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153章 朱棣回京

第153章 朱棣回京

    这三个宅院是连在一起的,总体看上去还很不错。
    陈松站在这三处宅院的外面,一脸笑容的看着这三处宅院。
    不得不说,朱元璋这次对陈松确实不错,这三处宅院的面积和装修,都要比普通的宅院好上不知道多少,更别说这里是通济门大街,距离皇宫没有多少距离。
    陈松推门而进,来到了前院。
    这处宅院位于最中央,也是面积最大的院子。
    这处院子的前院中央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荫遮蔽了半个院子。
    陈松来到树下,扶着大树,一脸笑容环视一周。
    “不错,不错,这处院子确实不错。”陈松笑眯眯的说道。
    朱元璋派来的人站在陈松身旁,笑道:“大人,这处宅院本来是陛下留下来,这次给了大人,这可是天大的恩惠啊。”
    “还请这位能替在下传个话,臣多谢陛下。”陈松说着,朝着后院走去。
    后院也挺大,虽然比不上前院,但是比陈松的住处要好上一些。
    陈松站在后院当中,看着后院的陈设。
    李三娃站在陈松身后,说道:“先生,以后可以将这三处宅院的墙壁打通,到时候面积能大一些。
    这样一来,先生就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了。”
    陈松点点头,说道:“你说的对,将墙壁打通,面积能大上不少。
    只是现在没有将墙壁打通的必要,毕竟现在还没有开始招生,况且,谁知道能招到多少学生?
    主流儒家理学眼睛里容不下我,开学之后,估计麻烦不断。
    我的这个新学,目前当不了官,恐怕能吸引到的人不多啊。”
    “不是有陛下呢吗?有陛下撑腰啊!”李三娃说道。
    陈松笑而不语,摇了摇头。
    朱元璋靠的了一时,可靠不了一世。
    若是自己的新学学堂一直不成样子,朱元璋再怎么支持也白费。
    在后院转了一圈后,陈松又去了另外两个宅院。
    另外两个宅院和刚才的宅院差不多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回去之后,陈松坐在书房中,开始绘制宅院的改造图。
    朱元璋的这三处宅院都是住宅形式,要是用作学校的话,有很多地方不太合理,所以改造是必然的。
    陈松坐在书房中,按着自己的想法,绘制着图纸。
    绘制了没多长时间,门外响起了脚步声。
    李三娃站在书房门口,敲响了房门。
    “门没锁,进来吧!”陈松头也没抬的说道。
    李三娃走进书房,说道:“先生,魏国公家的公子来了。”
    “魏国公家的公子?徐辉祖?”
    陈松放下手中的笔,朝着外面走去。
    来到前厅,正在前厅中等候陈松的徐辉祖一脸笑容的朝着陈松迎了过来。
    “陈先生,喜事,大喜事啊!”
    不等陈松开口询问,徐辉祖便一脸兴奋的朝着陈松大声喊道。
    见徐辉祖如此,陈松很快就猜到了徐辉祖说的是什么。
    “可是玻璃镜子做出来了?”陈松笑着问道。
    “哈哈哈!果然瞒不过先生,确实是玻璃镜子制造出来了。”
    徐辉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面玻璃镜子,在陈松面前晃了晃。
    这面镜子巴掌大小,成像不是特别清晰,但是比这个时代的铜镜要好上很多。
    陈松从徐辉祖的手中接过这面镜子,放在眼睛底下仔细端详。
    镜面稍微有一些坑坑洼洼,但整体上还是比较平整的,没有什么大的毛病。
    镜子背面刷着大漆,将背面的镀层固定住,也不用害怕镀层脱落。
    “不错,不错,确实不错。只是,现在的镜子,就只有这么大的吗?还是说,还有更大的呢?”陈松坐在上位,将手中的镜子放在旁边的桌子上,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对着徐辉祖说道:“坐吧!”
    徐辉祖告了一声谢,坐了下来。
    坐定后,徐辉祖一脸笑容的说道:“先生,还有比这更大的。目前,玻璃厂能制造最大的镜子差不多是一尺见方,至于更大的,还有些不太行。”
    “这样不错了,大明的百姓们没有见过这些玻璃镜子,一尺见方的玻璃镜子完全够用。至于更大的,以后再慢慢来也不迟。”陈松说道。
    目前一尺见方的镜子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已经足够了,至于一人高的穿衣镜,以后再弄出来也不迟。
    “先生,除了这个之外,还有这些东西。”徐辉祖再次从怀中摸出一个物件,交给了陈松。
    这个物件是一块透明的圆环,晶莹剔透没有任何杂质。
    “先生,这是我想的法子。
    咱们大明的文人士子数量可不少,人常说,君子如玉,要是将玻璃制成玉佩之类的物件,绝对能有不错的销量,有不错的收益。”徐辉祖一脸认真的说道。
    “这个徐辉祖倒是有举一反三的本事,竟然想到了这里。”
    陈松收回心思,说道:“你说的不错,将玻璃用在这里,确实不错。
    可你想过没有,除了玉佩这样的物件之外,为什么不用来做成佛像或者神像?
    要做,就做大一点,做一人多高的佛像。”
    归咎于朱元璋的出身,明朝的这些寺庙身家可是相当肥厚。
    这些寺庙,平日里不交一分钱的税,那些香火钱全都进了他们的腰包。
    这些光头大和尚,可要让他们好好出出血。
    陈松这个说法倒是提醒了徐辉祖。
    徐辉祖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他一脸兴奋的看着陈松,“先生,那这种佛像该卖多少钱呢?
    还有,这种佛像的制作方法,您知道吗?”
    “卖多少钱?能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我告诉你,这些寺庙啊,可有钱的很啊。
    这些钱他们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那还不如交给咱们。最起码,咱们还能充裕国库,将这些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上。”陈松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至于佛像的制作方法,这还不简单?工艺和琉璃的工艺差不多,浇筑法就能制作出来。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的话,可以去琉璃厂问问那些工匠,他们会给你详细解释的。”
    徐辉祖点点头,将陈松的这番话全部记下。
    “既然如此,那明天我去一趟琉璃厂,好好的研究研究。”徐辉祖说道。
    在这里又待了一些时间后,徐辉祖走出了大门。
    将徐辉祖送出去后,陈松回到了书房,开始整理编写好的教材。
    陈松在很久之前,使用医院的打印机打印了很多教材,这次刚好可以将其取出来。
    做完这一切之后,天已经黑了。
    应天府城外的官道上出现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浩浩荡荡。
    走在最前方的是一辆豪华的马车,亲王的规制。
    这辆马车正是朱棣的马车。
    马上就是马皇后的寿辰了,朱棣作为马皇后的儿子,也要回来拜寿。
    朱棣掀开马车帘子,看了看外面黑黢黢的夜空,说道:“此处距离应天府已经不远了,估计城门已经落锁,原地扎营吧。”
    朱棣原本想着,赶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应天府城,可没想到还是慢了一些。
    营地很快安扎了起来,朱棣站在营帐的外面,背着双手看着应天府方向。
    ……
    上午过去了,陈松走出东宫,准备回家。
    刚刚走到家门口,便听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
    陈松转过身子,只见朱棣笑眯眯的站在身后。
    “殿下?”陈松吃了一惊,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朱棣。
    “哈哈,是不是很意外啊?”朱棣爽朗的笑声响起,声音洪亮的说道。
    陈松快走两步,来到朱棣面前,做出请的手势,“殿下,请!”
    “哈哈,咱们两个客套这些干啥?”朱棣扶起陈松的手,拉着陈松一起往里面走去。
    坐在大厅后,朱棣笑呵呵的道:“咱俩可有好长时间没见了,这次可要好好唠唠!”
    “是啊,一别许久,已经有好长时间没见了。
    殿下这次回来,可是为了皇后娘娘的寿辰吗?”陈松问道。
    朱棣点点头,“你说的没错,正是为了俺娘的寿辰。
    对了,回来之后,俺听人说,城中有人提议官绅一体纳粮,甚至还要让俺们这些王爷交税纳粮,有人说,这是你的主意?”
    陈松吸了一口气,陈松那奏折呈上去之后,朱元璋派人给他说过,让陈松不要再声张,不要给任何人提起。
    陈松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殿下,这事我不知道啊,我不清楚啊。”
    朱棣摇着头,说道:“有人说这事是你提议的,俺压根就不相信。
    你俺还是了解的,你和那些读书人不对付,充其量让那些读书人交粮纳税,怎么会牵扯到俺的头上呢?”
    陈松脸色很平静,没有任何尴尬。“那殿下是如何看待的呢?”
    朱棣想都没想,说道:“俺觉得,让那些士绅读书人交税纳粮是一件好事。
    你想一想啊,士绅和读书人的土地是最多的,比普通老百姓要多得多,可是普通老百姓却要交粮纳税,他们却不用,这不行。
    更别说,朝廷已经足够优待他们了,让他们出出血,让他们长长记性,就像是胡惟庸一样,不长长记性可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