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蔡家团聚
一转眼便到了八月中旬,中元节。
中元节是南龙国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所以隔了好几天,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置办东西准备过年,去外面务工的人也大多数会回来过节。
为了庆贺玉米丰收,又恰逢佳节,又是蔡茵怡穿越过来第一个正式的节日,所以早几天就开始准备过节了,又邀请了李玉秋母女,几家人一起过个热闹的节日。
到了中元节的头天,蔡家这一边也很热闹。
蔡老爷子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蔡家辉一直留在甘露村,分家的时候得了祖宅,靠着老爷子的荫蔽倒是活的有滋有润的。
二儿子蔡洪超,媳妇是村里的周氏,老二家的大儿子叫蔡兴邦,老二家的小儿子蔡振国是个傻子,还有一个女儿叫蔡依婷,才六岁光景。分家的时候得了一座木屋子,不过却很少在甘露村住,因为他的傻儿子,时常被村里人笑话。
蔡洪超在一个大户人家做门房,大户人家待遇好,活又不累,他索性带着一大家子人去了镇上,一年到头也就回来那么几回。
三儿子是蔡茵怡的父亲,年初的时候已经走了。
四儿子蔡扬帆,命好娶了个镇上的媳妇梁氏,谋了一份好差事。梁氏家境殷实,又是镇上出生,虽然嫁给了蔡扬帆,但是却不愿意来乡下住,所以即便是嫁了,也还是常住在镇上,也只有偶尔回来几次。
蔡家五姑娘叫蔡雨瑶,因着蔡老爷子秀才的身份,倒是嫁给了邻村一个大户人家,虽然比不得镇上的大户,但是在乡下也算是极好的人家了。只是蔡家五姑爷高其达不是个好相与的人,眼睛像是长在头顶上,虽娶了蔡雨瑶,却不愿意与蔡家多往来。
中元节的头一天,蔡家老二得了三天的假,带着一大家子人回来过节了,将自己分得木屋收拾了一下,便住了进去。
蔡家老四也带着媳妇回来了,不过当初分家的时候,他们只要了银子,没要房子和田地,所以便只能住在蔡家祖宅。
这些人往常也是会回来过年的,所以倒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只是今年中元节,蔡家五姑娘竟独自一个人回娘家了。
蔡雨瑶回来的时候是背着包袱的,大有长住的打算,脸色看上去很不好。因着蔡老爷子和老太太生了四个儿子,才得了这么一个女儿,所以从小便偏爱她一些。看到她现在这个样子,未免多问了一些,但是蔡雨瑶却什么也不肯说,两老也无法。
蔡家儿女众多,所以蔡老爷子当初建房子的时候,特意多开了些房间,如今又分了家,自然是有多余的房间留宿,所以蔡雨瑶挑了一间自己中意的便住了进去。
中午吃饭的时候,蔡家围了一大桌子。看到满堂儿孙,蔡老爷子和老太太也十分的开心。
不过,显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很开心。
“真难吃!”蔡雨瑶夹了一口肉表情一拧,囫囵吐下去之后就忍不住抱怨开了,“大嫂,都嫁进蔡家这么多年了,怎么厨艺一点长进都没有?”
孙氏原本笑着的脸僵了僵,心里却暗恨这个小姑子还是这么嘴贱。平日里都是她的两个儿媳妇负责饭食的,今日若不是看在这么多人回来,她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才亲自下厨,没想到竟然被小姑子嫌弃的一无是处,顿时心里就来了火气。
“小姑子怕是吃惯了大户人家的山珍海味,所以才会觉得我们这些乡下吃食难吃,既然大嫂做的饭菜不和小姑子胃口,小姑子还是早些回自己家里去吃好吃的吧,也免得高家担心。”
“爹娘,你们看看,大嫂这是在赶我走呢!”蔡雨瑶被孙氏说的心里发虚,但是又不愿意失了面子,索性就着孙氏的话尾告状。
“大媳妇,你就少说两句吧,瑶瑶是妹妹,又心情不好,说话难免难听了些,你就让让她。”老太太见不得女儿一脸受了委屈的模样,立刻偏心的道。
“……我知道了。”孙氏咬了咬牙,将目光投向自己男人。但是蔡家辉只是看了一眼孙氏便转开了目光,并不打算为她讨回公道。
看到孙氏一脸有怒不敢言的模样,蔡雨瑶心情瞬间好了些,突然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大哥,村口那一家好看的新房子是谁家建,还挺气派的。”
比他们高家都要气派不少呢,甘露村什么时候有这么有钱的人家了?
蔡家辉被问得愣了一下,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那是老三家的茵茵建的房子。”
“什么?竟然是老三家的丫头,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钱了?而且她有钱建闲新房子了,你们怎么没有住进去啊?”她万万没想到,那个人竟然是蔡茵怡。
“年初的老三走的时候,她们连葬礼的银钱都是凑出来的,哪里有这么多钱建房子?”老四也十分吃惊,村口的房子他们刚进村的时候也发现了,着实气派非常,比一般镇上的大户都差不离了,不过才几个月的光景,她们哪来的这么多钱?
被问及蔡茵怡的事情,蔡老爷子和老太太表情怪异,只是默默的吃着自己的菜,没有打算解惑,这种事情他们着实不好意思说出口。
难不成让他们说,是因为他们将蔡茵怡母女赶了出去,所以现在人家过上好日子了,才会不理会他们吗?
说了,没脸。
“这件事说来话长了。”蔡家辉知道自己爹娘不想提此事,只好由自己来说。“蔡茵怡得了好些新鲜的东西,不但治好了镇上贺家大少爷的厌食症,还和天香楼有了生意来往,所以才会有银钱建房子。”
“当初老三死了之后,蔡茵怡母女便住到了村口的茅屋,后来她私自上了禁山,又勾搭野男人,所以爹一气之下就将她们赶出了蔡家。蔡茵怡许是因为记恨,所以发达之后便一直不和我们来往了,就算我们上门去也会被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