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71节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71节

    说话也更大胆一些。
    裴少淮心细稳重,而裴少津在皇帝这,属于顺着杆子就敢往上爬那种。哥哥有哥哥样,弟弟有弟弟样。
    裴少津应道:“确实如此,微臣斗胆请皇上赏一块点心尝尝。”
    皇帝摆摆手,让萧内官把点心端了下去,任由少津自己挑。
    裴少津斗胆又言:“皇上既赏了微臣点心,可否把微臣的折子也‘赏还’给微臣?”
    皇帝佯装从一堆折子中抽出少津的折子,应道:“那可不成,裴爱卿辛苦写的折子,朕还未亲阅,岂可归还?等朕签批了,再还于你罢。”
    这哪是没有亲阅,分明是亲阅后,故意打趣少津。
    真签批了,官可就没了,裴少津连忙道:“皇上还未亲阅正好,臣写了折子,反悔了,不想叫皇上看笑话。”
    皇帝噗呲笑出声来,心情好了许多,道:“你倒是敢说。”让萧内官把折子还给裴少津。
    凡事有缘由,皇帝问道:“是伯渊给你写信了吧?”
    裴少津不敢有瞒,应道:“回陛下,确实是大哥回信了。”
    皇帝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教育裴少津道:“这棋艺,你还得跟伯渊好好再学学,他下得好。”在朝堂上,伯渊可没有过“悔棋”。
    “皇上教训得是,微臣还有一事要禀。”裴少津说道,“府上近来事多,内人待产,微臣想告假一月,请陛下准许。”
    既然天子无心追责裴家,甚至赞许裴少淮,那么朝中这拨攻讦,该查的查,一个月后怎么也该平静下去了。
    裴少津适时“消失”,躲躲风头,也是在给皇帝分忧。
    “你学得倒是快。”皇帝笑道,“朕准了。”
    裴少津告退,都走到门口外了,却又被皇帝叫了回来。
    皇帝犹豫了半晌才说道:“下回写信时,记得顺带告诉你大哥,就说……别只光顾着写家书。”
    裴少津一愣,连忙应道:“微臣遵旨。”又道,“也替大哥遵旨。”
    ……
    ……
    燕承诏忙着密查,裴少淮忙着修建双安港码头,白日里,杨时月和赵县主常常聚于一块闲叙。
    她们关系很是要好。
    谈及这城里突然多了许多美貌的歌姬舞姬,各种招摇,杨时月说道:“官人说道,这样的手段,他十几岁的时候已经遇到过一次,出这样的计谋,也太小看他了些。”十几岁那回,指的是帮闲殷五。
    试问,一个守心的人,又岂会守不了身?
    至于燕承诏,时时一副生人莫近的冷冰冰,在家却把妻儿捧在手心里,亦无需担心什么。上回除夕夜里,赵县主但凡轻咳一声,燕承诏就一副要冲过来的样子,也足以见得感情。
    杨时月拿这个略打趣赵县主,赵县主低头两颊绯红。
    若说裴少淮夫妇是淮水明月生南风,遵循着相遇相识到相知、相守,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那么燕承诏和赵县主之间,则像是冷夜里两盏微弱的烛火,被赐婚之后,夜里感受到彼此的暖意,一下子变得炽热起来。
    ……
    双安港码头上,岸边已经铺平,一眼望过去有些空荡荡。
    百姓们正忙着从山里采石,再运到岸边,一块块牢牢垒成堤岸。人手偏少,这是个相对耗时的过程。
    这日,泉州府那头送来了几大船石头,说是兄弟州府,主动出一分力。
    却又阴阳怪气说道:“知府大人说了,这码头若是能建起来,往后说不准能为泉州府所用,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
    言下之意是,这码头费力建好了,到头来说不准是给泉州府做嫁衣。
    包班头将此事报给裴少淮,犹豫问道:“大人,这石头要不要留下?”
    “留下。”裴少淮说道,“白给的为何不要?”
    又言:“顺带把此事传出去,就说泉州府要给咱们送石头。”白给的便宜,能给百姓省力,该要就要。
    至于王矗那边,自打凤尾峡一战之后,裴少淮数次让包老九传话约见,兴许觉得愧对裴少淮的信任,王矗一直没有应见。
    直到双安州修建码头的消息传出去,王矗这才主动求见。
    仍是嶒岛之上。
    这一回,石桌上既无美酒,也无佳肴,只有海风呼啸。
    “听闻裴大人得罪了谢知府,还要在双安州修建码头,王某脸大,特来提醒一句,大人听一听便好。”
    “王岛主请说。”
    “外人只知道谢嘉府上养了小妾,却鲜有人知晓,这个小妾是逡岛岛主的亲妹子,小妾千难万难生了个儿子,却让孩子养在大舅身边。”王矗说道。
    逡岛岛主,正是另一个势力更强的海贼头目——徐雾。
    又言道:“至于逡岛上的事,裴大人就更难打听到了,一定不知道徐雾养了多少房小妾,更不知道徐雾有个三房,穿着我大庆的衣裙,却有个倭国的名字,叫毛利二琴。”
    此话当中讯息颇多。
    官、贼、寇之间的勾结,已严重到姻亲加固的程度。
    这般说来,谢嘉明面上是官,实地里却是贼。徐雾在岛上不仅是贼,还勾连倭寇是个奸。
    这些讯息,若没有王矗提醒,燕承诏想要去查明,需要费不少手段和时日。再则,燕承诏正忙着另一件事,如何有闲暇管这些个细节。
    裴少淮道:“谢王岛主提醒。”
    “裴大人客气了。”王矗惭愧道,“毕竟是我未守约在先,违背了你我之间的信约,眼下是尽一些所能、弥补一二罢了。”告辞转身准备下岛。
    见识过谢嘉的龌蹉之后,裴少淮虽未能与王矗共情,但也多了几分理解。加之,眼下这样的境况,裴少淮必须抓住所有能利用的力量。
    “王岛主且慢。”裴少淮对着王矗的背影说道,“有人是因利生恶,也有人是走投无路,王岛主今日既有心前来告知裴某这些,你我之间何不再合作一回?”
    “占岛为贼,本就是不可信的,大人何必铤而走险?”王矗应道,“王某不是个守信的人。”
    “人与人之间,或以信相交,或以利相交。”末了,裴少淮补了一句,“单你我之间,裴某觉得有以信相托的可能。”
    海风鼓入王矗的双袖,显得身子骨有些单薄。
    最后还是说道:“王某等候大人的吩咐。”
    这才拾级而下。
    ……
    接下来的时日,南闽各个府州发生了许多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小事”,和百姓们一起“看热闹”的同时,裴少淮嗅到阴谋诡计的味道。
    并猜测,对面藏着一个手段了得且狠心的谋士——他太善于杀人生乱于无形了。
    事事都好似与双安州百姓无关,与开海无关,若是不提前准备,问题真正爆发之时,便就无力回天了。
    第一件事发生在泉州府的惠安县。
    惠安县临近海边,易于汲取卤水,海滩开阔平整,易于修造晒盐池,此两点使得惠安县成了这一带最大的晒盐场。
    县城里也常见商贾,他们拿着盐引到盐场支取海盐。
    按照大庆盐法,商贾以粮换引,支取海盐,这本是一件双方受惠的事。此法在福建布政司盐课提举司的手里,却变了味道,成了阴谋算计的工具。
    原来,一个扬州商贾手里有一百担海盐的盐引,连着三年赶来惠安县支取海盐都没有领到,扬州商人一气之下,到泉州府衙击鼓鸣冤,状告惠安盐场。
    谢知府派人去问盐课提举司,只得到了四个字的回复——课额未满。
    意思是朝廷、军卫所需要的额度尚未满足,没有余盐支给盐商们。不止扬州商人一个在排队,所有盐商都在排队,想要支盐,只能慢慢等。
    谢知府安慰扬州商人道:“课额要紧,未能支盐实属无奈,惠安已经加派户丁晒盐,尔等应理解盐场的不易才是。”
    扬州商人无奈,恹恹而去。
    此事便也随着扬州商人传到了苏杭一带,想来盐商们必定愤懑。
    泉州郡城百姓还在庆幸“自家”有晒盐场,对此事津津乐道,但裴少淮察觉到不妥——支盐困难的问题,许多地方都有,却也不至于三年支取不到一百担盐。且满足朝廷课额之后,余盐兜售有巨利,谢知府这样中饱私囊的人,岂会让泉州府下的惠安盐场“课额未满”呢?势必会加大户丁晒盐,增加产量才是。
    仔细一分析,皆是不合逻辑。
    即便真的“课额未满”,为了盐场的信誉,也该把此案兜住才对,岂会让盐商把消息给传开了?
    显然是有意为之。
    裴少淮立马找到燕承诏,让燕承诏派人去查一查。
    果真,除了支盐难以外,盐课提举司今年的盐引额度,全数被当地大家族用粮食包了下来,若想要盐引,只能用更多的粮食从他们手里去换。
    “三担粮一张引”成了“六担粮一张引”。
    贱买贵卖。
    盐商的利润一再被压榨,岂还会有盐商运粮食到闽南来换盐引?
    裴少淮对燕承诏道:“燕指挥,这是冲着你的嘉禾卫下手了。”
    能忍?
    这才是第一件“小事”而已,裴少淮心想,打地头蛇果然格外费力一些。
    第182章
    细数古来兵家谋略,火攻、水攻虽是叫得响,但若论用得最多的、最奏效的,还属“兵粮寸断”之策。
    断人粮草,既可削敌兵力,又可扰乱军心。
    惠安县此事,明面上是盐场支不出海盐、哄抬盐引“价格”,只涉及商贾而已。而实地里,这种削短利润的赶客行为,会大大减少盐商往来闽南。
    没有盐商运粮前来换引,嘉禾卫很快就会陷入粮草短缺。
    嘉禾屿上海岩遍布、田亩卤化,卫所自产的粮食远不能满足军营所需,海湾对岸的同安城,所产粮食同样有限。加之燕承诏从京都率领数千精锐南下,驻扎在嘉禾屿上,近来又奉旨新招募了上万兵员,整个嘉禾卫粮草十分吃紧。
    这个时候是万万断不了粮运的。
    现下是三月下旬,嘉禾卫余粮勉强可以支撑一个月,若是没有提前应对,等到发现粮草将断时,正巧是五月初夏。
    五月东瀛海风来,是倭寇进犯的“大汛期”。
    这些不是凑巧,而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着。
    一来,可以靠盐引压一压嘉禾卫的威风,趁机生乱,使得开海不成。二来,未支出的余盐,可用于贩私兜售,从中获取巨利。
    可谓一箭双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