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3节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3节

    像云南白药、感冒药、消炎药、退烧药、降压药等等,把自己能想到的常用药都买了个遍。
    人参他也买了一些,都是直接去参把头家买的。
    学院里教阿拉伯语的何教授老家就在吉林那边,由他领着自己去,质量绝对有保证。
    参把头家的野山参都是好些年头的,有几颗都已长成人形。
    周青林简直是爱不释手,最后他一口气买下十几棵,算是储物空间里最大的一笔开销了。
    看着堆得满满的十几个小仓库,周青林不禁感慨,还是人民币最香啊。
    虽然自己银行卡上只剩下可怜巴巴的四位数,但周青林却无比地满足。
    或许单身狗的安全感就是要靠这些物资来维持的吧。
    用意念合上脑海里的账册,周青林只觉眼皮都抬不起来了。
    便躺到床上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3章 、穿越了
    一梦千年
    周青林艰难地从炕上坐了起来,用手摸了摸额头,全是汗。
    想到梦中的场景,他不禁定了定心神,抬头环顾了一下四周,心下了然,果然这里已不再是安康养老院了。
    和当年获得储物空间一样,他的穿越也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自己这是什么牛逼的人品啊,这中签率也太高了吧。
    只是睡了一觉,他就从一个牙齿松动头发稀疏的糟老头子,穿到如今这个年过而立身康体健的古人身上了。
    看来自己的坚持没有错,这世上果然是存在平行空间的,只看你自己有没有好运遇上而已。
    嘿嘿,周青林心里美得冒泡泡。
    忽然他又想到了什么,赶忙闭上眼睛去感受。
    果然,他感觉到了,他的储物空间还在,也跟着他一起穿过来了。
    哈哈哈,这一切真是太完美了!
    只是不知自己原来的那具身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按穿越剧本一贯的套路,他能来到这里,说明那边的他应该已经挂了。
    没想到自己居然就在睡梦中离世了,果然单身狗到死都是一个人的事。
    周青林叹了口气,好在他这也算是最有福气的死法了。
    闭上眼睛,周青林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脑海里存有一段完整的不属于自己的记忆。
    他知道这应该就是这具身体原主的人生。
    一个也和他一样叫着周青林的古代人的生平。
    和前世孤身一人的他不同,原身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他在家行二,上面有一个哥哥,底下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原身家境不差,算是晓金村里的富户了。
    而这都要归功于他的祖父周大有,因为这些家业都是他祖父挣来的。
    周大有自小就聪明,能吃苦,脑袋瓜子也比旁的娃儿活络一些。
    那时家里生活清苦,家中只有几亩薄田,全家都指着老天吃饭,年景好时也只将将混个肚饱,碰到老天爷不赏脸时,就苦不堪言了。
    为了不再挨饿,才舞勺之岁的周大有就出门讨生活去了。
    当时手中只有九百文钱,一两还不到,这还是爹娘磨不过他,跑遍了四处亲邻,东拼西凑借来的。
    虽本钱少了些,可周大有也不泄气,本钱少也有本钱少的营生。
    他让他爹给他打了一副担子后,便乐癫癫地做起了走街串巷的货郎生意,卖些针头线脑、帕子荷包、胭脂头油什么的,生意也还不错。
    周大有常常会琢磨一些新的点子,时不时去府城进些精致的小物件来卖,新奇的小零嘴也会捎上一些。
    且他担子里的头花样式也都是最时兴的,常惹得十里八乡的姑娘小媳妇们每每听到拨浪鼓声,都会急匆匆地往他这边赶。
    生怕步子慢了就被旁人抢了先。
    这样走街串巷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
    等攒够了银两,周大有就跟着熟识的商贩们出远门跑商去了。
    学着他们把南边的茶叶和丝绸运到北地贩卖,赚得银钱后再把北地的皮毛和干货贩运到南边来。
    常年南北两地来回的奔波,周大有积攒了不少的家业。
    后因家中双亲年岁渐大,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周大有收拢了外面的营生,在镇上做起了布匹生意。
    他做买卖一向抱诚守真,童叟无欺,没几年功夫布店就被他经营得有声有色,铺面也从刚开始的一间慢慢地扩展到了三家。
    当涂镇与广陵相距三百多里,战乱爆发时,镇上许多人家都开始往外逃离,也有死守着家业舍不得离开的。
    周大有亦然,家中产业都在这里,贸然离开的话,必然会损失巨大。
    虽心有不甘,可他却不敢拿家中的妻儿来冒这个险。
    他年轻时因着常年在外跑商难顾及家中,所以膝下子嗣单薄,年近三十才得了一个宝贝儿子,真真是千亩良田一根苗。
    儿子成家娶妻之后,儿媳妇给添的两个大胖孙儿周大有可是当宝一样疼着的,看着面前两个粉团似的小人儿,他摇摆不定的心立刻坚定起来,绝对不能留在这里。
    这世道一乱,到处都是土匪流民,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歹人可不会因你是小毛孩就心软,到时真有个好歹,他就追悔莫及了。
    钱财虽是个好东西,可在传嗣面前就不值一提。
    想通之后,周大有就和儿子开始处置家中产业。
    另一边老妻和儿媳妇也开始收拾家中细软,遣散帮佣,把家中的一部分粮食做成容易携带的干粮,剩余的都用马车装上,为求生做足了准备。
    此一去难知日后之事,回来不知是何时。
    周大有联系了牙行,要出手镇上的铺面和乡下的良田。
    因为卖得急,原先能值八两银子一亩的良田,现下只能卖到三两。
    且他还要担心买家能否吃得下这么多的地。
    好在隔天就都卖出去了。
    周大有在外跑商多年,见得世面也广,知晓此去路上并不会太平,自家都是些老弱妇孺,且又带着粮食和物品,路上没人看顾着怎么行。
    虽说和族人一起赶路可以相互照应着,可真到关键时候大家都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来管顾他一家子的安危。
    是以自己还得想想别的法子才行。
    想到当年他出远门跑商时也常会雇了镖师随行,于是他匆忙去了镇上的镖局。
    族中的几个族老看到之后,都纷纷跑来和周大有商议,他们想让族中的青壮们也加入到镖师队伍中去,这样组成的护卫队就能保护全族人的安危了。
    镖师也乐意多一些人手,如此他和兄弟们也能轻松些。
    于是一支百来人的临时护卫队就组建成了,他们白天围护在族人的四周,夜间轮流换岗守夜。
    而众族人也开始和睦相处起来,大家都相互照应着,族中气氛一时高涨起来,小娃儿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老妪们腿也不麻腰也不酸了,个个走起路来嗒嗒嗒的。
    糟老头子追也追不上。
    族老们又商议着把各家的粮食集中起来,每天计算着吃,还专门分派了烧火做饭的妇人,各家的牛马车也都由族里统一安排给老弱妇孺乘坐。
    全族三百多号人一起用餐,同时出行,这阵容让那些存着坏心思的流民见了也犯怵,都不敢轻易上前招惹。
    就这样,周氏族人一路上虽风餐露宿、磕磕绊绊的,但好在性命都无忧了。
    而周大有虽耗费了大半身家,可夫妻两个看到家中孩子们都全须全尾地也就释然了。
    那时原身也才刚过了周岁,还是不记事的年纪,这些过往都是后来听他爷奶说起的。
    在北地安顿下来后,周大有许是看开了,没有了继续开店做买卖的打算,夫妻俩清点了手中的余银,除去逃难时请镖师的花费和途中的开销,现家中的银两还有五千之多。
    和儿子媳妇商议过后,从中取出两千多两,买了二百多亩水田和七十亩旱地。
    买来的这些地除了留下两三亩种些蔬菜自家吃外,其余的都佃给了族人耕种,所得收成和族人五五对分,每年该向朝廷缴纳的税粮都由周大有自己来承担。
    时下佃农佃租田地一般都是四六分,佃农只得四成,且还要从中拿出一部分来缴纳粮税。
    周大有这么做,也是想着帮衬一下族人,是善举了。
    且当初在逃难途中粮食快耗尽时,也是周大有掏了几百两银子买了高价粮食,才使大家都没落到饿肚子的田地。
    原先族里的人对周大有都是嫉妒的居多,现在大伙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他了。
    众人对他们家态度的转变,正是周大有想看到的,也不枉他舍出去的这些利益。
    他和老妻迟早要走的,他如今和族人相处好了,往后他的儿孙也能多些帮衬的人。
    盖好了住房,周大有也算是彻底在北地安顿下来了。
    没有了烦心事,一家人日子过得清闲又自在。
    到了孙儿们该进学的年纪,周大有一一把他们送进了学堂。
    一心祈盼着自家孙辈里能有几个出息的,也好让他们老周家来个门庭改换。
    这样自己这辈子也算没有白忙。
    等死后到了地底下,他也能笑着面对列祖列宗了。
    第4章 、往事
    大历初年,周大有和老王氏相继驾鹤西去。
    古人寿命都不长,他们夫妻俩能活到七十多岁也算是长寿了,这是喜丧,村里人都说这是周大有和老王氏两人多年积德行善修来的福分。
    公婆离世后,王氏颇有种翻身当家做主的感觉。
    自己虽和婆婆是姑侄女关系,可她自小就怕这个姑姑。
    要不是当初她姑姑拗不过爷奶的要求,她也嫁不进周家来。
    王氏兄弟姊妹众多,小时家境委实说不上好,过惯了黜衣缩食日子的她,对钱财一向看的比较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