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晋击天下> 晋击天下 第120节

晋击天下 第120节

    一切安排就绪之后,司马珂终于自姑孰启程,率天策军和羽林骑回建康城复命。
    第190章 皇叔还是那个皇叔
    建康城,西州城门。
    一如之前司马珂大胜归来一般,西州城门前人山人海,官民数以万计。
    虽然这次只是东晋的内战,但是城内百姓依旧记得十年前的苏峻之乱给建康带来的灾难,记得那段黑暗如梦魇般的岁月。虽然庾亮也算是士族,但是真正一旦乱兵入了建康城,一场浩劫便是不可避免的。当年的王敦,一样是放纵士卒四处抢掠。
    所以城中百姓,对于司马珂这场平叛大胜,还是极其欢欣鼓舞的,否则等待他们的便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城门之前,司马衍头戴冕冠、身穿冕服,端坐华盖之下,左右两旁各立着司空陆玩和司徒何充。侍中司马昱,散骑常侍司马岳和司马晞,车骑将军司马冲,太常卿谢裒,廷尉纪友等人分列两边。车前则是奉车都尉司马珉。司马无忌率羽林郎护卫两旁,再外层则是司马勋所率的虎贲军。
    天际边,一抹乌云涌现,天策军和羽林骑缓缓而来,发出一阵如雷般的脚步声。
    那片乌云越来越近,逐渐可见那千军万马列队而来,气势磅礴。
    只是,何充却发现一个问题,这次天策军和羽林骑大胜而归,似乎远远不如两年前大破胡虏时的雄壮。
    仔细看去,何充便发现了问题。首先是虽然天策军队列整齐,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列方阵,步伐也没保持整齐划一,而是与寻常行军一般,快速而较为随意。虽然那两队军马已越来越近,也没有喊口号。少了这两点,面前的军马,便显得低调得多。
    很快,何充便明白了原由,不禁暗叹司马珂心思缜密。
    两年前,司马珂大胜归来时只是一个统兵不过数百的羽林中郎将,官职低微,而且在朝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便要大造声势,震慑群臣,壮天子声威。如今,司马珂已都督中央及六州军事,而且即将接手京口之兵的重臣,可谓权倾朝野,成为文武百臣之中最有权势者,已经不需要靠声势夺人来显示自己的实力。相反,此时的司马珂才最需要低调,才能打消文武百臣乃至天子的猜疑之心。
    何充明白这个道理,陆玩和其他文武百臣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看到司马珂这般低调的模样,不少人稍稍松了一口气。
    司马衍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小皇叔是他一手极力推上台的,但是司马珂真正权倾朝野的时候,他心中难免是有些忐忑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当他看到司马珂此般低调行事,心中的不安便少了几分。
    只是,司马珂想低调,四周的气氛却容不得他低调。
    当那个全身甲胄的少年,胯骑八尺高的骏马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四周的百姓顿时轰动了起来,一个个高声呼喊着“卫将军”,兴奋欲狂。
    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在建康百姓的心目中就像神一般,不但俊美得如仙如神,更是两次大破胡虏,两次平定叛乱,如同建康城百姓的护法神一般,为百姓们消去了四次劫难。尤其是众百姓经历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的苦难,深知破城之苦,对司马珂更是奉若神明,感激得顶礼膜拜。此时此刻万民的激动之情,也是人之常情。
    人群之中,一个亮丽明媚的女子,拼命的踮着脚尖,高声喊着“元瑾兄长”,高兴得又蹦又跳的。而她身边的小萝莉褚蒜子,此时已十三岁,生得亭亭玉立,跟着一蹦一跳的,高声喊道“小姨夫,小姨夫……”羞得纪笙急忙一把捂住她的嘴巴。
    又有一个端庄秀丽的女子,一直在痴痴的望着天际边,等待着司马珂的出现,当司马珂出现在她的视线之中,在那四周如雷般的欢呼声的感染之下,她的情绪刷的一下顿时崩溃了,竟然捂着脸哭泣起来。只是,身旁的王悦和王恬兄弟等,实在不明白自己的小妹,为何会突然哭泣。这种激动得喜极而泣的感觉,或许只有王曦自己能明白。
    车驾之前的奉车都尉司马珉,同样是双眼带泪的望着司马珂。在他看来,这个堂弟已经是一飞冲天,早已绝尘而去,但是他并不嫉妒,而是欣喜至极。不管如何,祖上的大仇终于得报,而笼罩在他头上的阴影终于烟消云散。
    而孙绰等名士,也是纷纷欢欣鼓舞,司马珂不只是孙绰等人的好友,更是这群梦幻主义的名士们心中的偶像,年少有为,俊逸无双,文采风流,勇绝天下,所向披靡,还有什么比这更为梦幻的?
    众南北士族,又各是一番滋味。北方士族,终究是有点不甘心,而南方士族,则大都以欣喜为主。不管众士族是喜也好,是忧也好,他们都不得不对这个手握重兵的宗室少年,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
    眼看大军即将奔到近前,司马珂翻身下马,牵着战马,大步而前。
    刹那间,天地之间一片静寂,所有的视线全部集中在这个十七岁的少年身上。
    司马珂牵着战马,缓步走到司马衍的车驾之前,司马衍也登下了车驾,迎了上去。
    司马珂放下马缰,整了整衣裳,对司马衍弯腰一拜,朗声道:“微臣司马珂,奉天子之命,出征平叛,幸托天子洪福,赖陛下神灵,终得克敌止叛,不负所托,特此复命。谨贺天子万年,贺大晋江山千秋万载!”
    司马衍急忙向前一把扶起司马珂,就在司马珂抬头那一刹那,司马衍的看到了司马珂眼中那清澈和坦然的眼神,心中所有的忐忑、焦虑和猜疑,皆随风而散。
    只是那么一对眼,司马衍便明白,皇叔始终还是那个皇叔,一如太极殿初见之时,不会成为王敦之流,亦不会如同舅父庾亮。
    这一刻,司马衍顿时释然,朗声笑道:“皇叔真乃千古神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晋有皇叔,朕心甚安。”
    鼓乐声大起,司马衍和司马珂,随同文武百臣,在数以万计的百姓的欢呼声中,一同入城而去。
    ………………
    东篱门附近,司马珂府。
    那块镶嵌着“历阳郡公府”四个鎏金大字的牌匾映入了司马珂的眼帘,这管事陈金办事还是挺利索的,自己还没回府,就把牌匾给换了。
    随着一阵暴烈的马鸣声,司马珂勒马而立,缓缓的下了马,门口的门房,听到那熟悉的马鸣声,急忙奔了出来,见到司马珂,不觉露出惊喜至极的神色:“郎君回来了!”
    司马珂朝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翻身下马,将马缰丢给了他,朝府内走去。
    入了垂花门,走到中院,一个端着水盆的婢女恰恰走了过来,正是小芸,瞧见司马珂迎面走来,她惊喜的张大了嘴巴。然后咣啷一声丢了铜盆,转身就跑,一串“郎君回府啦”地尖叫瞬间传遍了整座大院。
    司马珂怔了一怔,瞧这小芸惊喜忘形地模样,不禁心中一暖,想不到自家的婢女也能对自己有亲人般的感觉。
    随后,整个大院沸腾了起来,最先便是小翠喜滋滋而来,满脸的眉飞色舞,司马珂仔细看去,这才发现这小丫头居然也前凸后翘的,曲线变得十分的明显了,算算也十五岁了,是长大了。望着陈金为首的一帮下人们,一个个带着会心的微笑,司马珂真真切切的感觉到家的温暖。
    小翠像只小鸟一般,向司马珂扑来,司马珂顺手摸了摸她的头,这小丫头便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被定住了,乖乖的安静了下来,惹得众人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因为下人们都知道,小翠走到那一步的地位是迟早的。
    司马珂美美的吃了一顿大鱼大肉,又美美的睡了一觉,起来看看天色时,已是接近黄昏时分,伸了伸懒腰,便到书房去看书。
    捧着《黄石三略》还没看几页,却见小翠轻轻的走了进来,低声道:“郎君,纪家女公子来了。”
    司马珂一愣,正要走出书房,却见书房门口人影一闪,纪笙已经自个走了进来。小翠脸色一红,急忙低头走了出去。
    顿时,书房内只剩下纪笙和司马珂两人。司马珂刚微笑着站了起来,纪笙已经扑了过来,紧紧的搂住他的腰部,将头埋在他的怀里。
    司马珂心头一暖,揽着她的纤腰,拍了拍她的头,纪笙扬着一张宜喜宜嗔的面孔,丰盈地翘起的小嘴儿,一双乌黑动人地弯眉下,那双星辰般动人的眸子里漾着盈盈的泪珠儿。司马珂心神一荡,附下身来,在她花瓣似的红唇上轻轻的地一吻。
    两人依偎了许久,这才跪坐在丝毯上,诉说着衷情。
    聊着聊着,纪笙问道:“听阿爷道,兄长日后恐怕便要移镇京口,以后便要很少来建康了?”
    司马珂一愣,心想纪友老爷子心思倒是很活泛,他还没跟小皇帝提出移交中央兵权之事,纪友倒先猜出来了。
    司马珂笑笑道:“廷尉倒是愚兄的知己。”
    纪笙一听,一把搂住他的手臂和肩膀,满脸不依的神色,嗔道:“兄长去京口,我亦要去京口。”
    司马珂被她这一搂,这才惊觉这小妮子身材已经发育得极其惊人,真的长大了很多……
    加上她的樱桃小嘴就在自己耳朵边吁气如兰,不禁心神一荡,眼中露出意乱情迷的神色。纪笙面若桃花,似乎也读懂了他眼中的神色,突然搂住他的脖子,两人便倒在了地毯上。
    (以上省略精彩绝伦的十万字……)
    ………………
    第191章 移镇京口
    回到京师之后,司马珂便向司马衍提出辞让都督中央军事一职。不再统领王室六军、五营校尉和城外诸军。
    对于司马珂来说,王室六军和五营校尉都是世兵,大多数军士都只是把当兵作为一个饭碗,并没有多少战斗力和士气。虽然经过两年的训练,战斗力略有上升,但是依旧积重难返。
    最重要的是,如今他都督六州军事,马上要接手京口之兵,如果不交出中央军事,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引发各种猜测。对他来说,掌管好各兵镇之兵,为将来的西征和北伐做好准备,才是头等大事。中央军此时反而成了烫山芋,今早丢掉为好。
    司马衍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两次拒绝了司马珂的奏请之后,在司马珂的再三坚持之下,终究是同意了。
    王室六军,关系到皇宫的安危,所以中护军一职司马衍还是执意要由宗室统领,便由车骑将军司马冲所兼领。
    由于中领军纪睦被司马珂调到了荆州,中领军空缺,改由右卫将军褚裒所担任。城外守军依旧由周谟所领。
    而天策军和羽林骑,均为司马珂所建,司马珂请将此两军移镇京口,以做将来北伐之兵,亦得到了司马衍的同意。
    在司马珂解除都督中央军事之职后,便立即让郗鉴在京口买了一处宅子,作为府邸。同时天策军和羽林骑也分别告别了原来的乐游苑和南苑大营,由郗鉴在京口另辟一处大营作为两军所用。
    自司马珂移镇京口之后没多久,郗鉴便奏请朝廷乞骸骨,请辞太尉之职,解都督中外军事,解都督都督晋陵郡、吴郡诸军事。虽然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但是司马衍只批准了郗鉴请辞之职,但是并未批准其乞骸骨,而是改拜郗鉴为太傅,目的是让郗鉴风光的到七十岁再致仕。太傅之职不常设,更在三公之上,称为上公,也算是极尽荣耀。
    郗鉴推让再三,最终接受太傅之职。为了投桃报李,郗鉴走得也极其干脆利落,彰显其高风亮节。
    郗鉴走时,辟原太尉府长史刘遐为太傅府长史,荐举北中郎将李闳为右卫将军,荐举自己的侄子郗迈为尚书郎,两个儿子则为太傅府掾属,同时辟王羲之也为太傅府掾属,一家人齐聚建康,也算是其乐融融。
    这样一来,几个对司马珂不是很感冒的主要将领全部被郗鉴带入京师,只留下对司马珂印象极佳的督护夏侯长,来协助司马珂顺利接手京口之兵。郗鉴此举,既为司马珂扫清了接手京口的障碍,同时也算是对李闳、刘遐和郗鉴的子侄们的一种保护。
    对于郗鉴的高风亮节,司马珂自然十分感激。在郗鉴临别之际,司马珂发动了数万人欢送,并亲自率兵千人,护送到三十里之外。
    对于郗鉴来说,人生到此地步,已算是功德圆满了。
    …………
    送走郗鉴之后,司马珂开始对京口之兵进行大整顿。
    他将北府兵分为三军,分别为北府神策军、北府虎卫军、北府骁烈军,每军皆一万战兵,三千辅兵。
    荐举桓温为广威将军,任命顾会为司马,统领北府神策军。
    荐举谢尚为广武将军,任命张澄为司马,统领北府骁烈军。
    荐举夏侯长为扬威将军,任命朱焘为司马,统领北府虎卫军。
    同时以纪敏为天策军督护,虞啸父为天策军司马。
    又任命李颜为卫将军府主簿,协助自己处理后勤和文书事宜。
    如此,整个京口便有五只兵马,五万大军,也是司马珂寄托北伐厚望的五只强兵,毕竟除羽林骑外,其余这四只兵马都是以北面的流民为主,北伐的心思最为强烈,士气也最为高涨。
    三只北府兵不但战力最强,其装备在郗鉴的经营之下,也是整个东晋最强,每军都有明光铠两千以上。司马珂又令召集四军的全部工匠,制作十石大黄弩三连弩三千把,以配备北府三军。
    除了大黄三连弩之外,司马珂又请京师之工匠,协助打造五百辆精铁战车。毕竟一旦北伐,便要遇上北面羯胡的铁骑,司马珂手里只有区区七百骑兵,不足以与之对抗,唯一能抵挡铁骑的冲击的,便是战车。
    司马珂又令三军在北固山一带,广开荒地,大量种植红薯和土豆,建造猪舍养猪,以节省军粮,为后续征战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而原朱焘所领的四百多骑兵也并入了羽林骑,如此一来,羽林骑便扩充为七百骑兵,依旧由周琦统领。针对羽林骑新兵,司马珂亲自主抓其训练一事。
    而那三百藤甲兵,也独立成营,被名为藤甲营,由纪敏兼领。
    经过两个多月的经营,整个京口已经完全在司马珂的掌控之中,而且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势头。
    对于京口之兵来说,老太尉沉稳、德高望重,令人尊敬;但是新接任的卫将军,年少,朝气蓬勃,富有激情有冲劲,而且点子多,北伐的目标明确,虽然对待部曲的要求比老太尉严格得多,甚至动不动便会训斥和责罚不符要求的将士,但更令人充满希望和激情。
    尤其是那些思念故土,做梦都想着杀回中原的将士们,深深的明白,老太尉终究是老了,不可能带他们北伐了。唯有这个年方十七,数次大战都是遇强则强,迎敌而上,从未退让,也从未战败的小统帅,才是他们的希望所在。
    他们对司马珂在背后的称呼,都是亲切的称之为“小明公”。
    …………
    小皇帝司马衍,外有司马珂镇守藩镇,而京师的中央军彻底听命于己,也抖擞精神,开始大刀阔斧的整理朝政。
    他下令江南诸州各刺史全面推广种植红薯和土豆,责成左民尚书诸葛恢全力监督,否则必当重罚地方官员。
    而与此同时,司马衍又发布著名的“咸康土断”,命令废除侨置郡县,王公以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土著为断,将其户口编入所在郡县,注入白籍,以示与土著黄籍区别,加强了对侨人的户籍控制。
    在司马珂的建议之下,为了减少推行白籍的阻力,司马衍又规定白籍者第一年免税,第二年三十税一,此后三年二十税一,到六年才与黄籍一样十五税一。
    为了确保土断之策得以执行,司马衍规定给出一年的时间,由各州刺史及左民尚书负责白籍编户的问题,一年之后则将派钦差带虎贲去各地严查,一旦发现有故意藏匿侨人的士族,则严加责罚,并贬为庶族。
    土断之事,重点在于提高朝廷财政收入,也一定的程度上削弱北方侨姓高门的势力。
    此外,为了盘活经济,解决两晋时期钱币不足,而且币制混乱的问题,司马衍又责成何充家族负责铸造金币,陈郡谢氏负责铸造银币,而吴郡陆氏则负责铸造铜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