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贵妃号温僖(清穿)> 贵妃号温僖(清穿) 第69节

贵妃号温僖(清穿) 第69节

    但她不愿自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人算计!
    元栖不置可否,浅笑着问道:“既然并非荣妃所为,那么就是荣宪公主你了?”
    荣宪公主此刻也摸不准她的想法,缓缓摇头,“儿臣和皇贵妃虽有旧怨,但儿臣远嫁蒙古,即便有此想法,也无力实施。皇贵妃执掌宫闱多年,额娘却早已失宠失势,如何能在皇贵妃眼皮底下行如此恶毒之事?”
    元栖嗤笑一声,惊讶道:“若公主所言为实,那可就怪了。皇上亲口所言,要害本宫的就是荣妃。”
    荣宪公主猛然起身,失声道:“这不可能!!”
    青玉已经在她起身的那一瞬间,挡在了元栖身前。
    荣宪公主究竟是稳得住,没有在元栖面前口不择言说出什么。
    元栖兴致缺缺:“公主若是为荣妃辩白而来,就请回吧。若是你不信皇上所言,也可以自行调查,到时候将证据一并奉去皇上面前,兴许能为荣妃平反一二。”
    送荣宪公主出去后,青玉还有些担忧,“娘娘相信荣宪公主所言吗?若是公主真的查出什么,为荣妃出言——”
    她话说到一半,才反应过来。
    下令处置内务府的人是皇上,削减荣妃丧仪用度的也是皇上。在众人眼中,皇贵妃前脚在蓬莱阁遇害,后脚荣妃薨逝,不仅未得赏赐还反被削减丧仪,皇上已经给荣妃定了罪。
    如果荣宪公主真的查出真正下手之人,送去皇上面前,反而会引得皇上不悦。
    不过荣宪公主也没这么愚蠢,从她临走前的面色,想必也猜到了什么。若是她真的查出幕后之人,想必也只会在私底下伺机报复。
    即便真正为荣妃定罪的是皇上。
    许久,青玉才低声道:“难道您就不好奇下手之人到底是谁么?”
    元栖面色淡淡,宫中和她有旧怨或是利益冲突的只有那么几个人,能得康熙为他掩护的,也就只有毓庆宫的那一位了。
    不过也不代表别人就没掺和,荣宪公主在她面前信誓旦旦说自己没下手,但心中如何作想,谁又能知晓?
    即便她真的没有这个能力和手段,但若是有人告诉她,只要登上蓬莱阁,便能置皇贵妃于死地,她也就不吝在太后面前说那么一句话了。
    眼下要紧的不是查出谁是下手之人,而是如何以此事为引点,给毓庆宫制造一些小麻烦。
    毕竟,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隔日,胤禛和芜华夫妻俩一同来永寿宫请安,倒是罕见。
    芜华笑容恬静,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意,“儿臣有孕,特来给皇额娘道喜。”
    胤禛也很高兴,他平日里恪守礼教,即便元栖知道他和芜华夫妻感情甚好,在永寿宫也从来都是有些生疏的模样。
    这下知道芜华有喜了,连落座时都要挨着她做,说话也时不时就要看芜华一眼,目光倒是几温柔的。
    元栖愣了一下,着实没想到自己居然这个年纪就要当祖母了,但转念一想,小十现在还没成婚,自己勉强其实也还没有那么大年纪。
    这几年来胤禛在后宅极少费心思,故而芜华腹中的,还是胤禛的第一个孩子呢。
    元栖自然也高兴,笑呵呵道:“问过太医了吗?芜华身子如何?”
    得到的答案自然是一切都好,不然芜华和胤禛也不会这么兴高采烈地来给元栖道喜。毕竟这孩子没满三个月,如果芜华身子弱,胤禛自然还是要等三月胎稳之后再来道喜。
    元栖对自己人一向大方,一挥手,叫青玉带着芜华去自己库房里挑些喜欢的东西带走。
    芜华知道这是有事不方便自己听的意思,当下也不推脱,跟着青玉走了。
    芜华一走,母子俩神色霎时严肃了些。
    元栖端起茶水一饮而尽,润了润自己有些干涸的喉咙,压住心底的兴奋之意,低声道:“荣宪想查蓬莱阁一事到底是谁所为,你盯着她些。”
    胤禛自然不会觉得她是想借荣宪之手查幕后之人,这么多年母子间也有了几分默契,他眸色渐深,“皇额娘的意思是,那个您送出宫来的太监?”
    九年前的绝嗣汤一事,元栖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一个曾在毓庆宫侍候过太子,擅长模仿人笔迹的小太监。
    那时候康熙为了袒护太子,而将毓庆宫宫人尽数遣散。元栖不确定太子在绝嗣汤一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故而没有冒昧行事,只将小太监送出宫去养着。
    就是不知道荣宪公主若是知道,数年前康熙曾为了袒护太子,而将罪名尽数推到三阿哥头上,以至于三阿哥多年来郁郁寡欢,荣妃也缠绵病榻,荣宪公主心中又会如何作想?
    为了自己在蒙古的地位,荣宪不会对康熙生出一星半点反而异心,那么她也只好对着毓庆宫泄愤。
    但她是否有这个胆量,元栖并不知道。
    她只知道,太子身上的污点越多,越会引来康熙的失望。而康熙若是对太子失望,就会想着提拔别的儿子为自己做事,既是为了给太子压力,也能和太子相互制约。
    而太子一旦意识到康熙在打压他,即便他自己能稳得住,他身边的朝臣也会生出急躁之心。
    太子若是急躁,康熙不免就会生出旁的想法。
    当他日如中天之时,一个优秀的储君只会令他无比自豪。当他日薄西山时,这个优秀的储君就会变得刺眼了。
    只可惜被康熙宠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没有意识到这个,又或许他意识到了,但握在手中的权力不可轻易让出,这是历代太子的经验之谈。
    且不谈一旦他示弱,大阿哥就会趁虚而入。
    太子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可康熙的身体依然健壮,太子能再等十年,还能再等二十年吗?
    如果康熙的寿命足够长,也许直到太子死,他都只能是太子。
    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父子亲情不值一提。
    胤禛默然,太子三番五次对他,对永寿宫下手,他心中并非没有不服和怨气。
    但他真的可以扳倒太子,从一众兄弟中脱颖而出吗?
    他没有足够的信心,若是连汗阿玛亲手教导出来的太子都不能善终,那他又何德何能能获得汗阿玛的认可呢?
    他不自觉说出了口。
    自古以来,夺嫡都是万分凶险之事,一步踏错万劫不复,他若是失败,新君上位后必然不会放过一切与他有关联的人物。
    但最重要还是,若是汗阿玛没有废太子之心呢?
    那他无论做什么也不过是徒劳。
    元栖垂眸冷笑,“那若是太子即位呢?太子,索额图是什么性子你比我更清楚,九年前,他就已经按捺不住,屡次出手了。太子无容人之量,将来做了皇帝,无人约束,他出手只会更为狠辣。”
    “至于你汗阿玛,”元栖毫不避讳道:“他总会有容不下太子的那一日。”
    她看着犹疑不决的胤禛,到底没有太过催促,毕竟在他的眼里,太子如今仍然受康熙宠爱,储君之位稳如泰山。
    她叹了一声,道:“如今谈论这些为时过早,你汗阿玛对你还有几分重视,你只需要听你汗阿玛的话便是了。但我叮嘱你一句,无论何时,都不要过于争权揽权,也不必太八面玲珑,凡事以你汗阿玛为主,权做历练罢了。”
    这倒也不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历史上雍正夺嫡前期的做法,厚积薄发,在太子和大阿哥争斗激烈,康熙开始警惕太子夺权之时,尽可能的蛰伏,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儿子。
    一方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其实不逊于其他兄弟,另一方面,要让康熙明白,他是在为自己的阿玛做事,所以不图回报。
    不管康熙心中如何作想,但胤禛要既表现得优秀,但也不能具有太大的威胁。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4-06 23:06:57~2022-04-09 23:14: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肘子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零一章
    荣宪公主的动作果然是极快,没两日,元栖便听闻荣宪公主入宫给康熙请安。
    至于为的是什么,元栖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如今康熙对太子还没忌惮到那个份儿上,此番荣宪公主所为,顶了天也就是为自己和纯郡王谋些好处,要想借此扳倒太子,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过,当康熙对太子的偏爱和信赖逐渐因为这些小事淡去的时候,剩下的便只有警惕和威胁了。
    正想着,外间有宫人进来道:“荣宪公主来给娘娘请安了。”
    元栖知道她才从乾清宫出来,不知道康熙反应如何,她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吩咐道:“就说本宫还在歇息,请她先回吧。”
    永寿宫外,荣宪公主听了这番推托之词,面色没什么变化,这是她意料之中的。
    那一封以太子笔迹和口吻写出来的信,她得来的太过顺利了。信中所说,太子要伴读常海借机挑拨三弟和四阿哥,十阿哥起争端,借三弟之手除去二人。
    她起初觉得这信乃是皇贵妃授意使人仿造,为的是借自己之手对付太子。然而经过三弟反复验看,这信中字迹的确是太子的。
    而太子的伴读常海,也是在那一年,被仗责后赶出京城,不出两月,病死在了庄子上。
    常海之父乃是太子的外祖,可以说是太子亲信之中的亲信,若非是他为太子做了这样的事儿,又怎么可能会被这般轻易的驱逐出京?
    虽是如此,荣宪公主倒也没在汗阿玛跟前一口咬定这是太子所书,她知道以汗阿玛对太子的宠爱,得知此事定然会恼羞成怒,没准还会连累已经被过继出去的三弟。
    故而,她只是动之以情,只道自己无意间得知此事,不敢擅自做主。无论此信是真是假,她也都不会给三弟求什么恩典。之所以将此信奉上,也只是不希望汗阿玛被人蒙蔽。
    她远嫁蒙古,在京中没什么牵挂。而三弟也早已被过继出去,终其一生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做个闲散宗室。
    她如今也不在乎自己到底是被谁所利用,若信是真,兴许汗阿玛往后还能对三弟多加照拂,若信是假,汗阿玛要责罚,也不至于千里迢迢传旨去蒙古训斥。
    至于对付太子,除了能为三弟出一口恶气之外,于她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乾清宫意料之内的没有传出消息来,元栖也并不意外。
    那封信本就是多年前仿造出来的,那小太监笔力不足,写出来的东西和太子的笔迹也只有几分相似。
    但密信这样的东西,必然是经过掩饰的,不会有人毫不遮掩用自己的笔迹。
    这封信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那便是勾起康熙的疑心。
    从九年前的绝嗣汤,到太子不慎将胤禛推下台阶,若康熙还和从前一般信任太子,只会觉得太子行事有些张扬,不仔细,但若是他心中有了一丝猜疑,自然也会觉得这些事都是太子故意为之,为的便是除去对自己有威胁之人。
    一件事如何定性,全赖于康熙对于太子是什么态度。
    仁孝皇后早逝时,康熙怜爱太子,将他带到身边亲自教导抚养。一废太子之时,却将“生而克母”作为太子诸多罪行之一。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可不就是康熙一贯的做法吗?
    作者有话说:
    有点少,我马上继续写!
    第一百零二章
    康熙没有告诉元栖荣宪跟他说了什么,但那封密信带来的效果就是,康熙要开始加封诸子了。
    得益于康熙“首崇满洲”的观念,阿哥们成婚之后,就有资格参与朝政,结交大臣,开府之后,康熙还会将阿哥们分入下五旗。分入各旗,皇子们就可以名正言顺拥有自己的佐领,胡军参领等人,便于培养自己的势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