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之人_分节阅读_38
这并不是考题,而是自己日后要学的纲目!
想到此处,古骜不禁再往下深虑了一层:既然如此,山云子老师又为何令我以流民乍起为时契,观察世事呢?
难道流民是此世的关窍?
流民可以一瞬间变成流寇,若遇雷霆,可以百万成军,如蝗虫过境;
若遇甘露,又化整为零,变成世家田中奴役。
这也是为何那位太尉身负盛名,享誉丹书了——因为肆虐七郡的匪乱被他一剿而灭,从此山云书院高屋建瓴,又添新瓦,对付流民流寇的兵法从此斐然成章。
自那以后,流寇一起,各郡自剿,速剿速清,从此便再也没有“大明天王”之类动荡天下的匪事发生了。
这方是那位太尉功绩所在。
只不过他用的手段过于刚猛,如今无田之人,仍是食不果腹。
饥肠辘辘者,总会置之死地而后生,蠢蠢欲动。
所以廖去疾才会说,想学剿匪……因为江衢郡深山中,也有流民之寇,廖去疾作为郡守长公子,如此说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但匪不在于剿,若在于剿,那位太尉早就扶正了天下,哪里还会有后面的战乱!
这个乱世的关窍……究竟在哪里呢?
古骜起身出殿,抬头一看,原来已经月上枝头,宛如倒钩。
夜凉如水,古骜顺着幽径,匆匆往山云子的竹舍赶去。山中雾邈,水露浸晚石,履下有湿滑之意,然古骜并无在意,仍然加快了脚步,一路行去。
停在了山云子的竹舍前,古骜略微喘气,平了平呼吸,他终于门前叩首拜道:“老师,深夜叨扰,学生只想知道,您问我的,究竟该如何解?学生愚笨,昼思夜想,实在不会……还请老师教我!”
说着古骜撩起袍子跪了下去。
半晌,只见一位小童打起帘子,山云子披着白袍,拄着拐杖,从竹舍内缓步走出,他看着古骜,一言不发,直到古骜再叩首问道:“求老师教我!”
山云子这才幽然叹息:“你起来。”
“是。”
古骜依言而立。
月色洒下清辉,如蒙霜于地,一时间只剩蝉鸣。
古骜急切地望着山云子,却见山云子微微一笑:“你不知,可为师亦不知啊……若知……”山云子顿了顿,声音更显苍老怆然: “秦王便早定了天下……”
“……”古骜一时间睁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山云子。只见老人在月色下的容颜,被惨白的月光勾勒出深刻的皱纹,那原本如羽化登仙的飘逸白须,如今垂于下颊,却更衬了沧桑……
古骜颤抖着嘴唇:“怎么会……老师……大德之人……”
山云子看着古骜,悠悠地道:“为师今日告诉你,你来这里,不是学如何成功,而是去学如何不做那些败者!
山云书院中卷轶浩繁,卷简中的每一笔,都是用前人以血写成……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绝于道……”
“……”深夜微风一过,古骜背后不禁微凉。是啊……自己适才在承远殿中看到的每一个字,哪个下面,没有埋着前人的尸骨?
山云子看着古骜,问道:“老夫如今只问你……你,愿意做下一个么?你,也要去试一试么?”
古骜微微启了唇,道:“……我愿意。”
山云子闻言闭上了眼睛,半晌才再睁开,只见他一挥衣袖,便作势转身入舍:“……好,明日辰时,来承远殿听我讲学。”
“是。”
听见了古骜的应声,又听见脚步声恭敬地退了几步后,回身远去,山云子这才侧首看着古骜离开背影,在暗夜中倚杖而立。
众人都说,自己自从秦王定天下起,就心灰意懒,他们都以为是秦王兵围山云书院所致,可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山云书院泣血燃竹两百余年,至今却仍无扶正天下之人!
自己的老师,亦是上任院首曾对他说过:
“风云际会,百年已过,时机将成,在你任上,也该出能安定天下之雄主了!”
他多少年夙兴夜寐,就是为了这样一句话,就是为了能以自己的智谋,安这纷乱定天下,救国与民,方才苦心孤诣周旋于世家之间……
如今山云书院被廖家蚕食已久,怕是自己百年之后,这里就要成为郡守的私产,可自己却还是未能完成老师的托付!
当年自己谆谆教诲,秦王虎狼之豺,于今居然也处处受世家掣肘!
“欲栽大木柱长天”难道是历代山云书院院首的一席空话么?!
山云子年岁将老,越发忧心如捣……
直到……
直到他看到这个古家孩子……
古骜的出现,让山云子又生出一丝希冀来……自己又何曾没有那往昔峥嵘年少?他也曾背着书袋,满怀着提壶济世的情怀,踏入山云书院……
可惜荏苒光阴,匆匆岁月,几乎将原本埋在心底的誓言封存殆尽;而如今,在初夏之月的一丝照耀下,它似乎又闪出了一道耀人的光辉……
古骜的背影,消失在小径尽头葱郁的林木中了,山云子这才拄着拐杖,缓缓地回身竹舍。
第42章
古骜这几日埋头于书,可苦了山下陈村的少年。
古骜知道自己多日无闲空,便着一位山云书院的仆役向陈村报口信,说自己可能十日之后才能再去,令大家不要空候。
古骜在陈村施教,日复一日,已经连续了一个月,其间从无中断之辍,这下少年们得知古骜不来,一时间都有些不习惯,更是有人灰心丧气地道:“难道先生这次又要弃我们而去了?就像以前一样?”
当时许多少年都聚在一处,典不识也远远地站在一旁,这话轻落入他耳中,不禁又唤起了他心底从前屡次被抛下的经历:父亲走了,母亲走了,之前那些夫子也走了,而陈村的少年把他看做外人……
原本打算对古骜倾心相待,可如今听了这句话,典不识心中也忽然没底起来……
典不识不能分辨自己深藏不觉的幼年伤痛,只是又没由来地发起胸闷,坐在小木桩上眉头紧锁,也不知道自己在愤懑什么,众人一见典不识如此,都离他离得更远了。
这番举动落在典不识眼中,又令他加倍生气,他知道自己的脾气,比如总是控制不住地喜欢大发雷霆,比如不能忍受他人不接纳自己……这时候听人说了‘弃我们而去’这一句,正戳到痛处,典不识当下便怒目一瞪:“……他敢?他若如此,我就把他从山上书院里面揪下来!”
说着,典不识露出一副暴戾恣睢的神态,目光中又带了一股穷凶极恶,把众少年远远地都吓了一跳,这下越发觉出典不识与他们的不同,便更疏远他了。
然而适才还笼罩着陈村少年们头顶的担忧气氛,被典不识这么一闹,倒是由此转移了注目。如今听见典不识这么说,众人缩起脖子不敢言语的同时,却又奇妙地感到“他若如此,我就把他从山上书院里面揪下来!”这一句,似乎能给人莫名的安心。
陈江这时候便大着胆子,站起身同典不识一道安慰出言道:“大家莫急,古先生还着人送信来,说明没忘了我们。”
典不识瓮声瓮气地接了句口:“哼,若不是这个话!我下次定用拳头揍他娘的!”
陈江皱眉:“你怎么乱说一气,古先生这不是说还要来么!”
典不识被这么一斥,也知道自己毛躁冲动的脾气又犯了,口不择言,便狠狠瞪了陈江一眼。
陈江被典不识瞪得退了好几步,他不知道典不识是因为心虚才瞪他,还以为典不识不可理喻,就又离典不识远了些。
典不识自从父母走了以后,情绪便总是大起大落,难有平静的时候,唯有在遇见古骜的那些日子里,在静静地坐下来听他讲学的时光中,典不识才会脱去那些愤懑带来的压抑,沉浸于古骜勾勒的书中奇妙世界……躁动与不平,方才得到片刻安心与宁静。
古骜在他心中是不同的,与弟妹也不同,弟妹带给他的是温暖,是这世上还有亲人的牵挂,可却也是让他操劳心碎,从不敢放松一丝警惕的重担。
在外,典不识一身钢精铁骨,肩上挑着全家的吃穿住行,在内,他将逞强作为了自己的习惯,丝毫不顾及被压抑得甚深,却又时常浮血的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