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之后再有人问到类似的问题,张国师就笑着离开。
    大家对于张国师的态度都感觉到很意外,虽然张国师没有直接明说,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张国师很认可秦砚的作品,他们根本不知道张国师和秦砚曾经私下有过会晤。
    不过张国师也算是导演圈中公认的老好人,对于这样得体的回答他们也没有特别失望。
    毕竟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国内三大导演之一、导演圈中著名“小钢炮”,作品《手机》正好还在和《大笑江湖》打擂台的冯钢炮。
    这一次的提问就更加的尖锐,直接说道:“冯导,您作为国内导演的领军人物,这一次票房上输给了《大笑江湖》,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冯钢炮一改平时生命不歇、怼人不止的作风,笑着说道:
    “电影方面的问题,怎么能够说输赢呢?只能说秦砚他拍出了一部市场更喜欢的作品,我认为这对于华国电影市场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它代表着我们国家有着巨大的票房潜力,它同样也代表着我们国家能够拍出成功的商业片,我相信华语商业电影一定会发展得更快。”
    两位知名导演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感觉到意外,没有想到他们被拿来和秦砚这样年轻导演进行对比,完全没有任何的愤怒,这完全不符合他们平时的作风啊。
    对于这些成名已久的导演,这完全就是耻辱,结果两人不生气就算了,言语之间甚至还有些维护。
    哪怕他们再怎么会断章取义、春秋笔法,也做不到指鹿为马。于是记者们只能选择把他们的话进行如实报道。
    他们也自我安慰道,这样出乎意料的报道,市场应该也很意外吧。果不其然,这几天的杂志报刊销量都相当不错。
    其实看到相关报道的时候,秦砚也有一点意外,他和张国师有私下的联系,对方维护自己两句倒也算意料之中的事情。
    秦砚万万没有想到冯钢炮对于自己的评价也如此好。
    要知道《手机》上映的时候,明显是打算踩着《大笑江湖》上位的,结果反而被《大笑江湖》压了下。
    这不太对劲啊!
    不过当后来秦砚收到华友兄弟邀请的时候,他便想通了背后的种种关键。
    冯钢炮在电影市场上可不是单打独斗的导演,他有着自己的伯乐与知音,正是他愿意为之辛辛苦苦工作10多年的华友兄弟。
    而华友兄弟是谁?是电影资本市场中的巨鳄,最老辣的猎手。
    对于他们而言,秦砚这个连续拍出两部票房奇迹电影,而且还没有签约的导演,那就是香饽饽。如果能够签到自己公司里,这就是公司未来的支柱!
    尤其是现在秦砚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接受投资,而在有关机构的电影备案表上,秦砚的下一部电影已经通过备案。
    这些资本家们谁不想来秦砚这儿插一脚?
    所以华友兄弟通过冯钢炮向秦砚示好,也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包括华影,恐怕也有类似的想法。起码与华影关系密切的很多媒体,一直在吹捧秦砚。
    但最后秦砚还是坚持没有接受任何一家资本的注资。
    毕竟秦砚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完全站住脚,他的发言权还是不够多,哪怕这些资本表面上同意,拍摄过程不会干预秦砚的创作。
    可真正让这些资本进来,有的事情那就不再是秦砚说了算。
    更有趣的是,秦砚在拒绝华友的橄榄枝后,华友又把手伸向了奚芊芊和谢北杨。
    毕竟华友现在是大陆做演员、明星经纪业务最成熟的公司,合伙人之一的王姐更是被誉为华语经纪一姐。
    可惜的是,奚芊芊、谢北杨他们已经打定主意要和秦砚一起开公司,不仅仅是华友,很多公司都吃了闭门羹。
    签约不让签,注资不让注,连演员都不让一个出来。这在很多公司眼中,完全是吃独食的行为。
    像华影、华友这样的大公司或许反应不会特别强烈,但是一些刚刚成立,想要进入影视圈捞一笔或者洗钱的公司,可就不乐意了。
    打压异己,是他们选择的答案。
    哪怕之前的打压都已经失败了,但是他们很快找到了另外一条途径——批判《大笑江湖》的商业性!
    因为《大笑江湖》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所以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潜意识的认为,《大笑江湖》的艺术水平并不那么的出色。
    毕竟在绝大多数时候,艺术和商业是两样无法兼容的事情。
    于是市场上便出现了大量的专家、影评家开始批判《大笑江湖》是一部毫无内容的电影。
    于是在有心人的刻意推动下,出现了相当多针对《大笑江湖》内容深度的批评。
    “《大笑江湖》一场低俗笑话的狂欢”
    “江湖世界不应该只有金钱,更应该有血与泪”
    “当我们在说着江湖时候,我们在向往着什么?”
    ……
    反正报道已经把秦砚的《大笑江湖》给描述写了一部低俗的笑话集合,完全看不到任何的思想闪光点。
    还有不少的电影工作者、影评人、学者也站出来说话:电影应该表达超越现实的人文关怀,而不应该像《大笑江湖》这一样仅仅只有低俗的笑点。
    言语之间虽然肯定了《大笑江湖》的商业成功,同时也将《大笑江湖》描述成为一个空洞的产品。
    然后一群看上去有文化的作家、学者出来站台——我不愿意去看这么肤浅的作品。有这时间与金钱,我为什么不去看其他更具有深度的电影陶冶情操。
    仿佛《大笑江湖》就是下里巴人,看了《大笑江湖》也会低人一等。
    为了塑造这样的舆论环境,某些资本可是花了大力气,他们就等着秦砚服软,然后向秦砚的新电影注资、签下谢北杨和奚芊芊,最好把华砚也收购了。
    砸了不少的钱,《大笑江湖》的票房的确受到了影响,4000万的投资,起码要1.2亿才能回本,秦砚不可能坐视不管。
    于是秦砚便立刻联系上了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一位教授。
    同时他也找上了华影集团的有关部门,很快一篇专业性十足的文章便出现在《公民日报》上面。
    “《大笑江湖》一个关于‘社会建构’故事”
    这篇文章写了很多《大笑江湖》内在的联系,为什么韩元彬、沈期梦、顾子维他们会对于江湖、自己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刻板映像。
    原因从小到大的故事、江湖盛传的话本、父母的谆谆教导都是这么告诉他们的。
    江湖应该是什么样,少侠应该做多少好事,女子应该喜欢文质彬彬的书生,正派掌门应该要德高望重……
    说到这些名词的时候,每一个看过《大笑江湖》观众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鲜明的形象,一个让他们捧腹大笑的片段,可见电影对于角色和情节的塑造有多么成功。
    但这些都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定义与期许
    但谁规定了年轻英俊的侠客,就一定要善于与别人打交道,一定要日复一日的铲奸除恶。
    难道他就不能是一个害羞、内向、腼腆的男孩吗?
    谁说女子最好的归宿就是浪漫的爱情,难道不可以拥有独立而传奇的人生吗?
    虽然《大笑江湖》看上去,只是通过武侠作品的刻板印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制造笑点。但它实际上却是在表达着“普世观念对于人们发展的限制”。
    而这就是20世纪在社会学领域兴起的理论——社会建构主义!
    谁规定了男子一定要阳刚威猛?谁规定了女子一定要相夫教子?谁规定了老师就一定要默默奉献?谁有固定了医生一定要先人后已!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观点,那么这篇文章还远远不足以登上《公民日报》这种带有官方性质的报纸,因为还有更加深刻的观点在后面——
    为什么国际偏爱华国的武侠、农村电影,实际上就是西方文化对于华国刻板、片面的认知。
    他们认为华国应该是落后的、应该是贫穷的,大量的农民在华国土地上依然吃不起饭,依然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他们同时又羡慕华国数千年未曾断代的文化,所以他们只允许强大的侠客、优美的武侠出现在古代。
    为什么华国其他类型的电影作品在国际山没有出路,因为到现在为止他们依然不了解真正的华国。
    活寡必须要正视自己的形象问题,向西方世界展现出另外一个强大而昌盛的国家。
    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大笑江湖》也告诉我们了,那就是像韩老爷一样,用金钱击碎那些掌握着江湖规则的门派。
    我相信华国入世之后,一定能用强大的经济实力洗刷西方国家对于我们误解。
    这才是《大笑江湖》隐藏在一连串笑点后,想要表达传承给我们的思想。
    没有错,“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建构主义”便是秦砚,从剧本创作之初便一直藏在整个剧本背后的暗线。
    秦砚之前在创作《大笑江湖》剧本的时候,就一直在想着哪怕是商业片,也希望能够通过它来表达一点自己内心的思考。
    就像是其他的武侠片,依然在努力的表现着正义公平、拔刀相助、兼济天下等各种观念。
    但是如何在完全反套路的喜剧电影中表现出一个深邃的主题,秦砚思考了很久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刻板形象,然后再由刻板印象上升到现实社会的建构理论。
    其实有很多影视作品都讨论这些命题,比如1953年的《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可以说是开山之作,讨论了女权问题。
    包括2003《大鱼》、2018《绿皮书》、2006《通天塔》[1]等等,有太多太多的作品都有类似的思想内核。
    女性为什么就一定要怀孕生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以柔为美?老年人就一定德高望重?包括为什么白种人就一定比其他肤色的人更加高贵?
    这些其实都是整个社会构建的结果,是社会形成一整套的观念,强加于每一个个体之上。
    只不过其他的文艺电影中,这些主题讨论的更加深刻,而且也更加赤果果,往往会以撕开现实的方式,让观众们去直面这些问题。
    其实秦砚曾经也拍过类似的电影。但这一次他并没有走老路,并没有选择以用说教的方式去告诉观众们应该怎么认知这个世界,该如何评判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秦砚给这个深邃的主题套上了两层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外衣——武侠与戏剧。
    他在《大笑江湖》的世界之中告诉所有人:我们从话本上、从江湖传闻中、从父母长辈教育中,所获知的世界运行规则,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
    而这就是秦砚一直埋藏在《大笑江湖》之中的暗线——打破世俗观念。
    当初编写完剧本,秦砚把这条暗线告诉谢北杨他们。每个人都在为秦砚的想法而惊叹,没有谁觉得有任何的突兀。
    所以当有人把这一切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们才发现:哇,说得这么在理。
    当然还有一些媒体和资本并不愿意就此放手,他们继续叫嚣到说:这完全是意外巧合与过分解读。作为秦砚一个二十岁不到的编剧,根本没有想过如此深邃的主题。
    这个时候已经不用秦砚出手,自然会有影迷帮他解释。
    比如为什么电影开始的第一幕就是说书先生,而且还出现了两次。为什么沈期梦是一个酷爱读通俗的女侠,为什么顾子维反复提到自己师门对于自己却又从未出现。
    根据剧本创作的基本理论“契科夫之枪”——故事中提及的每一个元素都应在后文出场,不然就没有必要提及[3]。
    秦砚作为一名专业导演,他肯定不会犯下这么愚蠢的错误,那说书先生以及话本的存在就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象征着“社会规则”,束缚着着江湖上的每一个人。
    当然最主要的证据其实还是秦砚亲出演的彩蛋,也就是那名撰写江湖话本的书生。
    作为导演与编剧,《大笑江湖》的创造者,他难道不就是在设定着每一个人人生的上帝?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书生那句“这有何难,他们喜欢什么,缺什么,在故事里给他们就好了”,就完全和社会建构主义契合在一起。
    这些细节串联在一起,让秦砚那句不露面的台词有些震耳发溃。
    也是这句话让各种对于《大笑江湖》质疑和批判的声音瞬间消失。
    同时越来越多被社会所束缚、所定义的普通人,走进了电影院去看《大笑江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