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五、劝说
闻夫人真的住进了丁一家,孟奇很担心她会从中作梗,干脆把工作全丢给了黎旭林,天天都耗在丁一身边。若不是丁妈妈说他们还没有正式结婚,不让孟奇在夜间留下,他定会二十四小时与她形影不离。
闻夫人也总守在他俩身边,让孟奇想跟丁一说点儿什么深情的话都没机会,而闻夫又时不时的冒几句与她儿子有关的话,再不就是跟他们讲闻氏、讲她老公闻梓岚。孟奇很清楚,她是为了勾起更多她对闻家的情感,也是让他知难而退。
可是,孟奇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他总会在她讲述之后,来上几句表示惋惜的话,以示,所以的一切都是已成历史的过往。
但不可否认,闻夫人的话,还是起了很大的效果,丁一偶尔会向她问起闻赋贤的近况,虽然只是一句两句,但闻夫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于是,她开始向孟奇进攻了。她会抓住丁一上厕所的机会、他晚上离去时的她主动出门相送、还有早上他来的时间她提前等他,跟他谈判、威胁、利诱、外加眼泪攻势,孟奇就是半点不让步。反过来劝说她,为了一一的幸福,别再干涉他们了。
没办法,她向丁妈妈开始了劝说。
“姐,你我都身为人母,我的心情你应该能了解的,对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一的事,我无权替她作主。我们都尊重她的决定吧!”
“我就是怕她这一决定会悔恨终身。”
“闻夫人,你儿子的岁数确是小了些,我不想我女儿跟我一样,那时,才是悔恨终身。”犹豫了数秒,丁妈妈还是说出本不愿说的原因:“事到如今,我也不妨跟你说我的顾虑,她爸的岁数比我小,开始也不能不说他对我非常好,可是几年后,他还是喜欢上了比我年轻的女人,抛下我们俩,走了。后来,我也想通了,谁让自己嫁一个比自己小的男人呢!婚姻上男大女小已经是几千年的传统了,别说我们这一代,就是在他们这一代、再下一代,都不是可能改得过来的。闻夫人,你为你儿子着想,也请你理解我这个当妈的心情。”
“姐,你顾虑的事,我都想过了,不然我也不会大老远的跑来。”
“你想过,就知道他们并不合适。”
“不是的,姐,我虽然有一段时间迷糊,但我心里很清醒。我儿子第一次带着一一进闻家,我就知道一一实在是难得的好孩子,我当时很担心我儿子这样做会害了她。慢慢的,我发现他们的情感变了,我儿子跟我说他会真正娶一一,但我还是担心我儿子是一时的冲动,让人送他去了国外。没想到,时间没有让他忘记一一,反而让情感更深,因为他对她的爱,他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学成回来。所以我肯定,我儿子绝对会爱一一一生一世。”
“你说的这些,我也听说了。以后时间还长,谁能保证不会变?”
“那么让一一嫁给孟奇,就能保证孟奇以后不会变了?”
丁妈妈没有回答,这确是她不能给出的答案。
“既然谁都会变,那为何不让至少现在心里都有对方的两人在一起呢?姐,你应该感觉得出来,一一心里也是有我儿子的。”
当妈的当然知道女儿的心,可是,受过的伤,好怕在女儿身上重现。
闻夫人见这话有了一定成效,趁热打铁继续灌输着让她产生动摇的话语:“孟奇确是不错的小伙子,但再怎么说,他从小生活的环境与一一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你也知道,外国人相对来说,要开放得多,在他们看来,情人、*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人嘛,在喜欢时,任何缺点都是可爱的,但私心,谁没有呢,有几个男人会把老婆和别的男人生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尤其是一一的孩子与他完全不是同一类型,旁人的话,孟奇听了,心里肯定不舒服,不舒服,一次两次可以忍,多了呢,谁知会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来。孩子听了,也会自卑。如果一一和他真的结婚了,他肯定要她给他生孩子,他们生的孩子多半是黄卷发蓝眼睛。姐,你也是个传统的人,你也不可能长期住这边不回去,你们总会经常回去,当你牵着两个孙子出去,别人看了,定会对黄卷蓝眼睛的孙子开玩笑,问你怎么蹓一小洋狗,这又得给后来这个孩子多大的伤害啊!两个孩子也会发现他们长得不一样,他们的心里怎么想?孩子们不高兴,一一就会更不高兴,之后,一连串的问题全来了。”
丁妈妈不能否认的点了点头,心痛的说:“一一是我苦命的女儿,我和她爸的事在她心里留下阴影,我明知她并不爱于冰、也不爱孟奇,却由她嫁他们。我不知道我这样放任是不是错了,可我实在不知如何做。”
“我们一起回岑叶去吧!你会看到小贤对一一的爱。”
丁妈妈有些心动了,沉思着,许久,叹了口气:“闻夫人,还是让一一自己作决定吧!”
“姐,一一是个孝顺女儿,她在意的是你的感受。”
“是啊,”丁妈妈的眼泪流了出来,“她就是不想让我难过,到现在,都不对我承认孩子是闻赋贤的。我这当妈的,哪有不明白的。我也是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她骗我,我也就当那是真话了。”
“姐,为了孩子们,过去的事别去想了。有一件事,我本想肯定之后再告诉你,但现在我要说了。姐,一一的爸当年离开你们很可能是因为不得已,怕连累你们,他是因为爱你们才离开你们的。”
“是真的吗?你从哪儿知道的?”丁妈妈抓紧了闻夫人的手。
“应该是真的。”
丁妈妈听到不是肯定的答案,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又熄灭了,叹气道:“你也不能肯定。算了,闻夫人,你别安慰我了,我知道该跟一一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