘虏们,却是一天比一天的安分,以前几乎每天都要杀几个不服管教的俘虏,现在一月都寻不出几个犯事的了。
    但是,秦赵开战了。
    赵军打进河内了,原本安分下来的赵军俘虏们开始心思浮动,有的受了间人的几句话挑拨,就要冒险归赵,但也有的觉着事情蹊跷,选择留下来观望,没有跟随冒险出逃。
    出逃的那些,自然一个都没跑的全被抓到了。
    汤榆看着被重新聚集在一起夯头搭脑的赵军俘虏们,心想,主君就是主君,他是不是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了?
    有人跟汤榆回禀,说在这里的这些都是不反抗主动认罚的,那些反抗突围的,都已经按叛逃罪给射杀掉
    了。
    汤榆头疼不已,射杀掉的是绝小数,以赵军俘虏几十万的基数来看,射杀的那十来个人,几乎可以不算数。
    这可怎么办?
    正在汤榆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来报,荀子来访。
    汤榆心下一跳,大儒荀子怎么来了?他这个时候来找他做什么?
    会不会是为了这些俘虏来的?
    还有,鸡才打鸣呢,今夜发生的事,他是怎么知道的?
    荀子:老夫在河内这大半年,可不是白待的,收几个弟子伺候他这个老师不是寻常吗?
    荀子是被一个青年搀扶进来的,汤榆打眼一看,不由特别想翻一个白眼,以表示自己的无奈。那个扶着荀子以弟子自居的青年,赫然就是被他选出来做间去挑动赵军俘虏出逃的人。
    青年见汤榆盯着他不放,便松开荀子的胳膊,对着汤榆深深一拜,道:“属下失职,请汤公责罚。”
    汤榆不说话,他也不起身,就保持九十度大拜的姿势。
    荀子道:“这孩子将昨晚发生的事说给老夫听,也是不忍心看到心已归秦的赵人们惨死,来向老夫问计的。他虽是好心,但毕竟违背了汤公的命令,所以老夫便带他来给汤公认错,请汤公按照秦律处罚他。”
    汤榆叹道:“荀子言重了,您是秦国的上卿,对秦国的政事本就有知情权,他昨夜发生的事告诉您,也属应当。”
    “不过,他既然在在下这里做事,不处罚他,在下无法服众,便行笞刑五吧,算是以儆效尤。”
    笞刑五,就是脱光了上衣,用棍子抽打五下的意思。
    这刑罚,说重也不重,说轻,因为行刑的是军中武士,所以,这五下笞打,也不算轻松。
    果然只是起到以儆效尤,做给旁人看的,以表示汤榆这个郡丞有错必罚的态度,并不是真的处罚荀子的弟子。
    汤榆请荀子上座,询问他现在要如何处置这些赵军俘虏。
    荀子问道:“汤公以为,安平君当年为什么一定要从武安君手中留下这些俘虏?”
    汤榆看着手里的茶杯,淡淡道:“自是因为主君仁慈。”
    荀子摇头,道:“固然是因为安平君仁慈,但他真正的意图,是在可惜这几十
    万民力罢了。”
    汤愉看着荀子,笑道:“荀子似乎以为,安平君是个唯利是图的人?”他虽然脸皮在笑,但那笑并不达眼底,充分给荀子表演了一个什么叫做皮笑肉不笑。
    荀子却是真切的笑道:“安平君此人,虽然的确有天生的生财谋利的手段,但老夫认为,他亦是一位天生的仁者。”
    “仁者爱人,他收下这些俘虏,不仅没有给他们很多的财货,反而让他们每日劳作,做很多苦累的活,他们不仅没有反抗,反而安守本分,听从安排,汤君以为这是为何?”
    汤榆:“是因为安平君许诺,要让他们与自己的家人团聚。”
    荀子叹道:“是啊,人生而有父母,长大有配偶,然后生下后代,传承自己的意志,这些都是天地间最朴素的情谊,是谁都割舍不了的最大财富,安平君收下这些俘虏,没有许诺以重利,而是许诺让他们阖家团聚,正是安平君施行仁政的体现啊。”
    汤榆:“所以呢?”
    荀子:“所以,老夫请劝汤公,放归愿意归赵的赵军俘虏归赵,让父母得其子,妻子得其夫,孩子得其父。”
    汤榆沉下脸色,忍怒道:“不可能!若是将这些俘虏放归,那我秦国攻打赵国的意义何在?我秦国战死在上党的军卒英灵将如何安息?”
    荀子:“公当真以为,现在放归这些俘虏,他们在经历了秦国的仁政之后,还会在为赵王征战,举着戈矛来攻打秦国吗?”
    汤榆想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他们为什么认为这几十万赵人会是一个大隐患,不就是怕这些赵人反过来攻打秦国吗?
    但他转瞬又想到了那些被抓到不反抗乖乖认罚的出逃俘虏,这些赵人,难道真的,会调转矛头,来攻打他们吗?
    荀子:“他们既心已归秦,放他们回归赵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汤榆还是道:“赵人反复无常,经常不遵守信义,荀子可不能保证,这些赵人归国后,不会来继续攻打我秦国。”
    对秦赵之间那些关于你骗我我骗你的信义间的陈年旧事,荀子也很无奈,但他继续道:“安平君的本意,是留下这些俘虏的性命,安平君的承诺,是让他们与家人团聚。难道汤公以为,安平君不在咸阳了,你们就可以篡
    改他的仁政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