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宋时风流> 第266章 眼里不揉沙

第266章 眼里不揉沙

    赵煦这道旨意,自然不止是为了痛斥‘旧党’,给‘新党’正名。
    本质上来说,还是在凸显皇帝的神圣地位,昨天你可以改我老爹的,明天是不是就可以改我的了?
    那我们父子这么努力做的意义在哪里?
    苏颂,章惇等人都是人精,很快品出味道,说完‘领旨’之后,就举着板笏不再说话。
    这道旨意,堂堂正正,并且有十分明确的针对性,谁敢跳出来指摘什么?
    苏颂等人品出味道,肃然而立。
    六部尚书也不差,板笏不自觉举的高了一点,似乎要向所有人证明,他们不是那样的人。
    其他人心思则更多了,思索着这道旨意的前前后后,揣度着,赵煦是不是要再次清算‘旧党’,真的刨司马光的坟?
    赵煦平静的坐着,极力遏制咳嗽的冲动,脸上红白交替,淡淡道:“第三道。”
    陈皮当即拿出第三道,递给李清臣。
    李清臣已经习惯了,不动声色的接过来。
    倒是下面的苏颂,章惇等人暗自若有所动。这第二道算是给‘新党’正名的,这第三道是什么?
    他们都知道殿中坐着的这位官家向来不喜欢约束,不由担心会是什么出格的诏书,在这样的场合,想要收场可不容易!
    李清臣打开这第三道诏书,匆匆看了眼,暗自定心,沉声道:“旨意下。”
    殿中的朝臣依旧有些不安心,举着板笏,躬身道:“臣等接旨!”
    李清臣声音朗俊,道:“朕绍膺骏命:夫天地有恒,圣道教化众生,然则,时异势殊,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法度亦然,因地制宜,推陈出新,世所大道……”
    李清臣话音清朗,在紫宸殿内回荡。
    ‘新党’之人听着,倍感舒服。赵煦这道旨意,其实是在给‘新法’正名,道理言简意赅,没有如学究般的长篇大论,否则极其容易被抓到破绽。
    短短几十个字,阐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变’。时代在变,人自然要跟着变。
    这是浅显的,往深入一想,自然就是‘祖法’也得变!
    ‘新党’高兴,得到了赵煦的认可,这将是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强大的依据!
    苏颂,韩宗道沉默不语,这个道理他们自然都懂,但朝政岂能用简单的道理去理解,去改变?
    如果‘祖法’都能改动,那对‘礼法’冲击太大,不止是朝政上,很可能会造成礼法崩坏,后人有样学样,天下还能太平吗?五代十国的教训,可没多远!
    苏颂等人自然不会高兴,默默不语;紫宸殿里的‘旧党’更不会开心,只是他们没办法开口。
    一来,他们开口也阻止不了什么。二来,怕死。
    李清臣宣读完,群臣齐齐抬手,沉声道:“臣等领旨!”
    赵煦强忍着不舒服,俯视着群臣,神情平静,道:“这三道旨意,朕希望诸位卿家能够真正的明白。朕,是一个眼里不揉沙的人。也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有功赏,有过罚,不存在功过相抵。朕要求诸位卿家,在公私之间要划分的清楚明白,对大义要有清晰的认定与取舍。诸位卿家读的书比朕多,道理也比朕懂的多。但还是有四个字送给诸位卿家,叫做:不忘初心。朕希望诸位卿家能够仔细的回忆一下,是否还记得读书之初的那些想法,到了今天,还能否想起来,想起来几分,离这个梦想距离有多远?在殿中的,不管你们来自哪里,曾经做过什么,朕期待今天之后,能够有些不一样。”
    赵煦的话很平静,甚至有些沙哑。
    但群臣还是心里还是一震,不少人悄悄低头,心怀畏惧。
    他们的这位官家,确实不同于以往的大宋官家,这位官家,与群臣保持了某种清晰的距离,对群臣也没有以往大宋官家的那种‘敬重’。
    有那么几个人,甚至能从这位官家的言谈举止中得出极其怪异的感觉——那就是,这位官家似乎并没有多在乎他们,对很多事情表现了一种奇怪的淡漠感。
    就仿佛,他们这些人都死完了,这位官家也不会多在意。哪怕发生一些大的事情,事关社稷的,这位官家也能坐观风云变幻。
    这种感觉很古怪,说不清道不明,但一些敏感的人,确确实实感觉到了。
    如果这些人将感觉告诉赵煦,赵煦一定会悚然惊觉。
    现在,赵煦说了这么多,再看着朝臣们的神色,这些人有的表现刻意,有的漠然,更多的是没有变化,如同赵煦这些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赵煦没有再多说,先礼后兵,他的刀已经磨的足够快,看向苏颂道:“政事堂颁布变法政令吧。”
    苏颂没有拄拐,抬起手,道:“臣遵旨。”
    苏颂说完,拿出一道奏本,转过身,冲着群臣道:“元祐八年,政事堂,第一号令:复起熙宁之法。”
    群臣君臣举起板笏,微微躬身,静静听着。
    “国朝积弊,厄需变革,政事堂汇六部,总领十六法,三十八条,禀于陛下,得允准,现颁布如下:”
    “第一,方田均税法。清丈全国田亩,普查全国人口,每五年一次查人口,十年一次丈田。”
    “第二,农田水利法。以工部为主导,地方官府配合,对全国的水利灌溉进行整顿,修缮,暂定期五年。”
    “第三,市易法。户部将制定详细商业法则,在各府州县设立机构,对贸易进行统筹管理,并且对物价,商品流通,不法行为进行管制,疏通等。”
    “第四,考铨法。吏部将制定新的考铨法,对全国官员进行从严整顿与管理,迁调,升贬,功过,政绩等进行监察。”
    “第五,大宋律。三法司已经对我大宋律法,礼法进行严密的修订,根本目的是打造一个平等的司法。不阿贵,不欺民。”
    “第六,取士法。朝廷重申,不会废除科举。同时,朝廷将鼓励,也会带头在全国建立书院,广招生员,为我大宋培养人才。”
    “第七,赋税法。朝廷将对我大宋现行的税则进行修订,进行大规模的减税,对收取税赋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
    “第八,强兵法。枢密院会同兵部,将对全国军队进行整顿,改革,以锻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回击一切敌犯!”
    “第九,军器监法……”
    “第十,裁兵法……”
    ……
    尽管只是纲目性的,苏颂哪怕是照本宣科也用了一炷香时间。
    苏颂说完,抬手向赵煦。
    赵煦微微点头,脸角微微鼓动,沉声道:“朕再强调五点。第一,新法将实事求是,以实际的具体情况为根本,不会脱节,不是空想。第二,新法不是敛财,不是劫贫救富,根本目的,是强国富民,摆脱眼前的积贫积弱弊端。第三,新法不追求速度,不求大求全,不会立即全面复起熙宁之法,而是以开封府为试点,总结经验教训。第四,朕要求朝廷团结一致,上下一心。上面的政策与下面的执行要相合,不得借新法谋私利。第五,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不能用的人坚决不用,可不用的人坚决不用,要保持官吏队伍的纯洁性,正当性,威严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