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晋击天下> 晋击天下 第196节

晋击天下 第196节

    终于,两人的早膳用完,司马珂吃了个满饱,北伐以及江北的情况也向司马衍汇报了完毕。
    司马衍眼中的神色明显变得明亮了起来,因为司马珂所向他汇报的,与他打听到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入,说明司马珂本身光明磊落,无所不言,没有任何藏着掖着的行为。
    司马衍沉默了一会,随即问了司马珂一个问题:“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知皇叔对此话有何见解?”
    司马珂神色一愣,便知道那些围在司马衍身边的士族,对他攻击的切入点了。
    第309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论语·泰伯篇》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别有用心的人胡乱解读,成了统治者的遮羞布。直到后世,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充满了争议。
    比较主流的理解是:对于老百姓,只要让他们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去做就行了,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就是典型的愚民思想,千百年来,不论中外,不论东西,不论统治者用什么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控制百姓的思想,都是他们统治的核心。只要人的思想被统一了,就不会生出祸乱。
    统治者对这句话如获至宝,因为孔子在人们心中一直是圣人形象,《论语》更是读书人的道德规范标准,孔子和《论语》,就是金科玉律,任何人都不得质疑。
    要求百姓机械化地实行统治者的意志,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控制思想,从而稳固江山,就非常容易了。
    但是,要控制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就必须让百姓们少读书,书读得少,思想就会固话,自然容易控制。否则百姓学的越多,懂的越多,控制起来不就越难了吗?
    所以,对于诸反对司马珂的士族官员,就拿这句话来攻击司马珂,认为司马珂创立郡学,为黔首提供上学的机会,而且还广印经书,公开出售,会让百姓思想活跃了,就不会在安心接受统治,从而生出祸乱,影响大晋江山的稳固。
    然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很显然被错误的理解了。孔子提倡仁爱,提倡有教无类,这种“愚民”思想和孔子的主张是相悖的。孔子第一个创办私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如果要愚民,又怎么可能办学,让普通人接受教育呢?
    听到司马衍发问,司马珂微微一笑,缓缓的说道:“《尊德义》有云:‘民可使导之,不可使知之。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故微臣以为:‘由’者,导也;‘知’者,折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民可使导之,不可使折之’也。孔子首创私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岂会不使民知之?”
    按照司马珂的同样引经据典的理解,孔子这句话非但不是愚民思想,而是非常强烈的民本思想,即老百姓只能去引导(由),不能以暴力去强迫、去压服(折)。
    《尊德义》同样是先秦战国时期的经书,据传乃孔子或其弟子所作,司马珂以《尊德义》为据,来理解孔子这句话,也是极其有说服力。
    司马衍顿时愣住了,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司马珂见得司马衍不语,又用极其严肃的神色,对司马衍道:“世家大族,把控经书学识,进而把控朝堂,以致皇权式微,而士族尾大不掉,昔日有‘王与马,共天下’,此是何其荒唐可笑?唯有让黔首及寒门崛起,打破世家高门的垄断之势,方可正君威,慑群臣。而黔首及寒门崛起,就算千家作乱,亦不如士族一家之乱,而其联络千家作乱,何其之难?故此,士族势大之患,千倍于黔首之患,还请陛下三思之。”
    司马衍心头一震,他当然明白并深刻的体会到司马珂所说的话,若非司马珂横空出世,此刻的他恐怕依旧是世家豪族手中的傀儡,非但万般不得做主,就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究根结底,还是因为士族过于强大,导致皇权被架空,如同摆设一般。
    刹那间,司马衍顿时又想起当年那段朝不保夕的胆战心惊的日子,想起石头城的那个小仓库,想起母亲上吊的尸体,想起自己当年的茫然无措,心中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脑海中瞬间一片清明。
    司马衍缓缓的站了起来,居然恭恭敬敬的朝司马珂一拜:“皇叔果然一片丹心,朕近日险被诸士族所误,还望皇叔见谅。”
    司马珂也赶紧站起身来,还礼而拜:“微臣身为大晋之臣,又乃宗室,岂敢不尽心尽力,为大晋及陛下效忠。”
    这一刻,君臣之间,所有的隔阂,又化为乌有,恍惚之间,两人又回到了数年之前的时光。
    ……………………
    出了建康宫,司马珂照例去拜访陆玩和何充。
    陆玩倒是对司马珂依旧充满热情,毕竟江东士族与司马珂还是渊源很深,而且一向没有过节。虽然他对司马珂的办学及印书出售也不是很理解,但是却也不像诸北方士族那般激烈的抵触。况且,江东士族一向对北方士族反感,所谓“北伧南蛮”之争,依旧很是激烈。再加上陆纳在司马珂帐下听用,陆玩自己的三公之位也是当初司马珂极力推荐,故此陆玩依旧是代表着江东士族站在司马珂的这一边。
    但是,到了何充这边,这个昔日对司马珂有扶持之恩的司徒,却似乎冷淡了一些。王导去世,庾亮被杀,郗鉴病重且一直力挺司马珂,北方士族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隐隐之间,何充便成了北方士族之首。
    受诸葛恢、蔡谟等一干北方士族的影响,何充也逐渐被同化,对司马珂暗地里也颇有不满。何充对司马珂的不满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司马珂几乎掌控了全国七成的兵力,同时掌控了六州之地,外加北地诸郡,过于势大;其二便是司马珂广印书籍出售,郡学之中也广招黔首子弟,认为日后恐惹祸乱。
    不过,两人终究昔日也算是忘年之交,虽然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但是也不至于撕破脸皮。司马珂来访,也算是对何充的莫大面子,何充接待时还算热情。
    拜访完三公之后,谢安照例前来邀请司马珂前往潘楼一聚,孙绰、许洵等人作陪。
    潘楼比起往日更为繁华和热闹了,据说掌柜的在京口也开了一家潘楼,只是司马珂时间匆忙,并未光顾。
    听闻是西阳王殿下大驾光临,掌柜的特意将潘楼最大的阁子留了出来,而且早早便在门口等候,亲自迎接。
    而谢安也亲自到司马珂的在建康的府邸上前来迎接,两人共乘一辆牛车,一路上顺便聊聊朝堂之上的事情。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者,导也;知者,折也。贤兄真乃大才也,如此一来,那些士族恐怕要暂时安静一阵了。”谢安哈哈笑道。
    司马珂笑笑道:“朝堂之上,贤弟还须为愚兄多多照看一番,愚兄如今远离朝堂,那些一向莫名敌视愚兄者,又冒头了。”
    谢安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苦笑道:“贤兄久未在朝堂,蔡谟、诸葛恢等人串联北方侨姓高门,又连成一体,甚至屡屡联络家父……不过只要陛下那边,深信贤兄,其他人不过偶尔也。”
    司马珂笑道:“故此,陛下一向信任贤弟,贤弟又坐镇凤凰台,有贤弟在,其他人想弹劾愚兄,恐怕也难。”
    说到司马衍,谢安脸色变得更加凝重起来,略带忧虑之色道:“陛下的身子似乎差了许多。昔日是早早来到太极西堂,午膳也在太极西堂享用,日落才归中斋。如今过了午时,便回去休憩了,似乎极其疲倦。”
    司马珂微微叹了一口气,五石散这玩意,一旦上瘾,是任何人都劝不来的,反而会白白遭司马衍反感。
    谢安又道:“中护军司马勋,此人野心不小,与诸北方士族走得极近,恐怕对贤兄不利……”
    司马珂脸色一沉,当即想到昨日司马勋的神情,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
    两个人边说边聊,很快便到了潘楼之前,那潘楼掌柜潘氏急忙迎了上来,将司马珂和谢安两人亲自带到了阁子之内。
    阁子内,孙绰、许洵和支道林等名士,早已在等候多时。
    名士也是出自士族,但是众人皆出自二三流的小士族,野心不大。且又喜欢清谈,好舞文弄墨,充满梦幻主义,故此对司马珂创立私学,印刷书籍之事,并没什么抵触,反而认为这是一件雅事。
    众人一向尊敬司马珂,而这几天司马珂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站在更高的学术的角度去研究和阐释,引起了这些文人的极大兴趣,同时也为司马珂的独到见解而甚为佩服。
    对于司马珂来说,他既已经开始走中下层寒门和黔首这条路线,这些文人名士的宣传作用也是少不了的。
    终究来说,江北未定,江南的大局还需好生维持。
    …………
    从潘楼出来,司马珂没有回府,而是乘坐牛车,去了湘宫巷附近的归义侯府。
    那里,有一个苦苦等候他的女人!
    第310章 征伐关东
    公元341年。
    辽东的慕容燕国,在慕容鲜卑人心目中的无敌战神,燕王三子,度聊几句慕容恪率两万铁骑,攻占高句丽所占的南苏城。随后,慕容恪亲率一万铁骑选择险狭的南道进入高句丽,随后与高句丽王钊的大军激战,很快高句丽的大军便被慕容恪的铁骑所击溃,高句丽举国震动。
    燕兵旋攻入高句丽的都城丸都,高句丽王钊单骑逃走,燕将慕容霸获其母周氏。慕容恪率兵入丸都,掘钊父乙弗利墓,载其尸体,收该国府库积宝,并掳男女五万口,尽杂毁丸都而归。
    随后,高句丽王钊向燕王称臣,燕将其父尸归还,但留其母为质。
    此后,慕容恪又挟大胜高句丽之威,率两万骑兵袭击扶余国,慕容恪则统帅诸军冒矢石进击,攻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而还。
    自此,慕容燕国新增十余万人口,缴获粮草辎重财产等不计其数,国力日盛。
    而燕王三子慕容恪,也被拜为龙骧将军,封昌黎亭侯,成为了鲜卑人心目中偶像,也是无数少女心中的男神。
    而燕王四子慕容霸,也在战斗之中,屡立战功,勇冠三军,成为新一代之中的虎将,其年不过15岁。
    随后,慕容皝将燕国的都城迁于龙城,又将视线瞄准了鲜卑宇文部,准备一统整个辽东一带,再逐鹿中原。
    ……
    漠北草原,匈奴王刘虎进攻代国,被代王什翼犍遣军逆击,大破之。不久刘虎去世,刘虎的儿子刘务桓既为,遣使求和于代国,代王什翼犍以女儿嫁给刘务桓为妻,然后匈奴向代国朝贡。
    ……
    而后赵国的石虎,见得司马珂停止进攻,也休养生息,积蓄粮草,铸造兵器铠甲,准备与司马珂决一死战,将司马珂赶出江北之地。
    赵国的所谓休养生息,无非就是稍稍减轻对汉人的盘剥,同时停止了驱使数以十万计的汉人宫殿建造而已。
    而在江北的十万晋军,早已刀已磨利,马已养肥,兵已精,粮已足,将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要东进,彻底收复黄河以南的故土。
    农历七月,司马珂自江南而归,便开始了晋军的征伐关东之战。
    司马珂令沈劲率解忧军一万五千人,移镇荥阳,以防赵军自北面攻袭,镇守洛阳和虎牢关的东面;又令卞诞率控鹤军一万五千人,移镇颍川。
    随后司马珂令桓温率北府神策军进攻谯郡,谯郡是桓温的故里,派桓温前往,更能利用其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而夏侯长则率北府虎卫军进攻梁郡,赵军的兵力,主要集中在陈留、董燕和濮阳一带,梁郡之地的兵马其实不多,故此难度应该不大。
    谢尚则率北府骁烈军,则进攻临近的陈留郡。
    陈留郡的人口虽然被司马珂迁走大半,但是却驻扎有一万多的兵力,而率重兵镇守此地的,是后赵的威望颇高、战功赫赫的大将张豺。
    而司马珂自己则亲率三万天策军、三千背嵬铁骑、两千羽林骑以及陌刀营,进攻石赵天王第七子、燕公石斌所镇守的东燕郡。
    ………………
    天高云淡,烈日炎炎。
    陈留郡西北,浚水。
    风由南而来,空气之中有一股浚水的湿气。
    地平线的尽头,一道细细的黑线出现。
    那黑线缓缓的蠕动,渐变渐粗,仿佛一片贴地的黑云,沿着浚水河畔徐徐推进。
    再近些,又仿佛滚滚的怒涛,正翻滚汹涌而来。
    终于,那汹涌而至的浪涛,露出了它狰狞的真面目。
    那是一望无边,绵延里许的庞大军阵,浩浩荡荡,辗压而至。
    刀枪的森林,如死神的獠牙,反射着慑人的寒光。
    翻卷如浪的旗帜,遮天蔽日,而在那旗海的最中央,一面巨大赤旗,傲然耸立,上面书着五个大字——“北府骁烈军”。
    那些虎熊的热血将士,皆以能环护在那面赤旗四围之下,而感到荣耀自豪。
    这只一万多人的大军,正是司马珂麾下北府三军之一——骁烈军。
    赤旗之下,谢尚坐胯着他的战驹,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如刃,直射对岸。
    此时正是汛期,连续下过几场暴雨,浚水河面上波涛滚滚,如同万马奔腾一般,川流不息,河水的颜色也因一路裹挟而来的泥沙而变成了黄色。
    由于赵军在之前得到石虎的命令是严防死守,故此得到晋军东征陈留郡的消息,便早早在浚水设立水寨防御,利用河流阻止晋军东进。
    河水对岸,上万的赵军的营帐布满沿岸一带,水寨连绵数里,负责留守浚水的正是赵营名将张豺。
    在他的身旁,司马张澄望着那波涛翻滚的河面,不觉惊道:“河水暴涨,敌军又防守严密,如何过河,须伐木造船,再渡江破敌。”
    谢尚眉头紧蹙,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正色道:“伐木造船,终究是太慢,先令大军就地扎营休憩,再好生商榷一番。”
    他手中长刀一举,身后便响起了一阵悠远而绵长的号角声,如同飓风一般扫过浚水北岸,一万多大军旌旗起伏,不断的往后传达着号令,然后缓缓的停了下来。
    …………
    晚霞如火,浚水河面上波光粼粼,一片通红,如同一江血水一般。
    谢尚纵马沿着浚水北岸而行,身后跟着司马张澄和一干亲兵扈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