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疾苦

    离开新安米店, 刚刚夜幕降临, 细雨蒙蒙中, 马车慢悠悠穿行于安州城的大街小巷。
    因米店伙计提起了沔州的灾民, 萧可便留意起来, 一路撩着马车帘子观望,果然桥下、廊檐下、沿河堤两岸挤了不少的灾民, 他们携儿带女, 衣衫褴褛,声声悲咽, 让人不忍直视, 何况夜空又飘起了雨。看来权长史不在,这些涌入安州城的灾民便无人问津了, 剩下的那些官府老爷们怕是还装作看不见。
    马车还未驶到王府正门, 就听见前面吵吵嚷嚷闹成一片, 只听张瑞扬着那尖锐的嗓子正在大呼小叫, “瞎了你们的狗眼,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地儿是你们能来的吗?还不给我赶走了!安州这些个官员都是吃干饭的,弄这么些个腌臜,把我们府的地儿都弄脏了。”
    萧可一下马车, 就看见张瑞带着王府的侍卫们正在驱赶那些灾民, 妇人哭、孩子叫, 弄得乱糟糟一团。
    “你们这是干什么?”
    王妃到此, 王府侍卫终于停了手, 一齐跪了下去。
    张瑞向萧可施了一礼, 颠颠上前道:“您看看这成了什么样子,安州的官员真的胆大包天,竟把这些个肮脏不堪的灾民放入了城里,一个个臭气熏天的,把我们府门口儿都弄脏了。”
    “闭嘴。”萧可斥责一声,这个张瑞着实可恶,灾民们饥寒交迫看不见,却嫌他们弄脏了地儿。抬眼望去,灾民莫约有三、四十人,一个个瑟瑟缩缩,惊魂未定,有男有女、有老人、有孩童,更有尚在襁褓的婴儿,如此凄惨景象,张瑞竟然忍心将他们撵走,转身吩咐道:“这雨越来越密了,你没看见这里还有孩子呢!先给他们寻个地方落脚,再送些粥饼过去。”
    听闻此言,灾民们纷纷跪倒,千恩万谢中夹杂着哭泣之音,一路奔波,今晚终于有了栖息之地,有了一口热饭吃。
    张瑞瞪着惊讶的眼睛,来回再扫了扫那群灾民,这回王妃又发了善心,只是这差事难办,上前道:“王妃,这么多人,哪里去寻住的地方呀!现在安州城来了好些个这样的人,连破庙里都没地儿下脚儿了,这……这……。”
    他就生怕王妃一声令下,让这些肮脏人住到王府里去。
    萧可瞅着张瑞,别不是在搪塞自己,安州城这么大,就没有落脚之地了,抬手指了指王府外的一片空地,搭起帐篷也能容纳千百号的人。
    “就这里吧!挺开阔的,找些人把帐篷搭起来。”
    “这儿!”张瑞惊得舌头都要掉出来,王府外搭帐篷收留灾民,闻所未闻,“这可不成啊!殿下回来,老奴如何交待?”
    萧可盯着张瑞,质问道:“这些灾民是不是大唐的百姓?是不是大都督府治下的百姓?难道殿下回来,还会把他们撵出安州不成?”
    张瑞被问的张口结舌,王妃说得当然有理,耷拉着脑袋,再不敢多言,乖乖办自己的差事去了。
    记挂着府外的灾民,萧可再不能睡安生,天不亮便起身,亲自去视察张瑞的差事办得怎么样了!这个人一向见拜高踩低、见风使舵,能好生对待那些灾民?出府门一瞧,张瑞办得还不错,帐篷也搭起来了,粥也熬好分发下去了,只是灾民的数量,足足比昨晚多出好几倍。
    “哎哟!王妃,您看他们是越来越多了,这帐篷不够了,米粮也得去城外运。”一见萧可,张瑞赶紧过来诉苦,王妃原是好心不要紧,这伙子饥民全围在王府外头了,成何体统。
    萧可盘算了一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灾民全围在王府外头,知道是救济扶助,不知道的指不定有什么闲言碎语传出去。可看着那些灾民,携儿带女,一个个面呈菜色,怕是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吩咐张瑞道:“现下也只能这样了,你先在这里维持着,我再想别的法子,再从府里拨出几个大夫,若有生病的,先斟酌着用药。”
    张瑞还想着回别的事儿,怎奈王妃吩咐了备车,他想谏一谏也谏不成了。
    萧可直奔新安米店,嘱咐贾掌柜他们先放下店里的生意,让伙计们去库房搬运囤积的粮食,在南市外架锅磊灶,好让灾民们有碗热粥喝,好过一味的都围在王府外头。
    正当新安米店忙得不可开交之际,从门外来了一人,莫约三十来岁的年纪,白净皮面,一身青衫,风度翩翩的,只是看起来不像是买米的,一味在店里来回巡视。
    阿婉定晴一瞅,原来是替她姐姐伸冤的严法曹大驾光临,当即跪倒在地,叩谢恩公。
    “快起来,这又不是在公堂之上!”严法曹忙扶起阿婉,见店中之人来来回回的忙个不停,就知道今天来的不是时候,这里曾是案发现场,还想着寻找些蛛丝马迹。“阿婉姑娘,你的表姐呢?我有几句话想问她。”
    “她在南市的牌坊的那儿!”阿婉恭敬的回答道:“这不是安州城来了好多的饥民,她就吩咐我们把店里的粮食拿出去熬粥,好让那些饥民有口热饭吃。”
    严法曹不禁点头赞叹,随阿婉去了南市的牌坊那里,心想着自己堂堂一州法曹,还不如一介女子有此善心。
    萧可正在指挥着店里的伙计忙活呢!突然看到严法曹和阿婉,上前寒暄道:“法曹大人怎么来了?”
    “严某冒昧而来,是有一事相问,还请娘子不吝赐教。”严法曹的心里只有对案子的疑惑,对那些灾民自然而然的视而不见,虽然谢家的案子已然真相大白,可仍有不解的疑惑,尤其是阿婉表姐的蒸骨验伤之说,很有道理。
    “法曹大人客气了,你有什么话说呀?”萧可只好把手头上的事儿交给贾掌柜去办,亲自接待这位严法曹。
    严法曹一点不拖泥带水,直接切入正题,“严某只是对一说颇为好奇,还望娘子详细告知。”
    萧可哭笑不得,难道这位法曹大人真的看不到民间疾苦吗?只关心案子。
    “敢问娘子师从何处?”严法曹又问。
    萧可没法儿回答他,总不能说是从电视剧里看来的。
    既然是人家的绝技,必不肯轻易相告,严志屿便不再追问,问下去也寻不出个所以然,同她分析案情还是可以的,“刚才我看过案发现场,三年来若是我来勘察,也未必不会发现死者头颅中的细针,全是当日仵作失察之过。就算不曾发现细针,还有屋梁和绳索,死者是被人吊上屋梁,那里落有灰尘,如果是真自缢,尘土必会紊乱……。”
    “法曹大人!”不等他说完,萧可立时打断,这位法曹大人还真是句句不离本行,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严大人,您就消停些吧!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严志屿恍然大悟,自己太不合时宜了,拱手道:“敢问严某能帮什么忙吗?”
    萧可上下把他打量一番,眼看快到晌午,正有事情要办呢!眼前这位法曹不用白不用,也只好跟着跑一趟了,“法曹大人,能否随民女去一个地方?”
    “又有案子吗?”严法曹眼前一亮。
    看来这位法曹只对断案、验尸有兴趣,句句不离本行,这是职业病。
    “不是什么案子,不过比案子更有趣儿!”让萧可唯一觉得不妥的是,严法曹今日没穿官服,少了那个气势。
    既然比案子更有趣儿,严志屿也心向往之,跟着萧可和两个伙计往石桥方向走去,沿途仍是有数不清的灾民往南市那里涌。
    这种情形,他也是第一次看见,讶然道:“怎会还有许多的饥民?本官要立即禀报权长史。”随后又想到什么,“我怎么忘了,权长史已经出了安州城!”
    “少了一个权万纪,你们什么也做不了吗?”萧可总算明白了,权万纪为何独掌安州军政、民生大权,手下还些官员还真是各有各有本事,你管纲纪,我管断案,一旦遇到这种难为之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禀报权长史,“也不用去禀报权长史了,等他回来,这些饥民全要饿死了,你没看见还有好多的孩童,跟我一起想办法去吧!最好能弄到粮食。”
    “你能弄到粮食?”严志屿有些不信,她一个弱女子哪里去筹粮,那可是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啊!
    拐过一个街角,萧可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毕竟温司马是受了她的拖累,现在还弄得生死不明,随即向严志屿寻问道:“你知道温司马的下落吗?”
    “温司马已被革职拿问了,后被权长史保了出来,至今不知流落何处,家眷也让权长史的人接走了。”严志屿来到安州会法曹只有一个月,对温显忠不过是点头之交,又问萧可道:“不是娘子跟温司马……。”
    “一个朋友,如今不晓得他的下落,有些担忧。”虽然权万纪言之凿凿的作了保证,可萧可仍觉得不安,他得罪的可是皇帝的儿子,跺跺脚就能震动一方的人物。
    “娘子不必忧虑,温司马自有权长史庇护,必能逃过一劫。”严法曹宽慰道:“不然待权长史回来,我替娘子打听一下。”
    “那就多谢了!”萧可正犯愁呢!她急于知道温显忠的下落,又不好跟权万纪打听,若问三郎那不是火上浇油。
    结束了温司马的话题,四个一行已过石桥,来到河堤畔的米店聚集之地,这一片铺子,是彭志筠、黄万升那一伙儿的天下。他们集结一体,沆瀣一气,眼皮子底下来了无数的难民,难保不会视若无睹,如今想让他们出钱出粮,怕是难上加难,只能挨门挨户游说。
    俗谚云:民心食为天。柴米油盐是第一等大事,走进第一家米店,生意的确不赖,大大小小有七、八个主顾。安州城里的米商哪个不认得萧可,店主当时就吓个激灵,连忙上前相迎,这位姑奶奶又来寻晦气。
    萧可不跟他废话,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来也没有别的事儿,想必董店主也看到了,最近安州城里来了许多的饥民,他们食不果腹,饥寒交迫,最缺的就是粮食,我们又都是做米粮生意的,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能帮一把是一把,现在由我们新安米店开开头,已经在南市施粥救济了,大家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一同接济这些饥民如何?”
    董店主表面上无碍,心里却大不乐意,心想这娘子也太多事儿,一出儿接着一出儿,是没完没了,这是要成心要整治安州米商。不答应吧!有自家伙计和老主顾瞧着,还不想落个吝啬的名声,答应吧!又无人商量,也不想撑这个头儿。
    萧可抬抬眼,很明白他的心思,远水解不了近渴,黄万升、彭志筠现在也不能帮他出主意呀!“董店主,想好了没有?不用这么为难吧!我们新安米店已经在南市的牌坊前施粥救济了,不能让全城的饥民都围着我们一家吧?你们脸上好看吗?听说吴王府都搭起粥棚了,你们真的坐视不理?”
    让人催逼的紧,董店主心下一横,索性把钱匣子抱给给萧可,只当拿钱打发这瘟神了,“我们小本生意,可搭不起粥棚,这是我们店这几日所有的收入,待会儿我让伙计亲自送您的店里成了吧!”
    既然第一家肯出钱,第二家也就很容易了,如法炮制,人家董店主都乐善好施,有心接济灾民,你张店主、王店主、李店主等等能落个刻薄的名声吗?快到傍晚,南市差不多的商铺都同意出钱出粮,可说到搭粥棚,竟然无一家应承。
    就这样,一行四人向米行而来,既然黄万升是安州米行的行长,搭粥棚的事儿就应该由他来牵头儿,他们囤了那么的粮食,反正也是卖不出去,不如拿来救济灾民。
    折腾了一下午,严志屿也觉得有趣儿,凭着阿婉表姐的三寸不烂之舌,走到哪里都有人募捐,比官府收税还管用。
    米行里的黄万升早已得到了消息,新安米店沉寂了一段日子,又开始闹腾起来,萧可的到来,自是让他如临大敌。
    萧可一如的浅笑着:“真不好意思,又来打扰您,可真是没有法子!我们那店小,生意又少,那么多灾民我们可应付不了,这不就想起黄行长来了,我们店的粥棚搭个几天还行,不像您财大气粗,您是安州粮商之首,找您再合适不过了,安州城里的饥民就有劳您了!”
    一听此话,黄万升的火气直往上涌,她自己多管闲事也就罢了,最后还要赖到自己的头上,平白无故,安州怎么来了这号人物?这是要他接济那些叫化子呀!说得好听,搭粥棚赈济灾民,那可是一张张吃饭的嘴,纵有金山、银山也不够,刚想着推辞,又给人家顶了回来。
    “听说吴王府都搭起了粥棚,收留了无数的灾民,咱们身为安州米商,在旁边帮衬着,尽一点儿微薄之力也是应该的。”萧可继续道:“再说南市差不多的米店都答应帮忙筹措粮食了,一个个捐钱捐物的,您身为行长自然要事事不落于人后。”
    黄万升一言不发,心里千百个不愿意,吴王府咱管不着,你们捐你们的,非要拉上自己下水不可。
    “这位是安州大都督府的严法曹,如今权长史不在,就由法曹大人来做个见证。”严志屿终于派上用场,萧可将他扯了进来,“在法曹大人的见证下,我已经把难处向黄行长说清楚了,咱们米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自是不能让灾民们在安州城饿死一人,您说是不是呢!行长。”
    黄万升是干着急没办法,额头直冒冷汗,这小女子是哪儿来的通天本事,一会儿温司马,一会儿严法曹,合着大都督府的官儿全听她的指挥,干脆把大都督一道儿请来得了。
    眼看着对方无计可施,萧可是自乐在心里,“您也别着急,实在为难,就让彭家郎君帮帮忙,他曾经红口白牙的说过,要接济一方百姓呢!”
    当着严法曹,黄万升不敢多言,连声道:“那是,那是!”
    严法曹清了清嗓子道:“虽然本官来安州的时间不长,可此地民风纯朴,商户乐善好施倒让本官刮目相看,如今权长史外出巡视,米行能主动解决饥民所用之粮,本官真是自愧不如。”
    “您太客气了。”看来这烫手的山芋不接也得接了,这姓萧的摆明就是要坑自己。
    萧可心满意足,扬长而去,把一个堂堂安州米商之首弄得不知所措,僵在了哪里。
    严志屿相随在后,是边走边想,阿婉的表姐出手不凡,明摆的要存心要整治黄万升,那行长说得不错,就算是金山银山也填不满那一张张要吃饭的嘴。
    “赈济灾民一事,自有官府出面,娘子大可不必如此,我这就快马使人报知权长史,请他迅速返回安州处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