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那些人忙什么,杨清不管,第二天照常上下班。
    上班时,接到家里打来的长途电话。
    杨爸在电话里说,“清儿,你在那边过得还好不?”
    “好,还不错。你在家里怎么样,那位没有来家里厂里找你的麻烦吧?”
    说到这里,杨爸沉默了会儿,“没事,没来找麻烦,我就是接到消息,提醒你一声,你妈最近又在打你的主意。可能要让温柔去首都找你?”
    “啊,温柔回城了吧?”
    “嗯,回城进了百货大楼,做采购,最近要借出差的机会到首都找你,可能想让你给想办法把温柔也调进首都。”
    杨爸一直关注温柔的动向,不是他的本意,是老家的老娘交代的。
    “爸,我知道了。你上班主意安全,主意身体健康,按时吃饭。还有照顾好建华,等我有长假的时候回去看望你们。”
    “嗯,你自己也好好的 ,别太省。”杨爸爸现在与闺女的关系亲近了许多,他也知道一碗水还是要端平,对闺女上心了许多。没事就给闺女写写信,说说心里话,唠叨唠叨家里的一些事情。
    例如,儿媳妇罗敏已经怀孕的事情。虽然还没有三个月,但他知道以后第一时间就写信告诉了闺女。
    杨清也是刚收到这封信。
    还及时的给罗敏打电话恭喜她。
    “嗯,知道,你自己也是别省,吃好喝好才身体好。我弟也花不了多少钱,别现在就想着为他以后结婚攒钱,养好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操心人操心着家里的人那几个。
    “嗯。”
    心疼长途话费,说了几句,放下了电话。
    杨爸爸心里暖乎乎的,有闺女真好,比儿子体贴多。
    温柔要来,杨清摸摸下巴,想着这人有什么能耐能找过来。
    温柔现在还没有来,等她到还有几天的时间。
    担心也没用。
    特事特办,一颗丹药就治好了身体很糟的董老,虽然不是真正的濒死,但身体状况确实很差。
    这样的事情匪夷所思,报上去以后,开会研究。
    然后彭老又被指使去找杨清讨要了两颗小培元丹送去科学院研究。
    里面一群中医大师,西医顶尖的医生,以及一些化学方面的大咖。
    齐聚一堂,在科学院研究两颗丹药。
    还有几种伤药药粉,也一起研究。一样提供了一些,杨清无事一样,安静的上下班,在单位也不拿乔,反而越发的低调。
    董老出院以后,没有回家,又住回了干休所。
    干休所的老人们,也不全是天天住在干休所。他们在干休所外,都有分配的房子。
    有些每年来小住一段时间,有些是常年住在这边,即便常年住偶尔也回家去住一段时间。
    中午,在单位食堂吃过饭,杨清出来溜达消食,走在小花园里,就“遇到”了等在这边的董老,彭老 。两位老人见到杨清还没有说话就自己先乐起来。
    彭老开口就是家乡话,“丫头,出来消食啊?”
    “彭老,董老,是有事吧?”单刀直入,不兜转,直入主题。
    “哈哈哈,老董,我就说丫头聪明能猜到吧?”
    其实两人都挺尴尬。
    这丫头一点也不好玩,一点也不知道婉转些。
    董老咳咳两声问,“小杨啊,我想上门感谢你,可又怕给你带去了什么麻烦。我与家人商量了下,明天请你去我干休所的家吃晚饭,你有时间吧?”
    “啊,有,您老人家亲自来请,我肯定得去啊。”
    彭老也忙说,“星期天,我家请你吃午饭。有空没有?”
    “有。”
    “那说好了啊。”两人得到答复欢喜不已。
    身边有个神医,不说治病的手段怎么样,至少人家制作丹药的手段了得。
    这样的人只能交好。可万万不能疏远。
    正好两人都需要感谢杨清 ,请她吃顿感谢饭,是应该的。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两人才挥手满意的离开。
    第二天下班以后,董家在首都的子女都来到干休所。
    董家目前只有两兄妹在首都,还有两兄弟在地方部队。
    兄妹俩人的伴侣还有孩子也一起来到干休所,得到父母的交代,知道今晚请的小姑娘只能交好不能得罪,具体原因,他们也不知道。父亲说,不能说,是国家秘密。
    四个字,多重的分量。两对夫妻都是中年人,也经历过战争年代,也是早早的参军(后来转业到首都地方单位),无论性格咋样,可觉悟是有的。
    知道四个字的分量,也代表着不能问。
    都是下班前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带着替父母准备好的礼物,好菜,来到干休所。
    进门就开始忙活 ,第三代要等放学以后才能来。
    杨清来的时候,董家蛮多的人。下班以后,杨清也回了趟不远处的家里。
    回家拿了礼物出来的,到楼下遇到朱九老娘。。那老太太的跟老鼠见猫一样,蹭的就跑进屋,吓的呀,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如此。
    董老带着儿子一直在家门外踱步,远远见到杨清就迎上去。
    寒暄过后,进屋。
    屋里原本打打闹闹的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都望着今天爷爷(姥爷)家里的贵客。
    几个孩子只有一个想法:贵客怎么是个漂亮的小姐姐。
    刚穿越而来时的枯瘦的黄毛小丫头经过快一年时间的养,已经白白嫩嫩,还长高了些。
    小脸蛋也张开了一点点,更加的好看。
    底子真是不错。
    柳叶眉,明目皓齿,肤白貌美大长腿,挺翘的鼻梁,一切都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
    几个孩子看了好一会儿,直到杨清与长辈们寒暄完毕,几个孩子才没有继续盯着看。
    杨清坐下前,递上礼物。虽然是感谢她,但第一次正式的上门做客,杨清也带了礼物。特意找别的熟悉董老的老爷子打听过,董老在首都的孙辈有四个,兄妹两家一家两个孩子。
    没给长辈们送礼物,四个孩子一人送了一份礼物。
    “这是?”董老接过,发现礼物居然是小小圆形瓷瓶。
    “董老,这是送给您家的几位弟弟妹妹们。您替他们收着。”
    杨清也没有解释,因为瓶子上有贴上纸片,上面有写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效果。
    让她们自己看。
    晚饭很丰盛,有鱼有猪肉,有鸡肉,比过年还丰盛。
    吃过晚饭,坐了半个小时,杨清告辞离去。
    等杨清离开,董家油全部聚在一起,“爸,那小杨同志,送的是什么呀?”董家女儿有些好奇。
    “我瞧过,是膏子,刚才没好意思看上面写的什么。我拿出来瞧瞧,我想应该是好东西。”
    说着,从茶几底下拿出来礼物瞧。
    四个瓶子,有两种。一种是玉容膏,一种是冻疮膏。
    此时,首都的孩子,多半都有冻疮。
    一旦患上冻疮,想断根,在此时的医疗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这个,玉容膏,写的很玄乎,效果好吗?”
    董老漫不经心的瞟一眼说这话的儿媳妇,淡淡的说,“不喜欢啊,送给我们两老的。”
    两家都是各有一儿一女,正好,一家一瓶玉容膏一瓶冻疮膏。
    此时杨清已经回到家里。
    远方的南湘省,小杨生产队。
    杨家老宅
    下工时,杨三叔从城里赶回来,挑进城的箩筐里装着两个大包裹。
    一路赶回来,气喘吁吁。
    进到家门就扔下了肩头的扁担,直奔堂屋桌子上的陶水壶,倒出来一杯水,满满的一杯水,咕噜咕噜不歇气的一口气全喝完。
    渴死人,包裹太重,压的他肩膀都生疼。
    喝完水 ,坐在铺了旧被子的凉床上,一点也不想动。
    家里下工的人陆续到家,“老三,搞莫子鬼,惨白着一张脸。”
    “爹,娘,清丫头寄来的包裹也太重。下次我不去拿包裹,要去也可以,借村里的牛车去。反正要给大哥他们送菜,一举两得。”
    杨老三的一席话,被杨老爷子一脚踢过去。“有个屁用,不知道吃了多少米,挑这么点子东西就变小白脸,你说你个鬼用。”
    杨老二杨老三俩兄弟的妻子(堂客),见到那大大的包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还是侄女有出息,这去了首都的人就是不一样。
    瞧瞧,给家里寄来的包裹 ,那么大,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
    两位儿媳妇接过婆婆从房间拿出来的粮食,转身去了厨房做晚饭。
    堂屋里,杨家四位,拆包裹。杨老太让儿子拆包裹,顺便说,“老三,晚上点灯给清丫头写封信,还有家里的米给清丫头急些去。对了,那红薯干粉,也就寄几斤去。”
    “好,娘,清丫头去年过年的时候说喜欢干豆角,家里还有没有,有的话给清丫头寄些去。”杨老二心细,在一边说道。
    “没有了,今年多晒些干豆角干茄子干辣椒,给清丫头多晒些。”
    老太太说道,在她心中,从重生回来以后,孙女杨清就是心中的宝。还是福宝,从她破温柔的假面开始,好似一切都有了不可预知的变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