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国势> 【第177章】 辽阳战血(16)

【第177章】 辽阳战血(16)

    日军在战场上的调动情况立即被敏锐的战区指挥部捕捉到了,随着东线国防军陆续报告正面攻击之敌压力的减轻,以及飞行侦察揭示的外围日军的调动,无不充分说明辽阳会战的第一阶段已经过去,日军两路钳形攻势,平均用力的策略已经破产,为了挽回败局,鬼子开始了新一轮的策略。
    山东前线,一直严密监视日军第三师团和18师团余部的国防军也向大本营报告,当面的第三师团正在陆续后者,原本双方的武装对峙正在陆续脱离,由于日军封锁了中间地带,无法看清楚鬼子在搞些什么花样,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那便是日军在山东半岛上的军事力量正在逐步缩减。
    面对各方面汇集上来的情报,大本营和前敌指挥部开始了紧张的敌情判读。
    “我认为,日军近日的调动,绝不会是为了撤兵收缩,相反,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集结力量,准备对辽阳发起重点进攻。”大本营里,参谋总长张绍曾手执教鞭向秦时竹等人阐述道,“从日本本土的动向来看,山本内阁严密地封锁了辽东战场的消息,国内没有进一步动员的呼声,甚至于对于中日接战的关注也在逐步下降,报界长篇累牍的消息是关于海军在太平洋诸岛上的攻略情况——这决不是日本的烟幕弹,因为军队征调涉及面非常广,如果要进一步动员驰援辽东战场,根本不可能掩饰得住,相反却可以视为山本内阁为了转移陆地战场上的消息而使出的障眼法;从空中侦察和关东州的情报得知,日军最近频繁地从本土和朝鲜调运物资,调运什么不得而知,但方向无一例外都是辽阳南线方向,如果是为了准备撤退,断无此种道理,如果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意图而装作仍旧在对辽阳进行补给,那运输量只需要维持原来即可,根本不必有爆炸式的增长。”
    “我补充一句,朝鲜复国军传来的消息是,日军在朝鲜境内的物资运输几乎全部停滞了,复国军方面一开始以为是因为朝鲜抵抗力量所导致的战果,但我们的情报人员认为,这种状况夸大了朝鲜武装力量的作用,应该是日军主动缩减的成分大于被迫停止的成分。”葛洪义补充往后,张绍曾便笑了,“这两个事情联系起来考虑,那就是日军原本通过朝鲜内陆中转——对东线两个师团的后勤补给转移到了旅大方向,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对战局的判断!”
    秦时竹的眉头一扬,问道:“你们是否认为,除了东线2个师团外,山东前线近2万日军也将增援南线方向?”
    “很有可能!总参和战区指挥部有过情报交换,一致认为,山东前线的日军之所以在辽阳会战发起后一直按兵不动,与我军形成武装对峙,原本是企图牵制我军兵力,甚至打算在辽阳战线取得突破,迫使我军从山东方向抽调兵力增援辽东时发起新一轮进攻的意图。现在日军在辽阳碰得头破血流,不但在山东牵制我军、准备更高层级的钳形攻势愿望落了空,相反,却是被我军牵制在了两地。面对不利情势,日军既然得不到国内增援,那么集中手头可以使用的力量便成为非此不可的选择。”张绍曾的推理严密而富有逻辑,“从山东前线转运至辽阳南线,只要4个整夜就可以了,考虑到日军兵力重整的过程和兵力逐次投入的需要,其实在48个小时后就可以实现兵力调度。山东前线的日军增援至辽阳后,一方面可以补充因为损失过大而不得不后撤修正的朝鲜军和关东军,更可以将神尾师团原本余留下来的重火力加强辽阳方向。”
    “这么说来……”秦时竹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辽阳南线的日军将得到3个师团的日军增援?”
    “基本上差不多,东线日军肯定还是要留一部分兵力监视我东线守军的,但是在关东州和朝鲜留守的其余兵力却可能在这个当口增援,两相抵消,兵力大约为3个师团略强,火力则为4个师团强!”张绍曾说完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火力总参是按照最高限度估算的,但我以为,撑死3个师团的实力,现在正是隆冬,辽阳东线到南线距离不算太远,但道路也不适合大规模转运,很有可能日军是采用轻装调度的方式,将重火力留在原地,这样既避免了东线实力削减得太多,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动优势。”
    “三个师团的援兵。”秦时竹沉吟片刻,离开位置原地踱了两圈步,“李杜他们能不能顶住?”
    “这正是目前大本营和前指争论最大的地方,也是希望总统裁决的关键。”张绍曾上前一步,“总参的意见认为,日军调动3个师团,在辽阳南线的局部空间里形成了对我军3:1的进攻优势,大大改变了原来战场态势,这是其一;经过第一阶段的作战,日军固然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我军的损失也不小,而且敌人基本上掌握了我军的战术和布防重点,雷公由于进入了检修,数日之内不能使用,更缓解了日军的窘境,这是其二;敌人的关东军和朝鲜军经过我军连番打击,在增援到来之前,力量处于最虚弱的状态,这是其三;……”
    张绍曾一口气列举了5个方面的理由。
    秦时竹笑着问道:“总参的应对是什么?”
    “出击!果断地出击!”张绍曾指着地图说道,“无论是东线的日军2师团还是山东的师团,没有3~4天的时间无法对辽阳南线进行实际性的增援,这个时间差完全可以打一场短促出击,通过抢先动手,打乱日军的企图。具体的策略是三条:李杜的第二师抽调精干兵力对敌发起突击,要求最大限度地歼灭敌有生力量,破坏其推进基地;山东前线守军由武装对峙转入进攻,不要求消灭多少日军,只要求打乱3师团的步调,减缓日军从海上增援的速度;东线守军和我军外围力量加大对东线日军的打击力度,摆出吃掉日军东线留守兵力的架势,迫使两个师团不能快速增援……”
    “这个思路有点意思。”秦时竹想了想,“前指是什么意见?”
    “陆总长发来绝密电,前指的要求是:辽阳南线守军就地修正补充,加强一线力量,完善工事,主要用空中力量打击对面的关东军和朝鲜军,保持最低限度的压迫;东线守军和外围守军暂不对敌接战,诱使敌人快速增援,待敌人增援到位后,快速出击,吃掉留守日军;第三,山东前线兵力暂且不动,伺机吃掉日军最后的断后兵力。总之一句话,前指还是从北风计划的出发点考虑,希望利用辽阳南线的磁石效应将日军全部吸引过来,为我军歼敌创造条件。”
    葛洪义也笑了:“总参的意图是分步吃,前指的意思是一起吃?”
    “差不多就是这个区别。”张绍曾说完,就把征询的目光投射到了秦时竹身上,而后者仿佛浑然不觉,只在思考各种可能,权衡利弊得失。
    “但是,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关键不同。”沉默半天之后,秦时竹开了口,他没有马上下结论,只道,“分步吃比全盘吃稳妥,但如果日军在我军第一步吃时就果断收缩,只让我们咬一小口怎么办?”
    “这话不假,但卑职以为,全盘吃固然比较过瘾,但鉴于日军太多太硬,很有可能崩坏了牙或者撑坏了胃!”
    “我个人对分步吃还是全盘吃没有什么偏好,我的目标只有一个,打退日军进攻,破坏日军的辽东战略,最大限度地摧毁敌人有生力量……”秦时竹和葛洪义目光对接,彼此会心一笑,“我倒认为,决定分步吃还是全盘吃的关键,既不在总参,也不在前指,不在我,不在你,不在陆总长或者蒋百里,而在于……”
    “请总统训示!”
    “我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李杜身上!”
    “他?”张绍曾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也是,只在总参和前指来回打转转,忘了征求一线将领的意见了。”
    “立即发电报给李杜,问他,如果打算分步吃,则2师何时可以出动,如果打算全盘吃,则2师在3个师团增援之后有多少把握守住辽阳防线!”
    “是!”
    “等等。”秦时竹叫住了正要离去的叶身怀,“后面加个按语,让他收到电报后1小时内回电,而且不得征求前指或者大本营的意见!”
    就这样,一封标明最高保密级别的电报摆在了李杜面前。
    是分步走还是全盘吃?
    绞尽脑汁的李杜得有一个选择,而这,不仅关系到辽阳军数万将士的命运,更关系到中日两国在辽东战场上的后续,霎那间,李杜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感觉到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他一咬牙:“召开联席会,讨论复电,我要给大帅一个答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