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第173节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第173节

    煮过玉米的人都知晓,玉米煮出来的香味是格外浓郁的。
    那食铺商者又本就是为着吸引客人,煮玉米时那锅还特意不将其盖严。于是煮出来的那股玉米香,飘散出去的便更多了……
    “哎呦,这便是那番人玉米的香味?当真是甚为香浓啊……”
    “这玉米闻着都这般香浓,不知食用起来该是如何味美啊!”
    “想来定是不错!我还听闻那些个贵人们都在抢着买呢!”
    “不止呢!还有好些外地的商者听闻也去大郎那庄子上购买玉米了……”
    时下交通虽不便,使得物资运输极为的不方便。但正是这种不方便,便能使得南北两地的物品经过商者运输倒卖后,中间的利润也能做起来。
    待到那些外地商者将玉米运输过去后,玉米的价钱自然也是越发的高了。
    “竟这般好卖啊!”有人便忍不住惊讶又欢喜的说道。
    其实,此刻讨论这些的不过是京中最为寻常的百姓。但这些人讨论时,语气里都有着对玉米的好奇,同时也都有着小小的欢喜。
    如今这玉米除了农学院学田里有,便只有林立文那庄子上有了。因此今年玉米的消费主力军,便是京中那些贵人们和富户们。
    寻常百姓即便是知晓有玉米,但是他们现在是舍不得购买,也不会去购买的。
    不过百姓这一次却能高兴,是因为他们也知晓,只需耐心再等上一两年,待到朝廷育出多些种子后。这般好的番外粮种,他们家中定也能种上了。
    所以玉米口感越好,此刻越是受欢迎,他们来年自己种植便也能跟着得好。
    玉米售卖了一段时间后,庄子上便不再往外售卖了。
    一来是玉米到了这个阶段,产量没有之前那么多。二来,林立文还打算多留些种子,明年可再多卖一年。
    不过即便如此,庄子上今年靠着玉米,也挣回来了一笔不小的银钱。同时玉米的名声打出去了后,待到日后百姓跟着种植时,林立文便不用操心推广的问题了。
    而庄子不再售卖玉米时,去岁林立文从另一番人手上购买回来的新农作物便也成熟可收获的季节了。
    这日下午,从宫中回来后的林立文,便让吴六在庄子上选一些工人,言道明日准备开挖新农作物。
    吴六将这消息传下去后,庄子上的工人们顿时就兴奋起来了。
    其实早在之前栽种时,庄子上还有工人曾好奇的向林立文询问过,这次所种的番人粮种到底为何物。
    因为跟之前他们所种植过的农作物不同的是,这一样农作物不仅用的是插杆种植,而且还可以插杆两批。
    第一次种植,林立文安排的是在开春。
    当时种植下去是茎块,待到里面的茎块长出藤苗来后,林立文便带着大家修剪了好些藤苗拿去做插杆种植了。
    众人本以为这般便算完了,却没曾林立文将育苗地继续留着。然后等到小麦成熟可收割的时候,他带着大家又去修建了一大批的藤苗,再度将其种下。
    最为要紧的是,林立文还言道:“此粮种甚是高产。”
    这新物种便是红薯。
    只是时下皇朝尚未有人种植过红薯,因此具体的亩产量,林立文也不好现在就说太多。不过众人对他的话向来深信,尤其是农事上的。
    所以林立文这么说了后,不止是庄子上的工人们因为相信而兴奋,便是永兴帝听闻,也将林立文传召进宫去细问了一次。
    林立文当时便只道:“亩产量或可得十石。”
    饶是对如今皇朝农业发展这一块,很是满意和自豪的永兴帝听闻这话后,也震惊了一把:“竟能有这般高产?”
    这并非是永兴帝在质疑林立文的话,而是对红薯的产量大吃一惊。
    在农事这一块,永兴帝对林立文的能力也是深信不疑的。
    因此永兴帝当时还言道:“大郎,待到这番种成熟时,你定要好生测量一番。”
    哪怕如今皇朝各粮食都高产,朝廷各府州粮仓堆满新粮。但对于这般高产的新粮种,永兴帝还是很在意的。
    没有人会嫌多,同样也不会有人嫌粮食产量高。
    也因着永兴帝这话,林立文才会在准备开挖之前,特意进宫一趟,将此事先告知永兴帝。
    待到第二日一早,宫中便有马车驶出……
    “那是宫中的马车吧?它这是要去哪?”
    “瞧着那方向,像是要出京……莫不是去到那林大郎的庄子上?”
    “想来定是去那的!”
    “可林大郎那庄子上不是已经没有玉米了么?”
    “不知。或是专门给宫中留存了些?”
    “倒也有这可能……”
    这个时候,谁都没往红薯那方面去想。倒不是说大家对林立文新得的番种不关注了,反而正是因为关注,大家才会如此。
    毕竟红薯是长在地里的,不将它从地里挖出来之前,人们所能瞧见的便只有地上的那些藤蔓。
    之前大家打探到藤蔓长得不错时,好些人还生出了些期待。可谁知那新番种藤蔓倒是没少长,可长着长着……大家能瞧见的,还是只有藤蔓。
    渐渐的,有些人甚至还猜测,莫不是那位林大郎被骗了。
    这也不是说大家就不信任林立文种地的本事了,而是宫中林立文跟永兴帝的谈话,俩当事人不往外说的话,是不可能传出去的。二来这毕竟是番人拿来的新奇作物,在他们皇朝,从未出现过。
    所以具体能长成什么样,谁也没法保证。
    在京中那些人纷纷猜测之时,受永兴帝指派而来的吴大监此时也站到了一块红薯地的地埂上。
    地里的工人们也按照林立文的吩咐,正拿着镰刀在那割着红薯藤。
    林立文则指着那些已经变老了的红薯藤,对着吴大监说道:“此藤蔓可喂养牲畜,牲畜喜食,人亦可拿来充饥。”
    今日吴大监所看到的,听到的,待到他回宫后都要汇报给永兴帝的。
    吴大监此时对林立文说的话很是惊讶:“人亦可食用?”
    林立文点头:“可!且若是鲜嫩时炒来食用,其口感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这之前,林立文也已经让人割了不少红薯藤喂食过庄子上的各种牲畜。因此工人们此时在拿着镰刀割着红薯藤蔓的时候,也有整齐的将割好的红薯藤放置成一堆。
    很快,这些工人们便将一块红薯地里的红薯藤都割完了。
    林立文拿过锄头,开始挖皇朝种植的第一窝红薯。
    在挖时,林立文还跟大家讲解了一下挖红薯的技巧。毕竟红薯长在地里,若是挖的时候不注意的话,便很容易将地里的红薯挖烂。
    挖烂的红薯不仅会影响些许的食用,更为要紧的是红薯将会变得不易保存。
    工人们原本是听得十分用心的,便是吴大监也一样。毕竟是番外新作物,而且吴大监还需得回去汇报给永兴帝听。
    可随着林立文将第一窝红薯完整的挖出来后,吴大监和工人们的注意力便全都从他的话,转向了紧盯着那一窝的红薯去瞧了。
    去岁在番人那里购买而来的红薯做种第一年终究有限,因此从选地到整地,再到底肥,种植密度还有种植期间的管理……林立文可谓这批红薯的种植是下了十分的用心。
    红薯这种农作物的产量本就很高,在林立文这般精心伺候下,它的产量便更是惊人了。此时虽只挖了一窝红薯,但最大的那个怕是都能有数斤了不说,这一窝里还有三四个个头小的。
    而便是这些个头小的,也不过是跟那最大的个头相比,才显得小。事实上,做为可做主食的农作物来讲,它们的个头都在时人眼中都属于大个了。
    “这,这红薯竟能长这般大!”
    “老天爷啊!一窝便能得这么多,那一亩地能得多少啊?”
    “我这莫不是在做梦吧……”
    原本因为宫中来人的关系,工人们今日其实是有些拘束的。但是此刻,面对红薯这般的高产,他们一时之间都忘记吴大监的存在了。
    大家只顾看着眼前的红薯,纷纷发出惊叹的言语。
    其实吴大监也被狠狠震惊了一把。
    准确一点的来讲,此时也就林立文这个一早便对红薯产量清楚的人还能保持平静。他便安静的等到众人的这份震惊稍微缓解了后,才开口吩咐工人们将地里的红薯挖出来。
    而之后的挖出来的红薯,也再一次又一次的给众人再度带来震惊。
    惊呼声更是此起彼伏的响个不停……以至于待到这块地里的红薯被挖完后,都没等林立文吩咐,工人们便纷纷将地里的红薯装置在箩筐里上秤称重了。
    最后所得的亩产量,更是使得众人惊到失声……
    然更让人意外的还有,那便是林立文今日还让工人们挖了第二批插杆种植的红薯。
    “大人,这也能挖了吗?”有工人见着红薯产量这般高,想着第二批晚插杆种植了那么长时间,便很是担心会对红薯产量造成影响。
    农户爱惜粮食是刻在骨子里的。
    即便庄子上的地是林立文的,工人们拿的是薪酬和奖励,他们也是如此。
    吴大监也是听见工人这话才知晓,这块地里的红薯居然是育苗第二次后再剪下来藤苗,然后插杆种植的。
    他便也忍不住看向了林立文。
    林立文却道:“无妨,挖吧!”
    得了林立文的话后,工人们便不再多说什么了。如之前的那块地里一样,先把上面的红薯藤苗割去,再拿着锄头开挖红薯。
    待到这块地里的红薯被挖出来后,便再一次给众人带来了震惊。
    “为何这晚种的红薯,所长的个头竟也能这般大?”
    这自然是因为红薯在春种和夏种时,气温不同,光照不同。因此哪怕是同一品种的红薯,夏种的生长周期一般情况下,都会比春种的生长周期来得短一些。
    而京城这地又是在北地,春季气温又较冷,所以红薯其实不大适宜这么早种植的。但没办法,林立文从番人那里购买到的红薯不多,他只能尽可能的多种植一茬红薯。
    吴大监一直在庄子上待到傍晚时分,才匆匆忙忙的携带着满满一车的红薯,赶回了皇宫。
    一面见永兴帝,吴大监更是激动的当即伏拜在地:“臣恭喜圣上,贺喜圣上。林大人又为我皇朝,觅得一高产粮种!”
    第211章 烤红薯
    就在林立文庄子上开挖红薯的第二日,京中那些个贵人和商者们便都收到了这个消息。
    商者们欢喜那林大郎又新得一稀罕好物,使得他们也能在前两年好赚些银钱。而对于那些贵人们来讲,他们更为震惊的是那红薯的产量。
    “那番人粮种当真有这般高产?”
    亩产近二十石啊!
    这是何等惊人的产量!
    “听闻那红薯大者一个便能有数斤,一窝还能得数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