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舆论战(二十)
俗讲,有点类似于曾经在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说书、评书,后来在清末民国时集大成,诞生出了脍炙人口的评书艺术。
这种娱乐方式并不是李恪首创,而是前汉时释教东传,寺中高僧为吸引百姓公开讲经,慢慢演变而来形成的艺术形式。
因其“粗陋”,常年不为士大夫阶层所接受,但在社会底层却极受欢迎,受众极多,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
而今的物统局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里面的人事繁杂,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其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李济荣、李济平等英才更是层出不穷。
很早的时候,有关俗讲的提案就送到了李恪的案头,让李恪最感兴趣的就是:“通过俗讲来向普通百姓宣传太子殿下伟大、光辉、正确的形象”。
若不是再三确认,李恪都要怀疑提出这个提案的人是不是也是一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了。
这种宣传方式很接地气,可以轻易在普通百姓中取得优良的宣传效果,但李恪却一直压着没让人去实施,因为时机还未成熟。
直到这一次广南大胜,李恪已经在彻底在交州、广南站住了脚跟,这才把提出这个建议的秦道人派往京都城,开始着手实施由下而上的宣传计划。
至于为什么提议之人是个道士而不是个和尚,其实也不奇怪,释家的俗讲多重轮回,道家的俗讲却多有斩妖除魔、飞升成仙的意趣,相互比较而言其实并不弱,可以说是半斤八两吧。
这秦道人本来就是一个奇人,据说是出身终南道庭,却不修剑道也不学道藏,唯好历代前辈留下的各色游记与传说。
渐渐的秦道人已不满足于自己贪看,还喜欢上了到处与人分说,道庭中人碍于其身份背景,既头疼又无奈。
最后机缘巧合,竟是让秦道人在俗讲一事上如鱼得水,如此双方皆大欢喜,秦道人的父母长辈也放下忧心:
最少有这一技之长傍身,饿是不可能饿死了。
上次道门大宗师乙千秋受徐无咎蛊惑参与谋逆,却被太子李恪一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给忽悠的怀疑人生。
终南道庭中人多有不满,生恐道门唯一的大宗师就此疯癫——虽然以前就够疯癫了——失了依仗。
唯独秦道人知晓之后,对太子所提的“氕、氘、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又对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北玄真人心生向往,居然就此不告而别,不远万里的前往花城投效。
更让秦道人高兴的是,他向太子殿下提的“俗讲劝善”建议,得到了李恪的重视,而且还是以他为首,在京都这个首善之地开始试行。
秦道人并未一上来就有什么大动作,而是先借着物统局的其他任务,深入京都民间,体察民情,这才阴差阳错的,把那李大个选为第一个俗讲人。
这李大个口舌并不如如何灵便,但越是如此越显得真实,在秦道人的调教下,李大个的俗讲也渐渐有了些名气。
对于有人质疑,其实秦道人并不如何意外,只是没想到出面的人来头还挺大。
这一日李大个正在讲述自家有眼无珠,空有发财股票在手却盲目听信世家谣言,以至于错失发财良机的故事。
这一段大家基本都听过,但还是耐不住爱听。
而李大个也讲的多,已经很是熟练了,在秦道人的教导下,慢慢的还往里面加了些起承转合,讲到入港处,茶楼里喝彩声此起彼伏,打赏的铜钱落在锣圈里琳琅作响。
李大个正收钱收的高兴,冷不丁楼梯口传来一声断喝:
“就是你这骗子,在此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么?
你好大的胆子,敢犯这等聚众造反的不赦之罪。”
茶楼里瞬间一静,人人吃惊,不晓得这俗讲怎么就扯上
李大个哪里吃得住这般弥天大罪,心里一慌,下意识的就望向自家师傅。
秦道人面色不喜,也不知道是不满徒弟不争气,还是对有人来砸场子不满。
等那生乱之人走上楼梯时,着实让秦道人吃了一惊:
“怎么会是这老贼?”
被秦道人忌惮的老贼姓杨,出自弘农杨氏,一个底蕴不输五姓七望的二品世家大族。
秦道人与这老贼打过交道,而且杨老贼能直接打上门来,恐怕背后花的心思不少,自己再藏在徒弟身后也并无太大意义。
心知躲不开的秦道人截住那杨老贼喝道:
“杨公仁,你来这里作什么?”
杨元昭,字公仁,而今弘农杨氏中盛名最著的经学博士。
来此之前,杨氏就做了大量的调查,但秦道人的出现还是让杨元昭吃了一惊。
但这种惊讶也只是惊讶而已,杨元昭并不怎么在意,立即反唇相讥道:
“你来问我,我反倒要问问,你这老杂毛不在终南山祸害人,跑京都城来趟这浑水?
还是说,终南道庭已经开始在东宫押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