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离开
只是在咖啡馆的外面的玻璃边上,他的眼角不经意看见了一位熟悉的朋友。
那个朋友的目光刚好也望了过来,两个人四目相视,纷纷笑开了。
许哲推门走了进去,咖啡馆门上的风铃被微风吹地叮叮咚咚乱响,敲出悦耳的清脆声。许哲绕过一排桌椅,缓缓走到了老朋友的面前。
“坐。”李先生对着许哲点点头,示意他在自己的对面坐下,然后他伸手喊来服务员要了一杯拿铁。他自己面前就放着一杯咖啡,显然这个拿铁是给许哲点的。
许哲对李先生很是熟悉,两个人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各自无话不谈,无话不说。虽然李先生已经年近五十,头发有些花白了,可是他的精神还是好着呢。
李先生对许哲的出现还感兴趣,平常这不是上课时间吗?而且许哲不是在隔壁市吗?怎么出现在这里?
一连串的问号在他心里面盘旋,他迫不及待想问许哲,可是他知道许哲的脾气,所以偏着头,耐着性子等着许哲自己开口,完全充当了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许哲谢过服务员端来的拿铁,抿了一口,感受拿铁在舌尖融化的感觉,这种熟悉的感觉他好像很久没喝到了。自从他上次从家里跑出来到现在,好像也很少在外面抛头露面了,何况还出来喝咖啡呢。
哪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李叔,你怎么在这里?”许哲闭口不谈自己的事情,只是先对着李先生发问。
李先生,原名李隽,是国外某大学的终身教授,专门研究关于物理学的。许哲当初和他认识也是在高铁上,这一对爷孙俩的年龄差,却能因为物理聊到一起去,着实让李隽觉得是缘分。
因此两个人这些年来,只要是李隽回到国内,少不了见面聊天,也越发熟悉了。
提到自己了?李隽也没有隐瞒,把自己的行程全说了。
“我啊,我回国来是因为家里出了点事,你也知道我女儿去年订婚了,最近总算是结婚了。要不然让人家小伙子白等那么多年,也怪不好意思的,我这个老人家都拉不下这个老脸跟人家说拖延婚期勒。”
李隽的女儿,也是国内某著名的音乐家,订婚的人家也是高知识分子,算得上是门当户对。而李隽对许哲家里人的情况是也熟悉,对于许文这个人,他是不喜欢的。所以,俩人的谈话也从来不会提及到他,不过今天许哲自己开头了。
“李叔,我今天......”
都这个点了,许哲还没回来吃饭吗?
楚妤缪刚回家,就看见井泳寒和楚理各自坐在餐桌上,丼家良也回到房间放书包去了。她自己一边在玄关脱鞋,一边看着手上的手表。手表赫然已经指着晚上六点了。一般许哲不是会坐在餐桌上等着他们吃饭吗?楚妤缪环视了一周,也不见他的身影。难不成是出去了还没回来?
井泳寒不知道怎么开口,他们把许哲给‘赶’出去了。
这可是楚妤缪的同学,也是丼家良的兄弟,这话一开口必然会伤害了一家人的和气。所以,井泳寒对着楚理使眼色,楚理也一脸为难,他不会说谎,骗自己的儿女一时,不能骗一辈子。
就在井泳寒和楚理憋不住,打算和盘托出的时候,家里门铃响了。楚妤缪是离门最近的那个人,她连书包都不放下了,赶紧跑过去开门。她没有察觉到,自己现在已经对许哲格外的上心了。不是丼家良那种上心,而是放在心上的那种上心。
“许哲?”
打开了门之后,楚妤缪看见的果然是许哲。她缓缓吐了一口气,心里的大石头也落地了。甚至不顾及男女大防还有家长在场,拉着许哲的胳膊就要往里面走。
一边走,她一边还在碎碎念:“你回来了就好,刚好可以吃饭。”
许哲被拉到了餐桌面前,而李隽也跟着进来了,还顺手帮忙把门关上了。所有人这才看见了李隽这个老先生,很显然,李隽是和许哲一起来的。
“许哲,这位是?”作为一家之主,井泳寒难免要多嘴问一句,李隽面容慈祥,见人带笑,看起来也不是坏人,就是为什么和许哲一起来了?
许哲看了一眼李隽,在李隽鼓励的眼神中,对着井泳寒他们坦白了:“叔叔,我要和李叔去国外了。今天来,也就是和你们告个别,谢谢你们这一阵子的照顾。”
说着说着,许哲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对着井泳寒和楚理表示谢意。若是有人仔细看,许哲的眼角还有些许薄红,他险些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
他最难过的不是离开国外,而是离开楚妤缪,他最喜欢的人。
离开?去国外?楚妤缪嘴角的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她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李隽,她猜不透李隽是什么人,但是她知道,这一别,可能以后再也不能相见了。
值得吗?
“你真的决定去国外了?”楚理也没想到这一茬,他被许哲突如其来的决定给吓着了。他总要好好追问,省的许哲将来后悔了怎么办?国外人生地不熟的,虽然可以躲避许文的追踪,可是这也太不值当了,万一客死他乡,还没人帮他收尸。
井家良也从自己房间走出来了,他刚刚听了一嘴,自己也不淡定了,作为许哲的好兄弟,他居然什么也不知道。
“许哲,你这就不够意思了,这也不和我说!”
井良家多半的舍不得,也是气愤,就这样被通知了,他难道不算是许哲的兄弟了吗?
许哲做这样的决定是很突然,可是他不后悔,是生是死,只能他自己决定。对于这些关心他的人,他只能说抱歉,日后有机会再来偿还了。
“对不起各位,是我临时决定的,这阵子真的很感谢大家。这位是李隽教授,他会带我去国外生活,大家不用担心我的。”
许哲只能说这么多,再多的,也是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