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1)

    好。不知怎么的,静子竟露出浅浅的笑,他像你年轻的时候, 必然也像沈先生。
    筑琴会回来的。她胡乱的擦着眼泪, 我答应过学文,我也向你保证。
    一群陌生人黑压压的来,浩浩荡荡的去。
    等到琴行安静冷清, 宁雪絮赶紧过去关起了大门, 唯恐他们再度回来。
    师父。钟应急切出声, 说出自己的猜测,为什么日本会有爷爷的影像?载宁大师是谁,为什么筑琴在他手上?载宁静子又是谁?你说过几年筑琴就能回来,就是想等那个叫载宁的人死后,再拿琴吗?
    问题繁多,樊成云往琴馆去的脚步不由得顿住。
    他视线隔着重重树影,远眺樊林不远处的琴馆,叹息道:因为那个叫载宁的人,你也很熟悉
    樊成云看向自己年轻的徒弟,心中压抑着怒火与悲痛。
    他就是1945年跟着日军一起撤出中国的汉奸,宁明志。
    钟应震惊诧异。
    他日日翻看沈聆的日记,对宁明志深恶痛绝。
    可师父从未提及这个人,他就当宁明志早就死了,去阴曹地府清算自己的罪孽,由遗音雅社的先辈们痛斥他的罪行。
    可是
    他居然还活着!钟应怒气上涌。
    樊成云冷笑一声,红着眼眶凝视琴馆,不仅活着,还活得很好。他去了日本,改名叫载宁闻志。早些年,他借着遗音雅社对唐代乐器、汉乐府的研究,去做了什么日本传统音乐的保护者!他在日本久负盛名,四五十年前就被称为载宁大师,享尽荣华富贵,名利双收!
    提及这些,樊成云只剩仇恨。
    一个中国人,做了日本侵略者的狗,还带着筑琴、带着遗音雅社的研究成果,去保护日本承袭自中国的传统音乐,还成了日本大师
    何其讽刺,何其无耻!
    他轻哼一声,又缓缓前行。
    宁家今天的声势,少不了他在日本给予的支持。否则,我怎么会恨了这群忘恩负义的家伙多年,又怎么会不待见宁家到今天。
    钟应沉默的走在师父的身边,只需要师父说出这些,他就能知道背后的关联。
    载宁静子必然是宁明志的亲属,那些口口声声呼唤着载宁大师的人,必然也受过宁明志的照拂。
    师父向来恩怨分明,他对宁明志再恨再怨,对待奔走于正视历史道路上的静子,仍是保持着礼貌客气。
    钟应犹豫许久,依然存在无法想透的问题。
    他迟疑出声,那爷爷呢?
    琴馆近在咫尺,尚未关好的大门,遥遥就能见到林望归的温柔眉眼。
    樊成云的愤怒变成了悲痛,他静静矗立在那儿,悄无声息,又像始终叹息。
    小应。终于,他重新出声,给你爷爷上柱香。
    钟应一腔困惑没能得到解答,但他乖巧的走进琴馆,重新点燃了一炷清香。
    烟气袅袅,香火淡雅。
    林望归笑着看他,也笑着看樊成云。
    雅致清幽的香火味,萦绕琴馆。
    钟应隐隐约约知道许多事,可他并不能完全清楚。
    但是师父讨厌宁家人,他从小就知道。
    那种讨厌,似乎师父只要听到一个宁姓,就会皱起眉头。
    连宁雪絮都逃脱不了这样的排斥,即使絮姐是爷爷唯一的徒弟,可师父从来不要她帮忙保养长清、短清、长侧、短侧。
    都叫钟应动手,根本不怕他小小年纪技术不精,伤害爷爷亲自斫制的珍贵古琴。
    钟应的耳边,忽然响起了师父的叹息。
    他说:以前你总是问我,宁明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樊成云记忆犹新,缓缓说道:我也一直告诉你,沈先生被抓走后,他确实是想救出沈先生,才向日军伪军示好。然而,沈先生真的平安无事的回家了,宁明志却变成了日本人的说客。
    他劝说沈聆去日本发展。
    他告诉沈聆中国已经没有希望。
    他登上报纸杂志赞美日本人对中国的友好政策。
    他游走在商贾名家之间企图为日军正名让日军的侵略得到名人富人的支持。
    宁明志做的一切,超过了他想救助沈先生的初心。他见到了国家的羸弱,发现了日本的强大。他吹嘘日本工匠精神,他追捧日本对中国的研究保护。
    他想天皇来做中国人的主子,他希望高贵的日本人来改造无可救药的中国人!
    樊成云的讽刺,一如他每次提及宁明志的时候。
    深恶痛绝,声色俱厉。
    他哂笑道:每每我说起这些,你都要问:我是从哪儿知道这些事情的?
    钟应点点头,他确实常常这样问。
    那一段心酸往事早已经没有人能够讲述,仅凭一些保存下来的报纸新闻,外人完全可以辩驳道:
    宁明志不过是逼于无奈罢了!他想活命,去做汉奸又有什么错!
    唯独师父信誓旦旦的告诉他:宁明志没有无奈,他是心甘情愿,他连灵魂都卖给了刽子手!
    钟应想知道缘由,更想知道凭据。
    因为口说无凭的事情,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证据,才能叫人信服,才能告诉那些为无耻之徒辩驳的理中客们
    什么是事实真相!
    樊成云笑着看他,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声音温柔悲戚,低低说道: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爷爷告诉我的。
    钟应瞪大眼睛,更加无法理解,爷爷他又是从哪里
    他的问题戛然而止,因为他想起了静子女士的痛哭哀求。
    学文、学文,别人都是为了载宁大师,只有她是为了学文。
    樊成云见钟应愣住,就知道自己聪明的徒弟能够猜想到背后的关键。
    他惨淡一笑,说道:当然是宁明志亲口告诉他的。
    无凭无据,却有当事人的亲口证词!
    樊成云收回手,沉默的看着林望归的遗像。
    那个老不死的载宁闻志,到现在还崇敬着他的日本天皇呢。
    前往日本的旅途,钟应空手出发,独自一人,身边却有很多人。
    载宁静子、她的助理,还有许许多多载宁大师的门徒。
    他们都笑容灿烂,发自内心认为自己为大师达成所愿,心生骄傲。
    整架飞机都能听到他们压低声音的日语,兴高采烈的感慨不虚此行。
    钟应成为了樊成云的代言人,更是年轻有为的音乐家。
    他在意大利、奥地利的演出,已经叫他声名远播,哪怕没有任何的音像资料,众人也能从新闻报道、网络讨论里清楚知道
    钟应,会弹奏失传的十弦琴,还会弹奏古韵犹存的南音琵琶。
    他们本就是敬畏日本传统音乐的门徒,自然对钟应毕恭毕敬。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礼貌客气,钟应也一言不发。
    他眺望窗外厚重层云,进行过无数次长途跋涉的飞行,没有哪一次像现在一样,思绪凝重、精神疲惫。
    五年来,钟应随着师父去遍欧洲,却没有踏足过近在咫尺的日本。
    遗音雅社留存的手稿、日记,字字句句都染上了沈聆的鲜血,叫他对这个崇尚菊与刀的国家,充满了深思。
    他欣赏古典文化、尊重历史传承,但他绝不可能因为一些光辉灿烂的流行,就放下他的成见。
    樊成云固执。
    他是樊成云一手培养的徒弟,只不过是固执在了另一个层面。
    飞机轰鸣降落机场,静子率先起身,竟然先问过钟应。
    钟先生。即使钟应算她晚辈的晚辈,她仍旧礼貌的说道,待会由我,陪伴您去载宁宅院。
    载宁家族的老宅院,坐落在安静僻远的名古屋。
    车辆缓慢的行驶,只有静子苍老的声音,一句一句的告诉钟应,他们的期待。
    父亲一直欣赏樊先生的古琴,宅院里始终播放着樊先生的《高山》《流水》。所以,他此生唯一愿望,就是希望能听樊先生现场弹奏七弦琴。
    当然,樊成云没来,这样的重任就落在了钟应身上。
    静子说:您没有带琴,如果不介意的话
    介意。
    钟应沉默聆听,打断了静子女士耐心温和的说明。
    他伸出自己的右手,指尖血痂干涸的伤口,触目惊心。
    我伤了手,所以没带琴。
    静子沧桑的脸色顿时凝重,我会为您请最好的医生,等您的手养好了伤
    我不会给宁明志弹琴。
    钟应明确的告诉她,而且,我也不是来给他演奏古琴,我只是来取他带走的筑和爷爷生前的影像。
    霎时,车厢里的气氛就变得沉闷。
    静子身边的助理,面面相觑,都在寻找依靠似的看向静子。
    可静子直愣愣的盯着钟应,过了许久,她才说道:我知道了,我试试吧。
    车厢重回安静,钟应丝毫不觉得自己为难一位善良老妇人有什么不对。
    因为,宁明志不配听琴。
    他为贝卢弹琴,那是十弦雅韵落于不懂音乐、不懂乐器的外行手中,不得已为之。
    而那张唐代筑琴,由沈聆发掘保管,借给宁明志研究学习,宁明志什么都懂、什么都清楚。
    沈聆的日记,时常提及这位年轻、聪明、富有天赋的小友。
    一声声致远的呼唤,带着他对宁明志的无限期盼和无限感谢。
    十弦雅韵革丝腐朽,沈聆替换过丝弦、钢弦,都不得合适的韵律。
    是宁明志找到了优质冰丝,才让雅韵重新焕发光彩。
    遗音雅社乐器古怪稀有,沈聆找不到能够击响筑琴的音乐家。
    是宁明志留学日本,师从名家,懂钢琴、懂小提琴、懂乐理,才在众多社友帮助下,重现击筑古风。
    日记一页一页翻过,全是沈静笃对宁致远相逢恨晚的喜悦。
    钟应时隔几十年,回溯旧时光,都能感受到沈聆字句之间毫无保留的快乐。
    他总是希望宁致远早些成熟起来,收敛心性,与他共奏完美的汉乐府。
    他也期盼着十弦雅韵能与十三弦筑并驾齐驱,给听众带去更好的千古遗音。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背叛了沈聆的期望。
    当沈聆的日记不再提及他,钟应的心情从困惑到愤怒,再到此时此刻的平静无波。
    车辆停在一间古风尚存的宅院门前。
    他下了车,甚至觉得这是一间民国时期的宽敞院落,仍旧保有浓厚的中国式建筑风格。
    可那扇暗红大门旁,明晃晃的挂着载宁的名字。
    钟应沉默的随静子女士进门,旁边守候已久的佣人,托起了一张漆黑郑重的木盘。
    先生,您的电子设备。
    她说的日语,静子帮忙翻译道:钟先生,父亲一直在依靠仪器维持生命,所以对手机、电脑这些电子设备的波长敏感,容易受到干扰。请您将电子设备暂时存放在这儿吧。
    钟应勾起笑,他看向宅院深处的视线,甚至有些阴暗。
    如果我想他立刻去死,是不是只用多带几部手机,保持通话,他就能如我所愿。
    静子被他说得一愣。
    周围的佣人听不懂钟应的话,却见静子脸色不好,他们也变得神色慌乱。
    片刻,静子凄苦一笑。
    也许是吧。但他把筑琴藏起来了,我都没有办法找到钟先生,您要为了一时快意恩仇,不顾筑琴和学文了吗?
    钟应沉默看她,最终将手机扔进了木盘子,发出了一声闷响。
    人该死,那也得找到了琴,拿到了爷爷的录像,再让他去死。
    载宁宅邸的院落宽敞,长廊红柱石砌,分明保留着中式传统建筑风格,与钟应印象中的枯山水、小亭廊截然不同。
    可他们穿过了前堂,到了正院,迎面而来的日式木制宅院的风格,充分印证了宁明志的黄皮日心。
    静子女士。
    专人为他们推开大门,走进了那间宽阔明亮的和室。
    钟应见到了一位腐朽枯槁的老人。
    他的皮肤层层叠叠,泛着暗褐的斑点,头发稀疏银白,如枯死老木,皮之不存。
    浑身都带着仪器的传输管线,连接着不远处的医疗设备,周围还陪伴着三位神情肃穆的人,似乎就是他的医生。
    他闭着眼睛,好像已经死去。
    父亲。静子跪坐在他面前,轻轻呼唤道:我们请来了钟先生,他是樊先生的徒弟。
    听到这句话,他那双沉重的眼皮掀了开来,露出了一条泛着光亮的细缝。
    载宁闻志在温暖阳光之中,见到了一位身材颀长的年轻人。
    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安静的站在那里,垂眸俯视他。
    他的眼睛模糊了,看不清年轻人的长相,却因为那一句樊先生的徒弟,感觉自己见到了一束光。
    室内寂静无声,只有老人骤然急促的呼吸。
    静笃是你吗?
    静子诧异的抬起头,看了看载宁闻志,又看了看钟应。
    她从小无数次听过静笃的名字,还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颤抖着手,这般执着肯定的呼唤一位陌生的年轻人。
    钟应逆着光,将载宁闻志的苍老丑陋看得一清二楚。
    那双浑浊的眼睛,明明什么都看不清了,竟然也配叫出沈聆的字。
    沈先生身患重疾,积郁难解,已经死在了1947年的秋天。
    钟应看了看和室外面阳光普照的橙黄庭院,大约就是这样的秋天,也许还有你面前这样灿烂的阳光
    他嗤笑一声,重新直视无耻的罪人。
    宁明志,你是在装作不知道?
    第71章
    宁明志一直知道。
    他是1945年离开的中国, 临行前还是去了沈家,只想再见见沈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