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吉时已到> 吉时已到 第250节

吉时已到 第250节

    永阳长公主闻言抬眉:“令公此言,莫非是怀疑本宫毒害了平儿吗?”
    “是与不是,一查便知。”姜正辅看向永阳长公主身侧的其蓁:“若长公主执意不肯移步,便请在此与甘露殿内上下宫人一同接受盘查,直到此事水落石出为止。”
    “照此说来,令公这竟是要将本宫拘禁于此了?”永阳长公主看着姜正辅,身上已无那刻意于人前示弱之感,似笑非笑地问:“无凭无据之下,令公便带人来此向本宫问罪……莫不是仗着中书省一手遮天之势,欲将这毒害新君的罪名扣在本宫头上不成?”
    而此时,殿内的璞贞仙师闻声走了出来。
    姜正辅身侧的官员见状面色即又沉了两分:“既如此,我等倒要问上一问!长公主借处理先皇丧仪之名,占下帝王居殿,纠合党羽插手军国大事,且与这擅弄玄虚的道人往来这般密切,借天意之说,屡屡散布蛊惑人心之言,又究竟是何居心!”
    那于江面之下翻动已久的暗涌此时终于明面之上掀起了巨涛:“此间种种行径,怕不是有觊觎帝位之心!”
    天色阴沉不开,时有风起,卷起众人衣袍。
    汉白玉阶之上,被冠以如此罪名的女子,无半点慌张惧色,反倒轻笑了一声。
    “为何不肯搬离这甘露殿么……实则也非本宫之意,璞贞仙师可是说了,这甘露殿中的龙气将散,唯本宫这李氏嫡女血脉,方能维聚真龙之气,此等关乎大盛国运之事,本宫自是责无旁贷……这正也是为了江山安稳着虑,怎竟遭诸位大人这般曲解?”
    “且本宫无儿无女,唯有一外姓义子罢了,却也自幼被养得性情温良纯粹,从未授以他争权之道……而本宫又这般病弱不堪,有何道理要觊觎这帝位呢?”
    她的语气,与其说是开脱,倒更像是浑不在意的敷衍与讽刺。
    而那虚弱之姿,也已不屑再做了。
    这般语气与模样已如同印证了一切野心,便也愈发激怒了几名老臣:“若非如此,当初群臣也不会在你那些党羽三言两语的蛊惑下,便放心让你趁虚而入内廷!殊不知竟是引狼入室了!”
    “坊间所谓‘大盛将出女帝’之谣言层出不穷,而新君初定,你便迫不及待行毒害之举……这其中狼子野心,分明已是毫不遮掩!”
    “这且是于明面之上,暗下尚不知使了多少手段!”
    看着那几名义愤填膺的朝中老臣,永阳长公主叹道:“几位大人真不愧是科举入仕进士出身的朝之栋梁,不单做的一手好文章,便是这三言两语间便可将人定罪的功夫,同样也是叫人望尘莫及。”
    而后,她作势回忆着说道:“可本宫记得,平儿那孩子性情拘谨,昨日在本宫面前,可是从头至尾也未曾碰过这甘露殿中的茶水点心……受本宫毒害一说,究竟从何而来呢?”
    姜正辅看过去,凝声道:“长公主身边自有高人在,此毒,未必是由口入——”
    “令公说得这般轻巧啊。”永阳长公主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若是如此,那本宫是否也可以怀疑此毒是令公所下?”
    她神态透着儿戏,仿佛在随意逗弄众人,有年轻的官员闻言忍无可忍:“此言简直荒诞!”
    而正是这乍听荒诞之言,让姜正辅霎时间竖起了防备。
    群臣之所以前来甘露殿问罪,便是李蔚此事做得太过明目张胆,任谁都能第一时间猜到她身上来——
    不对……
    这只怕并非是胜券在握之下的肆无忌惮……
    不知想到了什么,姜正辅眼底忽起异色。
    “怎就是荒诞呢。”永阳长公主扬声道:“平儿乃是受令公推举,于这宫中最亲近信任之人,自然便是令公。据闻平儿近日每每皆要前往中书省,聆听令公教诲为君之道,昨日自甘露殿离去后,也是照例去了的……万一那毒,正是彼时所中呢?”
    她眼底含着几不可察的笑意,看着姜正辅:“令公先是推举出了一位无足轻重的小郡王,而后借其安危来中伤污蔑本宫,召集群臣来此向本宫施压……以如此心机手段屠害我李家人,令公莫非也想趁乱窃夺我李氏江山吗?”
    “简直一派胡言!”
    刚有官员出声反驳,便见一名内侍匆匆而来,颤声禀道——
    “……昨夜宫中有一名内侍欲从西门避开防守私逃出宫,被禁军察觉拦下。经查,此人乃是中书省中的侍奉笔墨的内监,近日淮阳郡王入中书省之际,多是此人侍奉在旁……经一夜审讯之下,此人招认,昨日曾得见姜令公暗中在淮阳郡王所用茶水投入了不明之物,起初他尚不知为何物,直到听闻淮阳郡王出事的消息后,意识到事态之严,出于畏惧,恐被灭口,才欲连夜出宫!”
    众人闻言俱是色变。
    “这……这显然是污蔑之辞!”
    已有官员回过神,怒目看向永阳长公主:“此内侍必然是受人收买胁迫,方才有此构陷之举!”
    而此时,又有内侍省的人赶了过来。
    “……医官已在昨日中书省撤下的茶水潲桶中验出了淮阳郡王所中之毒!”
    永阳长公主一双凤眸扫向姜正辅:“人证物证俱全,姜大人还要贼喊捉贼吗?”
    “毒害淮阳郡王,原是特意给本官设的局!”姜正辅冷笑道:“好一个声东击西,一石二鸟之计。”
    永阳长公主讶然道:“铁证之下,姜大人欲图构陷本宫之心竟仍是不绝啊。”
    “可惜,凡事皆要讲求证据。”她含笑提醒道:“姜大人是否冤枉,接下来自该交由内侍省与各殿司来查证了。”
    那几名内侍省的宫人上前去。
    姜正辅身侧的官员怒色阻拦之际,只听得殿外一阵整肃的脚步声传来。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是一队着甲衣的骑卫禁军快步上前,将他们团团围起。
    “放肆……”有年迈的大臣愤慨惊怒难当,看着那为首者,怒骂道:“唐闻,你身为千骑卫将军,肩负护卫宫城要任,竟受这狼子野心者策动……这是要助其造反吗!”
    唐将军抬手,面孔肃然:“新君于宫中遭人毒害,唐某自当秉公执法。职责在身,刀剑无眼,还望诸位大人勿要令我等为难。”
    “你们……”
    一片怒声中,永阳长公主最后含笑看了面青如铁的姜正辅一眼,施施然转身入了内殿。
    风起云聚,天际边有雷声滚滚而落。
    很快,豆大的雨珠砸了下来,风雨声交织,笼罩着整座皇城。
    这场久久不肯停歇的大雨,使得京中本就不安稳的人心愈发惶惶。
    甘露殿之事后,以姜正辅为首的中书省官员大半皆以涉嫌毒害淮阳郡王的罪名被拘禁宫中,等候各殿司彻查审理。
    此事于朝中引起了极大震动,大量士族官员纷纷向甘露殿施压,然而永阳长公主对殿外鼎沸之声充耳不闻。
    反倒是短短数日间,那几名闹得最凶的官员,先后皆被人告发弹劾,轻则贬谪出京,重则以重罪之身落狱,而其官职很快便被寒门一流顶替。
    朝堂之上明面上未见血色,暗流之下却已是血雨腥风之势。
    自大盛建朝起,世族与寒门之间的矛盾便已存在,至当下早已是无法调和,而长久以来受以姜家为首的士族势力压制的寒门之流,借由此事窥得了一缕不同寻常的天光——天光之后,即为通天之路。
    一时间,嗅觉灵敏者,皆纷纷投向了永阳长公主。
    受此牵动,各处风云变幻明争暗斗,亦是愈演愈烈。
    士族势力树大根深,姜正辅眼下虽遭拘禁,但内侍省与殿院也绝不可能全无衡量——
    局面发展至此,所谓淮阳郡王被毒害的“真相”,已非是最重要的。
    任谁都看得出,这是一场博弈,士族寒门,帝位江山,皆牵涉其中。
    同样无法置身事外、受各方牵制的内侍省与殿院,在这场博弈中,一时尚无法做出真正的抉择。
    初夏多雷雨。
    是夜,一行车马软轿,从偏门入了京中定北侯府。
    萧牧去往偏厅相见时,十余名等候在此的士族官员立时迎上前去,抬手施礼,眉眼间神态无不郑重。
    “此前我等,待萧节使多有得罪之处……此时还望萧节使可摒弃前嫌,为江山社稷而虑!”
    “令公对此局面已有预料,此前曾留有一言,让来日我等落入难以转圜之境,可来寻萧节使相议——”
    “李蔚这妇人……手段狠绝毫无顾忌,所作所为只顾夺权罢了,全然不问社稷安危……此等人若是称帝,大盛与天下危矣!”
    “此时内忧外患,南诏之战尚无定论,突厥异动,安西节度使曾昕已反,各处欲趁火打劫者不计其数——”
    “当务之急,必先安内!”
    “李蔚擅权乱政,祸乱社稷,我等愿倾力掩护萧节使暗中出京,去往北地调兵,领兵匡正护卫京师,为大盛清患!”
    “如若淮阳郡王终是难愈,届时便请萧节使出面,从宗室子弟中另定新君!”
    最后一句,是提醒,是试探,亦是允诺。
    这般乱局下,他们不得不依靠对方的兵权,但又不得不惧这“与虎谋皮”的后果——
    故而,有些共识,彼此之间,必须要提早达成。
    将来日择选拥立新君之权交由对方,是他们所能给出最大的诚意。
    这必然会生摄政之患,但如此局面,已别无选择——求人办事,总要拿出诚意。
    到底所谓摄政,也还需有政可摄……
    至于来日如何,只能待将大局稳固之后,再见机行事徐徐图之。
    他们将来意已然剖明,但那眉眼清冷的青年却仍未曾开口。
    在这沉默中,众官员心中起伏不定。
    须知,这本就是一只虎,一只危险而凶猛,獠牙利爪俱全,可单独成事的巨虎。
    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将对方视作存有异心的劲敌——
    若非令公有言,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要来寻对方。
    就在其中一人忍不住欲再次开口时,只见那惜字如金的冷峻青年拱手道:“萧某愿与诸位共守社稷。”
    厅外雷声不止。
    众人眼底忐忑散尽。
    雨夜喧嚣,却正也是行事的好时机。
    永阳长公主府中,一名女使轻手轻脚地自室内退出去后,床帐内的衡玉慢慢张开了眼睛。
    静待半刻钟后,她无声起身下床,将床帐整理恢复原样。
    窗被推开,她钻身而出,自窗台无声滑落,关窗后,冒雨来到了那片竹林前。
    “阿衡!”
    少年于亭中走出,将备好的油衣雨具递给她。
    穿戴好后,二人于雨中,轻车熟路地离开了此处。
    借着雨势遮掩,京中昔日的舒国公府内,此时迎来了一位久违的客人。
    晏泯撑着伞,立于一方庭院天井中。
    瓦上灰尘被雨水冲洗干净,梁柱斑驳为夜色所掩,一切衰败之象均可被忽视,这一瞬,他仿佛还可以欺骗自己尚处昔年时光之中。
    他于雨水静立许久,眼前闪过一幕幕旧日画面。
    他仿佛听到幼童的追逐笑闹之音,朗朗读书之声。
    幼童与兄长坐于廊下,不远处长廊的尽头,一对夫妇望着他们,眉眼含笑。
    “看着”那对身上似萦绕着如日月之光的夫妇,晏泯也笑了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