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

    柳玉琴煮了一大锅毛豆, 放在一边凉着, 两个弟弟等在一边, 一个劲地流口水。柳玉琴好笑地打发他们出去玩一会儿,又弄了一大碗酱汁把毛豆拌好,才叫他们回来吃。
    瞎公一回来, 就见到柳吉柳祥正端着一大碗毛豆在吃, 又是可惜又好奇地说:“大姑娘就会做吃食,怎么还能这样吃豆子啊。”
    豆子不成熟,他们是不会摘下来吃的, 但成熟了的豆子, 一般也就只能煮在饭里吃了, 当菜吃其实也并不好吃,所以多半都卖掉了,再换些豆腐什么的回来吃。再不然还有冬天发些豆芽菜来吃的。直接煮毛豆, 带着壳子的豆子吃,瞎公还是第一次见到。
    柳吉柳祥直接让他尝,拌了酱汁的煮毛豆, 其实可以当小食吃, 也可以当下酒菜吃。瞎公尝了一点, 果然觉得味道很好,笑道:“敢情这样吃, 味道真不错啊。”
    “那是, 天天黄瓜茄子的, 煮点毛豆换个口味。”柳玉琴笑道。她知道, 瞎公是舍不得粮食的,肯定不可能象她这样摘这么多半成熟的毛豆回来煮着吃。
    果然,瞎公就说了:“换个口味也行,只是这豆子都快要成熟了,现在吃了怪可惜的。”
    “我们就是尝几顿。”柳玉琴赶紧说。
    瞎公自己倒是不好意思了,说:“大姑娘心里自有一本算计,我尽是瞎操心。”
    “哎,我就尽会琢磨吃食了。”柳玉琴笑道。
    瞎公又说:“眼看着庄稼快要成熟了,今年会有个好收成,大姑娘也不用太发愁来年的口粮了。”
    今年风调雨顺,又增加了果园这边两三亩的高粱大豆什么的,算起来收成已经比去年要多了。虽然果园这边的田是薄田,但因为柳玉琴照料得格外精心,高粱大豆的收成已经超出瞎公的预期了。这令他心里十分高兴,再加上时不时卖点鱼,半山山庄人又时不时来吃顿饭,等于同时多了三个进项,来年的两家人的口粮完全不用发愁了。
    其实这样一算,反倒比柳奶奶支撑着柳家时的收入起码高出了四成,瞎公不由地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这样下去,果园这边收成会越来越好,等秋收后,再来翻两亩地,按照柳玉琴的想法弄一户佃农回来帮着干活,等到果园的果树慢慢长大,以后的日子就完全不用担心吃不饱了。不能慢慢积攒点家业下来呢。
    “是啊。对了,这几日咱们出去找找佃农吧,赶在秋收前找到人,咱们也能轻松点,不然这么多田,哪里忙得过来啊。”柳玉琴又提到佃农的事情了。秋收是最忙的季节,所谓抢收,就是得在一定的时间内,把这些成熟的庄稼全收割晒干保存起来,不然,一年的劳作就白废了。
    “行,过几天我出去看看。实在不行,就在村里雇两个短工,帮几天吧。”瞎公说。光靠他们一家三口,再加上柳玉琴是真的干不完这些活。这可不是能等的事情。地里的大豆要不是快点收,豆荚就会自动炸开,豆子就落到地里了。
    “在村里雇短工,也不是不行,一是怕别人也很忙,没空闲时间啊。二是,我不太想让村里人知道果园这边的东西。”柳玉琴说,她怕自己这个小果园,还没成气候就被村里人眼红了。而且她很明白,现在柳家在众人眼里就等于是肥羊呢。要是知道这边的荒坡都可以开垦出来,她也怕村民们又起什么妖蛾子。
    瞎公想了想,也同意她的担心,说:“那就尽快找佃农吧。不过这事也急不来的,大不了我们先请短工在地里干活,让哑婆过来果园里干活。就说她身体不舒服,要歇几天。”瞎公倒是很快就找好了借口,柳玉琴点点头,说:“也行,就先这样说好了。”
    她也知道,找佃农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再说了,最近又忙,瞎公也没时间出去找。单凭她自己,她也知道这事办不成,现在她一个都不敢单独去赶集呢。毕竟集市也不近,再加上年岁小,她也怕自己保护不住手上的银财。
    时间就在忙碌中飞快的又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这天又到了瞎公带柳家姐弟上集市卖鱼和采买的时间。
    结果,他们卖完了鱼,准备去采买时,就见到了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柳玉琴本是不想看热闹的,不想柳吉柳祥却已经飞快地跑了过去,她只能跟着过去了,瞎公一见她也过去了,自然也跟上去了。
    搞了半天,地上躺着个约十岁大小的男孩子,一对看似他父母的夫妻还带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女人在一边哭得死去活来,男人哭丧着一张脸,手脚无措之极。那小点的孩子,也是一副怏怏的样子,一只手抓着他爹的裤腿,也是满脸的泪水。
    一个老婆婆正在冲众人磕头,说:“大家行行好吧,给点钱,救救我孙儿吧。”
    “这是怎么回事?”柳玉琴小声问身边一位大娘。
    大娘抹了把眼泪说:“唉,这家人是从外地来的,说是来寻亲的,不想亲没寻到,盘缠倒是花光了,那孩子却发了急症,又没银钱医治,只怕是活不成了。”
    “那他爹怎的不去寻点活干?”柳玉琴又问。
    “哪里没寻活干啊,这几天天在四处打零工呢,可是赚的那点子小钱哪里顾得过来。再说了,咱们这地儿,要零工的也少啊,他也不是天天都寻得到活儿干啊。”有人说。
    原来这户人家已经到这里来好几天了,一来那孩子就生着病,亲又没寻到,举目无亲一无所有的。一大家子,就为难到了这个地步。
    瞎公也找了几个人问了问,其中还有他熟识的人,一圈问下来,得到的答案都一致。柳玉琴冲他使了个眼色,瞎公明白地点了点头,对那男人说:“我这里有点活要你干,先给你一两银子,让你孩子去医病吧。”说着,他接过柳玉琴偷偷塞给他的一两碎银子,给了那位哭泣的母亲。
    那母亲立马抱着孩子去了附近的医药铺子,那男人脸上也露出了点喜色,连忙说:“老大哥,您要我干什么,我力气大,能干很多活的。”一两银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不算是小银,众人见有人拿了银子出来,就慢慢都散开了。
    瞎公看了男人一眼,说:“也不急这一时半会的。”说着也往那医药铺子去了。
    集镇上也就这一家医药铺子,掌柜的本身是个大夫,兼卖草药,也算是祖传的技艺,医术人品都不错。张大夫见到瞎公和柳玉琴,也都是熟人,很快就明白了是他们出了银子,就说:“这孩子的病想要医好不容易,他得好好的将养,不是吃一天半天的药能好的。”意思是说,这孩子就是个病秧子,要是搁在有钱人家慢慢养着,也能养得差不多象个好人,但搁在穷人家,只怕是没办法的。
    “先抓一两银子的药,救救他再说吧。”男人说。
    张大夫点点头,写了方子吩咐铺子里的学徒去抓药,并且说:“立马就在这里煎了吃下去。”他也知道这户人家是外地来的,因为没有银钱,也没有住客栈,就直接在外面露宿。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好地方可以煮药了。
    前面张大夫已经给这孩子看过诊,连诊金都没要呢,还半送了他们两剂药,不然,这孩子只怕早就死了。但再多的他就不可能给了。毕竟他也要养一大家子呢,手头也不富裕。
    趁着煎药的空档,瞎公又细细问了男人一些问题,知道他是个没地方去的人,又见他农活方面很熟习,而且夫妇两人,那手一看就是干惯了农活的人,就问:“我们要户佃农,就是干些庄户活的,虽不说有多好的条件,但总也能保你一家有个安身之处,粗茶淡饭吃个大半饱。”
    那男人自然肯,还千谢万谢地说:“我们本来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一家子能种个四五亩地呢。能有个安身活命之处,就很满足了。也不敢奢望太多。”
    原来,那病的孩子是男人吴大有大舅子的儿子,那老婆婆是他岳母,家里出了事,祖孙两就来投奔女儿女婿了。但女儿女婿很快也一样受了牵连,只得匆匆变卖了一点家产,往这边来寻吴家的族亲,却根本就没有寻到。
    吴家人的行李物品还不少呢,虽然只是破旧的衣服被褥,锅碗等物,却足足装了三只大篓子,可见只要是能带上的东西,他们都一直带在身边。
    柳玉琴问过张大夫,那叫赵满儿的孩子的病不传染人,而是底子虚之后,也不再纠结什么了,吴家其他四个人,说白了都是饿的,也没什么病。只要不是病,也不传染人,柳玉琴就放心了。
    所有的钱都拿去救赵满儿的命了,其他的人一天只能讨点东西吃,哪里可能吃得饱,再加上担心,这些人自然是又饿又累,半死不活了。柳玉琴暗叹了口气,又去买了点最便宜的粗馒头及一个白面馒头和一碗面汤回来给吴家人先充充饥。
    粗馒头三个大人各自分了,白面馒头和面汤,就分给两个孩子了。病人赵成只吃了三口馒头,倒是喝了半碗面汤,剩下的就全给那个叫吴小满的孩子吃了。有了东西下肚,吴家几口人的脸色都好看了很多,人也精神起来了。
    吃了药,又吃了饭的病人赵成也慢慢恢复了点生气。赵奶奶喜出望外,只恨不得给柳玉琴和瞎公下跪道谢,他姑姑赵氏脸上也同样露出了点喜色,连声道谢,一个劲地表示:“我们一定会好好干活的。”
    于是,吴大有带着一家老小到了牛家湾。瞎公也没和村里人说吴家的身份,先安置在自己家里住下了。瞎公家的灶房也一样是三小间,收拾一下,空出两间来,一间让这对祖孙先住上,另一间让吴大有一家三口住上了。暂时只能这样挤挤了,等忙过了秋收,就去果园那边盖间房子,给他们这一大家子住。
    虽然柳家有空地方可以住人,但瞎公不敢让吴家人去柳家住。毕竟柳家就三个孩子,他还不敢相信吴家人,得先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观察一段时间。再说了,柳玉琴也没这样想过,她也不喜欢外人住在自己家,就连瞎公他们一家三口就是单独住着呢。
    地方虽然很小,但吴家人却很满足。因为把带去的钱大头都给赵大仓看了病,就剩下点卖鱼的钱,柳玉琴也没敢多买什么,总共就割了二斤五花肉要了一副猪大肠,买了十斤粗粮就回来了。而这十斤粗粮还是给吴家人吃的。这一家子五口人呢,十斤粗粮也不过是能吃个三四天呢。好在菜园子里的菜多,多了一家人,也不怕。
    吴家人自己开伙,菜园子的菜让他们自己随便摘着吃。另外柳玉琴又分了一块五花肉和一小罐子盐给他们,猪大肠她弄熟后也分了一碗给他们。又分了点盆子桶子类的日常用品给他们。
    吴家人虽然穷,但带的行李物品倒很齐全,包括衣服被褥和锅碗炊具类,瞎公直接在院子里给他们搭了个简单灶,他们倒是很容易就自己开火过起了日子。
    “你们自己煮饭吃,这些粮食是分给你们的,后面的菜园子里有菜,你们随便摘,想吃什么就摘什么,都有多的。”瞎公又说。
    “好的,多谢了。”吴家人道过谢,煮了饭吃就早早一家子人都歇下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吴大有夫妇两人就要找活儿干,柳玉琴也不客气,让吴大有先跟着瞎公他们去田里忙,而是让哑婆带着赵氏到果园里来忙活。赵奶奶暂时先在家里歇着,照顾两个孩子。
    赵奶奶还说:“我也能干活,就让小满看着点成儿就行了。”
    “不用了,你先歇几天,把身体养好再说,等到秋收才是最忙的时候。”柳玉琴说。
    吴家人这才发现柳玉琴才是当家作主,都吃惊地瞪大眼睛,瞎公说:“别看大姑娘年纪不大,本领可大着呢。家里一应事务她都打理得斤斤有条,还有一手好厨艺,还能时常招待些贵人们在家里吃饭呢。”
    吴家人齐齐表达了敬佩之情,都十分好奇地看着柳玉琴。
    柳玉琴说:“因为干活的人少了,我才要找一户佃农的。你们只要好好干活,我也不会亏待你们。如果你们不想干呢,过段时间也可以走。不然,我也可以引荐你们到大户人家去当下人讨生活。我认识几位贵人,他们时不时还我家吃顿饭,并且他们那里也缺人手。”
    吴大有连忙说:“主家这是说的什么话,小的们虽然没什么见识,但也晓得言出必行,再说了,得了您的银子给成儿治病,也不能白得啊。您放心,我们一家子一定会好好帮您干活的。”
    “其实我们柳家以前也算是个富裕人家,只是我祖父我爹都盛年去世,我奶奶才带着我们回乡下来了,怕的就是一门孤我寡妇的,守不住家业。”柳玉琴干脆给他们解释了一下柳家的情况。这些事情,也不怕外人知道。但她说的时候也模糊了重点,让别人以为柳家在外地还是有些得力亲戚的,不怕被人欺负了去。这也算是警告吴家人,不要以为柳家就三个娃儿,就可以有些小心思了。
    吴大有听了,直说:“等他俩长大,柳家会好的。”
    “那是。”柳玉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显得自己胸有成竹之极。更是镇住了吴家人。一个十岁大的姑娘娃儿,果然是当家作主惯了的人,说话办事都利落的很。吴大有夫妇心里越发信服柳玉琴了,言语间也越发小心了。
    赵氏好好梳洗了一翻,柳玉琴才发现她年纪应当不大,就是脸盘有些黑,手也显得很粗大,一看就经常干活的农妇。一问,她果然说:“我二十五岁,我男人才二十四岁。”
    “那小满几岁啦?赵成又几岁?”柳玉琴又问。
    “小满五岁啦。成儿十岁了。”
    “哟,小满和我弟弟差不多大小啊。”柳玉琴笑道。
    赵氏羡慕地看着柳吉柳祥,说:“哪里比得上主家的娃儿长得好哦。”柳吉柳祥长得结实,显得比同年纪的孩子要高大些,再加上生活也不错,又没受苦,身体一看就很健康,比起吴小满意确实无论是横看还是竖看都高大些。
    “你们只要用心帮我干活,我断不会短你们吃喝的,粗粮淡饭总能让你们搞饱肚子。吃的饱了,身体自然会好起来。以后,我教我两个弟弟识字时,也顺便教教我家的两个孩子。”柳玉琴笑道。
    “啊,这真是太多谢主家了。”赵氏激动地差点儿语无伦次起来了。她真没想到,柳玉琴还能教孩子们识字。她虽然没读过书,但却也知道识字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柳玉琴这也算是恩威并施了,她想让吴家人老老实实地留下来,帮自己认真干活。因为她真的很需要人手,而且是忠心没有二心的人手。不忠心,三心二意的人,她也不要,她还怕这样的人反过来对付自己呢,毕竟柳家姐弟三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吴家人的来历,她无法去查,但也不会就这么放心大胆地用着。谁知道,吴家会不会是别人安排过来的坏蛋呢。她怕人家不过是做了个局子引她上当而已。这种事情,她不得不防。
    她打算等陈三他们过来了,让他们也帮着自己打听一下吴家人的情况。希望吴家人,是真的如他们说的那样。也希望吴家人能按她所想象的那样,在这里安安心心的帮着自己干活。
    “怎么回事,陈三怎么还没来啊?”柳玉琴暗叹道。她发现自己现在真是举步维艰呢,她恨不得自己身边有两个瞎公就好了,她就不用这么缺人手了。
    ※※※※※※※※※※※※※※※※※※※※
    昨天出去吃饭,饭店那煮毛豆大家一致认为还没有我弄的好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