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折金枝> 折金枝 第169节

折金枝 第169节

    奈何谢言岐握住她的脚踝,又拖她到榻沿,“殿下自己擦药,难道还能比微臣顾得更全吗?”
    话音甫落,初沅便骤然红了脸。
    她羞赧地想去蹬他,结果反倒被他锢住踝骨,动弹不得。
    天光正盛,擦过窗际翻飞而入,将空中浮动的纤尘都映照得清晰。
    初沅埋首在茵褥中,感受着他动作,耻意逐渐漫上心头。
    他指尖沾着微凉药膏,轻柔且坚定地擦拭那泛红的边沿。
    极其轻微的一次触碰,便能让她禁不住地颤栗。
    看见她紧张蜷起的如玉脚趾,谢言岐不禁无奈一笑:这傻姑娘,倒是对她自己挺狠。
    就在初沅将要因为这份难堪背过气的时候,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动静——
    貌似,是有客到访。
    流萤知道她和谢言岐在里面的事情,于是先行过来叩门,细声提醒道:“殿下,是太子妃。她带着绣娘过来,准备为殿下量制嫁衣。”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于初沅而言,不啻于救星。
    这时,她终是敢从茵褥中抬首,眸里含泪地望向他,唤道:“谢言岐……”
    她的嗓音婉转带着娇,可分明含着几分催促之意。
    似是在委婉对他说:她的阿嫂都来了,现在,他也该走了。
    好像为了印证她的话,外头的动静,也由远及近。
    这般危急的境况,谢言岐甚至还好整以暇地盖好了瓷瓶。
    见状,初沅实在无法冷静,终是挣扎着,不慎将玉足踢到他下颌。
    ……
    太子妃也是临时起意,提前带着尚衣局的绣娘过来,为她量身缝制嫁衣。
    毕竟,她到底是整个燕朝最为疼爱的金枝玉叶,这终身大事,更是马虎不得。
    在厅堂静待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太子妃终是等到了初沅的姗姗来迟。
    “阿嫂。”初沅迈过门槛,缓步朝她走近,行了个礼,“都怨我,起得晚了,害得阿嫂久等。”
    太子妃温柔笑着摇头,道:“也怪我,没有提前告知你一声。”
    她拉过初沅的手,往屋里走,语调舒缓地解释道:“虽说,距离你和镇国公世子的婚期,还有好几个月时间,但这凤冠霞帔,还是尽早提上日程缝制的好,以免之后出什么差错,来不及赶制。”
    “你呢,也不用担心后面瘦了或是胖了,衣服不合身,到时候,自有天下第一针的绣娘为你修改。”
    她和谢言岐的婚期,定在明年的二月。
    距今,还有半年不到。
    原先初沅还觉得,约定的日子遥遥无期,没想到这眨眼之间,便要着手为她准备嫁衣了。
    初沅随着绣娘走进里间,直到量好身段,她还是有几分,不真切的感受。
    ……
    这边,宫里开始为初沅的大婚做准备。
    另一边,大理寺也遵循圣人吩咐,有条不紊地在调查十八年前,宋颐一案的真相。
    临到年关,这桩旧案方才水落石出。
    第175章
    鉴于这桩旧案已经过去了数年, 许多事情都无法追溯、难以查证。
    是以,谢言岐便带着差吏去往陇右和吐蕃,仔细在那边勘察了一番, 历时两月有余,终是循着蛛丝马迹, 查到了当年真相。
    十一月初一, 在宣政殿的望朝之上,谢言岐递上了陈情的奏疏,里边详尽叙说了当年, 宋颐起兵谋反的始末。
    那日, 宋初瓷在殿中的鸣鼓而攻、口诛笔伐,的确属实——
    宋颐的调兵遣将、擅离镇地, 并非是图谋不轨,而是为了助得吐蕃的大王子登位, 以维持两国的敦睦邦交。
    他出兵之前, 也曾向长安传信,告知边境的局势。
    因着情况紧急,那个负责送信的函使,不敢在途中有一刻的停歇, 昼夜不分、马不解鞍,孰料,竟是在途径剑南道的时候, 不慎失足, 就此跌落山崖, 尸骨无存。
    京中未曾接到宋颐的信件, 便以为是宋颐意欲谋逆, 于是就软禁了宋颐留京的母亲和妻子, 并且打着平定叛乱的名义出兵——
    而剑南道和宋颐的镇地相邻,剑南道的节度使奉命出征,率先和宋颐的军队短兵相接。他不知其间内情,认定了宋颐的罪行,便没有任何的留情。
    宋颐和他的亲兵尽数亡殁沙场,而没能等到援助的大王子松瓒,也随之落败。
    吐蕃的二王子不满燕朝插手他们的内政,出于报复地安排一队精兵,乔装潜入陇右道境内,将前去平乱的谢言峰,当做了松瓒的援兵,设伏击杀。
    就是这般,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所有的知情|人无一幸存,到最后,流逝的岁月,将过往尘封。
    昔日有如神祇的将星宋颐,也由此陨落,在添油加醋的传言之中,成了世人声罪致讨的逆臣。
    背负了整整十八年,通敌叛国的罪名。
    现如今,桓颂的身世揭晓,宋初瓷的击鼓鸣冤,终是让尘封已久的真相,水落石出。
    圣人拿着谢言岐上呈的奏疏,怔然出神良久。
    他知道,这都因果轮回。
    是他逃不过的命运。
    他终究还是要面对,他昔日所犯的过错。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始于他的多疑,始于他的偏执。
    当年,若非他质疑宋颐的忠心,轻易地定了他的罪,那么,也不会有之后发生的种种不幸——
    谢家的两个儿子不会无故身亡。
    他的皇后,也不会为了保住宋家仅有的血脉,设计送走初沅,让初沅为他的罪孽,受尽颠沛流离之苦。
    是时候,该由他来做个了结了。
    圣人阖上手里的奏疏,抬首环顾底下的文武百官,末了,终是做好了决定。
    ……
    当天的朝会之上,圣人便下了罪己诏,检讨昔日之过错,与此同时,也以年老力衰为由,将政权交由太子,近乎退位。
    宋家蒙受了十八年的不白之冤,终是在多年以后的今日,得以洗脱。
    为了弥补,圣人册封宋颐之女宋初瓷,为平阳郡主。
    而桓颂则因为豢养死士、草菅人命,谋大逆,罪不可赦,徒三年,流三千里。
    这样的消息一经流转,便在长安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毕竟,此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早就根深蒂固地成了众人的共识,如今,却在一|夜之间,真相大白,颠覆他们的认知。
    任是谁,都无法在一时片刻接受。
    散朝之后,承恩侯也回到府中,在郑潆为他更衣的时候,将这件事情转告:“阿潆,宋颐谋逆的案子,平反了。”
    郑潆是他的续弦,小他十岁有余,是昔日,宋长淮的未婚妻。
    当年,若非宋家出事,她也不会在妙龄之年,嫁作他的继室。
    虽说,岁月催人老。
    韶颜稚齿的美人,也会在时光的流逝之中,容颜老去。
    但她还是朱唇玉面,婉顺的眉目间,犹见当年的风韵。
    听了他的话,郑潆手上的动作,不禁有刹那之间的僵滞。
    她眸里的光微黯,原本挂在唇边的笑,也逐渐变得牵强。
    郑潆站在承恩侯的身前,为他宽衣。
    她垂目,对着承恩侯的胸襟出神良久,方才艰难地翕动嘴唇,道:“是吗?”
    “……能够真相大白,也挺好的。”
    这些,都已和她无关了。
    ——若是放在十八年前,她还未曾出阁的时候,她也许会为此喜极而泣。
    可现在尘埃落定,她已是他人妇,以往的那个少年将军、她曾心仪的人,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宋长淮。
    不论她有多么的意难平。
    他们,都回不去了。
    承恩侯看着她微垂的睫羽,禁不住问道:“所以,你现在后悔吗?后悔嫁给我吗?”
    郑潆整个人怔住。
    她抬眸看向面前的承恩侯,笑着摇头:“当年,是侯爷给了妾一个归处,让妾有枝可依,侯爷于妾有恩,妾又怎会生出悔意?”
    如果不是承恩侯愿意娶她。
    恐怕,她还不一定能在流言蜚语之中,煎熬撑到今日。
    话音甫落,承恩侯不禁轻叹着,将她拥入怀中,“既然都过去了,那我们……就一起向前看吧。”
    ***
    谢言岐前往吐蕃查案的这两个月,自是无法和初沅相见。
    年关将近,她也在宫里的梨园忙着排舞,为届时的万国来朝做准备。
    谢言岐纵是有能耐翻过公主府的墙,那也无法越过重重宫阙,再去到她的寝殿。
    回京以后的好几日,他都未曾见过她出宫。
    慢慢地,谢言岐也有些失了耐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