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唐残> 第637章 齐唱离歌愁晚月

第637章 齐唱离歌愁晚月

    “有人偷袭本阵又怎样,何以自乱阵脚呼。要尽管相信自己的袍泽和友军,发挥一往无前之态势。”
    已经抵达金华城外十数里外的前进营地里;负责打援和反攻的葛从周,闻讯亦是脸色肃然喝声道:
    “莫管他几路过来,吾等直管他一路杀去;只要能够及时打穿敌军的防阵,只取敌阵腹心不得不救的关要之处,就自然可以迫使敌军不得不主动邀战和决胜了。。”
    “作为战场上的机动之师,现下的争取决胜之道,就在与敌我之际的用兵神速,于贯彻行事果断与否,最忌犹疑不决坐失战机了。”
    “州城里的敌军且不要去碰,就算主动杀出来了也不要与之纠缠,但是周围的村寨和戍垒,还有地方来汇合的兵马,就随便我们打好了。。”
    “打下来的地方也要放走几个报信的,这样才能引得城中的敌军动起来,若是此辈主动出兵来救援就更好了,这意味着局部战场主动尽在我军手中,看他能及时救援几个。。”
    “诺。。”
    左右顿然一片轰然应喝声,随即又鼓号和哨子声中,变成一支支营地中奔涌而出的人流在金华城附近肆虐开来,而又让守军开始疲于奔命的竭力应对。
    于是又过了两日之后,葛存周率领重新汇集起来三营两团的人马,径直杀到了一处大型戍垒前;
    “这就是天成戍,号称婺州境内的第一大镇戍,。。戍主便是婺州(今金华)刺史王壇的叔父,因此藏了不少甲械和粮草。外墙俱是不容易点着的木桩夯土夹墙。。”
    一名膀子缠着绷带而长相老成的驻队校尉邓伦为他介绍道:
    “俺聚集附近的人手,尝试打了几次都没打下来。。主要是未尝携带足以攻坚的火器,还有城中就近杀过来的呼应,故而一直没能就近立下营盘来,还焚坏了好些车船器械呢;”
    “现在你们过来就好了。。只要能挡住州城那边的牵制和威胁,就凭咱这些人手别说是以类对垒,就算是这天成戍也可再度尝试慢慢收拾下来了。。”
    “不用了,我们采取两手准备,一起解决好了。。”
    葛从周却是毫不犹豫的否决了他的想法,然后又补充到。
    “这次又有新器械投入使用呢。。”
    随后校尉邓伦就看见了,与其说是全新的器械,不如说是改良版本的装备。十几辆专门强化过外露构件的大车,在简单改装之后就变成冲车一般的事物。
    只是这些伴随着推举滚轮大牌一起,顶石冒矢而几乎不为所动,冲到墙垒近前的“冲车”,并没有任何的撞头和凿击部分;
    只见它们墙根在停顿片刻之后,就接二连三的震动着迸发出大蓬的浓烟和碎块,而相继在某种反冲力之下倒退回来。
    与之相对应,则是多出来十几处不同程度崩塌的墙垒缺口。已经呼啸着蜂拥而入的太平士卒;然后又变成在叫喊和厮杀声中逐渐被点燃的处处烟火。
    这一幕,也让长期在江东外围地区活跃,新近才归建行事的邓伦很有些唏嘘起来。仅仅才间隔了不到两年多的光景,太平军本阵的势力就已经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如斯了。
    而不多久之后,才点燃求援烽火的戍主王彤,就已经被沿着几条主要街道,具列整齐推进的长矛、刀排、弓弩和火铳等战团、战斗组,给逼到了自己本家坞堡的塔楼上。
    然后又在自下而上被堆柴点燃的火焰熏天当中,带着一众武装的子侄家人,如同凋零落叶一般的跌坠下来。
    而在不久之后,来自金华城方面的援军才在旗鼓喧天当中仓促杀到。然而,迎接他们的就只有戍垒中,满目疮痍的坞壁残垣废墟和密密麻麻吊死在墙头上的尸体们。
    “天杀的贼子,当与势不两立,可怜我王氏满门世代与人良善,又何遭此劫啊。。”
    刺史刺史王壇的族弟,东阳兵马使王向先割发掷地而仰天拗哭道。然后他又狠狠的对左右喊到:
    “都给我把戍中剩余的活人给找出来,我要看看是哪个杀千刀的敢于贼通。。害了我王氏亲族。。”
    左右都没有人敢于制止或是劝谏他,因为都知道他这是要杀人泄愤,并以为一时的威慑了;因此也有人举刀挺枪的舔舔嘴唇,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来。
    只待一声令下,就争相恐后的带队冲到戍垒中,那些看起来犹自完好的民家当中,又在哭天喊地和告饶哀求的声嚣当中,不断将那些灰头土脸的幸存居民给驱赶出来。
    因为有相对坚固的外围防护,以及占尽方圆百里内数万亩田地和山林水泽、池泊,王氏家族的私兵部曲守卫,因此当中的千余户民家还是相对保全完好。
    因此,这些来援官兵们很快就捉鸡拿鸭、牵狗拖猪,又在手推小车和驮畜身上挂满了布帛和酱菜坛子,看起来收获颇丰又相继满载而归了。
    而王向先也只是面无表情的冷冷看着这一切。对他来说,既然自己伯父所代表的一大群族人都已经不复所在了,那再维持这点眼皮底下的体面和吃相,又有何用呢。
    所以,很快就有一些被迫当场指认和告发出来,曾经当众与贼军有过接触的人等,在表情复杂的众目睽睽之下,被五花大绑送到了王向先的马前。
    然后又在持起彼伏的哭喊和辩解声中,被不分男女老幼都剥光衣裳,绑在木桩上头朝下的覆土埋住。
    然后在陷入窒息的外露身体挣扎挺动当中,至上而下一刀剖的器脏和血水倒淌而下,就像是凭空在腹腔内绽开了一朵朵残酷而鲜艳的花色。
    这就是被称为种血荷花的酷烈处刑,也是他们这些乡土出身的官军,一贯用来威慑和恐吓那些流贼和暴民的常用手段之一。
    然而,望着这上百具死状惨烈的尸体,王向先犹自不满意的别别嘴,他并不觉得光靠这点人就能与贼军里应外合。
    然后又有心领神会的部下上前,开始了新一轮哭天喊地中的甄别和指认。。。直到绑满了新旧尸体的木桩已经达到了五六百具,他自觉稍加宽悯的下了最后一个命令。
    “把所有的女人不分老幼都给我带走,再告诉剩下的人等,胆敢有人与贼相通,就莫怪满门如此下场了。。”
    当这些官军欢天喜地背负着各种抢来的物资,拖曳着一串串束手捆绑起来的女子,就此踏上归途不久之后,才在道路的岔口上遇上另一支前来汇合的人马。
    只见对方人人披甲而背负着弩弓,看起来就要比王向先的麾下更加精锐的多;高举着的也是团结兵的旗号。
    “我等沿着大批足迹,在分河口和前路上分别守候和埋伏了大半日了,未见任何贼军复还往来的踪影。。难道真是远遁而去了。”
    领队的都将兼族人王重照拱手道。
    “那就加快脚步回城。。此番出兵多少还有些关碍呢。。”
    王向先当即喝令道。
    随即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在抱怨连天当中不不得不丢下一些负累,又将走不快的妇人留在后队专门看管,这才勉强加快了速度向着金华城方向奔走而去。
    然而,当他们抵达来路的东阳江小支流上一座桥梁时,突然就被堆砌和设置的阻碍物给挡住了;随即就有人自发上前奋力挥动刀斧砍劈和搬运开来。
    然后轰的一声巨响和烟柱腾起之间,将将他们如同纸片一般的炸翻、吹飞开来;残肢断体散落在河水里到处都是;
    随即整座桥梁就在支架折断的脆裂声中,也带着桥上躲闪不及的剩余官兵给轰然坠于水中。就像是某种响应似得,顿时有震耳的轰鸣声从水边草荡中亦是接连炸响开来。
    随着那些灰烟滚滚的气浪斜向迸射而出的,是一大片夹杂其中碎片和铁渣;顿时将那些因为受阻而堆集在行路上,漫不经心而略显疲色的官军,给相继扫倒、打翻了一片又一片。
    最后,在爆炸中变得七零八落的草荡和烟尘当中,林立的“太平”青色战旗也被高高举起来,而引导着无数冲杀出来的伏兵;
    顿时将这些犹在混乱和惊惧当中的官军,截断和切割成无数首尾不能相顾的局部。
    当第二日头重新升起来的时候,金华城的墙头上,已经可以看到在城下一箭之地外,被堆砌起来的数个丈高的尸上,还有胡乱插在上面婺州团结和东阳团练的旗帜。
    而在一片嘈杂声中登上门楼的大将军张自勉,亦是脸色再度沉了下来,这显然又是一次擅自行动的恶果。
    他虽然早早就三令五申令地方上做好清野坚壁的准备,一旦事有不虞就能迅速将力量收缩和撤回到城内来。但是这些本地军伍显然还是尤有侥幸心理,而暗自打了折扣。
    这一次的婺州刺史王壇,为了救援自己的本家而私自倾力出兵的行举,让足足有四千多名的精壮士卒,就这么因为个人的私心而无端折损掉了。
    随后,脸色苍白的婺州刺史王壇被拖了上来,又在宣告下当众剥去了甲衣;而在众目所注的兔死狐悲或是幸灾乐祸的眼神之中,噼里啪啦的脊杖起来。
    “惟愿诸军仅以为戒共赴艰难,”张自勉痛心疾首的看着周下聚拢起来的各位守臣和军将道。
    “不然,就算是贼军不得杀,我也要先斩了尔等的头颅,以正视听。。”
    “唯尊大将军号令,断不敢有违。。”
    面面相觎的众人亦是心悦诚服,或是饱含意味的齐声应和道。
    然而,这时城下再度响起了了告警的号角声。随之而来的是大批身穿铮亮整片胸甲和铁鳞护肩、锁链护腿,头戴白翎园盔的贼军马队,就这么堂而皇之的绕城而走。
    。。。。。。。。。。
    而在淮南的扬州城内,众目睽睽之下的楚州刺史兼兵马使高越,正跪在紫云楼下长久不起,而引得左近出入的各色人等议论纷纷:
    “这已经是第二日了啊。。高七指还真能挺下去么。。”
    “高郎君好歹也是令公的子侄,又是一方守臣,何故如此呢。。”
    “据说是因为贼军过境的惨状吧,楚州偏据淮上要冲,除了山阳之外其余为贼屡破屡复,这次更是申州贼头刘汉宏亲至。。”
    “谁知道好容易才挡住了刘贼的攻打,却又被蔡州贼那边渡过淮水的孙儒部给偷了城,只得数百人乘船脱走出来,眼下正是人地皆无了。。”
    “那又如何,谁不知晓如今的內府是谁在当事,郡王又最听谁人的道理呢。。谁叫他当初既然于梁(瓒)左(长)史那边亲善呢”
    “粱左使既有方略而不肯应承他出兵,就莫怪他求到內府这边,被晾起来了。。”
    刚刚回来述职的前幕客,如今外州从事新罗人崔致远,却是忍不住诵念了一句诗文:
    “千村万户皆鬼域,广陵城中登上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