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精品其他>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61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61

    庞籍已经巡视北方回来了。
    赵受益笑着问他:“庞卿家,这回去北方,感受如何啊?”
    庞籍垂头施礼道:“北方民众皆安服教化,只是有些官吏可恶,臣已为陛下德育之。”
    赵受益暗道,成,这一番德育,恐怕三五年内北方官场都要闻庞色变了。
    他指着包拯道:“朕还要委托卿家一件事。包卿马上也要动身去北方了,他不熟悉北方官场,请庞卿家为他写就一封介绍北方州郡官员的指南,等他到了地方,也好有所动作。”
    庞籍疑惑:“包御史也要去北方了?”
    赵受益笑着点头:“对,和狄青一起去。”
    他称呼其他官员的时候,要么是称呼卿家,要么是称呼姓氏加上官职,绝少直呼姓名。
    因直呼姓名是尊长特权,有些不尊重的意味在里面。他虽是个皇帝,但今年也才十七岁,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比他年长,甚至还是先帝朝中旧臣,论起来还是他的长辈。
    他既然要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来,就不好指名道姓地称呼人家。
    但狄青不一样,狄青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而且还是他的表弟。
    表哥直呼表弟的姓名不仅无有不妥,甚至还更显亲近。
    他道:“北方多军屯,狄青要去驻军之处考察军队,有体弱身短、不合军人之规的,就地裁撤。至于包卿……”
    他笑道:“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既然要裁撤冗兵,就不能只裁京城里这几十万。
    宋代地方驻军与汴梁里的军队几成犄角之势,大体而言,汴梁城里有多少军队,各地方上的军队之和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数目。
    汴梁城里有二十万亟待裁撤的冗兵,地方上的冗兵只会比这个多不会比这个少。
    只有将地方上的冗兵一并裁了,才能真正将宋朝财政从军费的泥沼中解救出来。
    汴梁里的冗兵是之前被寇准尽职尽责地都挑出来了,还不与新军混住,基本上就不是一个编制了。
    这时候皇帝想要裁军,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从今往后这二十万人的俸禄不再发放,限期搬出军营就结束了。
    地方上可没这个好事,老弱病残与青壮兵员混住,编制也在一起。想要裁军,得先将这些人剔除出来。
    怎么剔除?交给地方官员?还是叫军队自我肃清?
    赵受益都信不过。
    军队肯定不会愿意自我裁员,毕竟多一个兵员就可以从朝廷多支领多一份兵饷,高级军官从中吃拿卡要的机会就多一份。谁会跟钱过不去呢?谁会自断财路呢?
    听由军队自我肃清的结果,只可能是武官们上书声称我等治下的军队全员皆是精兵劲卒,一个都不能被裁撤。
    而且我们为国家养兵,牺牲实在太多。养兵的耗费实在太大,希望朝廷来年能多给我们拨一些粮草银钱……
    赵受益已经受够了各方哭穷,是怎么都不可能再这样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而叫地方官员监督裁军……
    宋代文武分流,文不知武,绝大多数文官这辈子没摸过刀枪剑戟。叫他们去监督裁军,他们不把自己裁了就不错了。
    必须得从汴梁朝廷中派去一位够身份够分量的武官,才能镇得住各地的兵油子们,把这个军队彻底整治好。
    “裁军一事既然是狄青在朝会上提出来的,由他负责到底理所应当。他又是枢密使,掌天下军政,还领着太后娘娘锻炼新军的差使,自然可以行走各地,阅览军队,裁撤不良。”
    赵受益笑道:“说来,咱们能有今日,还真是多亏了太后娘娘。”
    没有刘娥在朝会上装疯卖傻一般的鼎力支持,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这般轻易地将裁军之事定下来。
    说到底,他这个皇帝还是太年轻了,两三年间也很难有什么真正能震慑人心的功绩,也就难以压制朝局。
    他要做什么略微出格的事情,朝堂上的老臣们第一反应就是反对。
    而刘娥不一样,刘娥的资格足够老,经历的风雨足够多。哪怕她已经不管什么正事了,只要她还坐在崇政殿的珠帘后,就是大宋朝廷的定海神针。
    什么时候皇帝的威望能够镇服朝野,什么时候就是珠帘撤去,太后正式还政的时候了。
    范仲淹也笑道:“太后娘娘辛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