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50节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50节

    第99章 上可九天揽月 (五)
    对啊,天上的星辰那么多,听仙画说甚至比地球还要更大,那也会有住人吗?
    如果有的话,他们会长什么样子?
    有人脑洞大开: 肯定有,说不定咱们《山海经》里的那些异兽就是生活在其他星球上。“说不定就像是传说中的神仙。”
    也有人谨慎的摇摇头: “我希望没有。”
    他身边的人好奇的问:“这是为何?”
    还记得上一期仙画讲的故事吗?”那人微微冷笑一声,“西班牙人发现了印加帝国,结果转手就给人送了一张有天花病毒的毯子给他们。若是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人也是这样的恶人……
    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不寒而栗。
    这时候,有人挥挥手: 不用担心,既然这路小柒还生活得好好的,那就无需我们担心此事。再说了,担心也没用。
    但这个话题给无数的古代剧作家和小说家们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下笔有如神助,酝酿出了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
    【而我们早在战国中期的时候,就有天文学家发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并且总结了其出没的规律。】
    【那就是春秋时期的魏国人石申和齐国人甘德。】
    【他们不仅测定了121颗恒星方位,还发现了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周期。另外,甘德对木星的研究最深,甚至还写了一本关于木星的著作,叫《岁星经》。】
    春秋的夜空下。
    甘德正在高山上观测星空。
    为了看星星,他每隔几天都要不辞辛劳的爬一次山,因为这里看得最清楚。通过这些年的观测,他成功的确定了不少的星宿。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木星——他称为岁星的旁边有一颗光辉呈现淡淡红色的小星星。
    甘德不以为意。
    但是当天快亮的时候,木星运行到了偏西的方位,它旁边的这颗小星星依然还在,甘德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偶然。
    这颗小星星是跟着木星在转动的。
    它们俩或许是同盟的关系。
    第二天,他又来了,意料之中的,这颗小星星依然伴在木星的左右。
    甘德
    回家后,在纸上记下来:“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
    【木卫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被肉眼所观测到的。因此这条记载的真实性非常的高。而木卫三在天文学上真正被发现并命名还要等到1610年伽利略用望远镜来观测木星。】
    【甘德的这一发现也比伽利略要早了将近两千年!】天文望远镜立在地上,如同大大的炮管。最先进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更是结构复杂,占地巨大。
    【石申和甘德并不认识,也不算是一个时代的人,石申比甘德的年代略晚。只是后世有人把他俩写的著作合称为《甘石星经》,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秦朝。
    扶苏有些惭愧的对在场的太史令胡毋敬说道: “我竟不知道石申甘德。也未曾听过《甘石星经》。
    胡毋敬宽容的一笑: 公子无需介怀,《甘石星经》不过是观星之作,并非治国之理。臣也是接任了太史令一职后才接触到的这些。
    胡毋敬自己擅长的是儒学,但他对天文也感兴趣。上任太史令后也很是研究了一番相关的知识。
    让他有所感慨的是,从历史上来看,石申和甘德不过是小人物罢了,并未建下什么基业,也从不曾在一些风云变幻的大事中出现,死了也掀不起任何浪花。
    所以像扶苏这样可以说是博览群书的人都不曾听过他们的名字。
    但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却登上了仙画,即使几千年后,后世之人也未忘却他们做出来的成就。人的际遇,真是奇妙。
    历史的评说,也真是奇妙。
    唐朝。
    国子监中有人一拍桌子,懊恼的道: “我也发现过呀,有的时候可以看到岁星旁边有一颗小星一直亮着。原来这也算是了不得的发现吗?
    他是不是差一点点也能登上仙画了?
    “看到并不代表能有所认知。”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走进来, 就像你每天都看到天与地,看到昼夜更替,但你能从中领悟和发现道理吗?
    普通人和天才,也只是一线之隔而已。
    而在将作监,工匠们的眼神亮了。
    这是不是和显微镜类似的东西,只是用来望远?
    已经有人忍不住畅想,上次做出显微镜来得了一大笔赏赐,如果这次能做出望远镜来,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有赏赐进账?
    【石申甘德之后的天文学家们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了解得更深了。】
    【最强大脑祖冲之不仅算交月点,还计算出了木、水、火、金、土等五大行星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他算出木星运转一周的时间为11.858年,而现代科学家们得出的结果是11.862年。】
    【两者仅相差0.04年!】
    【水星的运转周索性就和现代一模一样了。金星也只相差0.01年。】【就很想问问,祖冲之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仙画唰唰唰的将祖冲之和现代科学家各自推算出来的数据放了上来。
    一左一右,对比非常的明显。
    小数点之前完全一致,小数点之后,往往也只在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不一致。而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差了千年!一个是纯手算,一个却能借助无数的观测和计算工具。
    ……
    天幕下的人又一次听到了祖冲之的名字,同样发出感叹: 对啊,他的脑子怎么长的啊?正在艰难学着《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的学子们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大家都是人,为什么就他如此不同?
    现在知道弟弟靠不住,致力于培养儿子的赵匡胤忽然来了兴趣: “按照之前讲的生物遗传来说,是不是这祖冲之的父母或者祖父母都特别的聪明?
    他打算让史官去查一查史料里有没有相关的记载。
    赵匡胤却不知道,天才的基因往往是突变的,和遗传的关系还真不大。南北朝。
    戴法兴在家中摔碎了自己喜欢的一套陶器。
    祖冲之!
    没想到这个私改祖宗历法的人竟然能得到仙画那么高的评价,更没想到他拿出来的那些东西竟然都是真的!
    戴法兴心中惶恐,已经可以想象得到明天自己在朝会上即将面临的诸多嘲笑,腥甜的感觉泛上喉咙,压了许久才压下来。
    罢了罢了,明日不如请假,可不能去自取其辱。祖家。
    祖冲之笑呵呵的,谦虚的对自己的儿孙们表示: 不过是算熟了而已,你们要是像我这样算多年,也能算出来的。
    儿子祖暄还好,传承了他的衣钵。
    孙辈们的眼神简直幽怨之极——您说得倒是简单!这东西,不会就是不会!
    【对了,你们可能问,宣夜说呢?】
    【宣夜说其实反倒和现在的真实宇宙观是更接近的。】宽袍大袖的名士们正在清谈。
    有人悠悠道: “天,不应该有天穹,而应该是各种气,无边无涯。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这就是最好的注解。
    那日月星辰如何解释?”自然是在这无边无涯的宇宙中漂浮。众人想象这样的画面,纷纷点头: 然也。宇宙和日月星辰就该是这样。缥缈而无穷。
    【只不过,宣夜说在当时只是一种哲学思想,没有证据支撑,在没有先进工具的前提下也没法观测出来。所以当时正儿八经搞天文科研的人是不信的。仅限于在信奉老庄的一些文人之中流通。】
    【后来到了晋朝之后,宣夜说的一些著作失传,就逐渐没落了。】【也算是一大憾事吧。】
    【说到这里,你们心中可能一直都有一个疑问,古代都没有测量工具,这些天文学家难道是用肉眼在观测天空和星辰吗?】
    【实际上,天文仪器的制作同样是华夏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之一。】镜头快速闪动。
    制造精美的日晷、圭表、浑仪、天球仪等等或古朴简单或精密细致的仪器——闪过。
    【我们在夏朝的时候,就有专门的天文台,那时候叫“清台”,商朝的时候叫“神台”,周朝的时候叫“灵台”。后来又叫司天台等等。】
    【现在,当然是叫天文台。】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就曾经挖掘出天文台的遗迹,历史学家们判定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推断这是尧的遗址。】
    【在这个遗址里,就出土了圭表。这也是最早的天文观测工具。】圭表像是一个l形,由一根竖着的杆和一根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组成。最早的天文工作者就是根据杆在地上投射下的影子方向和长短来判断天时。后来,圭表又发展为了日晷。
    【圭表相对来说还比较简单,只能观测太阳的方位。到了汉朝的时候,汉武帝时期的落下闳发明了“浑仪”。】
    浑仪长得有些像是镂空的地球仪。
    但是它的最外层代表的却不是地表,而是代表着围绕着地球,将地球包裹在其中的天空。它中间的核才是地球。
    天文学家们在最外层天空相应的位置标注上日月星辰,象征着这些围绕着地球而转动。
    【注意,是浑仪,不是浑天仪。】
    【而浑象的发明者是西汉宣帝时期的耿寿昌。】
    【浑仪是用来观测天体运行,而浑象是用来演示天体运行。】
    浑象和浑仪完全不一样。
    最早期的浑象和浑仪还有点类似,但是发展到后期,它更像是一个大型的机械设施,用水力来运转。
    大型的浑象仪,有几层楼那么高,人可以在其中出入。【浑天仪则是它俩的统称!既可以指浑仪,也可以指浑象。】
    【另外,从命名为“浑天”一词,就能看出来,这其实是反馈出来的是浑天说的思想。所以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工作者眼里,大家都默认的是浑天说。盖天说在什么人之中流行,那就不用再多说了吧?】
    【反正,学说也不过是为了维护阶级利益的工具而已。懂的都懂。】
    …
    西汉。
    太常令落下闳没想到自己捣腾出来的浑仪居然也能登上仙画,一时间惊喜之极。
    汉武帝刘彻听到了落下闳的名字,开怀大笑: “落下闳,不枉朕把你从川蜀之地召来,做得不错,赏十万钱!
    他对有功之臣一向赏赐颇丰。
    落下闳连忙道谢。
    汉武帝又问起浑仪: 等改日朕去太常寺,你给朕演示一下。
    落下闳: “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