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八十年代公主纪事> 八十年代公主纪事 第3节

八十年代公主纪事 第3节

    姜爱红更清楚不过自家小子的德性了,一到洗头洗澡的时候,就跟要杀猪一样,偏偏夏天还喜欢偷摸跟着村里的大娃们去湾里头的河沟玩耍,当大人不知道。
    娃他老爸穆显叔就骄傲的显摆过,村里谁不是从小这么过来的?他小时候也是河沟的常客,天一热就去那里,摸摸小虾小蟹,自己不吃也能带回家给鸡鸭吃。
    湾头的河沟水是从山里头流下来的,又浅又缓,最大的水塘子也末不过大人的大腿处深,往往这类水塘子还被村里的婆子和小媳妇包圆了,因为在那里洗衣服最方便,所以一天到头,河沟里的大人还真不缺啥,真有什么事,谁家都会出手的。
    丰田村的大人不支持娃们去河沟里玩,但也禁止不了,一个不留神,家里的娃就跟着大娃们溜着去了,有些娃就是打也打不回来。
    好在有大娃们在,有喜欢在河沟里洗东西的大人盯着,也没听见有哪家出事过,最多的就是摔着磕着了,最后大人小孩都习以为常了。
    穆建安脏,穆建辉也干净不到哪里去,农村小孩就是这样,天天在外面又跑又跳,早上干干净净的衣服,要不到一天就见不得人了。
    姜爱红问:“还挣你们奶的钱不?要的话晚上再给你们洗。”不然洗了也是白洗了。
    穆建安果断摇头,小脸还愤愤不平,“不挣了!”
    小嘴一张就向姜爱红诉说着委屈,“妈我给你说,奶不公平,给我和小辉的钱最少,干一天我们才得五分钱,哥他们都是一毛两毛的!”
    “小辉,你也不要干了,我们是一伙的。”还扒拉着旁边的小娃。
    好在两个娃从来都是一堆玩,穆建辉也习惯听从小安哥说的话,不管懂不懂就跟着点头。
    姜爱红好笑:“你们人小,挣得少不是应该的吗?”
    “既然不去了,我去给你们烧洗澡水,洗干净了就别往外跑了。”
    许久不见爹妈的穆建安正亲热着呢,恨不得时时刻刻跟着姜爱红屁股后转,于是干脆利落地答应下午不出去晃了。
    然后想起了他回来的另一个事。
    “妈,我新妹妹呢,不是说你们给我抱回来一个妹妹吗?”
    穆建辉睁着大眼睛,也好奇。
    “妹妹在睡觉,等你们洗好澡后才能去看妹妹。”
    在洗澡之前,姜爱红顺便让俩孩子又跑了趟田边,让去穆老太太那里把属于三房的钥匙拿了回来。
    等把两个娃收拾出来,再在盆里把换下来的衣服搓了晾好后,姜爱红开始准备午饭。
    村子农忙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要吃好的。
    主食蒸的是米饭,家里人多米要是少了不够吃,等米饭半熟,姜爱红砍了半个南瓜又一起下锅煮,锅里放了油盐,有滋有味,到时候就是南瓜也好吃。
    除了自家地里的菜,姜爱红没烧穆老太太放到碗柜里的肉,而是把今个儿她带回来的三斤重的五花肉和几条一斤多点重的鲫鱼拿了出来,还有一些家里没有的小菜。
    期中,院子外时不时会传来些许声响,小娃嘻嘻哈哈的叫声,谷子哗啦哗啦倒在地上的声音,农具捣鼓谷子的声音,嘿哈嘿哈呵斥鸡群的声音,咕噜咕噜茶壶倒水的声音……
    天大地大,对于地里刨食的村民们来说,凡事都比不过地里的活儿重要。
    正午,火红的太阳挂在正空中,地里的村民尤为难捱,短衫裤子早已经湿透了,汗水八股八股地流,沉重的喘息声,有节奏的打气声。
    娃娃们早早被赶回了家,男人和妇女们还在坚持着,坚持着干完今早的目标。
    “走喽,回家吃饭了!”
    “不干了不干了,等下午再来了。”
    “嫂子啊,走快点啊,都闻到你家的香味了。”
    “二牛,你还在干嘛?赶紧回家啊!”
    陆陆续续地,村民们撑着累瘫了的身体,挪着回家。
    穆家人也背着篓挑着担地混在里面。
    “扶着我点。”穆老四媳妇朱青青一手撑着后腰,一手拉着男人,微挺着的肚子显示着她不是普通妇人。
    穆显季把手里的家伙什儿递给大哥帮忙拿,也不嫌热地让媳妇挂着他,脸上有些不高兴。
    “早些时候就叫你回家去,和三嫂在家做饭多轻松。”
    朱青青累得不行,不想说话。
    真当她不想回去?还不是不想等以后回家拿粮的时候,有人不给好脸色。
    朱青青是语文老师,穆显季是数学老师,都在镇上小学任教。
    夫妻俩平时并没有住家里,而是把闺女留在家里给穆老头儿穆老太太帮忙带,自个儿住在镇上,是学校分配的宿舍楼,免费住,只需缴纳水电柴火的费用。
    但房间面积很小,放了床后就不剩多少空间了,不管是做饭还是上厕所都是走廊上公用的。
    两人都是初中毕业,资历也低,一个月工资都加起来也才五十块出头的样子。
    在镇上的花销要比在家多多了,吃喝拉撒都要钱。
    好在一些米面和蔬菜可以从老屋里拿,但拿归拿,家里那么多双眼睛都看着的,不能免费拿。
    还有两个老人帮带孩子,也不能白帮带。不然家里的孩子不少,凭啥帮你带不帮我带?
    这就是家里兄弟多的坏处了,凡事都得考量清楚,一碗水要端平,不然就得惹出一大堆麻烦。
    穆显季和朱青青回家的时间本就少,地里的活儿也管得少,但每年都得交公粮,夫妻俩也得回来拿粮食回镇上。
    其实当初穆家也是一家人讲好的,三兄弟帮穆显季把田地种了,公粮交后剩下的粮便三兄弟平分。
    话是这样说,但总有粮是吃进穆显季一家三口肚子里去的,除了夫妻俩,也还有个三岁大的闺女在村子里过呢。
    朱青青有气没力地道:“没事,不会出事的,都过三个月了。”
    “村子里好多人生的时候都还在地里呢。”
    对比于不常下地的两人,穆家其他人累,但也还能喘得过气来。
    走在前面的穆老二媳妇陈肖慧四处张望了下,赶紧跑两步追上自个男人,小声道:“你看,你三弟人又不见了。”
    穆显仲挑着箩筐,里面装着沉甸甸的稻谷,闻言给媳妇翻了个白眼,道:
    “就不能是赶着回去看媳妇和娃儿吗?这么热的天,傻子都知道跑得快。”
    陈肖慧一噎,想要八卦的心顿时没了,气道:“你聪明,你不是大傻子!四兄弟里就你一个人挑了这最后一担谷子!全村你最聪明了!”
    说完也不管了,把手中的镰刀也扔到了冒尖尖jsg的箩筐里,双腿一迈,走了。
    穆显仲挑着谷子也追不上,嘀咕着最后一担总有人挑嘛,都是亲兄弟,谁挑不是挑啊。
    不远处的穆老头儿穆老太太没注意到周围发生了什么,身后的周淑芬偶然瞥见了陈肖慧一个人使劲儿往前走的身影,和旁边的穆显伯笑着道:“二弟二弟妹两个又吵架了。”
    没有担谷子,各种农具都挑了不少的穆显伯说道:“等会儿两人就和好了,显仲会哄人。”
    穆显仲会哄人,你咋就不会哄人呢?
    周淑芬看了看他,不说话了。
    她知道从嫁到穆家那天开始,不管是村子里的小媳妇,还是她娘家人,都说她嫁对了人。
    穆家糟心事少,上头的穆老头儿穆老太太厉害,但都是对外人,对内并不会故意为难人。
    穆显伯为人老实稳重,也不像村里有些男人会打人。
    可以说,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她比大部分媳妇都过得好了。
    但她知道比她过得好的人大有人在,就比如穆家的另外三个媳妇。
    穆老二会和媳妇打闹,哄媳妇高兴;穆老三又聪明,会赚钱;穆老四在镇上工作,连带着媳妇也在镇上生活,不用管老屋里的情况。
    而她的男人穆显伯,作为家里的老大,必须服侍在两个老人身旁,哪里都不能去。
    平时多做点事多吃点亏也是应该的,谁叫他是大哥嘛。
    周淑芬叹息一声,十多年的时间,她其实已经习惯了,只是偶尔有些脑筋转不过弯儿罢了。
    第4章
    在穆家大人们没回来时,家里就已经热热闹闹的了,家中各处都是孩子的身影。
    穆家四兄弟,每一房都有孩子。
    穆老大穆显伯和媳妇周淑芬,一共生了三个,大儿子穆建光十二岁,闺女穆建英九岁,小儿子穆建华七岁。
    穆老二穆显仲和媳妇陈肖慧,一共生了两个,大儿子穆建家七岁,小儿子穆建辉四岁。
    穆老三穆显叔和媳妇姜爱红也是生了两个,儿子穆建安五岁,超生的刚一个月的闺女穆建宁。
    穆老四穆显季和媳妇朱青青,生下闺女穆建萍三岁,此时肚子里的孩子有五个月了。
    朱青青和姜爱红不同的一点,朱青青第一胎孩子是闺女。
    根据最新政策,穆显季和朱青青夫妻俩这种第一胎生了女孩,且是农村户口,就可以生二胎。
    大大小小八个孩子,排队都能排成一大串。等到过年的时候更热闹,穆大姑穆小姑要是带着孩子回来,数量还能加上五个。
    院子里早已打了好几个盆水,就等大人们回来能第一时间清洗身上的泥土。
    割谷子不仅是累,关键还很痒,就算耐着热穿长袖长裤去干活,令人瘙痒的灰也能钻进衣服缝里,好像无处不在。
    姜爱红的时间卡得准,在他们田地里的人都回来了的时候,正在弄最后一个菜。
    等最后一个菜起锅,大家清洗得也差不多了。
    端菜的端菜,拿碗筷的拿碗筷。
    被惦记着的穆显叔终于回来了,不是一个人,还拉来了村长和村书记。
    陈肖慧恍然大悟,她说中午的菜咋这么丰富呢,原来还有外人呢。
    再看一看老头儿老太太的脸色,一点诧异都没有,看来老三是早就通知了。
    其他人也都只惊讶了一瞬,心里明白穆显叔把两人喊过来是为何。
    能为何,还不是为了今天抱回来的孩子呗。
    一个村子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也不拘束。
    男人坐一桌,女人孩子坐一桌,饭菜都是一样的,不过男人那桌要喝酒,吃起饭来慢得很。
    穆老太太见这一桌太挤,还把大孙子穆建光赶到男人那一桌去了,十二岁了,也算个小大人了。
    惹得小大人愁眉苦脸,其他小孩捂嘴偷咪咪地笑。
    小孩很少有不怕爸爸和爷爷的,更何况那一桌都是穆建光的爸爸辈爷爷辈,筷子夹个菜都不敢伸太远。
    一个小时后,村长村书记走出穆家门口时已满脸通红,脚下倒是稳健,不管怎么高兴,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下午还是事做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