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姬氏女> 姬氏女 第46节

姬氏女 第46节

    说是聘礼,其实就是战败后的赔款,大周当然是欣然笑纳了。大雁送往有和亲人选的人家,质子的妻儿送去京郊和他团聚——因贸然顶替国主身份,以欺君之罪圈禁在近郊的一座皇庄。
    女帝令内库出钱,摆了一场表彰的宴会,宴请被选中的人家和百官宗亲。至于他们来的高不高兴那就不在女帝的考虑范围了。
    有流放宗亲的前车之鉴,其他人还是乖巧的来了。
    宴饮过半,女帝提到周平伯上奏的慈母书,平和道:“周平伯夫妇何在啊?”
    “臣在。”周平伯战战兢兢地起身,生怕被杀鸡儆猴。不由后悔起自己的冲动,儿子只是儿子,哪里有自己重要?
    周平伯夫人强撑胆子跟着站起来。
    “遥想当年,先太后也曾对先帝哭诉国祚传承,如今想来,恍如昨日。”女帝感怀的口吻,夸赞周平伯夫人,“你是个好母亲,也是个好妻子,不必紧张。”
    周平伯夫人顿时放松许多,再一礼:“本是妾分内之事,平白得圣人夸赞,惭愧惭愧。”
    女帝问:“朕观你书中自言,独子和亲报国不悲,家族无后才悲,可是如此?”
    周平伯夫人想起早死的阿姊和孤苦无依的周明芹,挺起身大义凛然道:“和亲是国家大义,我虽为后宅妇人,也知晓国安才家安,妾失一子换得边疆安定,将士不必浴血,这是多么大的功德。”
    “唔,”女帝不置可否,又问周平伯:“周卿也是这般想的?”
    “为国尽忠是臣子责任,也是臣祖辈的荣耀。”那可是他唯一的儿子,周平伯咽下喉头老血,只能恨质子无用,堂堂男子竟能被妹妹掀下桌,夺了大位。
    “不错,是忠臣之家啊。”女帝点头,“既然你们二人都无异议,上此书作何啊?”
    周平伯本意是想卖卖可怜,求女帝看在祖辈的功劳上改变主意,当着众人的面可不敢这么说。还没等他组织好语言,周平伯夫人大着胆子先一步开口:“妾除开一子外还有九女,长女尤为出彩。妾斗胆恳请圣人准许周氏明芹继承家业,以免家业离散。”
    旁观的姬羲元放下心,周明芹担心姨母不能成事,事先请求她为周平伯夫人敲边鼓,现在看来不用了。
    女帝笑道:“这确实是朕的疏忽,就按你所说,勿论女男,长女承爵吧。”
    旁边摊开纸墨准备拟旨的中书舍人王施雨迟疑道:“陛下是只赐周氏,还是……”
    女帝哪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摆手道:“王卿兢兢业业数十载,朕岂能忍心他家祠断绝。朕一言当如律法,告知天下。”
    王施雨喜笑颜开,俯首拜:“陛下泽被天下,妾等拜服。”
    *
    翰林院的书籍整理告一段落,编篡的《黄帝论》初稿已成,交由女帝审核。一直连轴转的姬姝可算是舒坦两天,繁忙的工作让她没空总是沉浸在丧母的悲伤中,两年过去,现在她会思念母亲,不再痛彻心扉。
    正带人整理新送来的新衣的吴妪转头就见自家二公主难得早早地回灼华宫。
    吴妪是清河郡主的奶妈,为照顾姬姝入宫做了内宫女官,姬姝很是亲近她,说话也就不像其他宫人一样小心翼翼,笑语晏晏:“公主难得早归,快来看看这留仙裙如何?刚好搭着前几日陛下赏赐的发冠。”
    广袖罩衫拖摆至地,四角缀十二铃,行之随步叮当作响。庄重雍容,少有的手艺。
    吴妪也不管姬姝有没有回答,自顾自摆弄道:“这颜色好,抬肤色。鞋得再缀颗东珠才好看,先前娘子赐下的一匣子放在公主府没带进来,记得库里似乎还有去年陛下赏赐的东珠。”说着人又出去寻东珠了。
    姬姝长叹一气,拿起桌案上的名册,斜斜靠在榻上捧读。
    第一页,萧氏七郎,姓名家资容貌人际关系一应俱全。
    第二页,崔氏十三郎第三页,郑氏九郎……
    连翻十几页,全是熟人,陈宣也在其中。
    倒着翻了两页,是今年进士科和明经科的及第学子。
    把册子随手一扔,预备去吃点东西填填肚子,碍于绝佳的视力,姬姝余光瞥见了展开的册子上的名字。
    等姬姝吃完漱口擦手,吴妪捧着请帖进来。
    “公主可是看过名册了?娘子派人送了请帖来,让公主看着写。”吴妪眼角的笑纹很深,笑容很温暖。
    姬姝指着名册向吴妪抱怨道:“快看看这都是什么呀?阿耶真是越发没事干了,给我送来这么个东西,孝期都没过呢。”
    说的是已经官复原职的谢祭酒,将国子监的学子扒拉个遍,想从中找个女婿。
    吴妪把请帖放下,拿起摔在软塌上的名册翻了翻,顿时笑了,“公主该高兴才是。这是谢家郎主记挂公主。册子里头的可不是一般人能得见的,谢家是下了真功夫的。”
    “哪里就这么着急了,不结婚才逍遥。”姬姝拉着吴妪坐下,靠在她腿上,“我现在闲了就去帮着长姊做事,心里是轻松的。不像阿娘,看似闲暇,实则熬干了心血。那请帖又是阿耶送来的吧,他刚守过一年妻孝没多久,就迫不及待开始参加各种宴会,特地还发来请我一起去,美名其曰相看夫婿。”
    抱怨一通。
    “帝女三人,唯有公主还未定亲,谢家郎主虽没有名分,但到底是生父,难免操心。”吴妪总是说谢祭酒的好话,在她看来,清河郡主的夫婿已是难得一见的好男人了。
    姬姝将脸埋在吴妪怀里,“我看他就是怕我久久不成亲,耽误了他好学生小皇子的婚事,他将小皇子看得跟眼珠子似的,谁不夸他是好老师。我不想听这些,我姓姬,与他无瓜葛。”
    她幼时经常去谢府小住,多是清河郡主教导,谢祭酒来抱一抱哄一哄就当尽了阿耶职责。
    “我的小公主哟。”吴妪含笑岔开话题,抚开姬姝脸颊上的鬓发,搂着她取笑道:“若是叫外人看见了公主这幅坐没坐相的样子,怕是眼珠子都惊掉了。”
    姬姝手指圈着自己的头发玩,笑道:“外人才看不见呢。”
    姬姝打小养得精细,一头青丝乌黑柔亮,吴妪解了她发髻上的钗环,免得戳到她自己。
    吴妪左看右看怎么看都觉得自家公主顺心顺眼得不得了,笑道:“有些话娘子不好问,奴婢却是好出口的。有些东西陛下日理万机,长善公主年轻,难免顾全不到,而在谢祭酒眼里这郎君啊只要才貌品行过得去,就没什么区别,官职地位不过是陛下一句话的事儿。可人心还是不一样的,差着一点儿就不知道多少委屈。公主可得好好选一选。”
    姬姝敷衍应答:“不喜欢不搭理私下换了人陪着就是,谁能给我委屈受呢?”
    那珠儿总是说,这是娇宠太过的缘故,没受过委屈便受不得委屈。
    “嗳,”吴妪眼神悠远,像是看见了久远的从前,“这就和公主从前养在谢府的猫儿一样,当初那猫儿被谢八郎扔池里淹死了,公主哭了半个时辰,一天没吃喝,郁郁不乐。郡主晚间知道了,连夜把谢八郎叫来与公主致歉。可公主还是伤心,第二日八郎的母亲再带着他来赔罪,公主当时是怎么说的?”
    ——叔母你带着八弟回去吧。我今天就是把八弟打死在这儿又能如何呢?阿娘那我会去说的,不必八弟受罚,怪不好听的。
    姬姝想起当时的场景,叔母尴尬极了,八弟也无措的跪着。最后清河郡主抬手让人出去了。
    长兄寻摸了只毛色同样雪白、更漂亮、还有一双鸳鸯眼的小猫来,可她没要,有些东西还是不一样。十来年间她再也没亲近过八弟,总是记着那只雪白灵动的模样,八弟后来懂事很多,她也喜欢不起来。
    “世上的东西但凡有的、能得的,公主都唾手可得。可是啊,伤心就是伤心了,有些东西它还是不一样的。就和公主再没有养猫一样。”吴妪眼里多了很多东西,姬姝看不清楚,只知道她伤心了。
    有些事还未曾经历过是很难共情的,姬姝无法安慰。
    “说远了,公主可别被奴婢带偏了。”吴妪用袖角擦过眼角,其实没有泪水,但是还会觉得很苦,“奴婢希望公主洒脱些,哪怕多情也没关系,风流些也好。”
    “嗯……有圣人和长姊在没人敢对不起我的,自记事起基本上都是我横着走。”姬姝实话实说,对得起天地良心。
    吴妪被她的话逗笑了:“公主说的是,反正公主以后是出宫建府的,养三五个美郎君也是美事。”
    这下子轮到姬姝扯开话题了,“那一沓请帖里都是些什么?”
    吴妪道:“多是喜事,有一张是谢祭酒做东请儒学大家的茶会,算不上宴会,公主可要去?”
    儒学啊,姬姝来了兴致。
    听说《竹书纪年》卖得不错,不知道谢祭酒听说没有?
    这可是少有的机会,她送一本去,和他们一起谈论谈论啊。
    儒家的东西老生常谈几百年了,搞点新鲜的,吵一吵。
    作者有话说:《黄帝论》更是虚构啦。
    第74章 再现端倪
    按照请帖的时日,姬姝穿着新做的留仙裙,驾临谢府。
    谢家儒学世家,来往的儒生也是同等的高门子弟。
    其中有十数年未出山的名士崔梓。
    一朝露面,引得众人瞩目,再一看身边随着三五出色后辈,纷纷了然。
    “十年未闻崔公语,再见已白首啊。”有感慨者。
    “人生在世再洒脱者,也不能弃子弟于不顾啊。原以为崔公已成山中仙,现在看来,仙人也不能褪红尘啊。”有调侃者。
    崔梓一概笑纳之,施施然坐下,正是姬姝左手侧的位置。
    跟着坐下的学生中有一人男生女相,肌肤赛雪,白到了姬姝一望即知对方有病的程度。而且,样貌似乎有些眼熟。
    姬姝收回视线,专注听谢祭酒讲述规则。
    这一场茶会,玩的是曲水流“书”。
    每人压上一本书,并不只限于儒学著作。书放在木托上,随水流到谁面前,那人不可翻开书籍就要说出个二三来。等闲的歪理在儒学大家面前可是过不去的。
    姬姝命侍女送去《竹书纪年》,收书的书童认不出,只当是什么孤本收起来。
    第一本书顺水而下,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流勉强拐了三个弯,停在萧氏老者面前,他信手拿起,将书名展示在众人眼底:《论语》。
    老者笑:“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我等闲居无事,相聚在谢祭酒的家中,怡然自得,悠闲自在。难道不符合君子的心境么?”
    他青年入仕,三年就挂印而去,不为仕途不顺郁郁,在家中钻研诗书,始终自得其乐。多年过去在士林中名声不小,很是符合。
    众人纷纷表示认可。
    书童接过老者手中《论语》,在托盘上重新盖上新书,轻轻推送木托盘。
    晃晃悠悠走了两道,落到崔梓斜边上,对着他的学生。
    崔梓指着那个学生笑道:“可见此书与我无缘,就让孩子来吧。子青捡起来看看。”
    姬姝猛然想起,从前是有那么一个名子青,体弱多病长得好的人,可他不是被长姊送去钟山书院了么?
    被师长换做子青的貌美郎君伸手拿书,手背上青色的脉络清晰可见。
    翻过来一看,是《春秋公羊传》。
    他笑道:“松柏之下,其草不殖。弟子随老师一路自钟山到鼎都,旁人一看弟子身边的是名士崔公,再无人过问弟子的姓名,时至今日,遇见的人何止数百,都只唤我‘崔公弟子’,老师的盛名太过,完全盖住弟子,做弟子的虽然受益良多,但也难以突破‘崔公弟子’的称呼,这样算得上是茂密的松柏下小草无法繁殖生长吧。”
    众人纷纷乐了,“那可要好好问一问你的姓名啦,扶持一下艰难生长的小草。”
    杨子青站起身大大方方向周围一拱手,“弟子姓杨,名子青,原是钟山书院的学子,幸得老师看重,才能得见诸君。”
    杨氏一案过去还不到十五年,姬姝有所耳闻的事,在场的人只会更清楚。即使不明白崔梓的想法,也不会落他面子,乐呵呵地请杨子青坐下,并未问及籍贯。
    第三本书开始流转,晃晃悠悠落在主家面前,谢祭酒掀开一愣,竟是《竹书纪年》。谢氏藏书中有,谢祭酒也看过,然而谁会带到这来。许是父女之间多少有些了解,他抬眼向姬姝看去,微微蹙眉。
    三年孝期未过,姬姝未免穿的太鲜亮了,实在不像是为人女儿的样子。
    这本书并非所有人都有缘得见,但有存留的人也不是没有,不少人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饶是谢祭酒学养深厚,一时间也没能从脑子里翻出《竹书纪年》中合适公之于众的内容,他当时草草翻看一遍就被父亲斥责,记下的都是“舜杀尧、禹杀舜、启杀益。”、“伊尹杀商王太甲”此类震撼人心的内容。
    萧氏老者也曾粗略读过,当即面露不喜,破口大骂:“此等辱没先人圣王的邪说,谁人拿出来的?”
    姬姝落落大方一笑,欣然道:“这是我近日无意间获得的书,很是新奇,特地带来与诸君分享。萧翁不愿读,自有人乐意,上古之事你我都无缘得见,不同的意见怎么能轻易定论为邪说?”
    老者碍于姬姝的身份,嘿然不语。脸上的表情显然是非常不赞同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