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调查
张玉良赶到的时候,发现这里人迹很少,但是不远处的街边围了几个年轻人,而年轻人的中间被包围着的林南紧紧抓着一个中年男人。
林南向眼前的年轻人努了努嘴,“咯,警察来了。”
几位年轻人看过去,果然看到了一辆警车停在了路边,从上面下来了三个穿着警服的人向他们走了过来,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几人也就不怀疑林南说的话了,“原来他真的是个好人,被抓的才是坏人……”
“年轻人,看事不要只看表面,以后不要这么冲动了。”林南颇有架子的将人教育了一顿,抓住老王就往张玉良的方向拖了过去,“张警官,你看他是不是就是你们要找的人?”
虽然是个疑问句,但林南却是肯定了的。
张玉良拿出画像将人的五官一一对比了一番,肯定的点了点头,“就是他!”
“你们干什么?我没有犯法,你们不能乱抓人啊!”老王还在挣扎,死不认罪不说还想混淆视听,林南被吵得有些不悦,直接一拳揍了过去,成功的让他闭上了嘴。
“这些话,你还是留给法官,留给那些被你卖掉的孩子们说吧。”张玉良说着,摸出一副手铐将老王的双手铐住,这一铐才发现林南将老王的双手绑了起来,而起绑人的手法还挺不一般的。
“哎哟,你小子懂得挺多的嘛。”
林南讪讪的笑了笑,“呵呵,学过几招。”
抽出一根烟递给林南,还帮忙打了火,张玉良有些感叹,自己一伙专业的人找了那么些天都没有找到的人,竟然被这个普通人给找到了,不过这总归是好事,离破案的日子又更近了一步。
“这次啊多亏了你,这龟孙子太能躲了。”张玉良吐出一口烟圈说道。
林南摇了摇头,他能找到这人还是因为小叮当的道具帮忙,要是没有道具,他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呢。“这是我应该做的,不都说了警民一家嘛。”
“你小子不错啊。”张玉良一拳打在林南的肩膀上,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小子说话中听,虽然他们是警察,为人民服务是应该的,可是有些人却把警察的服务当做理所当然,不感谢一声就算了,还指东指西的,总好像欠了他八百万似的,虽然能够理解,但还是挺让人心酸的。
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和笔,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递给了过去,“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有什么线索欢迎提供。”
林南点了点头,没有说自己一普通人哪来的线索之类的话,他将那串电话号码看了一遍之后,记在了手机上面,然后给张玉良打了一个过去,“这是我的电话号码。”
张玉良将林南的电话号码存了起来,多年警察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叫林南的小伙子以后一定还会联系他的。
老王被拖上了警车,林南没有理会几个年轻人欲言又止的样子,也径直离开了这个地方。
林南心想,抓到了老王这个接头人,那么接下来的事情顺藤摸瓜就应该很简单了吧,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老王一进入警局就什么也不说,除了自己是冤枉的话,别的只口不提。
偏偏警察有个规则,不能对嫌疑人使用私刑,不然真想揍得他连他妈都不认识。无论警察怎么说,怎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老王依旧不说话,看警察的眼光就像在看一堆表演的小丑,气得张玉良差点砸了一张桌子。
在调查之下,大家也知道了这个老王全名王兴财,是邻市的人,今年41岁,从小就是个偷鸡摸狗不学好的,父母为此也费尽了心思可就是纠正不过来,在老王读完高中辍学后,就一直在街上跟人鬼混,20岁的时候因为失手差点将人打死,害怕坐牢跑了再也没有回去过,而他的父母赔了受害人一大笔钱耗尽了家产。
无奈,警察去邻市找到了老王的父母,两位老人才六十多岁却已经白发苍苍像八十岁的样子,看得警察心里都觉得心酸。但是公事还得公办。
“大爷,大妈,请问你们是王兴财的父母吗?”来访的两个警察一男一女,都是今年刚从警校毕业的。
大妈一瞬间有些征愣,恐怕是太久没有听见过这个儿子的消息了,随后有些迟疑的望着眼前的人,“你们是?”
“我们是警察,想要问一下关于王兴财的情况。”女警察微笑的说道。
刚说完,大爷就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将大妈拉到自己的身后,横眉冷目的瞪着眼前的两人,“我们不知道,那小兔崽子都二十年没有回来过了,是死是活我们都不清楚。”
两位警察还想问些什么,眼前的房门却被毫不客气的咚的一声关上了,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有些无奈,随后两人又走访了一些常年居住在这里的邻居,得知了王兴财的确这二十年来都没有回来过。
王兴财什么都不说,线索就断在他这暂时没办法继续下去,张玉良只好派出大量的警察对王兴财被抓到的地方开始向四周排查,查看了街上所有的监控,一点一点的将王兴财的行踪给扒出来,然后找到了他暂住的一家小旅馆。
据小旅馆老板所说,王兴财已经在这住了半个月了,说是来这个城市旅游的,每天要么早出晚归,要么就是待在房里不出来,别的倒没什么奇怪的地方,就是这半个月都见他独来独往,也没带什么行李,感觉不像是来旅游的。
做记录的警察同志听着点头,心里这人本来就不是来旅游的,“那您觉得他还有没有别的可疑的地方?”
小旅馆老板想了想,突然啊了一声双手一拍,“我想起来了,记得几天前,我和一个朋友吹牛的时候,就说到我这旅馆里住了一个怪人,一住就是半个月,我朋友说大半个月前他那也住了这样一个人,我俩一合计,我俩说的很可能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