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782章 微服私访(五)

第782章 微服私访(五)

    事情不会总是按照自己猜测进行的。
    赵曦一直担心皇城司准备的车辆会扎眼,为自己的安危计,王中正找来战车,赵曦都不会奇怪。没想到赵曦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没想到皇城司找到的是相当朴实的马车。
    “官家,苏城主说,这辆车集合了工坊城所有技艺的精华所在······”
    “是样车?”
    “回官家,苏城主说这是最新的样车。”
    这个赵曦知道,工坊城每当核心技艺改进后,都会尝试着做一些物品,车辆也是其中一项。因为规制的原因,样车不能按照官方的规格做,所以,样车基本上都属于那种没有任何特征的车辆。
    不过,所谓的最新款样车,赵曦倒是有些期待了。
    现在,工坊城的工艺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连赵曦也是不了解的。赵曦是真正的做个引导者,不怎么去干预属于这个时代的发展。
    后世车辆那些什么系统和结构,赵曦不懂,却也知道什么承载呀、转向呀,以及什么操控性、舒适性之类的说辞。
    曾几何时,赵曦也在讲武堂随意的聊过这些,他肯定讲武堂的记载中是有这些内容的。而苏颂作为亲历者,都知道。
    当然,赵曦不是纯粹的按照后世的叫法讲述,都是从乘坐体验和驾驭体验上去迂回的说明的。
    所以,赵曦见到这样本车的第一时间,是先看看所谓的地盘······
    轴承?苏颂真的鼓捣出轴承了?赵曦当初提出的只是设想,牵扯的办法是当时的弹珠,并排放几个,然后可以滚动前行,没想到苏颂真的做出了轴承。
    再看支撑,避震也有了,整个马车的承载多少有了些雏形。就连转向也可以在此车上见到。所有的物件都很简陋,但赵曦却看到了整个国朝工业基础的进展······
    “中正,让内务府划拨些钱粮,对参与此车的所有官员、工匠予以重奖!国朝之大功绩,都是大功臣!”
    能看到这样的马车,看到工坊城工艺的大突破,是赵曦决定微服私访后,最大的收获。
    赵曦在亲政后,已经很好有功夫关注这方面的发展了。因为他自己没法让理论基础成体系,能做的也只能是给些方向。苏颂、沈括等人,真的没让他失望。
    “官家又让内务府奖励何人?因为何事?”
    “富相······”
    赵曦本以为内阁会让诸如王安石、吕公著之类年轻些的内阁随行自己私访,没想到会是富弼。
    “官家,臣主中枢,反倒是最不需要亲自在场的。况且,有太子留守,老臣是在繁忙朝政中,唯一有空闲的内阁。”
    富弼这话还是带着点怨气的。朝廷都忙成浆糊了,官家却要生私访的心思。昨日所言,本来只是劝阻官家,结果就成这样了。
    富弼乃至内阁,都不敢猜测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太子也大早又早早的到了勤政殿,偏偏官家出宫,并没有旨意让太子监国······有些事臣工们真不能随意猜测。
    不过,富弼的话里话外,还是有所指的。实事求是而已。
    “官家,奖赏何人?因为何事?可需要朝廷一并赏赐?”
    既然是国朝大功绩,大功臣,朝廷也是应该有所表示的。
    “富相,朕所说的就是这辆车······看似与常车没区别,只要富相了解其中的工艺,也会像朕一般,有意奖赏。”
    “富相,先看看轮毂······”
    “官家,老臣不懂,这又是何物?”
    “此乃轴承。王中正,缓慢的让车动起来······”
    没有比实例更有说服力的。只要车辆动起来,以富弼的智商,很容易看到此物的应用之广泛的。
    “官家,这是用于车辆,若是用于水轮,用于床弩,用于······”
    “富相,确实如此,这几乎是诸多产业的基础,或者说可以让诸多产业大幅度提升产能。朕就是为此奖赏,准备奖励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臣工和匠人。”
    赵曦虽然并不太清楚轴承的用途,却也知道,轴承使用范围是相当广的。
    “官家,封爵就不必了。朝廷这些年战事颇多,封赏的爵位多了,朝廷的爵位也就泛滥了。如今西北、西南等新国土,需要官吏甚多,倒不如赐些恩补的官吏,补充一下新疆域的缺额。”
    原本称为三冗之一的冗官,谁曾想会出现缺官的情况······
    今日出行时的心情很好,就是富弼含沙射影的劝说,也没有影响赵曦的心情。
    有些门,一旦打开了,本身所具备的吸引力,就会让很多的有志者走进去,最终由量变到质变。
    赵曦相信,国朝的工艺最终会变成科技,也最终会迎来所谓的蓬勃发展······这将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
    今日出行的地点是阳武县。至于原因吗,赵曦记得在政和初时,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时,曾提到过阳武县放淤改土种稻。
    昨天在汴梁看了国朝的商贸,今天赵曦想看看国朝的农耕。现今的阳武县,应该是后世的原阳县。而后世原阳大米闻名于世,不知道现在的阳武,在王安石倡导的放淤改土种稻下,是不是有了雏形。
    阳武县位于汴梁西北,距离汴梁百多里,并且需要渡过黄河。
    赵曦并不一定要达到阳武县城,他只是想看看国朝的农耕而已,或者说想看看后世闻名于世的原阳大米,是不是在这个时代就萌芽了。
    王安石的农田水利法,并不是基于赵曦的出现而有的,原本的历史就有。
    汴梁周边,沟通黄河南北岸的渡桥不少,国朝繁荣的商贸,甚至连可以通过轨道的渡桥都有,像赵曦一行所坐的马车,渡河的更是数不胜数。
    “官家,此马车没有颠簸之苦,工坊城确实用心了。”
    “这是避震,也就减震,在支撑马车车厢下,添加具有缓冲作用的钢片,可以随道路颠簸而动,从而使乘坐者感觉不到颠簸······”
    “官家此行意欲如何?”
    “汴梁是国朝商贸集散地,看汴梁商贸便可了解国朝商贸。朕此行,是想看看国朝农桑。”
    “富相也知道,政和以来,朕在农桑上花费的心思最少,或者说整个国朝于农桑之事的投入也最少。出来看看,了解最基础的情况,在国朝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后,朝廷要适当侧重一些农桑方面的政策颁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