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858章 想的挺好

第858章 想的挺好

    赵曦最想知道的是:北辽南京道到底有多少人进了中原?
    这个数字可以间接的反应出北辽汉人的归心。
    从太宗高粱河溃败以来,国朝与北辽在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上,有过很多次的战役,或者说冲突。
    一次次的败北,把整个燕云十六州的汉人的心寒了。
    第一次因为归心,百姓对王师北上翘首以盼,第二次心存侥幸,第三次第四次,一次次都以溃败收尾,没有人再对王师抱有希望了。
    如果这一次燕云当地的子民自觉南迁,也就是说,燕云之地的汉人,对中原王朝还是认祖的,也就有了归宗的趋向。
    如此,国朝一旦与北辽开战,在燕云等地就能取得百姓的支持,这对战事的利处不言而喻。
    “难道宋国不怕挑起战争吗?我大辽百万精骑时时枕戈待旦······”
    “萧使,枕戈待旦是说兵器为枕,以待天明,白天不用,也不必时时。至于我大宋是不是担心战事,河东之战便是明证!”
    怎么章惇也上口了,他的嘴刁钻,呛人能呛个半死。
    “萧使,章阁老的意思是说,河东之战停战后是有协议的,萧使应该不会承担两国撕毁契约的风险。就是三五个草民的事,谈不上战争不战争。”
    苏辙这是补刀还是帮章惇缓和?反正赵曦听着不像缓和。
    一个人一张嘴,还是面对内阁这些所谓博学善辩者,可想这辽使在这勤政殿里有多难受。这不是战场,他不能骑马抡刀的砍杀,只能被一群惯于辩论的人挤兑。
    憋得脸红脖子粗的。
    差不多行了,没必要针对一个辽使这样。原本有些担心是要开战,这时候知道跟战事无关又上劲了。就是王安石也是一副看热闹的样子。
    “王相,丁口之事,想必辽国皇帝也不会出尔发尔,到底是辽国有怎样的困难,内阁还是了解一下较好。”
    “既然是兄弟之邦,有些忙该帮还是要帮的。内阁具体处理一下吧。就这样······”
    没多大意思,就是个扯皮的事,既然北辽遣使来说,应该不是准备开战。赵曦也就懒得关注了。屁大的事,都对不起自己如此郑重。
    “宋国皇帝陛下,我大辽就是要求允许南京道南迁人员北还!”
    辽使见宋国皇帝似要结束接见,顾不得什么了,也忘记被挤兑了,喊着把目的说出来了。
    “哦,契约签订,我朝自不会阻拦北还之人,大辽不阻拦南迁之人,这是契约确定的。只要有人北还,应该没人拦着······”
    北辽与国朝的生活水平完全是两个层次,赵曦不觉得在中原待久了的人,还会想什么北还。
    “宋国皇帝陛下,我大辽希望宋国可以遣返南迁之人。因南京道丁口南迁,以至于我北辽耕田荒芜,粮食难继,为避免我大辽心生掠夺,从而纵骑南行,还望宋国皇帝能慎重考虑。”
    又是这一套,真当大宋还是原来的大宋,还担心什么千骑万骑南下呀?
    “官家,兄弟之邦的吃饭问题,该帮忙还是得帮忙的。南京道的汉人也不会放牧,北辽以牧业为主,出现粮食问题倒也有情可原。”
    “老臣以为,只需北辽以牛羊交换,朝廷完全可以责令国朝的粮商供应兄弟之邦的粮食用度。”
    “如此一来,北辽放牧,国朝种粮,北辽以牛羊,乃至羊毛交换粮食,国朝确保北辽粮食用度。这才是真正的兄弟友邦。”
    王安石这样冠冕堂皇的说出来,还义正辞严的,乍一听真觉得他就是为宋辽友好着想的。问题是,除非北辽朝堂全体都犯傻,怎么可能让国朝左右北辽的粮食,那是把命脉交予他人拿捏。
    大宋是安南,也不是原本的大宋,没有被北辽打趴下,甚至还在处心积虑的谋划收复燕云。大宋敢于将一部分粮食需求依赖于安南,是因为大宋对安南有绝对的胜算。
    而北辽,就是早年,也不存在绝对的优势和绝对的胜算,更何况有河东之战的前车之鉴,北辽对大宋也未必没有怯战之心。
    “我大辽饭食不需要宋国操心。大辽只想让宋国遣返南迁的南京道逃民!”
    辽使倒是清醒,死咬住一个要求。不对······赵曦似乎明白了什么。
    “萧使,朕想知道,你朝所谓的遣返,是指遣返哪些?”
    “官家······万万不可!”
    “万万不可!”
    赵曦话音刚落,内阁所有人都在劝阻。不说朝廷立场问题,就是站在各自利益上,这事也不能做。
    “稍安勿躁。朕就是想知道······”
    “宋国皇帝陛下,我大辽所求,只需要遣返三年以内的南迁逃民即可。”
    算是让步吗?三年以上者,已经算是大宋子民了。
    “辽使,遣返三月内可行?”
    “宋国陛下,三月逃民又有何用?最少难逃两年做工的逃民!”
    有点得意忘形了。这萧易算是第一次出使大宋,还是有点不了解大宋的情况。原本道听途说当今宋国陛下的一些事,在听到宋国陛下口风放松时,自己就跟着放松了。
    这时候,整个勤政殿的内阁也明白了。
    北辽那里是什么粮食危机,那里是什么南逃的丁口,原来,北辽的想法是大宋培养出来的熟练工匠。
    这时候赵曦不再说话了,只是看着这北辽的使臣萧易,诸位内阁也都看着萧易。
    萧易不傻,自然感觉到了,也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王相,内阁处置吧,要好生招待外使。”
    这一次,萧易没再喊话,眼睁睁的看着宋国皇帝陛下退去,自己站着无所适从······
    大宋销往北辽货品,已经不再限于原本的茶叶、丝绸、瓷器之类了,马车、烈酒、羊坊的制品,甚至一些吃食等等,可以说是吃穿用度的物品,应有尽有,每隔几年就有新鲜的物事出现。
    说什么南迁的逃民,谁会在意?原本北辽的一些朝臣在鼓动汉人南迁,就等着有一天可以召回来。
    当以私义难以实现原本目的时,才有了官方遣使的做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