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宋朝大官人> 第九百八十三章 谁都没错

第九百八十三章 谁都没错

    “小臣斗胆问陛下。”陈思怀看着赵祯,问道:“陛下身为天子,富有四海,治兆万民,日理万机,心力憔悴。想多要一些体己钱休养身心,这错了吗?”
    赵祯脸色有些挂不住,心说你这小子,到底是来出主意的,还是来拆台的?
    陈思怀则替他回答了:“陛下自然没错,天下之物,本就是陛下的,取舍予夺,也全凭陛下处理。眼下,陛下不忍压榨百姓,而在小臣先生这里拿钱,这更是仁义之举,这有何错?”
    赵祯点了点头,陈思怀又问道:“先生身为臣子,又是陛下心腹之臣,在外为官时,造福百姓之外,还有余钱恭敬陛下。一片公忠体国的拳拳之心,这错了吗?”
    “这也没错……”
    “外头那些御史言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闻风而奏,进而弄得满朝风雨。只不过,闻风而奏,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其余大臣,此刻弹劾先生,亦是有理有据,他们错了吗?”
    “照你这么说来,谁都没用错,那这件事情,本就是对的,可这……”赵祯越听越糊涂。
    “这件事中,陛下、先生、诸位大臣,都没错,错的人早已经死了。”
    “秦九!”
    “就是此人,若不是此人将事情抖漏出来,过了几年,自会尘归尘,土归土。这世间的人并不喜欢真相,他们甚至讨厌知道了真相。”陈思华回到:“小臣之见,先生杀了这秦九,就是为了封住他的口,没想到底下的官员,却是没能意会。”
    “这递奏折的人……”赵祯盯着奏折上的署名,眼神十分狠厉。
    “为今之计,也只有为先生的这两件事正名了。这其中自然不能提陛下拿了这笔钱。”陈思怀替赵祯作解释:“士大夫尚且知其一,百姓更是连一都无法知了,他们听了此事,便会生怨,倒不如不告诉他们。”
    “那如何为你先生正名?难道说这五十万贯,是朕借给他的,他不过是还债?”
    “五十万贯!”陈思怀的嘴巴张得大大的,被赵祯白了一眼,赶紧低下头,道:“陛下,小臣以为,既然这里头不能提为君着想。若想为先生正名,也就只有为国为民可以提了。”
    “杀秦九,便是为民除害。可这钱呢?为国,为国贪墨,这 也说不通啊……”
    “的确说不通,但朝廷若是有了大事,急需用钱,朝廷又拿不出这笔钱,先生的钱,不正好有用?就说先生未雨绸缪,早有预料。却怕引起没必要的纷乱,故而秘密筹集了这些钱。”
    “忽然有了大事,急需用钱,能有什么大事,难不成谎称辽国打来了?”赵祯被自己逗笑了,可笑着笑着,他的脸色又逐渐严肃起来了。
    为何不可呢?
    想朕继承的这大好江山,就是这么从柴家手中骗来的。这么一来,不仅可以免了知应的罪,还为他多立了一功。
    赵祯并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陈思怀,转而又问道:“方才王相说,这袭承基乃是吕夷简的人,陷害你先生的亦是此人,这背后的事情,思怀可想过?”
    陈思怀沉默了有一会儿,才抬起头道:“陛下,袭承基是吕相的人,若说他们利用此事做派系之争,倒是还能说得过去。”
    “可秦九自出京城,一直在民间胡闹,到了太原府才民怨沸腾,最后死在先生失手之下。小臣想不通,难道从秦九出京城,就被吕相操纵了么?若是这样,那也太……”
    陈思怀的话到这里就打住了,言外之意,要么就是吕夷简手伸得也太远了,该收手了。可如果不是吕夷简,还有另外的人,已经在秦九身边安插了人。
    赵祯这么一想,便觉得寒风嗖嗖,拍案道:“知应是朕的臂膀,想害知应,就是想害朕,这次绝对不能对只有有半点不利。朕若退让一分,这背后之人,必会得寸进尺。”
    ----
    次日,果然不出王曾所料,虽然那两份奏折,乃是秘密的送入了大内,可却更早一步传到了汴京的每个角落。
    张氏抱着孩子,跑到太后那里哭诉:“也不知到底哪里得罪了那陈初六,不过是想给孩子,寻几亩薄田和几个良善百姓供养,求一些衣食罢了。那姓陈的,竟然动手杀了的人。太后评评理,这状元公,难道就会欺负我一个弱女子么?”
    太后握着张氏的手:“别生那些人的气,他们在底下对付那些刁民,也难得很。再说了,人家也不是没有道理。天子那边,你去说过了么?”
    “还……还没敢去,皇上日理万机,不敢拿这些事去烦他。再说皇上和这个姓陈的,关系还可好。只怕,只怕皇上因为这事,从此就冷落我了。”
    “好孩子!”太后欢喜地笑了,牵着张氏的手,站了起来,道:“你识大体,知轻重,体谅皇上的辛苦和难处,果然是个好孩子,皇上没有宠错你。哀家帮你这一次,替你去说说情。”
    “谢太后……”
    对于外官而言,秦九之死,乃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旦处理不好,哪怕奏折上用词不妥,找来的都是诛三族的大罪。可对于宫里的人而言,这不过是又死了条狗,最多引起一点“家庭纷争”罢了。
    在太后的调和之下,赵祯与张氏只见的感情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在这宫墙皇城之外,就不是这么平静了。街头巷尾,勾栏瓦舍,芸芸众生,贩夫走卒,亦是知道了这两件大事,对此便议论纷纷起来。
    陈初六离开汴京,已有差不多两年了。但在这片市井繁华的地方,却总是缺不了关于他的传闻。这传闻多半有真有假,假的多半是附会之说。
    明明是江南某官员的政绩,用故事说出来,无一卖座。如果将这故事原封不动,将主角和第一配角的名字换成陈初六和黑小伙,那这个故事准卖座。
    至于陈初六为何能一天之内,从太原走到杭州,说书人解释说,好心的人,都有神仙帮忙。
    再加上汴京中说书的人,多半是从醉桃源中出来的,故而编出来的这些故事,都是陈初六机智勇猛,为民做主的故事。故而在民间,陈初六逐渐便有了如包青天那种形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