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重归黄金年代> 重归黄金年代 第369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369节

    秦正国看完资料,点起一支烟问道。
    “呵呵……”大刘笑了笑,伸手在秦正国放回在桌案上的文件资料点了点:“秦老板,贵公司在鹏城的盛华电子目前有五家配套工厂,其中一家是属于盛华集团下属,另外四家都是香江企业在鹏城的小型电子厂,我说的没错吧?”
    “刘老板的信息很准确呀,看来对我们盛华非常了解?”秦正国的目光朝一旁掠了一眼,见宋援朝坐着纹丝不动,他顿时笑了起来。
    “哪里哪里,既然要合作对合作伙伴进行一定的了解也是必须的嘛。再说了,你们盛华在鹏城这么大的名气,那个不知道贵公司情况的,我也是去鹏城的时候别人告诉我的。”
    大刘笑呵呵地如此回答,秦正国也不搭话,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大刘说道:“根据我的了解,盛华集团下属的自有配套厂暂时不谈,其余四家配套厂都是小型电子厂,规模不大,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也不强,目前主要是做一些部件组装方面的订单……”
    说到这大刘停顿了下,见秦正国和宋援朝不置可否,继续说道:“盛华电子是盛华电讯的下属企业,虽然这家公司成立仅仅一年时间,可听说目前在内地的发展势头是非常强劲的。尤其是这几个月,盛华电子发往配套工厂的订单明显增多,这表示盛华电讯在内地已经打开了市场。刚才给两位看的资料,两位也应该能看出我们公司的实力,说句自大的话,我们公司目前是香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电子和小家电生产商。”
    “在鹏城的新厂从建厂设计开始就是按照香江总厂的规模来规划的,未来鹏城工厂无论规模和生产力会取代香江总厂,成为公司下属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从工厂设备和技术人员的配置各方面看,不管是在香江还是在鹏城都是首屈一指的。”
    “电子产品的产品和产品之间虽然有着不同,盛华电讯主要是做电讯产品,但两者也有许多互通之处。何况贵公司目前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些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供应,我认为我们公司在这方面完全可以承担贵公司的需求。”
    “另外两位都是行内人,应该知道从工业化和质量方面来看,工厂规模越大,产量越多,成本也就越低,而且工业化生产质量也会相对稳定。这些优势都不是那些小厂能比的,所以从各方面来考虑,我们之间的合作有着基础,是一合两便的好事……”
    大刘侃侃而谈,说的也是头头是道。不得不说他这个人在商业上有几把刷子,而且对盛华的情况也做了细致的了解。虽然在话语中有些情况略有夸张,但本质却说的没错。
    今天来见大刘之前,实际上宋援朝和秦正国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了。
    作为香江最大的电子和家电企业,盛华在这方面和大刘合作有利无弊。
    更何况随着目前内地合作企业的不断成立,接下来盛华的业务会进入一个飞速增长期,现在合作的几家小型厂家无论产量和能力根本没办法满足盛华的需求,寻求新的合作公司是必然的。
    换句话来说,既然是零配件的代工,给谁做不一样做?何况大刘这边还有这样那样的优势。
    再加上大刘也不是普通人,能在商业上双方进行合作宋援朝并不反对,做生意嘛就是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大刘虽然在男女关系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可他在商业上的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更重要的是大刘是潮汕人,香江潮汕人黑白两道的势力可不小,盛华集团在香江也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力量,哪怕成不了朋友也比成为未来的敌人好。
    秦正国略微思索了下哈哈大笑起来,爽快地表态合作没有问题,能和大刘合作也是他们盛华的荣幸。
    第714章 产品事业部
    秦正国的话让大刘眉开眼笑很是高兴,就这样双方的合作意向在三人喝茶聊天中确定了下来。
    至于后面的细节什么,这个不用他们操心,作为老板掌控的是大方向,具体工作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处理。
    谈妥了合作,气氛又融洽了几分,接下来的话题就是一些闲聊了,大刘兴致勃勃地说了一些香江的趣闻趣事,其中有不少关于娱乐界的话题,宋援朝和秦正国虽然不像大刘那样对娱乐界的女人感兴趣,但有些趣事在大刘嘴里说出来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下午时分,宋援朝和秦正国离开茶室返回半山,路上宋援朝突然问秦正国一句话。
    “你觉得刘老板今天仅仅只是合作么?”
    “为什么这么问?”秦正国微微一愣反问道:“他让你约过不就是要谈合作么?除了合作还能有什么事?而且他在鹏城的工厂马上就要建好了,这么大规模的厂子如果没有稳定的订单怎么打开局面?当然了,也许是因为我们盛华在内地的渠道,他还打算通过和盛华的渠道把自己的产品顺势推向内地吧?商人嘛不就是这样,注重的是利益,刘老板短短几年里就能把公司做的这么大,没有这样的商业嗅觉是不可能的。”
    宋援朝笑笑,似乎承认了秦正国的判断,可他心里却依旧有些困惑。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大刘主动邀请他们洽谈合作,这样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不知道为什么,宋援朝总觉得大刘笑嘻嘻的面孔下面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难道他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宋援朝一时间也想不明白,可不管怎么说,就如秦正国所言,双方的合作对于各自来说的确不算是坏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慧代表盛华和大刘那边进行了合作洽谈,一切都很是顺利。虽然目前因为大刘在鹏城的工厂还没完成,正式投入生产还需要一段时间,可这不妨碍双方的合作基础。
    况且内地的合作公司还在进行过程中,以现在的产量和配套工厂而言还没影响到即将到来的业务爆发。等这些合作公司全部完成,大刘在鹏城的工厂也顺利投产了,从时间上来看恰好衔接上。
    宋援朝在香江前后呆了小半个月,秦正国在宋援朝回金陵之前几天启程前往美国。等秦正国离开后,宋援朝也要走了,司特那边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处理,香江这边的事也办的差不多了。
    告别妻儿,同时拜托应彩霞和徐慧帮忙照料家里,宋援朝踏上了返回的行程。
    回到金陵的第一天,宋援朝就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一连开了好几天的会议,对于他暂时离开这些日子的公司情况听取了下属的汇报。
    在宋援朝不在的时候,总经理露丝和副总郑国元把公司管理的井井有条,尤其是后者更是挑起了重担,由他负责的项目推进非常顺利,而且效果意外的好。
    郑国元的确是个人才,他之前只是没有一个展现才华的平台而已。而现在,宋援朝对他重用,他在司特的实际权利几乎和总经理露丝相差不多,尤其是在市场和生产这两大块,郑国元的才能更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因为之前海外得奖的消息发酵和经典广告的播出,一时间全国上下都知道了司特的饮料产品,而且因为饮料的缘故也影响到了其他产品的名气,比如方便面等。
    宋援朝用的这招效果非常显著,各地的要货供不应求,总厂和各分厂已经开始三班倒了,可依旧满足不了市场疯狂的需求。
    几天的连续会议,宋援朝在众人的支持下通过了再一次扩大产能的决定,除了增设总厂新设备外,对于各地分厂的流水线增设也做了确定。此外还有三家分厂的选址和建立已经落实下来了。
    宋援朝的办公室,郑国元单独向宋援朝汇报了工作上的一些进展,宋援朝认真听完点点头:“基本没什么问题,就按这个计划去做吧,你这边还有什么困难直接和我汇报,我不在的话和露丝多沟通,她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
    郑国元现在神采奕奕,早就不复之前的颓废,如今他虽然每天忙的不可开交,但对他来说这样的忙碌是非常有意义的,人一旦忙起来,找到了奋斗的目标,精神气就不一样了。
    郑国元笑着告诉宋援朝,露丝总经理已经和他沟通过了,对他的工作非常支持,资产部(原本的财务部)也已经准备好了后续的拨款,资金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宋董,老生常谈,就是人员的问题还是不好解决,这次产能扩张不仅是总厂这边,各分厂的人员缺口非常大。虽然公司已经做出了下属技校、中专提前进入实习的决定,但就算这些年轻人进入我们企业,在人员方面还是有着不足。”
    “此外,现在不仅是饮料销量暴增,方便面产品的销量也上升的很快。我认为我们司特必须两条腿走路,方便面产品从面世以来就是我们司特的发展重心之一,这两年的市场也证明了当初公司选择的正确性。”
    “我们不能等着后续方便面市场爆发再想办法解决产能,我觉得应该吸取这一次的教训,提前布局。”
    “有具体想法么?”宋援朝对郑国元的这个建议表示赞同,他之前决定压一压方便面的宣传操作也是考虑到了这点,因为宋援朝虽然觉得海外获奖和宣传会给企业带来好的影响,可他却没想到这个影响会如此之大。
    随着后续的一系列操作,原本以为司特做好了市场爆发的准备,可事实告诉宋援朝这个准备还是低估了市场的潜力。
    有句话在宋援朝脑海闪过“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迈的更大一些……”,现在的情况不就证明了这点么?
    “有!”郑国元早就有过盘算,当即告诉宋援朝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在公司内部把饮料和方便面两个产品直接剥离出来,组成两个事业部,由单独的事业部负责一个大类产品。
    司特公司是做饮料起家的,方便面产品是司特正式成立之前宋援朝力推的新品。所以在司特成立之后,两个产品是合并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总厂还是各分厂,只是在厂内进行车间、流水线的划分,既生产饮料又生产方便面。
    在之前这样的操作没任何问题,但现在不行了。
    虽然着市场的爆发,不同类型的产品从原料、生产、销售各环节来看都有着一些隐藏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目前看来也越发突出。
    郑国元认为,目前是最好剥离的机会,趁公司下属各厂的生产调整,直接就把两类产品剥离出来,而且由总部分别成立专门负责的事业部。
    至于事业部的名义郑国元也想好了,一个可以叫饮料事业部,一个叫方便面事业部。事业部作为总部的分支机构,类似于销售公司的存在,单独对所属的产品进行全面负责。
    这样的好处是很多的,以宋援朝的见识当然明白。不过这样做也代表着司特公司从直接控制下属企业到通过产品事业部控制下属企业了,中间多了一道手,必然会形成公司结构的庞大化和精细化。
    而且这两个事业部一旦成立,它的地位先天就比一般的部门要高。按照郑国元的设想,事业部会设置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总经理的级别在集团副总到总监,副总经理级别在总监级到部门经理级。
    宋援朝没有马上说话,抽着烟静想着,权衡其中的利弊。他考虑了好一会儿,还是觉得成立产品事业部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当然一旦产品事业部成立后,“大公司”的格局就会相应而成,企业的许多管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趋向于“大公司病”。
    这在宋援朝看来问题的确存在,而且时间越久,产品事业部的权利越大,未来公司就会慢慢趋向于保守。
    想到这,宋援朝哑然失笑,这也未免考虑的太远了些。
    哪怕就算是这样也是好些年以后的事了,何况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大公司化和大公司病必然会产生,这是所有企业都逃脱不了的问题。不过这是未来的事,要达到这种程度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目前这么做是最好的选择。
    宋援朝让郑国元做一下关于两个产品事业部的初步方案,这样的大事光靠他们两个人商讨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通过公司内部会议才能决定下来。
    见宋援朝迟疑后对自己的建议表示同意,郑国元很是高兴,一口就答应下来会尽快完成这个方案。
    下班后,宋援朝没有回家,直接去了林道远的住处。
    到了地方,陈玉琴在家,看见宋援朝来很是高兴,拉着宋援朝问了些林燕和孩子在香江的事。
    虽然平时都有电话联系,可人不在内地去了香江,作为母亲和姥姥的陈玉琴还是有些不放心,等宋援朝告诉她林燕和孩子都很好后,陈玉琴这才露出了笑容。
    第715章 校园招聘
    “妈,您要没事的话我安排您去香江住些日子,燕子和孩子在那边也一直想您呢。”
    听到这,陈玉琴眼睛顿时一亮,接着想了下又摇头叹气:“按理说去看看也好,能在燕子和孩子身边我也放心。可是老头子这边的情况你也知道,他现在比在燕京的时候还忙,我要是不在他身边,家里就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了。”
    “再说了,我这样的身份去香江也不合适,传出去不好,你爸现在的工作我们作为家属有些影响还是要注意的。”
    宋援朝有些遗憾,陈玉琴之前在燕京还是挂了个闲职,后来跟着林道远来到金陵后,因为林道远的原因拒绝了组织原本打算安排在妇联的工作,如今算是正式彻底退了下来。
    陈玉琴这么做也是考虑到林道远的因素,作为林道远的妻子她有些时候必须要顾及这些,如果在妇联挂职就不免得会有人来人往,人情世故是最难处理的,现在林道远在地方算位高权重,陈玉琴是老干部出身,当然明白作为家属应该避免那些问题。
    但这样一来,陈玉琴就成了一个退休在家的妇女,看起来似乎清闲,可实际上还是有些无聊的。
    林燕和孩子在沪海的时候,陈玉琴还能有时间抽空过去住上几天,和女儿外孙在一起乐呵乐呵,现在她们去了香江就不那么方便了,再加上现在去香江等于出国,作为林道远的家属经常往香江那边跑,这传出去像什么话?
    安慰了陈玉琴几句,陈玉琴倒对此没太多怨言,只是笑着说当领导家属的就是这样,这么多年她早就习惯了,如果不是因为林道远的缘故,当年她也有机会进步,挑更重的担子,可为了家庭和丈夫,就选择了放弃,虽然现在回头想想有些遗憾,可同样也是值得的。
    听到这宋援朝翘起大拇指赞丈母娘觉悟高,拍了几句马屁话,老太太乐得哈哈直笑。
    正说的热闹呢,林道远回来了。
    “今天怎么这么早?”见丈夫回来,陈玉琴起身迎了过去,帮丈夫脱下了外面的中山装。
    “今天下去了一趟,一圈转完看没什么事就直接回来了。”林道远说道,见到站起身迎自己的宋援朝笑道:“你小子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
    “下了班过来的。”
    “饭吃了没?”林道远下意识地问了一句,话刚出口就笑道:“我也糊涂了,这个点肯定是来蹭饭的。老婆子,饭好了没?先开饭!”
    “好了好了,我前面还和援朝说呢,你要是再不回来我们就先吃了,刚说完你就进屋了。”陈玉琴笑着回答道,接着让他们先去坐,马上就开饭。
    林道远家的饭菜还是那么简单,两个蔬菜,一个豆腐汤,唯一的荤菜是一条鱼。
    很快吃完了饭,林道远起身对宋援朝招呼,让他跟自己去书房,原本打算帮着陈玉琴收拾一下的宋援朝抱歉地向丈母娘做了个歉意的姿势,陈玉琴笑眯眯示意他跟老头子过去吧,这里有她就行了。
    进了书房,林道远在沙发坐下,接过宋援朝递来的烟点上身子往后一靠:“今天来有事?”
    “瞧您说的,我没事还不能来看看您和妈?”
    “你小子我还不清楚?没事你会跑过来?行了,有事说事,我晚点还有几份文件要看呢,没工夫和你在这闲聊。”林道远有些嫌弃地一摆手,直截了当道。
    宋援朝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几声,这才道:“爸,您能不能和教育部门那边打个招呼?”
    “教育部门?打什么招呼?”林道远一愣,疑惑地望向宋援朝,不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马上就要毕业季了么?我们司特公司目前各厂都在扩大生产,眼下人员紧缺。司特的企业性质您也明白,在大家看来合资企业远比不上国企靠谱,就连集体企业也压我们一头。现在大家的观念是一进机关,二进国企,第三是集体企业,只有去不了这些单位的才会考虑我们合资企业。”
    “从香江回来我在公司连开了几天会,目前人员缺口太大,急需一些新鲜血液的补充。这不想来想去除社会招聘外就想到了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嘛。大学那边我不考虑,我这座小庙人家也看不上,不过高中毕业生说不定能争取一下,您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林道远打量了宋援朝一眼,想了想点头道:“你这个思路倒是还成,不过你就能保证高中生愿意来你们公司?”
    “试试嘛,试试又没关系,万一有人肯来呢。”宋援朝说道:“高中生毕业后的出路无非就那么几个,除了考大学外就是考中专或者等待工作分配。”
    “考大学暂且不说,如果能考上大学的根本不会对我们公司有兴趣,可话说回来真正能考上大学的又有几个?现在上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年大学的录取率我查过了,才29.3%,这个比例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一百个考生,能上大学的不到三十个,全国164万考生落榜的达到了116万人左右,这个数字相当惊人。就算其中有不少考生会复读再考,但所占的比例也不会高。”
    “至于高中考不上大学去考中专的也是一条出路,可您知道考上中专后还得继续学习至少两年的时间才能工作,再加上考中专的难度也不比考大学低,真正能通过的人实际不多。”
    “这样算下来,自谋出路和等待国家分配的占了很大比例。后者对于地方相关部门来说也是一个压力,当初像我和燕子这样的知青回城人员至今都没分配工作的依旧存在,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冒了出来,他们也难呀。”
    “爸,我说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情况,没有一点夸张。所以现在司特缺人,对社会招聘又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我觉得通过高中学院,由教育部门牵头进行提前校内招聘或许是一个出路。这样的话既能解决我们公司目前的问题,也能给地方部门减轻压力,对于一些根本没有把握考上大学,同时又没有渠道分配到好工作的高中生来说同样也是一条出路,您觉得呢?”
    林道远抽着烟没回答,宋援朝的话说的没错,作为领导他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也是有所了解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