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重生后 第11节
“去吧,今天就安排下去。叫他做好了立刻送进来。”
她得提前送才行了,不能等到父皇生辰。
过了两日,她派人从大慈恩寺珍而重之地取回了开过光的手抄金刚经,又过了没几日,底下人把那一尊捧真身菩萨塑像也带回来了。
李令薇亲手打开了装着它的盒子,再三确认过之后终于认定了,确实是上辈子父皇钟爱的那一尊没错!
“做的好!应该赏!”
手艺确实精细,菩萨的容貌也按照她的要求略微调整了一些,但仍然显得出慈悲为怀的神情来。
宫人有些犹豫:“禀公主,那匠人说,他有一处自作主张,就是菩萨手捧的荷叶盘上,他说照理这盘上应该刻有发愿文的,来不及告诉我们,就自行刻了上去。”
李令薇连忙拿起来仔细辨认,果然在这里刻了一句话:
“敬造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养。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
刻得好呀!
她不知道前世是不是也有这句发愿,但如今在她看来,眼下的境况是父皇一定会喜欢这个的!
她命人寻了个更好的盒子来,上下都垫好赤金丝缎,第二日就去寻了父皇给他献上去了。
“儿臣恭祝父皇圣体康泰,万寿无疆!”
翊宗看着这个女儿乐安跪下来祝寿,心里也明白了当即大笑:“哈哈哈!朕的生辰还有七日才对,怎得你今日就来了?”
“儿臣已经是迫不及待了要为父皇献上生辰礼了。”
“哦?你为朕准备了什么?”
李令薇先是打开亲手抄录的金刚经:“儿臣听闻父皇今日喜欢佛理,特意在焚香沐浴宁神静气之后,在大慈恩寺的香火当中亲手为父皇抄录了九遍的金刚经,又特意请大慈恩寺当中的高僧诵经开光足足九日,寓意父皇长长久久。”
翊宗有些满意:“好,你是用心了的,父皇知道了,你想要什么赏赐?”
“父皇且慢,儿臣还有另外一件礼物。”
“是什么东西还叫你神神秘秘的?快呈上来!”
她不慌不忙打开盒子:“父皇,这是儿臣特意为父皇打造的一尊捧真身菩萨。”
通体金黄的菩萨塑像忽然跃入翊宗的眼帘,他听到殿上的乐安细细道来:
“请父皇细看,这尊菩萨手捧莲叶盘,是因为它原本应该供奉的是佛祖舍利。儿臣从前不懂佛,但在儿臣心中,父皇一代仁君,必定是像佛祖一样体内可以诞育舍利的吧?因此儿臣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觉得它非父皇莫属!”
拿他比作佛祖,翊宗龙颜大悦!
再看眼前的菩萨塑像,他隐隐约约好像也看到了自己的那么两分影子,心里更是高兴。
李令薇接着说:“荷叶盘上还刻着发愿文,请父皇细看。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愿我大景绵延万世长!”
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
翊宗低声念着这句话,刚刚即位时候的雄心壮志又涌现在他心里,八荒来服,四海无波!眼下大景是遇到那么些小小的困难,可是他们总会克服的对不对?
他有些飘飘然了,再看李令薇的眼神就已经是十二分的满意。
这孩子长得是越来越像柔妃。从前的柔妃也是这么一心仰望着他,柔弱无骨似的倚靠着他,这个大景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者。一转眼,柔妃已不在许久了,连他们的女儿都这样大了。
“乐安,你过来,到朕这儿来。”
他用自己最温情的语气唤女儿过来,李令薇听话靠前。
“好,乐安,你很好,不愧是朕和她的女儿。告诉朕,你想要什么赏赐?”
第16章 郭家人
李令薇:“儿臣别无所求,只盼父皇永寿。”
看她乖巧地在自己身边,翊宗更开心了,有什么能比这样的言语更动听呢?
“不行,我皇儿如此贴心,朕不可不赏!说罢,金银珠宝首饰器物想要什么?便是你要天上的月亮,朕也会派人为你摘下来的,哈哈哈!”
哪能真的去摘月亮?李令薇明白,不过是自己讨得了他的欢心。她假装沉吟了一下:“若是父皇非要赏儿臣,那就赏一个承诺可好?”
“什么承诺?”
“听闻贵妃娘娘已经在给永昌挑选驸马了,儿臣心里羡慕永昌有母妃疼爱为她悉心盘算,儿臣的母妃却不能看着儿臣大婚,这已经是一件憾事了。儿臣不愿远嫁,只希望能留在长安,可以时常去母妃的陵墓拜祭,若她泉下有知,也好知晓儿臣已经长大成人,有了驸马,或许将来还有了孩子……”
“求父皇应允,让儿臣自己选驸马!”
她说到动情处,已然是泪光盈盈,勾起了翊宗心里关于柔妃的记忆,只是他还是有点在意:“你可是已经有了意中人了?”
李令薇摇摇头:“儿臣并没有,儿臣是父皇的女儿,万事都不会瞒着父皇的。”
翊宗心里舒服多了。
“父皇,儿臣只是想在长安百家里自己选一位驸马,就像母妃爱慕父皇,父皇思念母妃一样,琴瑟和鸣,相敬如宾。”
翊宗想了想,从前的柔妃确实是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直到最后的时候,她也是怕自己病中的容貌惊吓到自己,不肯相见。只隔着屏风说话,然后求自己好好照顾乐安……
再看眼下乐安出落的如此亭亭玉立心思纯孝,翊宗觉得自己也算交代得过去了,颇觉脸上有光。
“好,朕就应了你,你起来吧。“
李令薇把所有能想到的话全都说了出去,低着头跪伏在地上闭起了眼睛。当父皇说出那句同意的时候,她心里是巨大的狂喜席卷而来。
有了这个承诺,她就不用担心和亲,也不用担心贵妃会插手她的婚事了!
含凉殿舞剑之后,和亲的事仿佛好像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了,可她到底安稳不下来。一日悬而未决,一日宝剑就仍然在她头顶。再加上任性的永昌和看她怎么都不顺眼的郭贵妃,她不能再把婚事的决定权放在别人手上了。
于是她苦思冥想,才打算借父皇生辰这样一个时候,讨他欢心,趁机提出要自己选驸马的事。
没想到她真的成功了!
不光如此,翊宗接着说:“除此之外,朕还有额外的东西要给你。封号你已经有了,等到你大婚的时候,封地也会有,按制公主当食邑三百户,朕大方些,给你千户吧,也算是给你的一点补偿。”
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李令薇心里喜不自胜,连忙又拜下去:“多谢父皇恩典!儿臣必将父皇的恩宠牢记心间。”
翊宗觉得自己收了礼物还做了满足了女儿的愿望,心下十分满足,李令薇直到告退回了清辉殿,仿佛都还在梦幻里。
她终于改写了上辈子的命运。
终于远离了南武,远离了那个成为她噩梦的苍苏。李令薇忽然间觉得疲惫极了,这阵子她一直紧紧绷着神经不敢有太多放松,眼下终于能好好睡一觉了。
-
郭贵妃再次把娘家人请进了宫,这次不一样的是,她的爹娘兄嫂都在场。
襄阳侯郭厚武原就是武将出身,等到女儿入宫慢慢成了宠冠后宫的贵妃,郭家的这个襄阳侯的位置也就越坐越稳,深受陛下信任。
襄阳侯世子郭和玉,也就是贵妃亲哥哥了,膝下也已经有二子一女。
此刻一家人正襟危坐,讨论的还是永昌的婚事。贵妃宠爱女儿,在她的婚事上难免多思多虑拿不定主意。原本想的是结一门好亲,也好为二皇子笼络些助力,可是思来想去,就永昌那个性子,只怕笼络不成反而结仇。
这样一来她就把主意打到了娘家身上。她哥哥如今有两个儿子,长子已经定了亲事,那次子和永昌年岁差不多,又是个好性子的,将来必不会欺负永昌。何况郭家本来就是永昌的外家,哥嫂就是永昌的舅舅舅母,这亲上加亲的事不也是锦上添花吗?
她这才把娘家人请进宫商议,只是这话才说出口,世子夫人也就是她的嫂子刘氏就不愿意了。
“娘娘这是什么意思,让我家小二尚永昌公主?”
郭世子递了个眼神给她,暗示她稍安勿躁。果不其然下一个出场的就是襄阳侯,他没有急着表态,看了一眼郭贵妃。
“陛下对永昌的婚事是什么想法?”
贵妃答:“问过了,由着我们。”
襄阳侯沉思了一下:“话是这么说,可娘娘真要把永昌给了郭家,难保陛下不会心生芥蒂。已经是烈火烹油之势,这么一来岂不是火上浇油?外家势大,对二皇子也没有好处。”
郭贵妃也很无奈:“那永昌许了旁人,陛下就不会觉得我们在拉拢别人有所图谋吗?”
这也是实情,襄阳侯一时无话了。贵妃的母亲侯夫人插嘴道:“娘娘也是为了咱们郭家和永昌好,小二尚了公主,不就稳稳当当地了吗?”
世子夫人不服气了:“母亲话说地轻巧,这爵位没有小二一份,原就是亏欠,这要再叫他娶了永昌,他这一辈子还能抬得起头来吗?!”
“如何就抬不起头来!”侯夫人少见这个媳妇明面上就这么激烈反对,婆婆的脸面挂不住了,当场就差点要和她呛起来。
郭贵妃脸色十分难看,没想到嫂子这么反对,也是永昌性子实在不好,家里人哪还有不知道的。她心里暗暗后悔这些年宠女儿太过,把她养成如今这样的性子,已经是覆水难收了。
嫂子不愿意,永昌要想进门做她的儿媳妇,那可就难了。
她对父亲襄阳侯说:“我原是这么一提,既然家里不同意,也就罢了,还请父亲回去也帮我再想想,还有什么人家合适。”
说罢就转身回去歇着了,自有宫人送郭家人出去。
世子夫人愤愤不平:“母亲偏心娘娘太过,为何不替小二想想,那也是她的亲孙子!公主是那么好尚的吗?若是旁人也就罢了,偏偏还是永昌!”
“小点声!这是宫里,你当你还在侯府呢?”
且不说这两人如何说开,前头的婆婆襄阳侯夫人也不高兴:“如何能不替娘娘着想?她入宫这么些年多不容易,宫里岂是那么好待的?娘家自然要为她分忧!也不想想,郭家没有她能有如今这日子?”
因为永昌的婚事,闹得郭家人自己起了嫌隙。
-
“你说陛下允了你自己选驸马?”
此刻的康宁宫里,李令薇开开心心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太妃,
太妃起初还十分惊讶,可她仔细想想,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总比提心吊胆担心别人插手的强。皇室女的婚事向来艰难,这里面各方的勾心斗角都少不了,这么一招釜底抽薪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好过被动应战。
从前婚事不顺,索性直接当了道姑的公主也不是没有,这皇宫里就有三清殿,既能保住一头秀发,还可以就在宫里锦衣玉食地修行。
可是这样到底孤寂,太妃也不想让李令薇最后不得已走上那样的路,既然陛下金口玉言已经允了,那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得好好挑上一个妥当人才行。
“来来来,我帮你参详参详。”
太妃一下子迸发了许多热情,就和当年她的亲生女儿选驸马的时候一样。李令薇心里暖洋洋地想,其实谁都行,总比和亲强吧!
第17章 陷害
佛祖保佑让她重活一次,能活得不一样,她很知足的。
太妃早就在一旁兴致勃勃地盘算,到底有哪个世家大族家风清正,教养出来的子弟必不会错的。在她心里,这人选自然也不能太差,总得配得上乐安才好。
听见她在那边自说自话。李令薇也忍不住笑了,想起上回太妃讲的郑家子的故事,连忙交代:“五姓七家肯定不行吧,我可不想叫他们到时候来恨上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