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苏厨> 苏厨 第507节

苏厨 第507节

    如今的僧人吃肉喝酒也寻常,会烧猪待客的,可不光光只有一个佛印。
    相国寺里就有个和尚惠明,“善庖,炙猪肉尤佳,一顿五斤。”
    苏油都跑去吃过,味道的确不错。
    因为苏油的阉猪推广出来之前,猪肉只有乳猪才可口,所以惠明用的还是乳猪。
    贼残忍,但是,嗯,真香。
    惠明烧猪还很出名,道隆也不管他,他的院子甚至直接就叫“烧猪院”。
    大相国寺的奇葩还不止惠明一朵,还有一个叫澄晖的,竟然娶了一个艳妓,每逢喝醉就得意洋洋的宣称:“如来风流快活,光前绝后。”
    浮浪子弟称其妻为“梵嫂”,求见不得,干脆夜里在他门上贴了张纸条——“敕赐双飞之寺”。
    开封还有一座大庙叫酺池寺,皇亲国戚们经常去这座寺庙玩,在偏殿里与那里的寺僧们召妓聚饮,方丈也并不责怪。
    更搞笑的是广南,和尚们放贷经商赚得盆满钵满,操控了商业和金融业,无数妹崽趋之若鹜。
    于是和尚娶妻生子都是常事,有人因此特意写诗笑话这个地方:“行尽人间四百州,只应此地最风流。夜来花烛开新宴,赢得王郎不裹头。”
    所以说大宋度牒贵,它贵得有道理,这特么就不是什么宗教身份证明,这是产业准入证明!
    华严宗持律还是比较精严的,不过现在大宋自己都还没有到持戒整饬的地步,更别说外国和尚了。
    周二得到了其父蜀中菜式的真传,又在张散的海船上游历四方,鹊巢鸠占当了一把龙家的行政主厨,整出来的菜式把龙继才都惊着了:“这,这些菜品,是我家厨房里出得来的?”
    周二一脸羞惭:“少爷莫要见怪,材料一时凑不齐,家伙事儿也不太顺手……”
    苏油看着那盘鲜切的鱼脍便心痒难耐:“牡丹鱼脍,这手艺可以的。来来来,大家动手!”
    五斤的清蒸大红嘉琪鱼;还有四指宽的大带鱼,分作香煎,红烧,梅汁三种口味;梭子蟹,如今叫三疣白蟹,分了盐焗和爆炒,还点了辣米油;另外有一大笼清蒸贝壳虾蛄之类的海鲜杂烩,外加香溜鱼片,鱿鱼炖鸡汤,海带烧老鸭,椒盐油炸小石首鱼,拌海蜇头,蒜蓉蒸蚝……
    不光苏油觉得大快朵颐,就连龙继才,王德甲等当地人,都没有吃过如此丰富美味的做法。
    龙继才拱手道:“少保,这些都是川中的做法?”
    第七百五十一章 蚝油
    苏油笑道:“哪里,其实都是各地做法,不过酱料调料上用了蜀中的东西而已。”
    “除了清蒸,盐焗,还有鱼脍,剩下的要用到豆类制作的酱油,豆豉,豆腐,豆酱。你们没有发现,豆类与鱼类海鲜,真的可以搭配得严丝合缝吗?”
    “这也不是贪图逸乐,多一勺蒸鱼的豉油,多几片姜片,临出锅泌去蒸鱼的汤汁,撒一把姜葱丝,浇一勺明油,能逸乐得到哪里去?”
    “这最多算是尽力将自己的现在的生活,过得更多一分雅致,多一分情趣,其实不难,关键看有没有心思。”
    “小山先生,怎么样这一桌?可登得大雅之堂?”
    晏几道赞不绝口:“味道绝对没问题,不过要登大雅之堂,花色摆盘上还要下功夫,比如蟹肉就得取出来。怎么,明公这是准备将物产送去汴京?”
    苏油说道:“鲜货想想办法,其实是可以送去一部分的,不过那只是为了打响海产的名声,成本太高了。主要还是得走干腌的路子。”
    晏几道觉得好奇:“路上得两个月呢,那是淡水如何带得去活物?”
    苏油说道:“我家可是养金鱼的行家,养鱼嘛,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保证水中氧气溶量,过滤槽得力,从杭州养到汴京不是什么难事儿。我又不是给所有汴京人,只要宫中官家能尝到海鲜就行了。”
    晏几道有些忧心:“明公,此举怕是要招惹物议。”
    苏油笑了:“这是四通商号的老套路,叫联络客户感情。我千里迢迢给陛下送几条新鲜嘉琪过去,陛下他好意思不收购我两浙路几万斤海产?”
    晏几道哑口无言:“你,你这……”
    苏油理直气壮:“你就说这些海产,运到汴京,是不是对汴京百姓有好处?今年新春汴京人家能在万姓集买得到海带黄鲞,瑶柱干鲍,蟹粉蚝油,那他们开不开心?”
    晏几道又愣了:“什么是蚝油?”
    苏油贼笑:“高级货色,以后汴京城绝对会流行起来的高级货色。”
    席间苏油又给几位族长讲解了此次大船队出海的章程,因为四通海船安全系数很高,航道也是跑熟悉了的,加上先进的测量技术,航海是绝对的暴利中的暴利。
    因此薪水也就定得很高,比龙继才这县令都要高出两倍,月收入二十四贯包吃住!对于昌国县丁口日入百文的普通家庭来说,这简直就是后世家中出了个飞行员的节奏!
    吃过晚饭,苏油与金悌,义天,晏几道,龙继才还准备谈谈佛法聊聊诗词歌赋,结果门口就开始人影不断,都是前来打听消息的。
    被搅扰得聊不成,三娘又没见到踪影,苏油不由得有些记挂,干脆叫上张麒去拜访,就当消食散步了。
    来到三娘家,娃子们总算是都回来了,大的才十二,一共五个,家道的确艰难。
    一家人正在吃饭,没米饭,全是海菜鱼虾之类。
    这还真是穷得只有天天吃海鲜了,苏油看着娃子们碗里的丝瓜烧淡菜,砸了砸嘴:“火单上忘记写这个了,不过没油也不好吃。”
    三娘赶紧起身:“官人来了,还没多谢官人命人送来的银带鱼。”
    苏油看桌上压根就没有银带鱼,估摸着已经被三娘腌上准备卖钱补贴家用了。
    也不好提这一茬:“收到了就好,你们先吃饭,不用管我,我就随意看看,家里冬瓜丝瓜倒是结的倒是不错。”
    转了一圈,屋后还有一圈鸭圈,养着一窝鸭子,估摸着家中的蛤贝鱼虾之类的边角废料不少,一个个长得油光水猾。
    苏油点头:“三哥,这家的鸭蛋肯定巴适。”
    张散点头:“还不缺盐。”
    如今鸭蛋一个也就十文钱不到,苏油说道:“一会儿再让三娘搞点咸鸭蛋。”
    张散笑道:“少爷是想起我们小时候了吧?”
    苏油叹气:“也算是给他们一项生计吧。走,再回去看看。”
    孩子们已经吃完了,估计也是三娘也让他们赶紧。
    三娘捧出一个陶罐:“官人,这是今天将鲍汁滤过后熬出来的,我闻着挺香,是你要的东西吧?”
    苏油用手指蘸了一点尝过,笑了:“你还放了盐。”
    三娘说道:“我家的鲍汁本来就要放盐的。”说完又有些担心:“是不是不合用?”
    苏油说道:“合用,就是这个,哈哈哈,蚝油!三娘有没有想法开个工坊?我出钱投资!”
    三娘有些吓着了:“就弄这个?”
    苏油点头:“就弄这个,不过这种弄法产量太低了,得换一种生产方式。”
    三娘有些忐忑:“就怕……耽误少保的大事。”
    苏油笑道:“耽误不了,你这么勤劳爱整洁,做个工坊管事绰绰有余,这个蚝油你先这么弄着,等我新法试验成功再找你大干一场。”
    蚝油等海鲜产品的鲜味,对如今的宋人来说,成因非常神秘。对苏油来说,就是将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而已。
    要分解蛋白质,就需要酶。
    听起来好高大上,其实光苏油知道的都有两种——一种是木瓜粉,另一种,就是豆豉或者豆酱。
    豆豉酱里的酶是枯草杆菌产生的,木瓜的则是自己天生的。
    剩下的工作就好办了,就是将蚝肉磨浆,水解,滤渣,熬制。
    当然要得到更多的鲜味,还要加糖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加淀粉调弄避免分层,这些就是长期研究美食积累出来的生活经验了。
    这个东西真不是苏油从后世带来的,纯粹是他结合后世知识和几十年大吃货的经验,觉得完全能够弄得出来。
    看着三娘和孩子们靠着残次的或者小号的废蚝当做食物度日,苏油觉得,有必要改变一下这家人的生活。
    招募海员是有要求的,这事情是张散亲自把关。
    郑侠第二日方才起来,灌了一顿海鲜粥,被鲜美唤回了精神。
    然后就被苏油拉着在三娘家后院搞实验。
    三娘很开心,少保包圆了家里的干货,还订制了咸鸭蛋。
    给家中送来了几百斤谷子,几十斤米,几十斤油。说是自己喜欢吃三娘家的丝瓜烧蚝与冬瓜贝壳汤,每天一早拉着郑侠和晏几道在这里鼓捣到晚间。
    三娘是寡妇,不过少保不是一个人,因此也不怕别人闲言闲语。
    蚝浆加入富含枯草菌的豆酱汁,以及稀盐酸,这些都是当年研发酱油弄出来的套路,发酵一段时间后,浆中的蛋白质就被分解了不少。
    这样的蚝浆,一开始就比三娘那种土法浓稠很多。
    经过沉淀和过滤,就得到了原始蚝汁,渣滓才丢去喂鸭子。
    还有喂鱼。
    一个安静的海湾里,被苏油弄起了一个鱼排,这次打到的毛色完好的嘉琪鱼,都被苏油送去养在了里边。
    最大的一条上了十斤,堪称嘉琪鱼王。
    然后上锅熬汁,得到原汁蚝油。
    原汁蚝油色泽灰暗,易分层,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好保存,因此,必须对原汁蚝油进行改色第二次加工。
    先将铁锅加热,抹一层素油。然后放入糖加热溶化。
    糖液起泡粘稠,呈金黄色后,加入水和原汁蚝油。加水的目的是稀释里边的游离氨基酸,再缓缓加热,保持九十度左右,将蚝汁颜色逐渐转变成红褐色。
    接下来类似勾芡,采用一定配比的淀粉及海藻熬出的胶作为纤维素增稠剂,使液体不分层,并具有浓厚的外观,提高产品的质量。
    这个过程中还要加盐,用于提鲜和防霉。
    最后就是装瓶蒸制高温消毒,然后加盖密封。
    其实和做酱油类似,不过时间短得多。初步工艺流程摸索出来,已经是五日之后了。
    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报
    今天就是尝试这个产品,苏油做了个蚝油青菜,蚝油冬瓜,蚝油烧排骨,吃得几个娃子满脸笑容。
    经此一事,晏几道对苏油的吃货本质算是彻底见识到了,大宋百姓又多了一项改善餐饮的鲜味剂,这东西的价值,将不比酱油,香醋,甚至永春露差上分毫。
    苏油说道:“这玩意儿,与鱼类,肉类,海鲜,蘑菇,蔬菜搭配,味道会更好,娃子们,好吃吗?”
    小娃子们都疯狂点头。
    “好!从今天起,三娘你就是四通商号昌国海鲜坊的勾管!你要将岛上类似你这种情况的家庭组织起来,从小做大,生产各种海鲜产品。蚝油方便运输保存,价格也不贵,将是商号的一项主打!”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